一种涡旋盘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44671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涡旋盘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涡旋压缩机技术领域。
在涡旋压缩机中,传统的涡旋盘结构在其排气初始阶段、压缩腔和中心腔连通时,动、静涡旋盘相互啮合运动的规律决定了由压缩腔到中心排气腔的流通面积很小,且流通面积增加慢,而基元容积减小快。因此,流体流过此通道时受到严重的节流阻碍作用,流速增大、且在涡圈尖端区域形成强烈的旋涡,造成了严重的流动损失。此外,动涡盘涡旋壁尖端部分挡在排气孔口前,干扰流场分布,也增加了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在涡旋压缩机的涡旋盘中心区域加工凹槽来降低流动损失,从而提高涡旋压缩机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静涡盘和动涡盘中心区域分别加工凹槽,以快速增加排气开始时从压缩腔到中心排气腔连通的流道面积,减少因流道面积过小而造成的流动损失,同时局部改变排气流道,减小因动涡盘涡旋壁在排气孔口前的移动对流场的干扰而造成的流动损失。凹槽的设计须根据涡旋压缩机的工作过程确定。凹槽位置是在啮合过程中动涡盘转至排气角时静、动涡圈型线(包括相应涡圈的外型线)所围成的中心腔区域在各自底面上的投影响区域内,且凹槽要有一定深度。



图1是静涡盘1的主视图。
图2是静涡盘1的剖视图。
图3是动涡盘2的主视图。
图4是动涡盘2的剖视图。
图5是压缩终了,即将开始排气瞬时、即动涡盘2在啮合过程中转至排气角位置时,静、动涡盘位置示意横向剖视图。
图6是图5的轴向剖视图。
图7是涡盘2相对图5位置再稍转过一角度时,相啮合工作的静、动涡盘位置及流动示意的横向剖视图。
图8是图7的轴向剖视图。
图9是动涡盘2的涡旋壁尖端部分挡在排气孔口前时,静涡盘1和动涡盘2的相对位置及流动示意的横向剖视图。

图10是图9的轴向剖视图。

图11是简化凹槽示意图。

图1所示的凹槽3的
是静涡盘1内涡圈端部型线;
是一渐开线,它和动涡盘2的端部外涡圈型线在动涡盘2转至排气角位置时在静涡盘1的底面上的投影线重合。AC是一直线段,它是B、C连线的延长线。图3中所示的凹槽4的外轮廓线中,
是动涡盘2的端部内涡圈型线;
是一渐开线,它和动涡盘2转至排气角时的静涡盘1的外涡圈型线在动涡盘2的底面上的投影重合。A′C′是一直线段,它是B′、C′连线的延长线。凹槽3和凹槽4的深度为1mm-3mm。为便于加工,凹槽也可以加工为如附
图11所示的圆柱形状。其直径
要求使得外圆尽量接近如前确定的凹槽外轮廓线,但不能超过其边界,其深度h亦为1mm-3mm。
通过加工凹槽,使流动得到改善。在动涡盘从排气角位置再稍转过一角度时,从附图7、附图8可以看出,改进结构后,连通面迅速增大,且流动除了附图7中箭头所示的窄小通道外还增加了附图8中箭头所示的通道,当动涡盘2的涡旋壁尖端部分挡在排气孔口时,从附图9、附
图10可以看出,增加了通过凹槽的流动,可缓减动旋壁端部对流动的影响。
静、动涡盘上的凹槽还可加工为其它形状,且静动涡盘的凹槽可不一样,但它们都必须在如前确定的区域内。
在涡旋压缩机中,采用本实用新型可降低排气流动阻力,从而提高压缩机效率。同时,可缓减因流动阻力造成过大的过压缩,进一步减少过去排气过程中的扭矩,增强压缩机运转的平稳性,从而降低电机的电磁噪音和气流引起的气穴噪音。
权利要求1.一种涡旋盘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静涡盘(1)的中心区域加工凹槽(3),在动涡盘(2)的中心区域加工凹槽(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盘,其特征在于凹槽(3)和凹槽(4)的位置在啮合过程中动涡盘转至排气角时,静、动涡圈型线所围成的中心腔区域在各自底面上的投影区域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盘,其特征在于凹槽(3)和凹槽(4)可设计为渐开线形,也可设计为圆柱形或其它形状,且凹槽(3)的凹槽(4)可设计为中同形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盘,其特征在于凹槽(3)和凹槽(4)的深度为1毫米至3毫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在涡旋压缩机技术领域里提供了一种涡旋盘的新结构,即在传统涡旋盘的静涡盘和动涡盘的中心区域分别加工凹槽,以快速增加排气开始时从压缩腔到中心排气腔连通的流道面积,减少因流通面积过小而造成的流动损失,同时局部改变排气流道,减小因动涡盘涡旋壁在排气孔口前的移动对流场的干扰而造成的流动损失,从而提高涡旋压缩机的效率。
文档编号F04C18/04GK2168101SQ9321917
公开日1994年6月8日 申请日期1993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1993年7月16日
发明者徐博, 乔宗亮, 熊则男 申请人:西安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