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器的凸轮轴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4991阅读:649来源:国知局
制动器的凸轮轴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动器的凸轮轴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制动器通常是被安装在机动车的车轴上,以挂车为例,在车轴上安装由制动蹄、制动鼓、刹车驱动凸轮组成的制动器总成,制动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在制动蹄的外表面设置摩擦片,当车辆需要制动、刹车时,刹车驱动凸轮转动,以使两个制动蹄向外摆动,摆动了一定角度的制动蹄外部的摩擦片与制动鼓内表面接触,利用制动蹄与制动鼓之间的摩擦力来阻止车轮转动。

目前,刹车驱动凸轮以及制动蹄均是连接在一安装架上,车轴由安装架上预设的通孔穿过,在安装架上设置有一轴套,与刹车驱动凸轮连接的凸轮轴穿接在轴套内,且凸轮轴枢接在轴套内,为了确保整车的安全性,通常会在凸轮轴与轴套配合的部位灌入油脂,以减少磨损,同时确保凸轮轴转动的灵活性,继而确保整车的刹车安全性。

在车辆使用过程中,凸轮轴与轴套之间的油脂会由于摩擦、泄露等原因而损耗,因此,需要在轴套上设置注油嘴,定期的为轴套和凸轮轴的间隙补充油脂;注油嘴位于轴套的外部且向上倾斜设置,一方面是为了在补充油脂时便于操作,另一方面是防止油脂泄露;由于车辆左右两侧车轮的制动器是对称设置的,即如果要同时确保两个安装架上的注油嘴均是在一侧向上倾斜设置,则需要两套模具分别加工成型左右两侧的安装架,这显然增加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制动器的凸轮轴润滑结构,在确保注油嘴满足装配要求的前提下,使左右两侧车轮制动器的安装架能够通过一个模具加工成型,降低制造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制动器的凸轮轴润滑结构,包括轴套、穿接在轴套内的凸轮轴,轴套内表面与凸轮轴外表面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油脂的腔体,在轴套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密封该腔体端部的密封件;轴套上设置有两个导油孔,导油孔的内侧端延伸至轴套的内壁与腔体导通、外侧端延伸至轴套的外表面,轴套的外部安装有两个注油嘴,该两个注油嘴的出油口分别与两导油孔的外侧端导通,两个注油嘴均是由轴套的顶部倾斜向上延伸,并且两个注油嘴对称分布于过凸轮轴的中心轴线的竖直平面的两侧。

轴套上设置有两个突起部,突起部上形成有一安装斜面,两注油嘴分别安装在两突起部的安装斜面上。

腔体内设置有一套在凸轮轴外部的衬套。

衬套上设置有多个贯穿衬套侧壁的导油通孔,衬套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均设置有多个导油槽。

注油嘴上设置有封盖注油嘴的进油口的密封盖。

注油嘴的进油口与凸轮轴的圆心的连线在凸轮轴横截面上的投影形成一投影线,该投影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0-50°。

凸轮轴上设置有将密封件卡紧在腔体端部的卡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每一个轴套上设置对称分布的两个注油嘴,可使得车轴左右两端的安装架结构完全一致,降低了模具成本,安装时无需区分;在将安装架安装于车轴上之,左右两端的安装架上在靠近车辆尾部的一侧均具有一个倾斜向上的注油嘴,使左右两端的制动器上的注油嘴能够保持较高的一致性,便于车辆的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制动器凸轮轴润滑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润滑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其中:10、安装架;11、轴套;12、注油嘴;13、突起部;20、凸轮轴;21、密封件;22、卡簧;30、衬套;40、车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制动器的凸轮轴润滑结构,其中凸轮轴20穿接在制动器安装架10的轴套11中,轴套11的内表面与凸轮轴的外表面之间形成一腔体,该腔体内用于容纳油脂,以对轴套11和凸轮轴20进行润滑,为了确保上述腔体两端的密封性,在轴套11的两端设置有密封件21;在本实用新型中,轴套11上设置有两个导油孔,该两个导油孔11均是由轴套11的内表面伸至轴套11的外表面,即是说,导油孔的内侧端延伸至轴套11的内表面并与腔体导通,在轴套11的外部安装有两个注油嘴12,该两个注油嘴12分别于两个导油孔的外侧端导通,并且两个注油嘴均是由轴套11的顶部倾斜向上延伸的,上述的两个注油嘴12与两个导油孔分别形成两个油路,通过两个注油嘴12均可向腔体内注入油脂;上述的两个注油嘴12对称分别于过凸轮轴的中心线的竖直平面b两侧。

参照图4所示,两个制动器的安装架10分别安装在车轴40的两端,同一个安装架10的轴套11外部的两个注油嘴12分布在竖直平面b的两侧,车轴40左右两端的安装架10、轴套11以及其上的两个注油嘴12结构、尺寸完全一致,能够采用同一模具加工成型,降低了加工成本;同时,由于每一个轴套11上的两个注油嘴12是对称分布于竖直平面b的两侧,因此,同样的结构、尺寸的安装架10、轴套11在装配至车轴40上后,能够保证车轴左右两端的两个安装架10上均在竖直平面b的后侧有一个注油嘴12,并且该竖直平面b后侧的两个注油嘴12均是倾斜向上延伸的;另外,由于左右两侧的安装架10结构完全一致,在装配过程中无需区分,只要找正位置进行安装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进一步的方便为上述腔体内注入油脂,还可以是在轴套11的外表面上设置两个突起部13,该两突起部13对称分布于上述的竖直平面b的两侧,突起部13上形成有一安装斜面,注油嘴12固定在该安装斜面上,如此,使注油嘴12不仅是在竖直平面b上的投影看起来是倾斜向上延伸的,还可以使注油嘴12在车轴40的横截面上的投影看起来也是倾斜向上延伸的,这样一来,在通过注油嘴12向腔体补充油脂时,能够使注油装置避让车轴40以及制动器上的其他部件,操作起来更加便捷。

参见图1、注油嘴12的进油口与凸轮轴20的圆心的连线在凸轮轴20的横截面上形成一投影,该投影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为40-50°,其中该角度a优选的为45°

上述方案中,密封件21可以是采用油封,即现有技术中在轴与轴套配合处通常所采用的结构,也可以是其他的油密封结构,由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该处结构均已熟练掌握,本实用新型在这里不做展开说明。

凸轮轴20上还设置有一卡簧22,该卡簧抵顶在密封件21的外部,用于防止密封件21从凸轮轴20与轴套11的间隙滑出,并且卡簧22还能够用于防止凸轮轴20与轴套11在轴向上产生相对位移。

本实用新型中,腔体的内部还设置有一衬套30,该衬套30具体的是嵌在轴套11中并套在凸轮轴20的外部,衬套30可以是采用耐磨的合金材料制成,用于减小刹车使用过程中,对轴套11以及凸轮轴20的磨损,同时,衬套30还增大了油脂的附着面积,使腔体内的油脂能够更好的对轴套11和凸轮轴20起到润滑作用。为了进一步增大油脂的附着面积,在上述的衬套30上还设置有多个导油通孔,在衬套30的内外表面还设置有多个导油槽,导油通孔管管衬套的侧壁,设置导油通孔和导油槽,能够便于油脂流动,以更近一步的改善润滑效果。

此外,为了防止油脂从注油嘴12的进油口流出,在上述注油嘴12的进油口设置一密封盖,需要补充油脂时,打开密封盖,将注油装置接通注油嘴12即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