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刹车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7396发布日期:2018-12-05 19:05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刹车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刹车片,特别是一种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刹车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汽车用盘式制动器的刹车片通常由钢背100、报警器200及摩擦材料300组成;钢背100与摩擦材料300之间热压粘接;报警器200铆接在钢背100的边缘处;报警器200端部延伸超过钢背100,位于摩擦材料300的侧面。

使用时,当摩擦材料300磨损至报警器200端部位置时,报警器200端部会与制动盘直接接触并产生高频异响,从而达到提醒驾驶员刹车片已磨损严重,需及时更换。

这种刹车片结构可以很好地起到报警作用,但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发现,报警器200位于钢背100的边缘处,在装配后其位于卡钳支架和钳体之间,且位于转向节安装位置附近,布置较困难且存在与周边干涉风险。此外,报警器 200安装方式过于简单,当其端部与刹车盘接触后,如果驾驶员没有及时听到报警声音,长时间磨损后容易造成报警器200变形,从而失去报警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刹车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它能够有效起到报警作用,且能够有效防止报警机构失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刹车片,包括钢背和摩擦片,所述摩擦片与所述钢背固定连接,还包括报警机构,所述钢背上与所述摩擦片连接的面上具有连接柱,所述报警机构固定在所述连接柱上,所述摩擦片与所述钢背连接的面上具有用于容纳所述报警机构的安装槽,所述报警机构容置在所述安装槽内。

前述的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刹车片中,优选地,所述报警机构包括板体、安装孔和报警触发臂,所述报警触发臂沿所述板体的外沿等间距布置,所述安装孔开设在所述板体的中心位置;所述连接柱与所述安装孔过盈配合。

前述的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刹车片中,优选地,所述板体为正六边形结构,所述正六边形的每条边上均具有一个所述报警触发臂。

前述的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刹车片中,优选地,所述报警触发臂包括连接部和触发部,所述触发部通过所述连接部固定在所述板体上,所述连接部为弧形板,所述触发部为直板,且所述触发部均垂直于所述安装槽的底面。

前述的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刹车片中,优选地,所述连接柱的断面形状为半圆形或多边形;所述安装孔的形状与所述连接柱的断面形状相同。

前述的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刹车片中,优选地,所述钢背上与所述摩擦片连接的面上还设有限位柱,所述摩擦片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柱配合的限位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钢背上设置了连接柱,通过连接柱来固定报警机构,有效防止报警机构松脱,而且报警机构安装在钢背与摩擦片之间,且位于摩擦片的安装槽内,无论如何与制动盘摩擦,都不会脱落或者失效,有效起到提示作用,使驾驶员及时获知需要更换刹车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刹车片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去掉摩擦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钢背的轴测图;

图5是报警机构的轴测图。

附图标记说明:

现有技术:100-钢背,200-报警器,300-摩擦材料;

本实用新型:1-钢背,2-摩擦片,3-报警机构,4-连接柱,5-板体,6- 安装孔,7-报警触发臂,8-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刹车片,包括钢背1和摩擦片2,钢背1通过厚钢板冲压成型,摩擦片2通过热压方式与钢背1固定粘接在一起,还包括报警机构3,钢背1上与摩擦片2连接的面上具有连接柱4,报警机构3固定在连接柱4上,摩擦片2与钢背1连接的面上具有用于容纳报警机构3的安装槽,报警机构3容置在安装槽内,即报警机构3位于钢背1与摩擦片2之间。

使用时将所述刹车片安装在卡钳支架的导轨簧上,当制动时,摩擦片2 与制动盘接触并摩擦,实现车辆制动,随着摩擦片2的磨损,摩擦片2逐渐变薄,当磨损至安装槽所在的位置时,说明刹车片需要及时更换,当制动时,位于安装槽内的报警机构3与制动盘接触,并发出高频异响,提醒驾驶员更换刹车片。由于报警机构3通过连接柱4固定在钢背1上,且受到安装槽的保护,在与制动盘接触的过程中,不会造成损坏,有效防止其变形失效。此外,由于报警机构3位于钢背1与摩擦片2之间,所以不会与卡钳支架、钳体及转向节等部件产生干涉,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不便安装的问题。

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报警机构3包括板体5、安装孔 6和报警触发臂7,报警触发臂7沿板体5的外沿等间距布置,安装孔6开设在板体5的中心位置,优选地,板体5可采用正六边形结构,正六边形的每条边上均具有一个报警触发臂7;连接柱4与安装孔6过盈配合,为了防止报警机构3松脱,当板体5装配到位后,可以将连接柱4的头部砸扁,实现对板体 5的有效固定。此外,为了防止报警机构3在与制动盘摩擦时沿连接柱4旋转,连接柱4的断面形状最好采用半圆形或多边形;安装孔6的形状与连接柱4 的断面形状相同。

设置多个报警触发臂7可以有效方式报警机构3失效,即使其中一个报警触发臂7失效,还有其它报警触发臂7可以正常工作。

进一步优选地,报警触发臂7包括连接部和触发部,触发部通过连接部固定在板体5上,连接部为弧形板,触发部为直板,且触发部均垂直于安装槽的底面。采用这种结构的报警触发臂7可以提高其弹性,一方面防止其与制动盘摩擦时损坏,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保护制动盘的盘面,防止因报警触发臂7过硬加速制动盘盘面的损耗。

由于钢背1和摩擦片2采用热压粘接的方式固定,为了防止二者脱离,优选地,如图4所示,钢背1上与摩擦片2连接的面上还设有限位柱8,摩擦片2上设有与限位柱8配合的限位孔(图中未示出)。通过限位柱8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摩擦片2与钢背1分离。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