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针卡、半导体检验装置以及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839946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探针卡、半导体检验装置以及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探针卡、半导体检验装置以及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技 术,尤其是涉及应用于以与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制造所使用的方法相同 的方法形成的探针片、使用该探针片的探针卡、包含该探针卡的半导 体检验装置、以及包含利用该半导体检验装置进行的检验工序的半导 体装置的制造工序的有效技术。
背景技术
在将半导体元件电路形成在半导体晶片(以下简称为晶片)上之 后进行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工序中,以代表性的半导体装置的出厂形
态即封装件、净果芯片以及CSP (Chip Size (Scale) Package;芯片尺 寸封装)为例,用图26表示主要检验工序的流程的一个例子。
在半导体装置的制造工序中,如图26所示,大致分为以下三个 检验来进行。首先是在半导体元件电路以及电极已形成在了晶片上的 晶片状态下进行的、用于掌握导通状态以及半导体元件的电信号动作 状态的晶片检验;接下来是在将半导体元件置于高温和高施加电压等 的状态下从中挑出不稳定的半导体元件的预烧检验;然后是用于在半 导体装置出厂之前掌握产品性能的分选检验。
对于这样的半导体装置的检验中所使用的装置(半导体检验装 置),在现有技术中,晶片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半导体装置(半导体 芯片(以下称为芯片)),然后被切割分离成单个的以供使用。在被 切割分离成单个的半导体装置中,其表面上并列设置有多个电极。在 工业上大量生产这样的半导体装置并检验其电气特性时,使用从探针 卡倾斜地伸出的由鴒针形成的探针构成的连接装置。在利用该连接装 置进行的检验中,使用以下方法通过利用探针弯曲的接触压力来擦
过电极以取得接触,从而检验其电特性。
近年来,随着半导体元件的高密度化,在半导体装置制造时的检 验工序中,检验用探针的窄间距多针化正在发展。因此,期望开发出 使用如下所述连接装置的半导体元件的检验装置,所述连接装置能够 在半导体元件的电极和检验电路之间可靠地传输电信号,并能够在进 行动作检验的工序中在窄间距多针的半导体元件的微小的电极上进
行高位置精度的探测,而且能够以低负载对半导体元件进行探测从而 防止损伤。
随着半导体元件的高密度化、窄间距化的发展,就需要进行高速 信号的动作试验,作为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进行半导体元件的特性检验
的检验方法及检验装置,有1988年度的ITC (International Test Conference;国际测试会议)的讲演论文集的第601页至第607页(非 专利文献l)记载的技术。图27是该非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检验装置的 构造示意图,图28是该检验装置的关键部位放大立体图。在此所使 用的半导体检验用的探针将如下结构作为接触端子使用,所述结构是 这样形成的在柔性的绝缘膜201的上表面以光刻技术形成配线202, 在绝缘膜201的下表面形成接地层203,在与作为被检验对象的半导 体的电极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的绝缘膜201的通孔204处,通过电镀形 成半球状的凸部205。该技术是下述这样的方法,即使通过在绝缘 膜201的表面形成的配线202及配线基板206而与检验电路(省略图 示)连接的凸部205在板簧207的弹力的作用下擦过作为检验对象的 半导体元件的电极而与之接触,从而来接收信号以进行检验。
另外,在日本特开平2- 163664号公报(专利文献1 )中,公开 了半导体元件的检验装置,图29是该检验用探针卡的构造的示意图。 它是如下构成的探针装置,即将带有板簧207的枢轴销208保持在 被旋转板209支承的圆锥井210中,以将凸部205及形成了配线的绝 缘膜201推出。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5 -24377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 了半导体元件的检验装置,图30是该检验用探针卡的构造的示意图。
它是如下这样的探针装置,即将探针片分割成4份,通过设置在探 针片中央的弹簧柱塞211,借助于推压隔片214以及緩冲部件将四棱 锥状的接触端子212及形成了配线的绝缘膜213推出。
近年来, 一直期望开发出使用能够在窄间距且多针的半导体元件 的电极和检验电路之间传输电信号以进行动作检验的连接装置的半 导体元件的检验装置。另外,对于高速电信号用半导体元件,为了降 低介电损耗并进行微细配线,使用与二氧化硅(Sio2)相比介电常数 小一些的材料(例如有机类材料)。由于这样的介电常数小的材料的 耐负载以及机械强度都比较弱,所以为了不给该低介电材料带来损 伤,期望检验装置能够以几lOmN程度以下的低负载实现稳定的接触 阻抗值。因此,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对上述技术进行研究。
由鴒针构成的探针以及形成了上述半球状的凸部的探针是,对于 在铝电极或钎焊电极等的材料表面生成氧化物的被接触材料,通过将 接触端子擦过电极来擦掉电极材料表面的氧化物,从而与其下面的金 属导体材料接触,由此来确保接触状态。其结果是,由于用接触端子 擦过电极而产生电极材料的碎屑,这导致配线间短路以及异物的产 生。另外,由于探针以施加几百mN程度以上的负载的状态擦过电极 来确保接触状态,所以有可能对低介电常数材料带来损伤。
这样,如图27~图29所示,对于将在配线的局部上通过电镀而 形成的凸部作为探针的方法,由于凸部的前端部是平坦或成为半球 状,所以对于在铝电极或钎焊电极等的材料表面生成氧化物的被接触 材料,不容易擦掉氧化物,所以接触阻抗变得不稳定,必须使接触时 的负载为几百mN程度以上。但是,存在接触时的负载过大的问题。 即,由于随着半导体元件的高集成化的发展,将高密度多针且窄间距 的电极形成在半导体元件表面,所以大多在电极正下方形成大量有源 元件或微细的配线,如果半导体元件检验时探针与电极的接触压力过 大,则有可能对电极及其正下方的有源元件或配线带来损伤,因此需 要在探测时特别注意动作控制,这会导致检验的处理量降低。
而且,由于预想到凸部的形状等会产生偏差,所以在使接触不充
分的突起(凸部)完全接触时,整体需要更大的接触负载,从而存在 局部的接触压力过大的问题。因此,除了需要贯通作为接触对象的材 料表面的氧化物等而能确保稳定的接触特性的接触端子的形状,为了 在探针片进行推压时能够可靠地与作为接触对象的电极接触,还需要 具有柔软性的探针片。
另外,在以窄间距配置的半导体元件的微小的检验用电极衬垫 上,必须将检验用的接触端子以高位置精度进行接触,而且,在之后 的工序中,为了防止在使用了该电极衬垫的引线接合或连接用凸部的
形成时发生连接不良,就需要尽可能防止因探测导致电极衬垫面的粗 糙。由此,要求纟笨测痕尽可能地微小。
对于使用图30所示的四棱锥状的接触端子,与半导体元件的检 验用电极垂直地进行探测的检验装置,虽然接触阻抗值稳定,但在近 年的寻求更窄间距化和高速的电信号检验的情况下,就更要求接触端 子的前端位置精度的提高。而且,对于高速传输用电路形成材料,倾 向于使用低介电常数的耐负载较弱的材料,因此为了防止在探测时对 半导体元件的损伤,就需要更低负载的探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检验用的探针卡,其能够在 作为被接触对象的电极衬垫上以低负载而不带来损伤地进行探测检 验,具有能够以多点且高密度且以小的探测痕进行接触的接触端子, 并且传输特性良好,接触特性稳定。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探针卡,其能够将探测检验时的接触端子 的前端位置精度保持为高精度。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了下述探针片的半导体装置检验用的 探针卡,所述探针片实现了阻抗整合的高速传输用电路,使得高速传 输信号的损失小。概要。
(1 )本发明的探针卡具有探针片,该探针片包括 与设置在被检验对象上的电极相接触的多个接触端子; 从上述多个接触端子的各个端子引出的配线; 与上述配线电连接且与多层配线基板的电极连接的多个周边电
极,
上述探针卡设有以包围上述多个接触端子的方式形成的框;和 对上述框施加推压力的多个机构。
(2)本发明的探针卡,是在上述(1)记载的探针卡中,设有使 形成有上述框的区域内的形成有上述多个接触端子的区域可倾动的 机构。
(3 )本发明的探针卡具有探针片,该探针片包括 与设置在被检验对象上的电极相接触的多个接触端子; 从上述多个接触端子的各个端子引出的配线; 与上述配线电连接且与多层配线基板的电极连接的多个周边电
极,
上述探针卡设有以包围上述多个接触端子的方式形成的框;和 使形成有上述框的区域内的形成有上述多个接触端子的区域可倾动 的才几构。
(4 )本发明的探针卡具有探针片,该探针片具有 与设置在被检验对象上的电极相接触的多个接触端子; 从上述多个接触端子的各个端子引出的配线; 与上述配线电连接且与多层配线基板的电极连接的多个周边电
极,
上述多个接触端子是棱锥形状或棱台形状, 上述探针卡还设置有将上述探针片的上述多个周边电极加压接 触在上述多层配线基板的电极上的推压板;
以包围上述多个接触端子的方式形成的框;和
对上述框施加推压力的多个机构,
上述探针片以从上述多层配线基板伸出的方式被保持。
(5) 本发明的探针卡具有
与用于检验被检验对象的电气特性的检验器电连接的多层配线 基板;
探针片,具有与上述多层配线基板的电极连接的多个周边电极、 以及与设置在上述被检验对象上的电极相接触的多个接触端子; 以包围上述多个接触端子的方式形成的框; 对上述框施加推压力的多个机构, 上述多个接触端子是棱锥形状或棱台形状, 上述施加推压力的多个机构被配置成使得形成有上述框的区域
和形成有上述多个接触端子的区域可倾动。
(6) 本发明的探针卡,是在上述(l) ~ (5)任一项所述的探
中的至少一层,
与上述地线层或上述电源配线层连接的配线被形成得配线宽度 比与上述地线层和上述电源配线层中的任意一个都不连接的配线的 配线宽度宽。
(7) 本发明的探针卡,是上述(l) ~ (6)中任一项所述的探 针卡中,在探针片中央设有施加推压力的机构。
(8) 本发明的探针卡,是上述(l) ~ (6)中任一项所述的探 针卡中,向上述框施加推压力的上述多个机构是多个具有弹性的导销。
(9) 本发明的探针卡,是上述(l) ~ (6)中任一项所述的探 针卡中,向上述框施加推压力的上述多个机构包括多个具有弹性的 导销;和多个没有弹性的导销。
(10) 本发明的探针卡,是上述(l) ~ (9)中任一项所述的探 针卡中,上述多个接触端子是以通过对具有结晶性的基板进行异方性 蚀刻而形成的孔为型材通过电镀来形成的。
(11 )本发明的半导体检验装置具有 承载被检验对象的试料台;和
具有与设于上述被检验对象上的电极相接触的多个接触端子,且
与用于检验上述被检验对象的电气特性的检验器电连接的探针卡; 上述探针卡具有探针片,该探针片具有 与设置在上述被检验对象上的电极相接触的上述多个接触端子; 从上述多个接触端子的各个端子引出的配线;和 与上述配线电连接且与多层配线基板的电极连接的多个周边电
极,
上述探针卡设有以包围上述多个接触端子的方式形成的框; 对上述框施加推压力的多个才几构;和
使形成有上述框的区域内的形成有上述多个接触端子的区域可 倾动的才几构。
(12) 本发明的半导体检验装置具有 承载被检验对象的试料台;和
具有与设于上述被检验对象上的电极相接触的多个接触端子,且 与用于检验上述被检验对象的电气特性的检验器电连接的探针卡; 上述探针卡具有探针片,该探针片具有 与设置在上述被检验对象上的电极相接触的上述多个接触端子; 从上述多个接触端子的各个端子引出的配线;和 与上述配线电连接且与多层配线基板的电极连接的多个周边电
极,
上述多个接触端子是棱锥形状或棱台形状, 上述探针卡还设置有将上述探针片的上述多个周边电极加压接 触在上述多层配线基板的电极上的推压板;
以包围上述多个接触端子的方式形成的框;和
对上述框施加推压力的多个^/l构,
上述探针片以从上述多层配线基板伸出的方式被保持。
(13) 本发明的半导体检验装置具有 承载被检验对象的试料台;和
具有与设于上述被检验对象上的电极相接触的多个接触端子,且
与用于检验上述被检验对象的电气特性的检验器电连接的探针卡; 上述探针卡具有
与用于检验被检验对象的电气特性的检验器电连接的多层配线 基板;
探针片,具有与上述多层配线基板的电极连接的多个周边电极、 以及与设置在上述被检验对象上的电极相接触的多个接触端子;
以包围上述多个接触端子的方式形成的框;
对上述框施加推压力的多个4几构,
上述多个接触端子是棱锥形状或棱台形状,
上述施加推压力的多个机构被配置成使得形成有上述框的区域 和形成有上述多个接触端子的区域可倾动。
(14)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
向半导体晶片中植入电路以及与上述电路电连接的电极以形成 多个半导体元件的工序;
利用探针卡对上述多个半导体元件的电气特性进行检验的工序, 上述探针卡具有与设于上述多个半导体元件上的上述电极相接触的 多个接触端子,且与对形成在上述多个半导体元件的各个半导体元件 上的上述电路的电气特性进行检验的检验器电连接;和
对上述半导体晶片进行切割,并按上述多个半导体元件的每一个 进行分离的工序;
上述探针卡具有探针片,该探针片具有
与设置在上述多个半导体元件上的电极相接触的上述多个接触 端子;
从上述接触端子的各个端子引出的配线;和
与上述配线电连接且与多层配线基板的电极连接的多个周边电
极,
上述多个接触端子是棱锥形状或棱台形状, 上述探针卡还设置有以包围上述多个接触端子的方式形成的 框;和对上述框施加推压力的多个^/L构,
施加上述推压力的上述多个机构被配置成使得形成有上述框的 区域和形成有上述多个接触端子的区域可倾动,
上述探针卡通过上述框对以从上述多层配线基板伸出的方式被 保持的上述探针片的形成有上述多个接触端子的上述区域施加推压 力,并且使上述多个接触端子与设于上述半导体元件上的上述电极接 触来检验上述电路的上述电气特性。
(15)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是在上述(14)所述的 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上述多个接触端子是以通过对具有结晶性 的基板进行异方性蚀刻而形成的孔为型材通过电镀来形成的。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在以下的更详细的用 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的描述以及附图中明示。


图l是表示配列了半导体元件(芯片)的被接触对象即晶片及一 部分的半导体元件(芯片)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探针卡的关键部位剖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探针卡的主要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分解图2所示的探针卡的主要部件进行图示的组装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2所示的探针卡的主要部件即导销的关键部位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探针卡的关键部位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探针卡的关键部位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探针卡的关键部位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探针卡的接触端子组附近的放大的 关键部位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探针卡的关键部位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探针卡的关键部位剖视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探针卡的主要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探针卡的关键部位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探针卡的关键部位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探针卡的关键部位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探针卡的关键部位剖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探针卡的关键部位剖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探针卡的关键部位剖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探针卡的关键部位剖视图。
图20 (a) ~图20 (f)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的探针卡中
的形成探针片(探针片构造体)部分的制造流程的一部分的关键部位
剖视图。
图21 (g) ~图21 (i)是表示图20的后续制造流程的关键部位 剖视图。
图22 (a) ~图22 (d)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4的探针卡中 的形成探针片(探针片构造体)部分的制造流程的一部分的关键部位 剖视图。
图23 (a)以及图23 (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5的探针卡 中的形成探针片(探针片构造体)部分的制造流程的一部分的关键部 位剖视图。
图24 (a)以及图24 (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6的探针卡 中的形成探针片(探针片构造体)部分的制造流程的一部分的关键部 位剖视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7的检验系统的一例的整体示意 结构图。
图26是表示半导体装置的检验工序的一例的工序图。
图27是使用了现有电镀形成的凸部的半导体元件检验装置的关
键部位剖视图。
图28是表示图27的电镀形成的凸部部分的立体图。
图29是使用了现有电镀形成的凸部的半导体元件检验装置的关
键部位剖视图。
图30是使用了形成有四棱锥接触端子的现有探针片的半导体元 件检验装置的关键部位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在必要时分割成多个部分或实 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除特别明示的情况以外,它们之间并不是毫 无关系的, 一个实施方式是另 一 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变形例、 是详细、补充说明等的关系。
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涉及到要素的数量(包含个数、数 值、量、范围等)的情况下,除特别明示的情况以及原理上明确限定 为特定数量的情况等以外,不限于其特定数量,可以是特定数量以上 也可以是特定数量以下。
而且,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其结构要素(也包含要素步骤等) 除特别明示的情况以及原理上明确是必须的情况等以外,不 一 定是必 须的。另外,在实施例等中,关于结构要素等,说"由A构成"、"由 A形成,,时,除特别地明确只有该要素的情况等以外,不能排除除此 以外的要素。
同样地,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涉及到构成要素等的形状、位置 关系等时,除特别明示的情况以及原理上明确地不成立的情况等以 外,还包含实质上与其形状等近似或类似的要素等。关于这一点,上 述数值以及范围也是一样的。
另外,涉及到材料等时,除特别指明不是的情况或者在原理上或 按情况不是的情况以外,特定的材料为主要材料,并不排除次要的要 素、添加物、附加要素等。例如,硅部件除特别明示的情况等,不仅 是纯硅的情况,还可以是以添加不纯物、硅为主要要素的二元、三元 等的合金(例如SiGe)等。
另外,在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所有附图中,具有相同功能的要 素原则上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重复说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使用的附图中,在俯视图中,也有为了容
易理解附图而部分地使用了剖面线的情况。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中,主要用语如下定义。 所谓半导体装置,与其形态无关,可以是形成有电路的晶片状态
的装置,也可以是半导体元件,还可以是之后封装而成的装置(QFP (Quad Flat Package;四侧引脚扁平封装)、BGA ( Ball Grid Array; 球栅阵列封装)以及CSP ( Chip Size Package;芯片尺寸封装)等)。
所谓探针片,是指设有与检验对象接触的接触端子和从那里引回 的配线且在该配线上形成了外部连接用的电极的薄膜,其以厚度为 10|im~ 100pm左右的薄膜为对象。
所谓探针卡是表示具有与检验对象接触的端子、多层配线基板等 的构造体(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用图2说明的构造体)。
所谓半导体检验装置是表示具有承载探针卡和检验对象的试料 支承系统的检验装置。
如图1所示,作为被检验对象的一例的LSI用半导体元件(芯片) 2在晶片l上形成多个,之后被切开以供使用。图l是表示并列设置 有多个LSI用半导体元件2的晶片1的立体图,放大其一部即1个半 导体元件2进行表示。在半导体元件2的表面上,沿着周边排列有与 形成在半导体元件2内的电路电连接的多个电极3。
然而,在半导体元件2中,随着高集成化,上述电极3的配置的 高密度化以及窄间距化处于进一步发展的状况。电极3的配置的窄间 距化的倾向趋向O.lmm程度以下,例如,逐渐成为0.08mm、 0.04mm 或更小。作为电极3的高密度化的倾向,有沿着半导体元件2的周边 从1列到两列进而在整个面上排列的倾向。
另外,还有实施高温动作试验(85°C ~ 150°C )的倾向,即通过 在高温下对半导体元件进行动作试验来更明确地掌握半导体元件的 特性以及可靠性。
以下实施例的半导体检验装置能与上述电极3的高密度化以及窄 间距化相对应且能够进行基于高速电信号(100MHz~20GHz)的检 验。
另外,作为半导体检验装置中的探针卡的一部分的构成材料,使
用具有150。C的耐热性,且线膨胀率与被检验对象相同的材料,由此 能够防止因环境温度引起的探针前端部的位置偏移。
以下,利用图2 图19对本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装置检验用探针卡 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探针卡的关键部位的剖视图,图3是 图2所示的主要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分解图2所示的主要部件 进行图示的组装剖视图。利用图2~图5对本实施方式1的探针卡进 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1的探针卡由弹簧柱塞4、框5、中间板6以及多个 导销7等构成。
弹簧柱塞(向探针片中央施加推压力的机构)4以在高度方向上 可调整的状态固定在中间板6的中央部,并且在该弹簧柱塞4的下部 前端具有突起部4a,以起中央枢轴的作用,该弹簧柱塞4装填有弹簧 4b,该弹簧4b以该突起部4a的前端为支点通过可动的推压隔片8对 探针片9施加推压力。
框5被粘接固定在探针片9的内表面,并包围探针片9的形成有 接触端子IO组的区域。
在中间板6和探针片9的形成有接触端子IO组的区域的内表面 之间,在中央部具有硅片等緩冲部件11及推压隔片8,并且,中间板 6螺紋固定在上述框5上。
导销7被插入在支承部件(上部固定板)12中并被螺紋固定在上 述中间板6上。另外,为了极力防止在探测检验时接触端子前端的位 置偏移,并且为了以在形成有接触端子10组的区域微倾的状态下可 进行动作(微倾动)的状态实现所期望的大致恒定的推压力(例如, 在500针左右的的情况下,推入量为150pm左右,推压力为5 10N 左右),使用内置有图5所示的弹簧13的弹簧内置导销7a以及定位 专用导销7b构成导销7。这些多个弹簧内置导销(对框施加推压力的
多个机构)7a以及多个定位专用导销7b被插入在支承部件7中,并 被螺紋固定在中间板6上进行使用。另外,弹簧内置导销7a具有以 下构造在金属制的管7c内内置上述弹簧13及中轴7d,通过弹簧 13的弹性力使中轴7d推压中间板6;定位专用导销7b具有以下构造 在金属制的管7c内内置中轴7e,通过将中轴7e固定在中间板6上来 进行定位。导销7至少设置3根,优选设置4根以上。另外,为了防 止接触端子前端的位置偏移,优选在支承部件12中,使供导销7插 入的插入孔12a和插入后的导销7之间尽量没有间隙(游隙),在本 实施方式1中,以插入孔12a的直径比导销7的直径仅大10pm 20nm 左右为例。
推压隔片8是被保持成通过在中间板6的中央部设置的弹簧柱塞 4的前端的突起部4a可微倾动,并通过该弹簧柱塞4施加(推压)所 期望的大致恒定的推压力的构造的随动机构。并且,在推压隔片8的 上表面中央部形成有与突起部4a卡合的圆锥槽8a。
并且,弹簧柱塞4也可以省去弹簧4b并以突起部4a为支点在可 微倾动的状态下使用(参照图10),其详细说明将在后面描述。
在上述探针片9中,在片的探测(主面)侧的中央区域部形成有 用于与半导体元件2的电极3组接触的上述接触端子10组,并以二 重包围该接触端子10组的周围的方式形成金属膜14a和位于与框5 对应的区域的金属膜14b。另外,在探针片9的4边的周边部,形成 有用于与多层配线基板15进行信号的收发的、具有与上述接触端子 IO组相同构造的周边电极16组,以包围该周边电极16组的方式在与 周边电极固定板17对应的区域形成金属膜14c。并且,周边电极16 组具有与上述接触端子IO组相同的构造,前端与多层配线基板15的 电极15b连接。另外,在接触端子IO组和周边电极16组之间,形成 有图3所示的多个引出配线18。用于形成接触端子IO组以及周边电 极16组的各接触端子是棱锥形状或棱台形状,其详细说明将在后面 描述。
另外,在探针片9的形成有上述接触端子IO组的区域的内表面
粘接固定有上述框5,在探针片9的形成有用于信号收发的上述周边 电极16组的部分的内表面粘接固定有上述周边电极固定板17。
而且,上述框5被螺紋固定在螺紋固定有多个导销7的中间板6 上。在该中间板6上固定有弹簧柱塞4,下部前端的突起部4a与在推 压隔片8的上表面中央形成的圆锥槽8a卡合。
在金属膜14c上通过蚀刻预先形成定位用的定位销用孔14e和螺 栓插入用孔14f的布图,在周边电极固定板17以及周边推压板20上 也分别预先形成定位用的定位销用孔17e、20e以及螺栓插入用孔17f、 20f,由此能够提高组装性。
隔着緩沖部件19将周边推压板20螺紋固定在以包围周边电极16 组的方式固定于探针片9上的周边电极固定板17上,由此隔着緩冲 部件19使周边电极16组与多层配线基板15的电极15b连接。
另外,也可以使用在支承部件12上设置的倾斜微调用双螺栓21 或者间隔片22a(参照图6)来对形成有接触端子IO组的区域的探针 片9的倾斜进行微调整。在此,双螺栓21是在外侧的螺栓21a的中 央形成了另外一个中间螺栓21b而成的部件,是通过用外侧的螺栓 21a调整支承部件12与上板22的间隔来微调整两者的倾斜,然后用 中间螺栓21b进行螺紋固定的构造。
另外,在探针片9中形成有与基准电位(接地电位)电连接的地 线23。通过将这样的地线23设置在探针片9中,能够防止在探测检 验时所传输的信号波形的紊乱。
另外,在探针片9的内表面安装有芯片电容器24。该芯片电容器 24通过形成在探针片9中的配线而与接触端子IO组中的规定的接触 端子电连接。这样的芯片电容器24的配置在通过将芯片电容器24配 置在接触端子10的附近来极力防止信号的紊乱的情况下起作用。
由上述各种部件形成本实施方式1的探针片构造体25。
根据上述本实施方式1,由于是在用多个导销7(具有弹性的弹 簧内置导销7a、定位专用导销7b)定位探针片9的同时施加推压力 的结构,所以能够实现将推压负载控制在宽范围内的窄间距多针的半
导体检验用探针卡。随着半导体元件2内的高集成化发展,为了将高
密度多针且窄间距的电极3形成在半导体元件2的表面上,大多在电 极3的正下方形成有多个有源元件或微细的配线,若在对半导体元件 2检验时接触端子10组对电极3组的接触压力过大,则有可能对电极 3及其正下方的有源元件或配线产生损伤,但在本实施方式1的半导 体检验用探针卡中,由于能够将推压负载控制在宽范围内,所以能够 防止对有源元件或配线的损伤。
另外,也预想到了半导体元件2的表面的电极3组的面和接触端 子10组的面发生倾斜的情况。此时,根据上述本实施方式1,图2 中由单点划线包围的区域内的弹簧柱塞4、框5、中间板6、导销7、 推压隔片8、探针片9、緩冲部件11以及金属膜14a、 14b,在形成有 接触端子IO组的区域可微倾动的状况下,能够进行推压动作。由此, 不需要用于使接触不充分的接触端子和电极3完全接触的更大的接触 负载,因此能够防止接触端子10组和电极3组之间的接触压力局部 过大,同时还能够使接触端子10组和接触对象的电极3组可靠地接 触。其结果,能够尽可能地防止因探测导致的电极3的表面的粗糙, 因此即使在低负载下也能确保稳定的接触特性即稳定的接触阻抗值。 (实施方式2)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的探针卡的关键部位的剖视图。在上述 实施方式1中,表示了在探针片9上形成地线23并搭载芯片电容器 24的情况(参照图2以及图6),但在不需要高速电检验信号的情况 下,如图7所示,也可以是省略地线23或芯片电容器24或者两者都 省略的结构。
在以下说明的探针卡的结构中,根据检验信号的速度,也可以是 同样地省略地线23或芯片电容24的结构。另外,倾斜微调节用双螺 栓21 (参照图2)或间隔片22a (参照图6)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也 可以省略。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所示的图2中,表示了以二重包围接触 端子10组的周围的方式形成金属膜14a以及位于与框5对应的区域
的金属膜14b的例子,但如图7所示,可以根据所需要的接触端子的 前端位置精度省略金属膜14a或金属膜14b中的一方,或是两方都省略。
在探针片9中形成的配线(配线材料)中,与基准电位(接地电 位)电连接的上述地线23以及与电源电连接的配线也可以形成为比 不与基准电位(接地电位)或电源电连接的其他配线尽可能宽的配线 宽度。由此,通过地线23以及与电源电连接的配线,能够使配线阻 抗值降低,从而能够极力防止探测检验时的电压变动。
根据具有上述构造的本实施方式2的探针片构造体25b,也能够 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l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3)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3的探针卡的关键部位的剖视图,图9是 本实施方式3的探针卡的接触端子10附近的放大的关键部位剖视图。 使用图8以及图9对本实施方式3的探针卡进行说明。
在探针片9中,在形成有各个接触端子10的连接电极部10b和 配线材料26连接的情况下,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是通过通孔,但是 在本实施方式3中省略通孔而直接在连接电极部10b的表面上形成配 线材料26(参照图9)。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
根据具有上述构造的本实施方式3的探针片构造体25c,由于是 省略了上述通孔的构造,所以能够降低连接电极部10b和配线材料26 之间的接触阻抗值。另外,在制造探针片9的工序中,由于能够省略 制造上述通孔的工序,所以能够缩短探针片9的制造的TAT(Turn Around Time;周转时间)。而且,由于能够省略用于形成通孔的掩 模,所以能够降低探针片9的制造成本。
通过具有上述构造的本实施方式3的探针片构造体25c,也能够 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4)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4的探针卡的关键部位的剖视图。使用 图10对本实施方式4的探针卡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4的探针卡由支承部件12、导销7、中间板6c以及框 5等构成。
导销7如上述实施方式1中使用图2进行说明那样,被插入在支 承部件12中并被螺紋固定在上述中间板6c上。
中间板6c具有突起部27a及调整螺栓27b。突起部27a以在探针 片9的伸出方向上可调整的方式^1固定在该中间^反6c的中央部,以 起中央枢轴的作用;调整螺栓27b以该突起部27a的前端为支点,通 过可动的推压隔片8将探针片9调整到所期望的伸出量。
框5如上述实施方式l使用图2进行说明的那样,被粘接固定在 探针片9的内表面,并包围探针片9的形成有接触端子IO组的区域。
在探针片9的形成有接触端子10组的区域的内表面和中间板6c 之间,硅片等緩冲部件11以及推压隔片8被配置在中央部,中间板 6c被螺紋固定在框5上。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4的探针卡中,推压隔片8被保持成通过设 置在中间板6c的中央部的突起部27a可微倾动,另外,在中间板6c 上具备如下构造的随动机构,即被保持成通过螺紋固定在中间板6c 上的多个弹簧内置导销7a(参照图5)以及多个定位专用导销7b (参 照图5)可微倾动,并且施加所期望的大致恒定的推压力(推压)。 这样的本实施方式4的探针卡使接触端子10组以低负载在接近平行 的状态下对半导体元件2等的电极3组开始加压,从而能够可靠地进 行接触端子IO组的随动动作,进而能够防止接触端子以及半导体元 件2等的电极3的损伤。
由上述各种部件形成本实施方式4的探针片构造体25d。
通过具有上述构造的本实施方式4的探针片构造体25d,也能够 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l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5)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5的探针卡的关键部位的剖视图,图12 是图11所示的主要部件的分解立体图。使用图11以及图12对本实 施方式5的探针卡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5的探针卡由弹簧柱塞4、框5b、中间板6b以及导 销7等构成。
弹簧柱塞4以在高度方向上可调整的状态被固定在中间板6b的 中央部,并在下部前端具有突起部4a,以起中央枢轴的作用,在弹簧 柱塞4中装填有以该突起部4a的前端为支点通过可动的推压隔片8 对探针片9施加推压力的弹簧4b。
框5b被粘接固定在探针片9c的内表面,并包围探针片9c的形成 有接触端子IO组的区域。
在探针片9c的形成有接触端子10组的区域的内表面和中间板6b 之间,硅片等緩冲部件11以及推压隔片8被配置在中央部,中间板 6b被螺紋固定在框5b上。
导销7被插入在支承部件(上部固定板)12b中并被螺紋固定在 上述中间板6b上。另外,导销7如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是 为了极力防止在探测检验时接触端子前端的位置偏移,并且为了以在 形成有接触端子10组的区域微倾的状态下可动作(微倾动)的状态 实现所期望的大致恒定的推压力(例如,在500针左右的的情况下, 推入量为150pm左右,推压力为5 10N左右),使用内置有图5所 示的弹簧13的弹簧内置导销7a以及定位专用导销7b的结构。这些 多个弹簧内置导销7a以及多个定位专用导销7b被插入在支承部件 12b中,并被螺紋固定在中间板6b上。
上述探针片9c在片的探测(主面)侧的中央区域部形成有用于与 半导体元件2的电极3组接触的接触端子10组,并且以二重包围该 接触端子IO组的周围的方式形成金属膜14a及位于与框5b对应的区 域的金属膜14b。另外,在探针片9c的周边部形成有用于与多层配线 基板15a进行信号收发的周边电极16a组,在接触端子IO组和周边 电极16a组之间形成有多个引出配线18a。在探针片9c的内表面,隔 着与周边电极16a组的内表面相对设置的O型环30将O型推压环31 螺紋固定在多层配线基板15a上,由此能够通过O型环30将周边电 极16a组连接到多层配线基板15a的电极15c上。
而且,在探针片9c的形成有上述接触端子IO组的区域的内表面 粘接固定上述框5b,框5b被螺紋固定在中间板6b上。在该中间板 6b上固定有弹簧柱塞4,下部前端的突起部4a与形成在推压隔片8 的上表面中央的圆锥槽8a卡合。另外,在中间板6b上螺紋固定有被 插入在支承部件12b中的导销7。
推压隔片8是被保持成通过设置在中间板6的中央部的弹簧柱塞 4的前端的突起部4a可微倾动,并通过该弹簧柱塞4施加(推压)所 期望的大致恒定的推压力的构造的随动机构。并且,在推压隔片8的 上表面中央部形成有与突起部4a卡合的圆锥槽8a。
并且,如后述的图17 ~图19所示,弹簧柱塞4可以是省略了弹 簧4b的构造,在以突起部4a为支点可微倾动的状态下使用。
并且,可以使用设置在支承部件12b上的倾斜微调用双螺栓21 或间隔片(间隔片22a (参照图6))来对探针片9c的形成有接触端 子IO组的区域的倾斜进行微调整。在此,双螺栓21是在外侧的螺栓 21a的中央形成另外一个中螺栓21b而成的部件,具有通过用外侧的 螺栓21a调整支承部件12b和上板22b的间隔来对两者的倾斜进行微 调整,然后用中螺栓21b进行螺紋固定的构造。
由上述各种部件构成本实施方式5的探针片构造体25e。
通过具有上述构造的本实施方式5的探针片构造体25e,也能得 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6)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6的探针卡的关键部位的剖视图。使用 图13对本实施方式6的探针卡进行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5 (参照图11以及图12)中,表示了在探针片 9c上形成地线23c并搭载芯片电容器24的情况,但是在并不那样需 要高速电检验信号的情况下,如本实施方式6即图13所示,也可以 是在探针片9d中省略地线23c或芯片电容器24的结构。
在以下说明的探针卡的结构中,也可以是根据检验信号的速度同 样地省略地线23c或芯片电容器24的结构。另外,倾斜微调节用的
双螺栓21或间隔片22a根据需要使用即可,当然也可以省略。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5的图11中,表示了以二重包围接触端 子IO组的周围的方式形成金属膜14a以及位于与框5b对应的区域的 金属膜14b的例子,但如本实施方式6的图13所示,可以根据所需 要的接触端子的前端位置精度省略金属膜14a或金属膜14b,或者两 者都省略。
由上述各种部件构成本实施方式6的探针片构造体25f。 通过具有上述构造的本实施方式6的探针片构造体25f,也能得 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7)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7的探针卡的关键部位的剖视图。使用 图14对本实施方式7的探针卡进行说明。
在形成有接触端子10的连接电极部10b和上层的配线材料连接 的情况下,在上述实施方式5中是通过通孔连接,但在本实施方式7 中则是与上述实施方式3 (参照图8以及图9)同样,省略通孔直接 在连接电极部10b的表面形成配线材料26b。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 式5相同。
由上述各种部件构成本实施方式7的探针片构造体25g。 通过具有上述构造的本实施方式7的探针片构造体25g,也能够 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l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8)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8的探针卡的关键部位的剖视图。使用 图15对本实施方式8的探针卡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8中,代替上述实施方式5的探针卡(参照图10) 中的被螺紋固定在中间板6c上的导销7,使用固定在弹簧柱塞保持部 件32上的弹簧柱塞32a的构造的随动推压机构。
即,本实施方式8的探针卡具有支承部件12c、弹簧柱塞保持部 件32、弹簧柱塞32a、弹簧柱塞4、框5c、緩沖部件11以及推压隔 片8等。
弹簧柱塞保持部件32被螺紋固定在支承部件12c上,弹簧柱塞 32a被装填到弹簧柱塞保持部件32上。
弹簧柱塞4以在高度方向上可调整的状态被固定在中间板6c的中 央部,在下部前端具有突起部4a,以起中央枢轴的作用,该弹簧柱塞 4装填有以该突起部4a的前端为支点通过可动的推压隔片8对探针片 9c施加推压力的弹簧4b。
框5c被粘接固定在探针片9c的内表面,并包围探针片9c的形成 有接触端子IO组的区域。
在探针片9c的形成有接触端子10组的区域的内表面和中间板6c 之间,硅片等緩冲部件11以及推压隔片8被配置在中央部,中间板 6c—皮螺紋-敗固定在框5c上。
在本实施方式8的探针卡中具有如下构造的随动机构,即推压 隔片8被保持成通过设置在中间板6c的中央部的弹簧柱塞4的前端 的突起部4a可微倾动,并且中间板6c被保持成通过被装填在弹簧柱 塞保持部件32上的多个弹簧柱塞32a可微倾动,由此施加(推压) 所期望的大致恒定的推压力。本实施方式8的探针卡使接触端子10
压,从而可靠地进行接触端子IO組的随动动作,进而能够防止接触
端子以及半导体元件2等的电极3的损伤。
由上述各种部件构成本实施方式8的探针片构造体25h。 通过具有上述构造的本实施方式8的探针片构造体25h,也能得
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9)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9的探针卡的关键部位的剖视图。使用 图16对本实施方式9的探针卡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9中,代替上述实施方式8的探针卡中的被弹簧柱 塞保持部件32保持的弹簧柱塞32a,具有使用了被弹簧保持部件33 保持的弹簧33a的构造的随动推压机构。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8 相同。
由上述各种部件构成本实施方式9的探针片构造体25i。 通过具有上述构造的本实施方式9的探针片构造体25i,也能得 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10)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0的探针卡的关键部位的剖视图。使用 图17对本实施方式IO的探针卡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10的探针卡是具有支承部件12b、导销7、中间板6e 以及框5b等的构造。
导销7被插入在支承部件12b中并螺紋固定在中间板6e上。
中间板6e具有突起部27a以及调整螺栓27b。突起部27a以在探 针片9的伸出方向上可调整的方式被固定在该中间板6e的中央部, 以起中央枢轴的作用;调整螺才全27b以该突起部27a的前端为支点通 过可动的推压隔片8将探针片9调整成所期望的伸出量。
框5b被粘接固定在探针片9c的内表面,并包围探针片9c的形成 有"t妻触端子IO组的区域。
在探针片9c的形成有接触端子10组的区域的内表面和中间板6e 之间,硅片等緩冲部件11以及推压隔片8被配置在中央部,中间板 6e被螺紋固定在框5b上。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IO的探针卡中,推压隔片8被保持成通过 设置在中间板6e的中央部的突起部27a可微倾动,另外,在中间板 6e上具备如下构造的随动机构,即被保持成通过螺紋固定在中间板 6e上的多个弹簧内置导销7a(参照图5)以及多个定位专用导销7b (参照图5)可微倾动,并且施加(推压)所期望的大致恒定的推压 力。本实施方式IO的探针卡使接触端子IO组以低负载在接近平行的 状态下对半导体元件2等的电极3组开始加压,从而能够可靠地进行 接触端子10组的随动动作,进而能够防止接触端子以及半导体元件2 等的电极3的损伤。
由上述各种部件构成本实施方式IO的探针片构造体25j。
根据具有上述构造的本实施方式10的探针片构造体25j,也能得
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11 )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1的探针卡的关键部位的剖视图。使用 图18对本实施方式11的探针卡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11中,代替上述实施方式IO的探针卡(参照图17) 中的被螺紋固定在中间板6e上的导销7,构成采用了固定在弹簧柱塞 保持部件32上的弹簧柱塞32a的构造的随动推压机构。另外,中间 板6f被螺紋固定在框5c上。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IO相同。
由上述各种部件构成本实施方式11的探针片构造体25k。
通过具有上述构造的本实施方式11的探针片构造体25k,也能得 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12)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2的探针卡的关键部位的剖视图。使用 图19对本实施方式12的探针卡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12中,代替上述实施方式IO的探针卡(参照图17) 中的被螺紋固定在中间板6e上的多个导销7,构成采用了被装填到弹 簧保持部件33中的多个弹簧33a的构造的随动推压机构。其他结构 与上述实施方式IO相同。
由上述各种部件构成本实施方式12的探针片构造体251。
通过具有上述构造的本实施方式12的探针片构造体251,也能得 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以下,对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对应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3)
接下来,关于在上述实施方式1 ~ 12中说明的探针卡中使用的探 针片(探针片构造体)的一例,参照图20说明其制造方法。另外, 形成以下的探针片的各部件在图2~图19所示的上述实施方式1 ~ 12 的探针卡的关键部位剖视图中也有适当表示。
图20以及图21按照工序顺序示出了用于形成上述实施方式1中 图2所示的探针卡的制造流程中的制造工序,尤其是下述的制造工序
在作为型材的硅晶片4 0上以异方性蚀刻形成棱台形状的孔4 0 a,将该 孔40a作为型材使用,使棱台形状的接触端子部41以及引出配线用 的配线材料26 —体地形成在聚酰亚胺膜42上,再在其表面形成聚酰 亚胺膜43以及配线材料26c,然后用粘结层52接合金属膜14,在该 金属膜14形成固定着框5的探针片9。
首先,实施图20 (a)所示的工序。该工序是在厚度0.2 ~ 0.6mm 的硅晶片40的(100)面的两面通过热氧化形成0.5(xm左右的二氧化 硅膜44,然后涂布光致抗蚀剂,通过光刻工序形成除去了开有棱台形 状的孔的位置的光致抗蚀剂的图案。接着,将该光致抗蚀剂作为掩模, 用氢氟酸和氟化铵的混合液蚀刻除去二氧化硅膜44,将上述二氧化硅 膜44作为掩模,用强碱液(例如,氩氧化钾)异方性蚀刻硅晶片40, 以形成棱台形状的孔40a。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13中是将硅晶片40作为型材,但是,作为 型材,只要是具有结晶性的材料即可,在该范围内当然可以进行各种 变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3中,通过异方性蚀刻形成的孔是棱台 形状,但是该形状也可以是棱锥状,在能够形成能确保小的针压且稳 定的接触阻抗的程度的接触端子IO组的形状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 种变更。另外,在作为接触对象的1个电极上也可以用多个接触端子 接触。
接下来,实施图20(b)所示的工序。在该工序中,用氢氟酸和 氟化铵的混合液蚀刻除去作为掩模使用的二氧化硅膜44,然后再次通 过在湿氧中的热氧化,在硅晶片40的整个表面上形成0.5(im左右的 二氧化硅膜45。接下来,实施以下工序在该二氧化硅膜45的表面 形成导电性覆膜46,然后在该导电性覆膜46的表面形成光致抗蚀剂 掩模47,并使得连接端子部41开口 。
接下来,实施图20(c)所示的工序。在该工序中,将上述光致 抗蚀剂掩模47作为掩模,将上述导电性覆膜46作为供电层,以硬度 高的材料为主要成分进行电镀,从而将接触端子IO和连接电极部10b 形成为一体。此时,还形成了与接触端子IO相同构造的周边电极16。
之后,实施除去光致抗蚀剂掩模47的工序。作为硬度高的电镀材料, 例如依次电镀镍41a、铑41b以及镍41c,只要使接触端子10及连接 电极部10b成为一体形成接触端子部41即可。
接下来,实施图20 (d)所示的工序。该工序是,形成聚酰亚胺 膜42,以覆盖上述接触端子部41以及导电性覆膜46,然后将位于应 形成从上述接触端子部41引出的引出配线连接用孔的位置的聚酰亚 胺膜42除去,直至到达上述接触端子部41的表面,在该聚酰亚胺膜 42上形成导电性覆膜48,形成光致抗蚀剂掩模49,然后电镀配线材 料26。
在除去上述聚酰亚胺膜42的一部分时,使用例如激光开孔加工 或以形成在聚酰亚胺膜42的表面上的铝掩模为掩模的干蚀刻即可。
作为上述导电性覆膜48,例如将铬通过溅射法或蒸镀法成膜,由 此形成厚度0.1 |im左右的铬膜,在形成了该铬膜的表面上将铜通过溅 射法或蒸镀法成膜,由此形成厚度l|im左右的铜膜即可。另外,作 为配线材料26,使用实施了镀铜或在镀铜上实施了镀镍的材料即可。
接下来,实施图20(e)所示的工序。该工序是,除去上述光致 抗蚀剂掩模49,将配线材料26作为掩模,将导电性覆膜48软蚀刻除 去,然后形成聚酰亚胺膜43,将位于应形成从配线材料26与上部的 配线材料26c连接用的孔的位置的聚酰亚胺膜43除去,直至到达上 述配线材料26的表面。接着,在聚酰亚胺膜43上形成导电性覆膜50, 形成光致抗蚀剂掩模51,之后电镀配线材料26c。
在除去上述聚酰亚胺膜43的一部分时,与聚酰亚胺膜42的情况 相同,使用例如激光开孔加工或以形成在聚酰亚胺膜43的表面上的 铝掩模为掩模的干蚀刻即可。
作为上述导电性覆膜50,与导电性覆膜48同样地,例如将铬通 过溅射法或蒸镀法成膜,由此形成厚度0.1nm左右的铬膜,在形成了 该铬膜的表面上将铜通过溅射法或蒸镀法成膜,由此形成厚度l(am左 右的铜膜即可。另外,作为配线材料26c,与配线材料26同样地使用 实施了镀铜或在镀铜上实施了镀镍的材料即可。
接下来,实施图20(f)所示的工序。该工序是,除去上述光致 抗蚀剂掩模51,将配线材料26c作为掩模将导电性覆膜50软蚀刻除 去,之后将粘结层52以及金属膜14粘结在聚酰亚胺膜43以及配线 材料26c上,利用光致抗蚀剂掩模蚀刻该金属膜14,以形成所期望的 金属膜14的图案(金属膜14a 14c)。
在此,作为粘结层52,使用例如聚酰亚胺类粘结片或环氧类粘结 片即可。另夕卜,作为金属膜14,使用具有42合金(镍42%以及铁58 %的合金,线膨胀率为4ppm/。C )或不胀钢(例如,镍36%以及铁 64%的合金,线膨胀率为L5ppm/。C)那样的线膨胀率且线膨胀率与 硅晶片(硅型材)40的线膨胀率接近的金属片,使该金属片通过粘结 层52粘贴在形成了配线材料26c的聚酰亚胺膜43上,由此能够实现 所形成的探针片9的强度的提高以及大面积化,还能防止检验时因温 度导致的位置偏移等,从而能够确保在各种状况下的位置精度。在该 主旨中,作为金属膜14,以确保预烧检验时的位置精度为目的,也可 以使用具有与作为检验对象的半导体元件2的线膨胀率接近的线膨胀 率的材料。
上述粘结工序可以是,例如使形成有接触端子部41、配线材料 26以及聚酰亚胺膜43的硅晶片40、与粘结层52以及金属膜14重合, 以10~ 200kgf/cm2左右加压并施加粘结层52的^皮璃转移点温度 (Tg)以上的温度,在真空中加热加压粘结。
另外,作为金属膜14的产生图案用的光致抗蚀剂掩模,可以用 液状保护膜也可以用膜状保护膜(干膜)。
接下来,实施图21 (g)所示的工序。该工序是后续工序(参照 图21 (h))的预处理,首先,用保护膜覆盖形成有金属膜14的面, 以中央被挖通的保护膜作为掩模,用氢氟酸和氟化铵的混合液将从相 反面的硅蚀刻用保护夹具的盖53b (参照图21 (h))露出的区域的 二氧化硅膜45蚀刻除去。接着,剥离该保护膜,然后将硅蚀刻用保 持环54用粘结剂55粘结在上述聚酰亚胺膜52上。此外,作为金属 膜14,在使用42合金片或不胀钢片的情况下,用氯化亚铁溶液喷雾
蚀刻即可。
接下来,实施图21 (h)所示的工序。该工序是,将硅蚀刻用保 护夹具安装在硅晶片40上,将硅蚀刻除去。
例如,在中间固定板56d上螺紋固定上述硅蚀刻用保持环54,将 隔着O型环53c安装在不锈钢制的固定夹具53a和不锈钢制的盖53b 之间的作为型材的硅晶片40用强碱液(例如,氢氧化钾)蚀刻除去 即可。
接下来,实施图21 (i)所示的工序。该工序是,拆除上述硅蚀 刻用保护夹具,将保护膜以覆盖单面的方式粘结在硅蚀刻用保持环54 上,然后蚀刻除去二氧化硅膜45、导电性覆膜46 (铬以及铜)以及 镍41a。接着,除去该保护膜,然后在金属膜14与探针片的框5以及 周边电极固定板17之间涂布粘结剂55b,以固定在金属膜14的规定 位置。
二氧化硅膜45用氢氟酸和氟化铵的混合液蚀刻除去,铬膜用过 锰酸钾液蚀刻除去,铜膜以及镍膜41 a用石咸性铜蚀刻液蚀刻除去即可。
另外,这一系列蚀刻处理的结果是,使用从接触端子表面露出的 铑4lb,这是因为其难以附着作为半导体元件2的电极3的材料的钎 焊、铝等,并且比镍的硬度高,难以被氧化,接触阻抗稳定。
然后,沿着上述框5以及周边电极固定板17的外周部,切下聚 酰亚胺膜42、 43以及粘结层52,制成使用了导销7的探针片构造体 25 (参照图2)。
另外,将沿着组装工序用保持环的外周部切下的探针片9组装到 探针卡上的工序的说明图用图3的立体图、图4的剖视图表示。
当将探针片9组装到探针卡上时,由于是探针片9的周边电极16 的前端与多层配线基板15的电极15b接触的结构,所以周边电极16 和电极15b的接触稳定,能够容易地得到探测检验时的电气特性。 (实施方式14)
接下来,参照图22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3中说明的探针片9的制 造工序有若干不同的本实施方式14的探针片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22 (a) ~图22 (d)按工序顺序示出与上述实施方式13有若 千不同的形成探针片9 (参照实施方式3以及图8)的制造流程。
在将形成有接触端子10的连接电极部10b与配线材料26连接的 情况下,在实施方式13中是通过通孔连接,但在本实施方式14的制 造工序中,没有形成通孔而是直接在连接电才及部10b的表面形成配线 材料26。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3相同。
首先,经过与上述实施方式13中的图20 (a)、图20 (b)相同 的工序,在图22 (a)所示的硅晶片40上形成棱锥状的蚀刻孔40a, 然后在该表面形成二氧化硅膜45,在形成于该二氧化硅膜45上的导 电性覆膜46的表面上形成聚酰亚胺膜42b。接着,实施将位于应形成 接触端子10的位置的聚酰亚胺膜42b除去直至到达上述导电性覆膜 46的表面的工序。
作为上述导电性膜46,例如,将铬通过溅射法或蒸镀法成膜,由 此形成厚度O.ljim左右的铬膜,在形成了该铬膜的表面上将铜通过溅 射法或蒸镀法成膜,形成厚度l|im左右的铜膜即可。也可以在该铜 膜上电镀几pm厚的铜,以增加激光加工的耐性。
在除去上述聚酰亚胺膜42b的一部分时,例如使用激光开孔加工 或将形成在聚酰亚胺膜42b表面上的铝掩模作为掩模的干蚀刻即可。
接下来,实施图22(b)所示的工序。首先,对从上述聚酰亚胺 膜42b的开口部露出的导电性覆膜46,以该导电性膜46为电极,以 硬度高的材料为主要成分进行电镀,从而将接触端子10和连接电极 部10b形成为一体。作为硬度高的电镀材料,例如依次电镀镍41a、 铑41b、镍41c,使接触端子IO和连接电极部10b作为一体形成接触 端子部41即可。另外,此时,还形成与接触端子IO相同构造的周边 电极16。
接下来,实施图22(c)所示的工序。首先,在上述接触端子部 41以及聚酰亚胺膜42b上形成导电性覆膜48b,接着在形成了光致抗 蚀剂掩模49b之后镀配线材料26。
作为上述导电性膜48b,例如将铬通过溅射法或蒸镀法成膜,由此形成厚度0.1 nm左右的铬膜,在形成了该铬膜的表面上将铜通过-减 射法或蒸镀法成膜,由此形成厚度lpm左右的铜膜即可。另外,作 为配线材料26,使用铜即可。
接着,实施图22(d)所示的工序。该工序是,除去上述光致抗 蚀剂掩模49b,以配线材料26作为掩模软蚀刻除去导电性覆膜48b, 然后形成聚酰亚胺膜43,将位于应形成从配线材料26与上部的配线 材料26d连接用的孔的位置的聚酰亚胺膜43除去,直至到达上述配 线材料26的表面。接着,在聚酰亚胺膜43上形成导电性覆膜50b, 并在形成了光致抗蚀剂掩模之后,镀配线材料26d。
接着,除去该光致抗蚀剂掩模,以配线材料26d作为掩模软蚀刻 除去导电性覆膜50b,之后粘结粘结层52以及金属膜14,利用光致 抗蚀剂掩模蚀刻该金属膜14以形成所期望的金属膜14的图案(金属 膜14a~ 14c)。
在除去上述聚酰亚胺膜43的一部分时,使用例如激光开孔加工 或以形成在聚酰亚胺膜43表面上的铝掩模为掩模的干蚀刻即可。
作为上述导电性覆膜50b,与导电性覆膜48b同样地,例如将铬 通过賊射法或蒸镀法成膜,由此形成厚度0.1nm左右的铬膜,在形成 了该铬膜的表面上将铜通过溅射法或蒸镀法成膜,由此形成厚度l|im 左右的铜膜即可。另外,作为配线材料26d,与配线材料26同样地使 用实施了镀铜或在镀铜上实施了镀镍的材料即可。
接下来,经过与上述实施方式13中使用图20 (g) ~图21 (i) 说明的工序相同的工序,制成本实施方式14的4笨针片构造体25c(参 照图8 )。
(实施方式15)
下面,就本实施方式15的探针片的制造方法,参照图23说明其 制造工序。
本实施方式15的探针片的制造方法,除了为了使探针片9c (参 照上述实施方式5以及图ll)的周边电极16a与多层配线基板15a的 电极15c摔触而将周边电极16a形成在整个接触端子10的形成面的
相反面上的工序这点以外,其他与上述实施方式13 (参照图20以及 图21 )所述的探针片9的制造方法相同。
本实施方式15的探针片的制造方法是,首先,经过与上述实施 方式13中使用图20 (a) ~图20 (e)说明的工序相同的工序,形成 聚酰亚胺膜42c、 43c、配线材料26以及导电性覆膜50等,进一步, 在这些各部件上形成了光致抗蚀剂掩模51,然后镀配线材料26d。配 线材料26d的一部分成为与规定的接触端子10电连接的地线23c,配 线材料26d的另一部分成为用于搭载芯片电容器24的电容器连接用 电极57 (参照图23 (a))。
如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配线材料26d中的与基准电位 (接地电位)电连接的上述地线23c以及与电源电连接的配线在探测 检验时流过比其他配线大的电流。因此,这些地线23以及与电源电 连接的配线以比其他配线材料26d宽的配线宽度形成,以便使配线阻 抗降低。
接下来,实施图23 (b)所示的工序。该工序是,除去上述光致 抗蚀剂掩模51,将配线材料26d作为掩模软蚀刻除去导电性覆膜50, 然后在使作为配线材料2 6 d —部分的周边电才及16 a的部分露出的状态 下以覆盖配线材料26d以及聚酰亚胺膜43c的方式粘结连接层52以 及金属膜14。接着,将光致抗蚀剂掩模作为掩模蚀刻该金属膜14以 形成所期望的金属膜14的图案(金属膜14a, 14b(参照图11))。
接下来,经过与上述实施方式13中使用图20 (g) ~图21 (i) 说明的工序相同的工序,制成使用了图11所示的导销7的探针片构 造体25e。
另外,为了实现高速传输信号的稳定化,也可以根据需要在作为 电容器连接用电极57的配线材料26d和地线23c用的配线材料26d 的配线间设置芯片电容器24。 (实施方式16)
下面,就本实施方式16的探针片的制造方法,参照图24说明其 制造工序。
本实施方式16的探针片的制造方法,与上述实施方式15的探针 片9c的制造方法同样,为了使探针片9d (参照上述实施方式6以及 图13)的周边电极16a与多层配线基板15a的电极15c接触而将周边 电极16a形成在整个接触端子10的形成面的相反面。而且是具有将 探针片9d中的配线材料即信号配线和电源配线形成在同一个面上的 探针片构造的情况的制造方法。
首先,实施图24(a)所示的工序。在该工序中,首先,经过与 上述实施方式13中使用图20 (a) ~图20 (d)说明的工序相同的工 序,形成导电性覆膜46、聚酰亚胺膜42以及导电性覆膜48d等,进 一步,在这些部件上形成了光致抗蚀剂掩模49d之后,镀配线材料 26e。
接下来,实施图24(b)所示的工序。该工序是,除去上述光致 抗蚀剂掩模49d,将配线材料26e作为掩模软蚀刻除去导电性覆膜 48d,然后在使周边电极16a的部分露出的状态下以覆盖配线材料26e 以及聚酰亚胺膜42的方式形成聚酰亚胺膜43d。
接下来,经过与上述实施方式13中使用图20 (g) ~图21 (i) 说明的工序相同的工序,制成使用了图13所示的导销7的探针片构 造体25f。
(实施方式17)
下面,利用图25对使用了上述实施方式1~12说明的探针卡(探 测装置)的半导体检验装置进行说明。
图25是表示包括本实施方式17的半导体检验装置的检验系统的 整体概略结构的图,示出了将所期望的负载施加在晶片l的面上以实 施电特性检验的试验装置。在该状态下,导销的推压力(负载)施加 在所有接触端子10上,通过与晶片1的电极3接触的接触端子10、 引出配线18 (配线材料26)、周边电极16、多层配线基板15的电极 15b、内部配线15d以及电极15e,在对植入晶片l中的半导体元件2 (省略在图25中的符号)进行电气特性检验的检验器58和半导体元 件2之间实施检验用电信号的收发。
在检验系统的整体结构中,探针卡作为晶片探针构成。该检验系
统由以下部件构成支承作为被检验对象的晶片1的试料支承系统 59;与被检验对象(晶片1)的电极3接触以进行电信号的收发的探 针卡60;控制试料支承系统59的动作的驱动控制系统61;进行被检 验对象(晶片1)的温度控制的温度控制系统62;和进行半导体元件 (芯片)2的电气特性的检验的检验器58。在该晶片1上排列有前述 多个半导体元件(芯片)2,在各半导体元件2的表面上排列有作为 外部连接电极的多个电极3。试料支承系统59由以下部件构成将晶 片1可拆装地载置的、大致水平设置的试料台63;以支承该试料台 63的方式垂直配置的升降轴64;对该升降轴64进行升降驱动的升降 驱动部65;支^U亥升降驱动部65的X-Y平台66。 X-Y平台66祐: 固定在筐体67的上方。升降驱动部65例如由步进电动机等构成。试 料台63的在水平以及垂直方向上的定位动作是通过将在X-Y平台 66的水平面内的移动动作和升降驱动部65的上下动作等组合而进行 的。另外,在试料台63上设置有未图示的转动机构,从而试料台63 能够在水平面内进行转动移位。
在试料台63的上方配置有探针卡60。即,例如,图25所示的探 针卡60以与对应的试料台63上平行相对的姿态设置。各接触端子10 借助设置在探针卡60的探针片9上的引出配线18以及周边电极16, 通过多层配线基板15的电极15b以及内部配线15d与设置在该多层 配线基板15上的电极15e电连接,并通过与该电极15e连接的电缆 68而与检验器58电连接。
驱动控制系统61通过电缆69与检验器58电连接。另外,驱动 控制系统61将控制信号送到试料支承系统58的各驱动部的致动器, 以控制其动作。即,驱动控制系统61在内部具有计算机,其结合通 过电缆69传输来的检验器5 8的检验动作的进行信息来控制试料支承 系统59的动作。另外,驱动控制系统61具有操作部70,以接受与驱 动控制相关的各种指令的输入,例如接受手动操作的指令。
在试料台63上具有用于加热晶片1(半导体元件2)的加热器71。
温度控制系统62通过控制试料台63的加热器71或冷却夹具来控制 搭载在试料台63上的晶片1的温度。另外,温度控制系统62具有上 述操作部70,以接受与温度控制相关的各种指令的输入,例如接受手 动操作的指令。在此,也可以使设置在上述探针片9或探针卡60的 一部分上的可进行温度控制的发热体与试料台63的加热器71连动地 进行温度控制。
以下,对半导体检验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作为被检验对 象的晶片l被定位载置在试料台63上,驱动控制X-Y平台66以及 转动机构,将在排列于晶片1上的多个半导体元件2上形成的电极3 组定位于并列设置在探针卡60上的多个接触端子10的组的正下方。 之后,驱动控制系统61使升降驱动部65动作,以使试料台63从所 有多个电极3 (被接触部件)的面与接触端子10的前端接触的时刻起 上升,直到向上推动10~ 15(Him左右的状态。由此,使探针片9中 的多个接触端子10在并列设置的区域伸出,并使根据需要实施了基 于双螺栓21或垫片的微调整而高精度地确保了平坦度的多个接触端 子10的组中的各接触端子的前端以通过多个导销7及推压隔片8的 随动机构(推压机构)而追随半导体元件2上排列的多个电极3的组 (所有)的面的方式仿形并平行伸出。由此,模仿晶片l上排列的各 被接触部件(电极3 )进行通过基于均匀的低负载(每1个销3 ~ 150mN 左右)的推入实现的接触,在各接触端子10和各电极3之间以低阻 4元(0.01口~0.1口)电连冲妄。
在该情况下的推压时,通过弹簧柱塞4的突起部4a(参照图2), 在推压隔片8可微倾动的状态下,框5 (参照图2)内的探针片面以 追随半导体元件2的电极3的组的面的方式仿形并平行伸出,在此基 础上,通过多个导销7,粘结在该框5上的框5内的探针面也以追随 半导体元件2的电极3的组的面的方式仿形并平行伸出,进行通过推 入实现的接触。
在半导体元件2是形成有多功能的半导体集成电路的SoC (System on Chip;系统芯片)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在1个半导体元
件2内植入多功能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和满足半导体元件2的小型化的 要求这两个目的,采用在电极3下也配置配线及元件的机构。此外, 在半导体元件2为SoC并被用于高速电信号的情况下,为了降低介电 损耗并使配线微细化,使用与二氧化硅(Sio2)相比介电常数小一些 的材料作为配线层间的绝缘膜。由于这样的介电常数小的材料耐负载 能力以及机械强度较弱,所以期望这样的半导体检验装置,即该检 验装置能够以几lOmN左右以下的低负载实现稳定的接触阻抗值,并 且不给作为配线层间的绝缘膜的低介电材料和配置在电极3之下的配 线以及元件带来损伤。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17的半导体检验装置,模仿晶片1 上排列的各被接触部件(电极3)进行通过基于均匀的低负载的推入 实现的接触,在各接触端子10和各电极3之间以低阻抗电连接。因 此,能够防止在接触端子10和电极3接触时,对作为配线层间的绝 缘膜的低介电材料以及配置在电极3之下的配线和元件带来损伤。
另外,在是SoC的上述半导体元件2中,由于能够在配线以及元 件上配置电极3,所以,不仅是沿着半导体元件2的外周的位置,在 半导体元件2的面内也能够自由选择配置电极3的位置。由此,由于 能够提高半导体元件2内的元件、配线以及电极3的布置设计的自由 度,所以例如通过在形成于半导体元件2内的输入输出緩冲电路等的 正上方形成电极3来缩短从输入输出緩冲电路等到电极3的配线长 度,从而能够提高输入输出緩冲电路等的动作速度。
而且,通过电缆68、配线基板15以及接触端子10,在形成于晶 片1上的半导体元件2和检验器58之间进行动作电流、动作检验信 号等的收发,以判别该半导体元件2的动作特性的可否等。而且,对 形成在晶片1上的多个半导体元件2的每一个实施上述一系列的检验 动作,以判别动作特性的可否等。 (实施方式18)
在此,参照图26对包括使用了上述实施方式17中说明的半导体 检验装置的检验工序或检验方法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代表例
进行说明。
(1 )本实施方式18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向 晶片1中植入电路以形成半导体装置的工序(形成半导体元件电路); 通过半导体检验装置根据晶片等级一并检验多个半导体装置的电气 特性的工序(晶片检验);切断晶片并按每个半导体元件2进行分离 的工序(切割);用树脂等封装半导体元件2的工序(组装、封装)。 然后,经过预烧、分选检验以及外观检验,作为芯片封装件出厂。
(2) 本实施方式18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向 晶片1中植入电路以形成半导体元件2的工序(形成半导体元件电 路);通过半导体检验装置根据晶片等级一并检验多个半导体元件2 的电气特性的工序(晶片检验);切断晶片l并按每个半导体元件2 进行分离的工序(切割)。之后,经过芯片检验用插接安装、预烧、 分选检验、从插接件上拆下以及外观检验,作为棵芯片出厂品出厂。
(3) 本实施方式18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向 晶片1中植入电路以形成半导体装置的工序(形成半导体元件电路); 通过半导体检验装置根据晶片等级一并检验多个半导体装置的电气 特性的工序(晶片检验)。之后,经过预烧、分选检验以及外观检验, 作为整晶片出厂品出厂。在该预烧及分选检验中,也可以通过上述实 施方式17的半导体检验装置进行检验。
(4) 本实施方式18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向 晶片1中植入电路以形成半导体装置的工序形成(半导体元件电路); 通过半导体检验装置根据晶片等级一并检验多个半导体装置的电气 特性的工序(晶片检验)。之后,经过预烧以及外观检验,再经过切 断晶片1并按每个半导体元件2进行分离的工序(切割)和外观检验, 作为棵芯片成品出厂。在该预烧及分选检验中,也可以通过上述实施 方式17的半导体检验装置进行检验。
(5) 本实施方式18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向 晶片1中植入电路以形成半导体装置的工序(形成半导体元件电路); 分割晶片1的工序(晶片分割);通过半导体检验装置根据分割的晶
片等级一并检验多个半导体装置的电气特性的工序(分割晶片检验)。 之后,经过预烧、分选检验以及外观检验,作为分割晶片出厂品出厂。
在该预烧及分选检验中,也可以通过上述实施方式17的半导体检验 装置进行检验。
(6) 本实施方式18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向 晶片1中植入电路以形成半导体装置的工序(形成半导体元件电路); 分割晶片1的工序(晶片分割);通过半导体检验装置根据分割的晶 片等级一并检验多个半导体装置的电气特性的工序(分割晶片检验)。 之后,经过预烧、分选检验、切断分割后的晶片并按每个半导体元件 2进行分离的工序(切割)以及外观检验,作为棵芯片出厂品出厂。 在该预烧以及分选检验中,也可以通过上述实施方式17的半导体检 验装置进行检验。
(7) 本实施方式18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向 晶片1中植入电路以形成半导体装置的工序(形成半导体元件电路); 在晶片l上形成树脂层等的工序(形成树脂层);通过半导体检验装 置对形成了树脂层等的晶片上所形成的多个半导体元件的电气特性 一并进行检验的工序(晶片检验)。之后,经过预烧以及分选检验, 再经过切断晶片1并按每个半导体元件2进行分离的工序(切割)以 及外观检验,作为CSP出厂品出厂。在该预烧及分选检验中,也可以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17的半导体检验装置进行检验。
(8) 本实施方式18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向 晶片1中植入电路以形成半导体装置的工序(形成半导体元件电路); 在晶片l上形成树脂层等的工序(形成树脂层);通过半导体检验装 置对形成了树脂层等的晶片上所形成的多个半导体元件2的电气特性 一并进行检验的工序(晶片检验)。之后,经过预烧、分选检验以及 外观检验,作为整晶片CSP出厂品出厂。在该预烧及分选检验中,也 可以通过上述实施方式17的半导体检验装置进行检验。
(9) 本实施方式18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向 晶片1中植入电路以形成半导体装置的工序(形成半导体元件电路);
在晶片l上形成树脂层等的工序(形成树脂层);对形成了树脂层等 的晶片1进行分割的工序(晶片分割);通过半导体检验装置根据分 割后的晶片等级一并检验多个半导体装置的电气特性的工序(分割晶 片检验)。之后,经过预烧、分选检验以及外观检验,作为分割晶片 CSP出厂品出厂。在该预烧及分选才企验中,也可以通过上述实施方式 17的半导体检验装置进行检验。
(10)本实施方式18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 向晶片1中植入电路以形成半导体装置的工序(形成半导体元件电 路);在晶片l上形成树脂层等的工序(形成树脂层);对形成了树 脂层等的晶片1进行分割的工序(晶片分割);通过半导体检验装置 根据分割后的晶片等级一并检验多个半导体装置的电气特性的工序 (分割晶片检验)。之后,经过预烧、分选检验、切断晶片并按每个 半导体元件2进行分离的工序(切割)以及外观检验,作为CSP出厂 品出厂。在该预烧及分选才全验中,也可以通过上述实施方式17的半 导体检验装置进行检验。
在上述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中的检验半导体元件的电气特性 的工序中,通过使用上述实施方式1 12的探针片构造体,能够以几 10mN以下的低负载的推压力实现接触端子10的前端位置精度为高 精度且具有稳定的接触阻抗值以及良好的信号传输特性的检验。
即,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探针卡一并形成了具有棱锥形状或 棱台形状的、位置精度良好的接触端子、引出配线、周边电极的探针 片,对于这样的探针片,能够以包围形成了该接触端子的区域的方式 固定框,通过推压隔片,探针片从该框伸出一些并可微倾动,由具有 弹性的多个导销以可微倾动的状态通过该框以及推压隔片对接触端 子施加推压力。由此,在以几10|im以下的窄间距形成了多针的接触 端子的探针片中,也能够一并形成以低负载与半导体元件的对应的电 极组容易地接触的接触端子组,由于配线的多层化使得电信号特性的 设计容易,所以能够实现具有阻抗匹配后的高速传输用电路且容易组 装的窄间距多针的半导体检验用探针卡。
另外,根据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探针卡,将一并形成了棱锥 形状或棱台形状的接触端子的探针片与组装用基材一体形成,通过导 销使推压动作和微倾动动作都能实现。由此,能够实现接触阻抗值的 稳定性良好且接触端子组的位置精度以及组装性良好的探针卡。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具体地说明了本发明人的发明,但本发明不 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以使用图20以及图21说明 的工序制造的探针片上组装具有图2所示的构造的探针片构造体来使 用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例如自由组合根据图23或图24的制造工序制 作的探针片和图11或图13 ~图19所示的探针片构造体来使用。
如上所述,本发明具有能够广泛地应用于探针卡、半导体检验装 置以及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效果。
下面简单说明通过本申请公开的发明中的有代表性的结构所得 到的效果。
本发明的探针卡具有 一 并形成了棱锥形状或棱台形状的位置精 度良好的接触端子、引出配线、周边电极的探针片,将框以包围该探 针片的形成有接触端子的区域的方式固定,利用多个具有弹性的导销 向该框施加推压力,使得探针片从多层配线基板伸出,并使该框以及 中央部的推压隔片可微倾动,本发明的探针卡与形成半球状的电镀凸 部的膜片探针或使用只在探针片中央设置弹簧柱塞的推压机构的膜 片探针进行比较,具有以下效果。
(1) 即使在以几10ixm以下的窄间距形成多针的接触端子的探针 片上,也能够容易地一并形成以低负载容易地与半导体元件的对应的 电极组接触的接触端子组,由于基于配线的多层化的电信号特性的设 计容易,所以能够实现具有阻抗匹配后的高速传输用电路的探针卡。
(2) 通过在用具有弹性的多个导销以及多个定位专用导销对探 针片进行定位的同时施加推压力的结构,能够实现将推压伏在控制在 宽范围内的窄间距多针的半导体检验用探针卡。
(3) 将一并形成了棱锥形状或棱台形状的接触端子的探针片,
与组装用基材一体形成,通过导销使推压动作和微倾动动作斗能实 现,由此以低负载也能够实现接触阻抗值的稳定性良好且接触端子的 前端位置精度以及组装性良好的探针卡。
本发明在不脱离其精神或本质特长的范围内,能够以其他明确的 方式实施。因此,本发明的方式被看成在所有方面都是实施例,不是 制限性的。因此,在不是通过上述记载而是通过权利要求示出的本发 明的范围内,在与权利要求同等的意思和范围内的各种变更都包含在 本发明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探针卡,其特征在于, 具有探针片,上述探针片包括 与设置在被检验对象上的电极相接触的多个接触端子; 从上述多个接触端子的各个端子引出的配线; 与上述配线电连接且与多层配线基板的电极连接的多个周边电极,上述探针卡设有以包围上述多个接触端子的方式形成的框。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针卡,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框上设有施加推压力的多个机构。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探针卡,其特征在于,设有使形成有上述框的区域内的形成有上述多个接触端子的区 i或可倾动的才几构。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针卡,其特征在于,设有使形成有上述框的区域内的形成有上述多个接触端子的区 i或可^f顷动的才几构。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探针卡,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接触端子为棱锥形状或棱台形状, 在上述多层配线基板的电极上设有用于对上述探针片的上述多个周边电极加压接触的推压板,上述探针片以从上述多层配线基板伸出的方式被保持。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探针卡,其特征在于,上述施加推压力的多个机构被配置成使得形成有上述框的区域 和形成有上述多个接触端子的区域可倾动。
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探针卡,其特征在于,上述探针片具有与上述配线电连接的地线层以及电源配线层中 的至少一层,与上述地线层或上述电源配线层连接的配线被形成得配线宽度 比与上述地线层和上述电源配线层中的任意一个都不连接的配线的 配线宽度宽。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探针卡,其特征在于, 在探针片中央设有施加推压力的机构。
9.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探针卡,其特征在于,向上述框施加推压力的上述多个机构是多个具有弹性的导销。
10.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探针卡,其特征在于,向上述框施加推压力的上述多个机构包括多个具有弹性的导 销;和多个没有弹性的导销。
11.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探针卡,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接触端子是以通过对具有结晶性的基板进行异方性蚀 刻而形成的孔为型材通过电镀来形成的。
12.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探针卡,其特征在于, 上述被检验对象包括作为配线层间的绝缘膜的、介电常数比Si02低的绝缘膜。
13. —种半导体检验装置,具有 承载被检验对象的试料台;和具有与设于上述被检验对象上的电极相接触的多个接触端子,且 与用于检验上述被检验对象的电气特性的检验器电连接的探针卡; 其特征在于,上述探针卡具有探针片,该探针片具有与设置在上述被检验对象上的电极相接触的上述多个接触端子; 从上述多个接触端子的各个端子引出的配线;和 与上述配线电连接且与多层配线基板的电极连接的多个周边电极,上述探针卡设有以包围上述多个接触端子的方式形成的框;和对 上述框施加推压力的多个^/L构。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半导体检验装置,其特在在于,在上述探针卡中设有使形成有上述框的区域内的形成有上述多 个接触端子的区域可倾动的机构。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半导体检验装置,其特在在于, 上述多个接触端子为棱锥形状或棱台形状,个周边电极加压《^妄触的推压,上述探针片以从上述多层配线基板伸出的方式被保持。
16.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半导体检验装置,其特在在于,上述施加推压力的多个机构被配置成使得形成有上述框的区域 和形成有上述多个接触端子的区域可倾动。
17.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半导体检验装置,其特在在于, 上述被检验对象包括作为配线层间的绝缘膜的、介电常数比Si02低的绝缘膜。
18. —种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多个半导体元件的工序;利用探针卡对上述多个半导体元件的电气特性进行检验的工序, 上述探针卡具有与设于上述多个半导体元件上的上述电极相接触的 多个接触端子,且与对形成在上述多个半导体元件的各个半导体元件 上的上述电路的电气特性进行检验的检验器电连接;和对上述半导体晶片进行切割,并按上述多个半导体元件的每一个 进行分离的工序;其特征在于,上述探针卡具有探针片,该探针片具有与设置在上述多个半导体元件上的电极相接触的上述多个接触 端子;从上述接触端子的各个端子引出的配线;和 与上述配线电连接且与多层配线基板的电极连接的多个周边电极,上述多个接触端子是棱锥形状或棱台形状, 上述探针卡还设置有以包围上述多个接触端子的方式形成的 框;和对上述框施加推压力的多个机构,施加上述推压力的上述多个机构被配置成使得形成有上述框的 区域和形成有上述多个接触端子的区域可倾动,上述探针卡通过上述框对以从上述多层配线基板伸出的方式被 保持的上述探针片的形成有上述多个接触端子的上述区域施加推压 力,并且使上述多个接触端子与设于上述半导体元件上的上述电极接 触来检验上述电路的上述电气特性。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接触端子是以通过对具有结晶性的基板进行异方性蚀刻而形成的孔为型材通过电镀来形成的。
20.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被检验对象包括作为配线层间的绝缘膜的、介电常数比Si02低的绝缘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探针卡、半导体检验装置以及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框(5)以包围在探针片(9)的探测侧的中央区域部一并形成的棱锥形状或棱台形状的接触端子(10)组的方式粘接固定在探针片(9)的内表面上,该框(5)从多层配线基板(15)伸出,通过具有弹性的多个导销(7)对该框(5)以及中央部的推压隔片(8)施加推压力,使其可微倾动。
文档编号G01R31/26GK101363875SQ20081012860
公开日2009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7日
发明者冈本直树, 春日部进 申请人:株式会社瑞萨科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