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2653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测量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测量组件。



背景技术:

在电力、冶金、化工、机械等生产运营中经常需要将电动机、汽轮机等驱动设备的轴的对轮与泵、发电机等被驱动设备的轴的对轮进行连接,而对轮连接的精度往往要求很高,否则会引起设备剧烈振动,导致设备损坏或不能正常生产运行,对轮中心偏差一般都控制在微米级范围内。这就要求在对轮找中心时必须借助精度等级较高,且测量稳定性较好的找中心工具。目前在对轮找中心时通常使用三组百分表架和百分表,将百分表固定在百分表架上,按照对轮找中心方法将三组百分表架的磁力座分别吸附在一侧的对轮上,调整百分表架的各个连杆的距离和位置,使对称安装的两组百分表的测头顶在另一侧对轮的端面上,使装在两对称百分表中间的一组百分表测头顶在另一侧对轮的圆周面上。表架安装好后,在两对轮的对称螺栓孔穿两个与螺栓孔有一定间隙的销子,盘动一侧对轮的轴,带动两对轮轴同时旋转,对轮上的测量工具也跟着旋转,在规定的旋转角度记录三组表的读数,完成测量后,计算出对轮的中心偏差量,通过调整转子的中心后,再进行测量,直至对轮中心符合要求。

对轮找中心是一项十分细致、复杂的工作,每次对轮找中心都要花费较大的时间和精力。然而,目前使用的测量工具由于对轮的大小差别较大,需要表架的连杆的长短也不同,需要较大的调整工作才能将百分表固定好,有时由于表架连杆过长或者表架紧固件的紧力不足,常常在测量过程中出现较小的晃动和变形,导致测量结果不准,需重新进行复杂的测量工作或者导致中心偏差,引起转动设备剧烈振动,不能正常生产运行。尤其是有些对轮找中心的测量位置不方便放置测量工具,导致一些对轮的找中心测量无法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量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对轮找中心时测量不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量组件,用于校正对轮的中心,包括:距离测量组件,距离测量组件包括第一测量组件和第一基准组件,第一测量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设置在第一固定件上的第一测量仪器,第一基准组件包括第二固定件和设置在第二固定件上的第一基准面,第一测量仪器与第一基准面配合以测量对轮的轴向位移;圆周测量组件,圆周测量组件包括第二测量组件和第二基准组件,第二测量组件包括第三固定件和设置在第三固定件上的第二测量仪器,第二基准组件包括第四固定件和设置在第四固定件上的第二基准面,第二测量仪器与第二基准面配合以测量对轮的径向位移。

进一步地,第一测量仪器与对轮的轴线方向平行,第一基准面与对轮的径向方向平行,第二测量仪器与对轮的径向方向平行,第二基准面与对轮的轴线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底座和设置在第一底座上的第一支架,第一支架沿对轮的径向方向延伸,第一测量仪器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支架上。

进一步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一测量仪器安装在第一安装孔内。

进一步地,第一底座由磁铁制成。

进一步地,距离测量组件至少为两套。

进一步地,第三固定件包括:第二底座和设置在第二底座上的第二支架,第二测量仪器设置在第二支架上。

进一步地,第二支架包括立杆和横杆,立杆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二底座上并沿对轮的径向方向延伸,横杆的第一端与立杆的第二端固定设置,横杆与对轮的轴线平行,第二测量仪器可拆卸地设置在横杆的第二端。

进一步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第二测量仪器安装在第二安装孔内。

进一步地,第二底座为磁铁。

进一步地,第一测量仪器和第二测量仪器均为百分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距离测量组件固定在对轮上,通过第一基准面将测量对轮的轴向位移引出至方便测量的位置,这样将需要测量的对轮的轴向位移转移至测量第一测量组件和第一基准组件之间的距离,通过测量第一测量组件和第一基准组件之间的距离就可以得到对轮的轴向位移,即第一测量组件的第一测量仪器测量第一基准面即可。在测量对轮的轴向位移的同时,圆周测量组件也固定在对轮上,这样将需要测量的对轮的径向位移反应到圆周测量组件上,即第二测量组件的第二测量仪器测量第二基准面的变化值即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对轮找中心的测量值转移至容易测量的位置,这样大大地方便了对轮找中心的测量。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测量组件的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测量组件的仰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测量组件的距离测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了图1的测量组件的圆周测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距离测量组件;11、第一测量组件;111、第一固定件;112、第一测量仪器;12、第一基准组件;121、第二固定件;122、第一基准面;20、对轮;30、圆周测量组件;31、第二测量组件;311、第三固定件;312、第二测量仪器;32、第二基准组件;321、第四固定件;322、第二基准面。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测量组件用于校正对轮20的中心。测量组件包括:距离测量组件10和圆周测量组件30。距离测量组件10包括第一测量组件11和第一基准组件12。第一测量组件11包括第一固定件111和设置在第一固定件111上的第一测量仪器112,第一基准组件12包括第二固定件121和设置在第二固定件121上的第一基准面122,第一测量仪器112与第一基准面122配合以测量对轮的开口距离。圆周测量组件30包括第二测量组件31和第二基准组件32。第二测量组件31包括第三固定件311和设置在第三固定件311上的第二测量仪器312,第二基准组件32包括第四固定件321和设置在第四固定件321上的第二基准面322,第二测量仪器与第二基准面322配合以测量对轮的径向位移。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距离测量组件10固定在对轮20上,通过第一基准面122将测量对轮20的轴向位移引出至方便测量的位置,这样将需要测量的对轮20的轴向位移转移至测量第一测量组件11和第一基准组件12之间的距离,通过测量第一测量组件11和第一基准组件12之间的距离就可以得到对轮的轴向位移,即第一测量组件的第一测量仪器测量第一基准面即可。在测量对轮的轴向位移的同时,圆周测量组件30也固定在对轮20上,这样将需要测量的对轮的径向位移反应到圆周测量组件30上,即第二测量组件31的第二测量仪器312测量第二基准面322的变化值即可。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对轮找中心的测量值转移至容易测量的位置,这样大大地方便了对轮找中心的测量。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测量仪器112与对轮20的轴线方向平行,第一基准面122与对轮20的径向方向平行,第二测量仪器312与对轮20的径向方向平行,第二基准面322与对轮20的轴线方向平行。具体地,第一测量仪器112为百分表,百分表具有表盘和测量头。第一测量仪器112的测量头与第一基准面122接触,这样对轮20的轴向位移会反应到第一测量仪器112的表盘上。第二测量仪器312也为百分表,第二测量仪器312的测量头与第二基准面322接触,同样的道理,对轮20的径向位移会反应到第二测量仪器的表盘上。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固定件111包括:第一底座和设置在第一底座上的第一支架,第一支架沿对轮20的径向方向延伸,第一测量仪器112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支架上。上述结构设置简单,容易加工。具体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一测量仪器112安装在第一安装孔内。当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第一安装孔的结构可以为多种形式,例如第一安装孔可以为卡扣结构或者为可收缩和扩张的弹性件等。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底座由磁铁制成。上述材质制成的第一底座方便第一底座的安装以及调整位置等。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距离测量组件10至少为两套。具体地,距离测量组件10安装时沿对轮20对称安装,这样进一步保证了对轮20测量的精度。

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三固定件311包括:第二底座和设置在第二底座上的第二支架,第二测量仪器312设置在第二支架上。上述结构容易加工。具体地,第二支架包括立杆和横杆,立杆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二底座上并沿对轮20的径向方向延伸,横杆的第一端与立杆的第二端固定设置,横杆与对轮的轴线平行,第二测量仪器312可拆卸地设置在横杆的第二端。这样使得第二测量仪器312与对轮20的径向方向平行。

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第二测量仪器312安装在第二安装孔内。当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第二安装孔的结构可以为多种形式,例如第二安装孔可以为卡扣结构或者为可收缩和扩张的弹性件等。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底座为磁铁。上述材质制成的第二底座方便第二底座的安装以及调整位置等。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测量组件是利用“引出”原理(即把要测量但不方便测量的部位,借助物体引出到方便测量的位置,且不影响测量结果的一种方法),将不方便测量的对轮的端面和圆周面引出到十分方便测量的位置进行测量,使大小不同的对轮20的测量简单化,各种不同的装表方法固定化,缩小表架长度,减少测量偏差,使整个对轮找中心的测量工作变得简洁、高效、准确,大大地减少了工作量以及目前测量工具容易引起偏差给工作人员带来的烦恼。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距离测量组件10的连接关系及作用:第一支架是用来支持和固定第一测量仪器112,第一测量仪器112的表体装卡在第一支架上,用第一旋紧螺栓拧紧,第一支架通过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固定在第一底座上,第一底座可吸附在需要找中心的一侧对轮上。第一基准面122通过第二螺栓和第二螺母固定在第三底座上,第一底座和第三底座均由磁铁制成。第三底座吸附在另一侧对轮的对应位置上,使第一测量仪器112的测量头顶在第一基准面122上,这样完成距离测量组件10的安装。另一组距离测量组件10用同样的方法固定在对轮的对称位置上,这样就完成了距离测量组件10的安装(以两组距离测量组件10为例)。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圆周测量组件30的连接关系及作用:第二测量仪器312装卡在第二支架的横杆上用第二旋紧螺栓拧紧,横杆装卡在立杆上,用第三旋紧螺栓拧紧,立杆通过第三螺栓和第三螺母固定在第二底座上,第二底座可吸附在需要找中心的一侧对轮上。第二基准面322通过第四螺栓和第四螺母固定在第四底座上,第二底座和第四底座均由磁铁制成,第四底座吸附在另一侧对轮的对应位置上,使第二测量仪器312的测量头顶在第二基准面322上,这样就完成了圆周测量组件30的安装。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该测量组件利用距离测量组件10和圆周测量组件30将被测量的对轮的端面和圆周面引至十分容易测量的位置,使整套测量组件连接紧凑,不会产生晃动和变形,不易产生测量偏差。该专用工具的拆装方便、快捷。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首先,将两组距离测量组件10安装在对轮20的两侧对称位置上,再将一组圆周测量组件30安装在如图所示的对轮的上方,完成对测量组件的安装。再在对轮的两个对称螺栓孔穿两个与螺栓孔有一定间隙的销子,盘动一侧对轮的轴,带动两对轮同时旋转,对轮上的测量组件也跟着旋转,在规定的旋转角度记录三组表的读数,完成测量后,计算出对轮20的中心偏差量,然后进行相应地调整使其符合要求。

当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第一基准面122可以和第三底座为一体结构或者第三底座上直接加工出第一基准面122;第二基准面322可以和第四底座为一体结构或者第四底座上直接加工出第二基准面322也是可以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