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9697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用于高速传输信号的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同时与分别安装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上的两个对应连接器相配合以形成电性连接路径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之间需要用高密度电连接器连接,以在电子设备之间建立大量数据传输信道。每个电连接器需设有若干电路板,以改善不同电气特性的信号在电连接器中的传输。高密度电连接器已被广泛应用于服务器、路由器以及需要数据高速处理与传输的设备内部连接系统。
这些电连接器一般包括两个相互配接的连接器部分,其中插头连接器与第一基板连接,插座连接器与第二基板连接。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直接通过插头和插座连接器的连接而达到电气导通。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安装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上的连接器是同种类型的,或者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需保持一个较大的距离,这样就需要提供线缆连接器组件来达成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电气导通。
美国专利第6,217,364号揭示了一种包括线缆及端接至线缆一端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电连接器包括一对结构相同并可相互接合的上、下本体组成,两个上、下本体形成一具有前开口及后开口的内部空腔。线缆包括分别与若干导电端子端接的若干导线,这些导电端子被包覆成型在若干扁平薄片内。这些薄片并列排布于一个本体的内部空腔内以使线缆突伸出空腔的后开口,而另一本体则将线缆与薄片的组合完全遮蔽。然而,线缆及薄片的组合是通过螺栓及螺母将上、下本体组装在一起而固持于本体内,从而使线缆连接器组装复杂,而且,在运输过程及其它情况下产生的震动易使上、下本体间的结合松动,使线缆及薄片的组合不能稳固的收容于绝缘本体内。
美国专利第6,102,747号则揭示了另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请参阅美国专利第6,102,747号第4a-4c、第5a-5c图所示,该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具有若干平行槽道的绝缘本体及若干收容于上述狭槽内的模块。每一个模块包括一印刷基板、位于基板一端并具有若干叉形端子的端子座及位于基板另一端并与该端子座相对的绝缘刺破型端子座,绝缘刺破型端子座具有若干与线缆的导线相连接的绝缘刺破型端子。该模块干涉固持在绝缘本体内。
为电性连接第一和第二基板,如采用上述专利所述的方法,线缆连接器组件就需要有两个端接至线缆末端的电连接器,从而使制程更加复杂,且整个制造成本也相应的增加。
因此,需要对电性连接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电连接器进行改良,以克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同时与分别安装于第一及第二基板的两个对应连接器相配合而在二者之间形成电性导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电路板模块,其中绝缘本体包括前本体、后本体及连接前、后本体的中间本体,并且前本体及后本体都设有若干沿第一方向并列延伸的槽道。若干电路板模块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并列地固持于本体中。每一个电路板模块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以及电性连接第一电路板及第二电路板的若干线缆。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具有分别收容于前本体和后本体的信道中的前对接边及后对接边,用以与对接组件相配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线缆连接的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组成的电路板模块,可同时与分别安装于第一及第二基板的两个对应连接器相配合而于二者之间形成电性导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电路板模块的立体放大图。
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电路板模块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包括纵长绝缘本体2、并列收容于绝缘本体2内的若干电路板模块3、用以将电路板模块3固定在一起的若干第一紧固件4以及用来把电路板模块3固持于绝缘本体2中的若干第二、第三紧固件5、6绝缘本体2包括前本体20、后本体22及连接前本体20和后本体22的中间本体24。前本体20和后本体22在结构上相同,且两者都呈矩形状。前本体20和后本体22分别设有与前对接面200和后对接面220分别相邻的前配接部21和后配接部23。前配接部21和后配接部23的上表面212均设有若干凸起213,在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对接时提供防呆作用。前本体20和后本体22均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入前配接部21和后配接部23的并列槽道202。在前本体20和后本体2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若干凹槽204及自相应凹槽204进一步延伸的凹陷部2040,于前本体20和后本体22的相对应两侧面上设有与槽道202相垂直的开槽205。
中间本体24包括两个相互分离的第一盖体240和第二盖体242。每一个盖体240、242均具有顶壁2430、底壁2431及位于顶壁2430与底壁2431之间的侧壁2432。每一盖体240、242均具有自顶壁2430、底壁2431前缘及后缘向前延伸的一对扣持臂2434、用以组装两盖体240、242的若干销柱2436及销孔2437。每一扣持臂2434的自由端设有一个突部2434a。在第一、二盖体240、242的顶、底壁2430、2431内设有延伸贯穿侧壁2432的收容孔243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盖体240和第二盖体242也可采用其它方法相结合,该种分离式设计可便于连接前本体20及后本体22。且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盖体240及第二盖体242也可设计成一体式然后再安装至绝缘本体2上。
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各个电路板模块的结构相同。每一个电路板模块3包括第一电路板30、第二电路板32及连接第一电路板30、第二电路板32的若干线缆33。结构相同的第一电路板30、第二电路板32均具有绝缘基板、若干信号传输线路(未标示)及若干接地线路(未标示),其中绝缘基板由普通电路基板如材料FR4等制成,信号传输线路设置于基板的一侧面,以达到为电连接器1提供信号传输路径的功效,接地线路设置于基板的两侧。电路板30、32均设有前后两个对接边300、320,并分别收容于绝缘本体2前、后配接部21、23内的槽道202内。排列于电路板30、32上的若干通孔302与前本体20及后本体22上的开槽相对应。每个电路板模块3的线缆33排列于同一平面,这些线缆33具有相对两端分别焊接于第一及第二电路板30、32上的信号传输线路上的若干芯线330。如此,线缆33于第一及第二电路板30、32之间建立电气导通路径。
电路板模块3还包括一对接地片34及固定线缆33的一对线缆夹35。该对接地片34采用了优质铜材,分别装于电路板30、32上以防止芯线330间的电磁干扰。
线缆夹35包括两个由金属片冲压而成相互锁在一起且从一侧夹住线缆33的第一固定片351及第二固定片352。另外,第一固定片351及第二固定片352上均设有与相邻线缆33间的对应间隙36相对应排列的若干穿孔355。
组装时,电路板模块3自前本体20的后端向前对接面200的方向插入,直至第一电路板30前对接边300不能再靠近前本体20的前对接面200为止。此时第一基板30的前对接边300收容在前本体20的槽道202中。然后将第一紧固件4插入线缆夹35的穿孔355内而将电路板模块3固持在一起以消除应力,随后将第二紧固件5插入前本体20的开槽205及第一电路板30上邻近前对接边300的通孔302,进一步紧固至前本体20,从而把第一电路板30稳固收容于前本体20内。
随后将第一盖体240、第二盖体242沿横向对接,此时销柱2436与对应的销孔2437干涉配合。接着,前本体20沿从前向后的方向与中间本体24配接,扣持臂2434的突部2434a机械配合于前本体20的凹槽204的凹陷部2040。第三紧固件6插入中间本体24的收容孔2435内,以阻止电路板模块3于垂直方向上的移动。
此时,第二电路板32后对接边320暴露于前本体20及中间本体24之外,将第二电路板32后对接边320向后本体22的后对接面220的方向插入,直至第二电路板32后对接边320收容于后本体22的槽道202中,中间本体24的扣持臂2434的突部2434a与凹槽204的凹陷部2040机械配合。第二紧固件5插入穿过后本体22的开槽205及第二电路板32上与后对接边320相邻的通孔302,进一步紧固至后本体22上,从而将电路板32稳固收容于后本体22内。
线缆33电性连接第一电路板30及第二电路板32,以在二者之间形成电气导通,且前对接边300和后对接边320分别收容于前本体20、后本体22内,从而可以同时与分别安装于第一、第二电路板(未图示)上的两个对接连接器之间相互对接,从而建立电性连接。绝缘本体2也可制成一体式结构,第一电路板30及第二电路板32也可以采用其它连接方式来达成相互间的电性连接,例如导体。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电路板模块;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包括第一配接部及第二配接部,每一电路板模块包括第一电路板及与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第二电路板,第一电路板及第二电路板包括分别收容于第一、第二配接部内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相配接的第一对接边和第二对接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电路板模块包括电性连接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的若干线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配接部与第二配接部中的每一个均包括设置在其上表面以提供与对接连接器相配接时的防呆作用的若干凸起。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的第一、第二配接部内设有若干沿绝缘本体的第一方向排列的槽道,其中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并列地收容于第一及第二对接部的槽道内。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线缆包括相对后端裸露且电性焊接到第一和第二电路板上的导电芯线。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电路板包括一对分别安装在第一电路板及第二电路板上以防止线缆间电磁干扰的接地片及一紧固线缆的线缆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有将电路板模块固持在一起的第一紧固件,其中每一线缆夹至少设有一通孔,且第一紧固件插入穿过线缆夹上的通孔。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包括前本体及后本体,且第一及第二电路板的第一对接边和第二对接边分别收容在前本体和后本体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若干第二紧固件,其中前本体和后本体均设有若干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开槽,第一和第二电路板均设有与对应开槽相对准的若干通孔,第二紧固件插入穿插过本体的开槽及第一、二电路板的相对应的通孔中。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包括前本体、后本体及连接前后本体的中间本体,且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第三紧固件,其中中间本体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收容孔,第三紧固件收容在收容孔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其中绝缘本体又包括前本体、后本体及连接前本体和后本体的中间本体,且前本体及后本体均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列的若干槽道。若干电路板模块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并列地收容于本体中。每一个电路板模块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及电性连接第一电路板及第二电路板的线缆。第一电路板及第二电路板均包括与对接连接器相互配合并分别收容于前本体和后本体的槽道中的前对接边、后对接边。通过线缆连接的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组成的电路板模块,可同时与分别安装于第一及第二基板的两个对应连接器相配合而在二者之间形成电性导通。
文档编号H01R13/514GK2699515SQ20032012718
公开日2005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1日
发明者杰利·吴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