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及其记忆卡共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995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及其记忆卡共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连接器及其记忆卡共用结构是指一种连接器,其内具有特定记忆卡共用结构,即一种利用单一本体,便可达到电性连接两种以上不同形式记忆卡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般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行动电话等个人行动装置,均使用记忆卡做为储存资料之用,目前个人行动装置需配置有座体以容置记忆卡,而已有技术中的座体只具有单面的复数个透孔,该透孔可分别配置接脚,所以该座体仅能提供单面连接片的记忆卡使用,但仅有一张记忆卡似乎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如台湾专利申请第090207781申请案,是一种可安插双用户识别卡的用户识别卡连接器,可配置在行动电话中,用户识别卡连接器包括外壳及夹层体,而夹层体上表面包括共用接片槽、共用接片、多个上接片及多个上凹槽,且夹层体之下表面也包括多个下接片及多个下凹槽。共用接片槽更具有一贯通孔,使共用接片于共用接片槽中与两用户识别卡电性连接,而上接片配置于上凹槽,可与一用户识别卡电性连接,且下接片配置于下凹槽内并可与另一用户识别卡电性连接。
其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同形式的记忆卡同时于同一连接器上使用,但现今一般人对个人行动装置的依赖程度,亦日渐提高,一个人身上的个人行动装置往往都超过一种以上,如行动电话、个人数位助理(PDA)等,而此两种电子产品所使用的记忆卡形式便不相同,如果使用者拥有两差异大的记忆卡,如行动电话用的SIM卡及个人数位助理用的SD卡,其二者的金属接点形式大不相同,如要同时使用两种不同形式的记忆卡,通常制造厂商会在该个人行动装置上,除了要设置STM卡用的座体外,还要设置另一种不同形式的座体,才能使个人行动装置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卡,因此不但要压缩个人行动装置的空间,还要增加线路的接点数目,为方便配置其它座体。为达此目的,制作厂商则需另外耗费成本来调整个人行动装置的内部空间及额外增加接点线路,因要压缩个人行动装置,所以势必出现一些其它问题,如晶片散热问题,所以空间的配置不但是个大问题,增加相应成本也是不容忽视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在同一连接器上除可使用SIM卡形式的记忆卡外,还可使用其它不同形式记忆卡的连接器及其记忆卡共用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连接器及其记忆卡共用结构,其由壳体10和本体30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本体30上设有插槽31,在插槽31的两侧设有卡扣部32,其底部设有端子固定部33,在固定部33上设有两组不同形式的第一端子组331和第二端子组332,其以上下排列方式固定于端子固定部33上。卡扣部32包括第一卡扣部321和第二卡扣部322,其分别位于插槽31的两侧。第一端子组331和第二端子组332的一端伸入插槽31内。第二端子组332与SIM卡配合插装。在插槽31的底部开设对应于第二端子组332的沟槽312,第二端子组332容设于沟槽312内。第一端子组331与记忆型卡配合插装。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优点是在同一连接器上,可同时使用不同形式的记忆卡,与主机传输资料的界面。与已有技术相比,连接器的容置空间缩小了,节省了空间,也相应降低了成本。
说明书

图1连接器及其记忆卡共用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连接器及其记忆卡共用结构插置SIM卡的状态示意图(未组装壳体);图3连接器及其记忆卡共用结构插置记忆卡的状态示意图(未组装壳体);图4连接器及其记忆卡共用结构的另一实施例(可更换端子固定部)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0、壳体;30、本体;31、插槽;312、沟槽;32、卡扣部;321、第一卡扣部;322、第二卡扣部;33、端子固定部;331、第一端子组;332、第二端子组;50、SIM卡;51、金属接点;70、SD卡;71、金属接点。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图1是连接器及其记忆卡共用结构的立体分解图。该连接器是由壳体10和本体30组成,其中该壳体10与本体30是相互组配的形式组合为一整体连接器,这一结合方式已被多种已有技术所包括,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本体30上设有用于该连接器的记忆卡共用结构,该特定的共用结构,用以配合不同形式的记忆卡插置及形成电性连接,其包括有用于插设不同形式记忆卡的插槽31;卡扣部32,包括第一卡扣部321及第二卡扣部322,其分别位于插槽31的两侧,用以扣固不同形式的记忆卡(如SIM卡、SD卡、CF卡),使其固定于插槽31内,其扣固方式为已有技术,为此不再详细叙述。
端子固定部33位于插槽31的底侧,可采用粘合或嵌置或锁合等任何一种固定手段结合于插槽31的底侧或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在本体30上形成,而该端子固定部33上还具有两不同形式的第一端组331、第二端子组332,第二端子组332为配合SIM卡形式的端子组,第一端子组331为配合他种记忆卡(如SD、CF)形式的端子组,此配置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一。第一、第二端子组331、332以上下排列的方式固定于端子固定部上,第一、第二端子组331、332的一端伸入于插槽31内,在插槽31的底部面上对应于第二端子组332伸入插槽31的一端,设有沟槽312,第二端子组332伸入于沟槽31的一端,即可容设于沟槽312内,但其第二端子组332的接点端仍需外露于沟槽312外,与SIM卡的金属接点触接。
图2是连接器及其记忆卡共用结构插置SIM卡的状态示意图(未组装壳体)。如图所示在SIM卡50自插槽31插入时,其一侧与第一卡扣部321相触抵,并形成第一段的扣合,而后再继续推抵至插槽31底部,其另一侧再与第二卡扣部321第二段扣合,以使SIM卡完全固定于插槽31内,此时位于端子固定部33下排的第二端子组332,其伸入于插槽31的一端与SIM卡50上的金属接点51形成触接,而使连接器与SIM卡50成为电性连接的状态,这是本实用新型配合不同形式的记忆卡的第一种使用状态。
图3是连接器及其记忆卡共用结构插置记忆卡的状态示意图(未组装壳体)。如图3所示,显示SD卡70自插槽31插入至一定深度时,其一侧便先与第一卡扣部321产生接抵,SD卡70便因受到第一卡扣部321的限制而定位于插槽31预设的位置内,再推压至插槽31的底部,其另一侧便与第二卡扣部322相扣合,而达到确实固定于插槽31内的目的,此时位于端子固定部33上排的第一端子组331,其伸入于插槽31的一端与SD卡70上的金属接点71触接,而使连接器SD卡70成为电性连结的状态,这是本实用新型配合不同形式的记忆卡的第二种使用状态图。
图4是连接器及其记忆卡共用结构的另一实施例(可更换端子固定部)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端子固定部33为变更式设计,如要生产配合他种不同形式的记忆卡时(如CF卡),便可在生产线上作直接规格变更,将配设有CF卡形式端子组的端子固定部装配于插槽31的底侧,便可形成用于CF卡形式的连接器,这种设计不但可减少模具的开发成本,还可缩短产品认证时间及投产的工时,同时提高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竟争力。
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及其记忆卡共用结构,其由壳体(10)和本体(30)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本体(30)上设有插槽(31),在插槽(31)的两侧设有卡扣部(32),其底部设有端子固定部(33),在固定部(33)上设有两组不同形式的第一端子组(331)和第二端子组(332),其以上下排列方式固定于端子固定部(3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器及其记忆卡共用结构,其特征是在卡扣部(32)包括第一卡扣部(321)和第二卡扣部(322),其分别位于插槽(31)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器及其记忆卡共用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端子组(331)和第二端子组(332)的一端伸入插槽(3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器及其记忆卡共用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端子组(332)与SIM卡配合插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器及其记忆卡共用结构,其特征是在插槽(31)的底部开设对应于第二端子组(332)的沟槽(312),第二端子组(332)容设于沟槽(312)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器及其记忆卡共用结构,其特征是在第一端子组(331)与记忆型卡配合插装。
专利摘要连接器及其记忆卡共用结构是指一种连接器,其内具有特定记忆卡共用结构,即一种利用单一本体,便可达到电性连接两种以上不同形式记忆卡的连接器。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有一壳体及一可与其结合的本体,在该本体上设有一插槽,在该插槽上设有位于两侧的卡扣部,且端子固定部上设有二组配合不同形式记忆卡的第一、第二端子组,第一、第二端子组以上下排列方式固定于端子固定部上,因为有了这种特定的共用结构,连接器除可供SIM卡使用外,还可与记忆卡(如SD卡等)配合使用,以达到用单一连接器便可配合不同形式的记忆卡使用的目的。
文档编号H01R27/00GK2722469SQ20042007193
公开日2005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27日
发明者蔡俊榮 申请人:东莞骅国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