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外壳组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8387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外壳组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连接器外壳组装结构。
技术背景
现有电连接器,通常包覆有一绝缘外壳,以遮盖导线与端子之间 焊接部位,并获得良好的握持效果。现有技术中,绝缘外壳一般采用 注模形成或波焊形成,该结构存在组装不便,易出错;内部空间小, 不利于导线焊接,且外壳对导线缺少定位,容易出现拉扯而导致焊接 部位松动或脱落等,因而针对现有的外壳结构,承待改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活动组装之外壳结构,方 便组装操作,也可方便加大外壳内部组装空间。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定位内部导线外壳结构, 避免外力拉扯所导致的焊点松脱之情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连接器外壳组装结构,包括上盖和下盖,两者为活动扣合组合, 于上盖和下盖的后端分别设有线槽,两线槽对接包夹导线,并于线槽 的内表面上适当设有凸起部或凹陷部。
3所述凸起部为顺沿线槽内表面分布的凸筋。
所述凸起部为顺沿线槽内表面间隔或连续分布的凸刺。
所述上盖和下盖的线槽中段分别设有间隔槽,恰使线槽前后端隔开。
于上盖之盖合面凸伸有挂钩及定位柱,于下盖之对应部位分别设 有挂台和定位孔,以此实现活动扣合;于定位柱的外周面轴向设有键 条,键条与定位孔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壳包括上下盖,并采用活动扣合组合,方便 组装操作,可加大外壳内部组装空间,且结构简单,制作容易。
本实用新型再一优点是于线槽的内表面上适当设有凸起部或凹 陷部,组装时,导线受压则绝缘层的外周面由凸起部顶压或变形后容 入凹陷部,以此限制导线之伸缩,即外部拉扯也不会影响到内部导线 焊接部位,保持焊接稳定。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附图2为图1之结构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图1之结构的上盖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图1之结构的下盖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之上下盖组合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之上下盖组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1 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所述的连接器 外壳组装结构,包括上盖10和下盖20,两者之间为活动扣合组合, 于上盖10和下盖20的后端分别设有线槽11和21,以供导线穿设, 且组装后两线槽对接包夹导线,于线槽11和21的内表面上适当设有 凸起部或凹陷部。
图1 4所示,本实施是在线槽ll的内表面上设有凸起部lll,该 凸起部111为顺沿线槽内表面分布的凸筋,对应的在线槽21的内表 面上也设有类似的凸起部211。组装时两凸起部上下夹压导线的绝缘 层,使绝缘层相应部位变形而形成卡槽状,与凸起部形成卡接,很好 的固定住导线,使之不能伸縮,保证导线焊接端的稳定,不至于受外 力拉扯而松脱。
参阅图1~4所示,上盖10之盖合面凸伸有挂钩13及定位柱14, 于下盖20之对应部位分别设有挂台23和定位孔24,挂钩13与挂台 23挂接,而定位柱14与定位孔24插接,以此实现活动扣合。挂钩 13由根部至尖部挂钩截面顺沿变小,即挂钩13根部较粗厚,强度足, 牢固性好,而延伸到钩头的中间段较薄,具有良好弹性,达成挂钩 13良好挂接性能。组装时,挂钩13伸入下盖20而挂接于挂台23上, 实现上下盖组合为一体,定位柱14和定位孔24的配合,起到定位安 装和加强连接之作用,于定位柱14的外周面轴向设有键条141,键 条141与定位孔24过盈配合,可进一步强化连接,使上下盖连接更 牢固而不易松动或松脱。该结构克服一体成型和波焊之缺陷,获得较 为方便操作的组装结构,且依此结构可方便加大外壳内部组装空间的设计,即外壳可适当扩宽外形尺寸,获得充裕的内部组装空间,利于 焊接操作,提高组装质量。
参阅图5所示,上述的凸起部111和211还可设计为顺沿线槽内 表面间隔或连续分布的凸刺,凸刺与外壳一体成型制作,组装时由凸 剌剌入导线之绝缘层,以此达到固定导线,使之不可伸縮拉动,保证 导线之焊接连接。
参阅6所示,上下盖之线槽11和21的内表面上也可作凹陷部设 计,凹陷部112和212分别跟随上下盖一体成型制作,可为连续性或 间隔性设计,该结构实施时,是利用线槽11和21对接包夹导线时, 导线外部绝缘层受压变形而有部分凸伸入凹陷部112和212内,形成 嵌接,同样达到固定导线,防止拉伸,保证导线之焊接连接。
图中所示,上下盖之线槽11和21的中段分别设有间隔槽12和 22,恰使线槽11和21前后端隔开,形成多段式包夹导线,而间隔槽 12同样起到与上述凹陷部之功能作用,导线绝缘层受到间隔槽12卡 制,强化连接。
权利要求1、连接器外壳组装结构,包括上盖(10)和下盖(20),其特征在于上盖(10)和下盖(20)之间为活动扣合组合,于上盖(10)和下盖(20)的后端分别设有线槽(11、21),两线槽对接包夹导线,于线槽(11、21)的内表面上适当设有凸起部或凹陷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部为顺沿线槽内表面分布的凸筋。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部为顺沿线槽内表面间隔或连续分布的凸刺。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槽(11、 21)中段分别设有间隔槽(12、 22),恰使线槽(11、 21)前后端隔开。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于上盖(10)之盖合面凸伸有挂钩(13)及定位柱(14),于下盖(20) 之对应部位分别设有挂台(23)和定位孔(24),挂钩(13)与挂台(23)挂接,而定位柱(14)与定位孔(24)插接,实现活动扣合。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于定位柱(14)的外周面轴向设有键条(141),键条(141)与定位 孔(24)过盈配合。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盖(10)之挂钩(13),由根部至尖部挂钩截面顺沿变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连接器外壳组装结构。包括上盖和下盖,上盖和下盖之间为活动扣合组合,于上盖和下盖的后端分别设有线槽,两线槽对接包夹导线,于线槽的内表面上适当设有凸起部或凹陷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壳包括上下盖,并采用活动扣合组合,方便组装操作,可加大外壳内部组装空间,且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包夹导线的线槽内表面上适当设有凸起部或凹陷部,组装时,导线受压则绝缘层的外周面由凸起部顶压或变形后容入凹陷部,以此限制导线之伸缩,即外部拉扯也不会影响到内部导线焊接部位,保持焊接稳定。
文档编号H01R13/514GK201285889SQ20082020110
公开日2009年8月5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2日
发明者李重志 申请人:蔡添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