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3351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以传输语音信号的音频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阅于2007年8月8日公告的中国大陆实用新 型专利第CN2932714Y号,该专利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于绝缘本体 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位于前端的前端面、位于后端的后端面及贯穿前、后 端面的用以插接信号线接头的收容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前后排布的三组端子,所述三组 端子皆从绝缘本体的后端面安装入绝缘本体上。所述电连接器另设有一个固定导电端子的 后座,但是,此种方案中,所述导电端子裸露于绝缘本体与后座之间的部分较多,增大了电 连接器的体积,同时使导电端子不能得到有效的定位,容易使导电端子在受力时发生摆动, 影响了电连接器的稳定。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进行改造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小端子排布空间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可供至少一个信
号线接头插入连接,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一端子,
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前后贯穿绝缘本体的可供信号线接头插入连接的收容腔及位于收容腔
一侧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端子安装于第一侧壁上且沿信号线接头插入方向排成一排,所
述第一端子暴露于第一侧壁上且包括自第一侧壁的外表面斜向上延伸入收容腔内以与信
号线接头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及自第一接触部向下弯折延伸用以与电路板相焊接的第一焊接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第一端子皆自第一侧壁的 外表面安装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一端子沿信号线接头插入方向排成一排,如此,端子排布 较为紧凑,占用空间小,减小了电连接器的体积,降低了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及电路板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端子、开关装置及悬臂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端子、开关装置及悬臂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插入信号线接头时的部分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端子及开关装置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可供三个形状相同的信号线接 头200插入连接,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于绝缘本体1上的若干端子2和 开关装置3、用以定位端子2和开关装置3的底座4、自前端包覆于绝缘本体1上的前遮蔽 壳体5及抵压绝缘本体1后端且与前遮蔽壳体5相扣持的后遮蔽壳体6。 请参阅图2至图3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大致呈长方体的主体部10。所述本 体部10设有呈上下堆叠设置的三部分。所述主体部10包括位于前端的前端面11、位于后 端的且与前端面11相对的后端面12、位于顶端的顶壁13、位于底端的底壁14及垂直于顶 壁13与底壁14且与前端面ll与后端面12相连的第一、第二侧壁15、16。所述主体部IO 还设有延伸入收容腔111 (容后详述)内并可沿主体部10上下方向运动的悬臂IOI,所述 悬臂101用以增加信号线接头200的插拔力。所述绝缘本体1还包括自主体部10的前端 面11 一体向前延伸的呈圆柱状的对接部17及贯穿对接部17与前端面11且继续向后凹设 并贯穿至后端面12的用以收容信号线接头200的收容腔111。所述对接部17上安装有套 环18。所述第一侧壁15上设有若干用以收容端子2的第一端子收容槽151、第二端子收容 槽152和第三端子收容槽153,所述第二侧壁16上设有若干用以收容开关装置的第一安装 槽161、第二安装槽162和第三安装槽163。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51、第二端子收容槽152 和第三端子收容槽153及第一安装槽161、第二安装槽162和第三安装槽163均与收容腔 111连通。请参阅图7所示,所述第一侧壁15上位于第一端子收容槽151内侧设有贯穿第 一侧壁15且与收容腔111连通的第一穿孔1511,所述第一侧壁15上位于第二端子收容槽 152内侧设有贯穿第一侧壁15且与收容腔111连通的第二穿孔1521,所述第一侧壁15上 位于第三端子收容槽153内侧设有贯穿第一侧壁15且与收容腔111连通的第三穿孔1531。 所述第一侧壁15上设有位于第一端子收容槽151与第二端子收容槽152之间的第一隔部 1513及位于第二端子收容槽152与第三端子收容槽153之间的第二隔部1523。所述第一 隔部1513及第二隔部1523将第一侧壁15分隔成第一部分157、第二部分158及第三部分 159以方便若干端子2的排布。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51、第二端子收容槽152和第三端子 收容槽153分别形成于第一部分157、第二部分158及第三部分159上。所述第一侧壁15上 还设有若干自第一侧壁15的外表面向内凹设的位于第一隔部1513上方且与第一端子收容 槽151连通的第一卡槽1512、若干自第一侧壁15的外表面向内凹设的位于第二隔部1523 上方且与第二端子收容槽152连通的第二卡槽1522以及若干向内凹设的与第三端子收容 槽153连通的第三卡槽1532。所述第三部分159上设有若干用以定位端子2的第一定位槽 155及第二定位槽156。所述第三部分159的下端靠近第一侧壁15的外表面处设有与第一 挡翼2113 (容后详述)相配合且用以阻止第一挡翼2113向内变形的第一挡部154。 请参阅图4至图5所示,所述端子2用以焊接于电路板300上,所述端子2包括若 干分别固持在第一端子收容槽151、第二端子收容槽152和第三端子收容槽153内的第一端 子21、第二端子22和第三端子23。所述第一端子21、第二端子22和第三端子23均分别 自第一侧壁15的外表面安装到第一侧壁15上且第一端子21、第二端子22和第三端子23 暴露于第一侧壁15上。所述第一端子21及第二端子22除高度上的差别外,其余结构基本 相同。所述第三端子23的结构与第一端子21及第二端子22不完全相同。所述第一端子21包括与第一端子收容槽151相配合的第一连接部211、自第一连接部211的一端弯折后向上斜向延伸入收容腔111内以与信号线接头200连接的悬臂状的第一接触部212、自第一连接部211的另一端弯折后竖直向下延伸的用以焊接于电路板300上的第一焊接脚213及位于第一接触部212及第一连接部211之间的且与第一侧壁15上的第一卡槽1512相卡持的第一弯折部2112。所述第一连接部211上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卡持翼2111及位于第一卡持翼2111下方的用以与第一挡部154配合的第一挡翼2113,所述第一卡持翼2111卡持于第一定位槽155中,所述第一挡部154用以阻止第一挡翼2113向内变形。所述第二端子22包括与第二端子收容槽152相配合的第二连接部221、自第二连接部221的一端弯折后向上斜向延伸入收容腔111内以与信号线接头200连接的悬臂状的第二接触部222、自第二连接部221的另一端弯折后竖直向下延伸的用以焊接于电路板300上的第二焊接脚223及位于第二接触部222及第二连接部221之间的且与第一侧壁15上的第二卡槽1522相卡持的第二弯折部2212。所述第二连接部221上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卡持翼2211,所述第二卡持翼2211卡持于第二定位槽156中。所述第三端子23包括与第三端子收容槽153相配合的第三连接部231、自第三连接部231的一端弯折后向下斜向延伸入收容腔111内以与信号线接头200连接的悬臂状的第三接触部232、自第三连接部231的另一端弯折后竖直向下延伸的用以焊接于电路板300上的第三焊接脚233及位于第三连接部231及第三焊接脚233之间的且与第一侧壁15上的第三卡槽1532相卡持的第三弯折部231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子21采用第一弯折部2112与第一卡槽1512相卡持以及第一卡持翼2111与第一定位槽155相卡持,所述第二端子22采用第二弯折部2212与第二卡槽1522相卡持以及第二卡持翼2211与第二定位槽156相卡持,所述第三端子23采用第三弯折部2312与第三卡槽1532相卡持,如此设置,使得第一端子21、第二端子22及第三端子23可以稳固的定位于第一侧壁15上。所述第一接触部212、第二接触部222及第三接触部232的自由端上分别凸设有可增加端子2强度且与信号线接头200接触的第一凸部2121、第二凸部2221及第三凸部2321。所述第一凸部2121、第二凸部2221及第三凸部2321分别穿过第一穿孔1511、第二穿孔1521及第三穿孔1531并凸伸入收容腔111内以与信号线接头200接触。所述第一连接部211、第二连接部221与第三连接部231相互平行,所述第一焊接脚213、第二焊接脚223与第三焊接脚233相互平行。所述若干第一端子21、第二端子22和第三端子23均分别沿信号线接头200的插入方向排成一排,所述第二端子22位于第一端子21的内侧,所述第三端子23位于第二端子22的内侧,同时,所述第二接触部222低于第一接触部212,所述第三接触部232低于第二接触部222,如此设置,所述第一端子21、第二端子22和第三端子23排布较为紧凑,占用空间小,减小了电连接器100的体积,降低了成本。[0018] 请参阅图4至图5所示,所述开关装置3包括分别固持在主体部10内的上下三个开关装置3,该三个开关装置3除高度上的差别外,其余结构基本相同,因而以下仅将其中一组作详细介绍。所述三个开关装置3分别自第二侧壁16的外表面安装到第二侧壁16上且该三个开关装置3暴露于第二侧壁16上。所述三个开关装置3分别安装于第一安装槽161、第二安装槽162和第三安装槽163内,每一组开关装置3包括延伸入收容腔111内以与信号线接头200连接的第一侦测端子31及与第一侦测端子31平行且位于第一侦测端子31外侧的第二侦测端子32。所述第一侦测端子31包括若干分别卡持于第一安装槽161、第二安装槽162和第三安装槽163内的第一固持部311、自第一固持部311的一端弯折延伸入收容腔111内以与信号线接头200连接的第一抵压部312及自第一固持部311的另一端弯折后竖直向下延伸的用以焊接于电路板300上的第一焊接部313。所述第二侦测端子32包括若干分别卡持于第一安装槽161、第二安装槽162和第三安装槽163内的第二固持部321、自第二固持部321的一端弯折延伸且位于第一抵压部312外侧以当信号线接头200插入收容腔111时与第一抵压部312相抵压的第二抵压部322及自第二固持部321的另一端弯折后竖直向下延伸的用以焊接于电路板300上的第二焊接部323,所述第一抵压部312沿垂直信号线接头200插入方向向外抵压第二抵压部322。所述第一、第二固持部311、321及第一、第二焊接部313、323沿信号线接头200插入方向排列为一排,所述第一、第二抵压部312、322沿垂直信号线接头200插入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抵压部312朝向收容腔111的面上安装有位于收容腔111内的第一绝缘块314,所述第一抵压部312与第二抵压部322相抵压的面上设有与第二侦测端子32相抵压的第四凸部315。所述信号线接头200插入收容腔lll时,所述信号线接头200向外抵压第一绝缘块314,进而使得第一抵压部312向外抵压第二抵压部322以达成侦测作用。如此设置,所述开关装置3采用第一侦测端子31在信号线接头200插入收容腔111时向外抵压第二侦测端子32的方式达成侦测的效果,稳定性高。至少一组所述第一、第二固持部311、321上设有与绝缘本体1相卡持的第三卡持翼3111。 所述底座4包括若干定位端子2的第一定位孔41以及若干定位开关装置3的第二定位孔42,所述第一焊接脚213、第二焊接脚223与第三焊接脚233穿过第一定位孔41以定位端子2,所述若干第一侦测端子31和第二侦测端子32穿过第二定位孔42以定位开关装置3,如此设置,更加方便把端子2与开关装置3焊接于电路板300上。[0020] 所述前遮蔽壳体5自绝缘本体1的前端向后安装于绝缘本体1上,其包括贴靠于主体部10的前端面11上的对接壁51、自对接壁51两侧向后延伸的两侧壁52及自两侧壁52上端相向弯折形成的顶壁53。所述对接壁51上设有与绝缘本体1上的三个对接部17相对应的通孔511。所述顶壁53及两侧壁52后端分别设有若干与后遮蔽壳体6相扣持的卡勾521。所述两侧壁52分别向下延伸有一对安装脚522以将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固定在电路板300上。 所述后遮蔽壳体6贴于绝缘本体1的后端面12上,所述后遮蔽壳体6设有若干与卡勾522相卡持的扣接孔61以将后遮蔽壳体6与前遮蔽壳体5相连接。[0022] 由以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若干第一端子21、第二端子22和第三端子23均安装于绝缘本体1的第一侧壁15上,所述若干第一端子21、第二端子22和第三端子23均沿信号线接头200插入方向排成一排,如此,端子排布较为紧凑,占用空间小,减小了电连接器100的体积,降低了成本;同时,所述开关装置4采用第一侦测端子31在信号线接头200插入收容腔111时向外抵压第二侦测端子32的方式达成侦测的效果,稳定性高。
权利要求一种电连接器,可供至少一个信号线接头插入连接,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一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前后贯穿绝缘本体的可供信号线接头插入连接的收容腔及位于收容腔一侧的第一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安装于第一侧壁上且沿信号线接头插入方向排成一排,所述第一端子暴露于第一侧壁上且包括自第一侧壁的外表面斜向上延伸入收容腔内以与信号线接头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及自第一接触部向下弯折延伸用以与电路板相焊接的第一焊接脚。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设有连接第一接触部及 第一焊接脚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部自第一连接部的一端斜向上弯折延伸入收容腔 内,所述第一焊接脚自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竖直向下弯折延伸出绝缘本体。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设有位于第一接触部及 第一连接部之间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自第一侧壁的外表面向内凹陷且用以 卡持第一弯折部的第一卡槽。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向外延伸有第一卡 持翼,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自第一侧壁的外表面向内凹陷且用以定位第一卡持翼的第一定 位槽。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位于第一卡持翼的 下方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挡翼,所述第一侧壁下端设有与第一挡翼相配合且用以阻止第一 挡翼向内变形的第一挡部。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若干自第一侧壁 外表面向内凹设形成的第一端子收容槽,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贯穿第一侧壁且同时连通第一 端子收容槽及收容腔的第一穿孔,所述第一接触部穿过第一穿孔与信号线接头接触。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呈悬臂状,所述第一接 触部的自由端设有与信号线接头接触的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穿过第一穿孔凸伸入收容 腔内与信号线接头接触。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若干向内凹设且 位于第一端子收容槽下方的若干第二端子收容槽,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将第一端子收容槽 与第二端子收容槽隔开的第一隔部,所述第一卡槽位于第一隔部的上方且与第一端子收容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与第一侧壁相对的 第二侧壁,所述电连接器还设有安装于第二侧壁上的开关装置,所述第一端子及开关装置 分别自第一、第二侧壁的外表面向内安装到第一、第二侧壁上。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安装于第一侧壁 上且位于第一端子内侧的若干第二端子,所述若干第二端子沿信号线接头插入方向排成一 排,所述第二端子包括自第一侧壁的外表面斜向上延伸入收容腔内以与信号线接头连接的 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第一接触部的下方。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可供至少一个信号线接头插入连接,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一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前后贯穿绝缘本体的可供信号线接头插入连接的收容腔及位于收容腔一侧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端子安装于第一侧壁上且沿信号线接头插入方向排成一排,所述第一端子包括自第一侧壁的外表面斜向上延伸入收容腔内以与信号线接头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及自第一接触部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一焊接脚,如此设置,端子排布空间小,进而缩小了电连接器的体积,降低了成本。
文档编号H01R24/58GK201498826SQ200920306500
公开日2010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0日
发明者于小鹏, 朱自强, 韩洪强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