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06691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改良端子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阅于2011年2月9日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CN201741887U号所揭示的一种电连接器,其设有一插接口,并且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及设于主体部上的一舌板;所述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设于主体部上的第一固持部、自第一固持部前端向前延伸并设于舌板上的弹性第一接触部、自第一固持部后端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自第一连接部延伸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端子包括设于舌板上的第二固持部、自第二固持部前端延伸且位于舌板上的第二接触部、自第二固持部后端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二连接部以及自第二连接部延伸的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结构强度相同,因为第一端子的弹性第一接触部呈悬臂状并延伸入插接口内,在使用中要发生弹性变形,而 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呈平板状贴靠于舌板上并暴露于插接口内,在使用中不需要发生弹性变形,所以造成第一端子的使用寿命小于第二端子的使用寿命,进而导致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因第一端子的使用寿命的影响而减小。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进行改造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延长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的电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设有一插接口,并包括绝缘本体及设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及设于主体部上的一舌板;所述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设于主体部上的第一固持部、自第一固持部前端向前延伸并设于舌板上的弹性第一接触部、自第一固持部后端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自第一连接部延伸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端子包括设于舌板上的第二固持部、自第二固持部前端延伸且位于舌板上的第二接触部、自第二固持部后端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二连接部以及自第二连接部延伸的第二焊接部;所述弹性第一接触部成悬臂状并延伸入插接口内,所述第二接触部成平板状贴靠于舌板上并暴露于插接口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结构强度优于第二端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第一端子的强度优于所述第二端子的强度,从而增强了弹性第一接触部的强度,进而增加了第一端子及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图I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电连接器中绝缘块与端子的立体组合图。图4为图3的部分分解图。图5为图4另一角度的部分分解图。图6为本发明电连接器中第一、第二绝缘块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8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9为本发明电连接器中端子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I至图9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100为堆叠设计的四层USB 3. O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I、固持于绝缘本体I上的若干端子2、固持于绝缘本体I后侧以定位端子2的绝缘块3及遮盖绝缘本体I的遮蔽壳体4。所述电连接器100沿绝缘本体I上下方向堆叠设置有四个用以收容对接插头(未图示)的插接口 5。请参阅图7至图9所示,所述绝缘本体I包括主体部11及固持于主体部11上的若干舌板12。所述主体部11设有基部13及自基部13前端向前延伸的若干隔板14。所述基部13设有一前端面130。所述隔板14沿绝缘本体I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并且相互平行。所述基部13设置有若干自前端面130向后凹设的收容腔131以固持舌板12、位于收容腔131下侧且前后贯穿基部13的第一端子收容孔137及位于收容腔131后侧并前后贯穿基部13的第二端子收容孔132以固持端子2。所述收容腔131设有位于第二端子收容孔132前方且横向设置的第一收容腔1311、及自第一收容腔1311两端向下延伸且位于第二端子收容孔132两侧的第二收容腔1312。所述基部13后端凹设有用以收容并固持绝缘块3的容置空间133。所述容置空间133两侧内壁形成有向内延伸用以固持绝缘块3的倒勾138。所述基部13两侧分别设有若干向内凹陷的凹陷部134以与遮蔽壳体4相抵持及向外凸设的凸块135以与遮蔽壳体4相扣持。所述基部13后端下侧凹设有若干与最下侧一排的第一端子收容孔137相对应的槽道136以定位端子2后端。每一舌板12设有收容并固持于收容腔131内的固持段121及自固持段121向前延伸到插接口 5的对接部122。所述固持段121设有收容于第一收容腔1311内的横向部分1211以限制舌板12沿绝缘本体I上下方向移动、及自横向部分1211两端下侧分别向后延伸的固持臂1212。所述固持臂1212收容于第二收容腔1312内并勾持于基部13后侧、所述横向部分1211后端向后抵持于第一收容腔1311内壁,从而可防止舌板12沿绝缘本体I前后方向移动。所述对接部122上形成有位于底面的第一端子收容槽1222、位于第一端子收容槽1222前侧的第二端子收容槽1221及形成于相邻第二端子收容槽1221之间的凸肋。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1221向前贯穿至对接部122前端面,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222与第二端子收容槽1221沿绝缘本体I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端子2包括沿绝缘本体I上下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组端子21、第二组端子22、第三组端子23及第四组端子24。所述每一组端子21、22、23、24均包括第一端子26及位于第一端子26上方的第二端子25。所述第一端子26设有固持于第一端子收容孔137内的第一固持部261、自第一固持部261前端向前延伸到第一端子收容槽1222内的弹性第一接触部262、自第一固持部261后端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一连接部263及自第一连接部263向下竖直延伸的第一焊接部264。所述第二端子25镶埋成型于舌板12中,并设有埋设于舌板12内的第二固持部251、自第二固持部251前端延伸到对接部122并收容于第二端子收容槽1221内的第二接触部252、自第二固持部251后端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二连接部253及自第二连接部253向下竖直延伸的第二焊接部254。所述弹性第一接触部262、第二接触部252设于对应舌板12的同一侧且沿绝缘本体I前后方向排布成两排,且所述弹性第一接触部262位于第二接触部252后方。所述弹性第一接触部262成悬臂状收容于第一端子收容槽1222内并延伸入插接口 5内,所述第二接触部252成平板状贴靠于第二端子收容槽1221的底面并暴露于插接口 5内。所述第一端子26的结构强度优于所述第二端子25的结构强度,增加所述第一端子26的使用寿命,进而增加电连接器100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26的厚度与第二端子25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端子26的材料强度优于所述第二端子25的材料强度,所述第一端子26的材料是磷铜,所述第二端子25的材料是黄铜,因此,本实施例通过第一端子26采用较好的材料来加强其强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设置所述第一端子26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端子25的厚度,来达到所述第一端子26的结构强度优于第二端子25的结构强度的效果。所述第一组端子21、第二组端子22中的第一固持部261后端设有沿远离第二固持部251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连接部263自第一弯折部后端向下弯折延伸,如此设置,可以降低端子2之间的串音。所述每一组端子21、22、23、24内的第一连接部263与第二连接部253沿绝缘本体I前后方向成两排设置,从而使得第一、第二、第三组及第四端子21、22、23、24的连接部253、263沿绝缘本体I前后方向排列为八排,其中第四组端子24的连接部253、263位于最前两排,而第一组端子21的连接部253、263位于最后两排。所述每一组端子21、22、23、24中的第二端子25均包括有位于两侧的两对差分信号端子及位于两对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一根接地端子,所述同一组端子中的接地端子的第二固持部251及第二连接部253沿绝缘本体I横向的宽度大于所述两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二固持部251及第二连接部253沿绝缘本体I横向的宽度;所述第一组端子21、第二组端子22中的第二端子25的接地端子的第二固持部251及第二连接部253沿绝缘本体I横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组端子23、第四组端子24中的第二固持部251及第二连接部253沿绝缘本体I横向的宽度。所述第一组端子21、第二组端子22中的第二端子25的接地端子的第二固持部251上的前段部分较其后段部分宽,且其前段部分上设有若干孔;所述第三组端子23、第四组端子24中的第二端子25的接地端子的第二固持部251的前段部分较其后段部分宽,且其前端部分呈十字架状;所述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及第四组端子21、22、23,24中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二固持部251的前段部分较其后段部分窄,如此设置,可以降低接地端子之间的阻抗差值,提高电连接器的电气性能。请参阅图3至图8所示,所述绝缘块3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I后端、并沿绝缘本体I上下方向相互固持的第一绝缘块31及第二绝缘块32,及夹持于第一、第二绝缘块31、32与基部13之间的第三绝缘块33。所述第一绝缘块31间隔设置有若干上下贯穿的第一收容孔311以收容第一组端子21中第二、第一端子25、26的连接部253、263及第二组端子22中第二端子25的第二连接部253上侧部分。所述第二绝缘块32设有若干上下贯穿并与第一收容孔311沿绝缘本体I上下方向一一对应的第二收容孔321以收容第一组端子21中的第一、第二连接部253,263及第二组端子22中第二端子25的第二连接部253下侧部分。所述第一绝缘块31底面向上凹设有固持孔312,所述第二绝缘块32设有自顶面向上延伸以与所述固持孔312相固持的固持柱322,以将第一绝缘块31与第二绝缘块32沿绝缘本体I上下方向固持在一起。所述固持孔312沿绝缘本体I横向位于第一收容孔311的外侧,所述固持柱322沿绝缘本体I横向位于第二收容孔321的外侧并与所述固持孔312对应设置。由此可见,本发明电连接器100设置沿上下方向相互固持的第一、第二绝缘块31、32,从而可减短成型每一绝缘块31、32上收容孔311、321的过程中模具(未图示)上相应模仁的长度,使得模仁不易被碰撞而断裂,降低产品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所述第二绝缘块32两侧分别设有一向外突伸的固持块325以与遮蔽壳体4相固持,及自两侧前端向前延伸的卡勾326。所述第三绝缘块33设有若干上下贯穿的第三收容孔331及自第三绝缘块33后侧凹设的收容槽332。所述第三组端子23中的第二、第一连接部253、263及第四组端子24中第二连接部253收容于第三收容孔331内。所述第二组端子22中第一端子26的第一连接部263向前收容于所述收容槽332内,所述第二绝缘块32前侧设有若干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凸肋323,所述第一凸肋323向前收容于所述收容槽332内以抵持位于第二绝缘块32 前方的第二组端子22中第一连接部263后侧以防止第二组端子22中的第一连接部263前后晃动。所述第四组端子24中的第一连接部263向前收容于绝缘本体I后端的槽道1221内。所述第三绝缘块33前侧凸伸有若干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凸肋333,所述第二凸肋333向前收容于所述槽道1221内并抵压于所述第四组端子24的第一连接部263后侧,以防止第四组端子24中的第一连接部263前后晃动。所述第三绝缘块33两侧分别设有向外突伸的扣持块334。组装时,所述卡勾326勾持在扣持块334的外侧以将第三绝缘块33固持在两卡勾326之间。所述第一、第三绝缘块31、33两侧分别设有与绝缘本体I上容置空间133两侧内壁上的倒勾138相勾持的卡块313。由此可见,所述第一组端子21中的第一、第二连接部263、253及第二组端子22中的第二连接部253共同组成收容于第一、第二绝缘块31、32上的后连接部,其中后连接部上侧部分收容于第一绝缘块31上的第一收容孔311内,而后连接部下侧部分收容于第二绝缘块32上的第二收容孔321内。所述第二组端子22中的第一连接部263共同组成位于后连接部前方的中连接部,并且该中连接部夹持固定在第二绝缘块32和第三绝缘块33之间。其中所述中连接部沿绝缘本体I上下方向的高度大于第三绝缘块33而小于第一绝缘块31和第二绝缘块32叠加后的高度,所述第三绝缘块33设计成向上延伸超过第二绝缘块32顶端而未超出第一绝缘块31顶端,从而可使中连接部上侧抵靠在第三绝缘块33后端上侧以防止中连接部顶部向前倾斜。所述第三组端子23中的第一、第二连接部263、253及第四组端子24中第二连接部253共同组成位于中连接部前方的前连接部,该前连接部分别收容在第三绝缘块33的第三收容孔331内。所述第四组端子24的第一连接部263共同夹持固定在第三绝缘块33与绝缘本体I之间。所述遮蔽壳体4包括沿绝缘本体I前后方向相互固持的第一壳体41和第二壳体42,及遮盖于每一隔板14上下的内壳体43。所述第一壳体41设有遮盖绝缘本体I顶部的顶壁411、自顶壁411两侧分别向下延伸以遮盖绝缘本体I两侧的两侧壁412。所述顶壁411设有一对向下延伸入顶部插接口 5内的一对第一抵压弹片4111及位于顶壁411后侧的一对通孔4112。所述每一侧壁412设有若干与每一插接口 5相对应并侧向延伸入插接口 5内的第二抵压弹片4121、及位于每两个第二抵压弹片4121之间的开口 4122。所述每一侧壁412后侧分别设有一对向内刺破的凸片4123以抵持于绝缘本体I上的凹陷部134内,及自后端凹设的一对缺口 4124以与绝缘本体I上的凸块135及第二绝缘块32两侧的固持块325相固持。所述侧壁412上在每一缺口 4124下侧分别设有一固持孔4125以与第二壳体42相固持。所述第二壳体42设有一遮盖绝缘本体I及绝缘块3后侧的后盖421、自后盖421顶部向前延伸的顶缘422及自后盖421两侧分别向前延伸的侧缘423。所述顶缘422及两侧缘423分别设有一对向内撕破的固持片424以分别与第一壳体41顶壁411上的通孔4112及侧壁412上的固持孔4125相固持。 所述每一内壳体43设有平板部431遮盖在隔板14的前端、自所述平板部431上下两侧分别向后延伸以遮盖在隔板14上下两侧的延伸部432、及自平板部431左右两侧分别向后延伸的扣持片433以分别与第一壳体41两侧壁412前侧的开口 4122相扣持。所述平板部431上设有一对向前并相向延伸的接地片4311以与电脑机壳(未图示)相抵接而进行接地。所述每一延伸部432上设有一对向上或向下延伸入插接口 5内的第三抵压弹片4321以与对接插头相扣持。由以上可知,本发明电连接器100中设置有固持于绝缘本体I上的若干端子2,所述端子2包括第一组端子21、第二组端子22、第三组端子23及第四组端子24。每一组端子21、22、23、24均包括第一端子26及位于第一端子26上方的第二端子25,所述第一端子26的结构强度优于第二端子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26的材料强度优于所述第二端子25的材料强度,所述第一端子26的材料是磷铜,所述第二端子25的材料是黄铜。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设置所述第一端子26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端子25的厚度,来达到所述第一端子26的结构强度优于第二端子25的结构强度的效果,增加第一端子26的使用寿命,进而增加电连接器100的使用寿命,同时第二端子25采用强度较弱材料以同时控制整个电连接器100的成本。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端子21及第二组端子22中第一端子26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组端子23及第四组端子24中第一端子26的厚度,如此设置,可以降低第一端子26之间的阻抗差,提高电连接器的电气性能。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该电连接器100为USB3. O插座连接器,在其他实施例中,同样可以为E-SATA与USB2. O或USB3. O共用插接口的插座连接器。所述USB2. O或USB3. O的端子接触部位于舌板一侧,而E-SATA端子的接触部位于舌板另一侧,且USB2. O或USB3. O端子弹性强度大于E-SATA端子弹性强度。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其设有一插接口,并且包括绝缘本体及设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及设于主体部上的一舌板;所述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设于主体部上的第一固持部、自第一固持部前端向前延伸并设于舌板上的弹性第一接触部、自第一固持部后端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自第一连接部延伸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端子包括设于舌板上的第二固持部、自第二固持部前端延伸且位于舌板上的第二接触部、自第二固持部后端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二连接部以及自第二连接部延伸的第二焊接部;所述弹性第一接触部成悬臂状并延伸入插接口内,所述第二接触部成平板状贴靠于舌板上并暴露于插接口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结构强度优于第二端子。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端子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材料强度优于所述第二端子的材料强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材料为磷铜,所述第二端子的材料为黄铜。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组装于舌板上,所述第二端子镶埋成型于舌板上。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排布符合USB 3. O传输标准,所述第二端子包括位于两侧的两对差分信号端子及位于两对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一根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的第二固持部及第二连接部沿绝缘本体横向的宽度大于所述两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二固持部及第二连接部沿绝缘本体横向的宽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的第二固持部的前段部分较其后段部分宽,且其前段部分上设有若干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的第二固持部前段部分较其后段部分宽,且其前段部分呈十字架状。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二固持部的前段部分较其后段部分窄。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固持部后端设有沿远离相应第二端子的第二固持部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自第一弯折部后端向下弯折延伸。
全文摘要
一种电连接器,其设有一插接口,并且包括绝缘本体及设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及设于主体部上的一舌板;所述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弹性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端子包括弹性第二接触部;所述弹性第一接触部成悬臂状并延伸入插接口内,所述第二接触部成平板状贴靠于舌板上并暴露于插接口内,所述第一端子的结构强度优于第二端子,如此设置,可延长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H01R13/03GK102904095SQ20111021361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8日
发明者俞春明, 孙正国, 冯现伟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