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屉式组装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3872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抽屉式组装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指一种令作业人员无须花费时间对准各连接端子及端子槽即能完成组装工作的抽屉式组装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各类电子系统中,连接器在装置与装置、元件与元件、系统与系统之间进行电连接和信号传递,为构成一个完整系统所需要的基础元件。制造厂商在生产连接器时,通常会针对连接器的各个零件进行分离设计,再将各零件组装成一体,如此,不仅能增加各零件模块化的弹性,更能节省设计及制造成本。就目前的技术而言,基于生产成本的考虑,制造厂商通常无法针对不同规格的连接器,设计专属的自动化组装机台,大多是通过作业人员手工组装的方式,将连接器的各个零件组装为一体,借由此一作业方式,不仅能令生产线的管理更具备弹性,且能因应不同规格连接器的数量需求变动。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领域的发展,连接器已逐渐走向小型化的趋势,尤其是影音传输用的连接器,更受到电子装置体积缩小的影响,其体积远较过去的连接器小。在连接器的设计上,除了考虑到连接器的结构强度、电气连接特性外,制造厂商必须根据标准规格的规范限制,去设计制造连接器。不仅如此,制造厂商同时需将连接器的结构设计为易于组装,以便提升作业人员的组装效率及产品合格率,节省生产成本。图1所示为一现有的Micro HDMI (HDMI D Type)连接器,所谓 HDMI (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指的是“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是一种全数字化的影像和声音传送接口,能传送未经压缩的声音信号及影像信号。HDMI可应用于 DVD播放机、个人计算机、电视游戏器、数字音响及电视机等装置上。此外,在HDMI的技术中,由于HDMI能同时传送声音和影像信号,故两种信号能通过同一条电缆传输,大幅增加使用便利性。关于Micro HDMI连接器的硬件结构,请参阅图1所示,该连接器1主要包括一金属外壳10、一下座体11、一上座体12及多支上端子13及下端子14,其中,该下座体11 的对应两侧分别向后延伸设有一边板110,且各边板110的对应内侧面上分别凹设有一下嵌卡部111,所述下端子14嵌设在该下座体11中,通常制造厂商在制造该下座体11时,会以金属嵌入成型(insert molding)的方式,使所述下端子14邻近中段的位置被包覆在该下座体11中。此外,该下座体11包括一舌板112,所述下端子14的前段位于该舌板112的底侧,而该舌板112的顶侧凹设有多道凹槽112a,其数量与所述上端子13的数量相同。承上,所述上端子13嵌设在该上座体12中,换言之,所述上端子13的中段位置是被包覆在该上座体12中,该上座体12的对应两侧分别凸设有一上嵌卡部120,各上嵌卡部 120分别呈“L”型,且其位置分别与各下嵌卡部111相对应。在上述连接器1的组装流程中,生产线上的作业人员一般是以一手(或借助手工具)抓取该下座体11,并以另一手抓取该上座体12后,请参阅图1所示,作业人员先将该上座体12倾斜,使其与下座体11保持一角度后,再将各上端子13的前端(图中左端)一一对准各凹槽11 ,并将各上端子13的前端分别斜向插入至各凹槽11 中。在确认各上端子13的前端已确实进入至各凹槽11 的情况下,作业人员再将该上座体12压入至该下座体11的两边板110之间,在此状况下, 各上嵌卡部120便能分别嵌卡至各下嵌卡部111中,使该上座体12与下座体11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其后,作业人员将该金属外壳10套设在该上座体12及下座体11外,即能完成连接器1的组装工作。然而,由于该连接器1的体积极小,据查,Micro HDMI连接器的规格为 2. SmmX 6. 4mm,因此,作业人员必须耗费相当程度的注意力,且和组装其它种类的连接器相较之下,必须花费额外的时间方能将各上端子13确实地对准各凹槽112a,并组装该上座体 12及下座体11,如此,不仅大幅增加连接器1组装所需花费的时间,且在组装的过程中,更可能因作业人员的疏忽而发生组装失误,使得上端子13未确实定位于凹槽11 中,导致连接器1产生瑕疵,而令连接器1的合格率低落。此一问题不仅使生产成本增加,更可能影响出货质量,使制造厂商的获利空间受到压缩,相当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抽屉式组装的连接器,使得各连接端子能精准地伸入并定位至各端子槽中,以提升组装效率及产品合格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抽屉式组装的连接器,其中,该连接器包括多支连接端子,彼此平行且相互间隔排列;一以绝缘材料制成的板体,且包覆固定所述连接端子的中段,所述连接端子的前段分别自该板体的前端延伸至该板体外;及一绝缘座体,其前侧凸设有一舌板,且该舌板的顶侧凹设有多个端子槽,该绝缘座体内对应于所述端子槽的位置贯穿设有一组装通道,该组装通道的形状与该板体的形状相对应,当该板体自该绝缘座体的后侧被组装至该组装通道内的状态下,所述连接端子的前端能通过该组装通道,并分别伸入至所述端子槽而分别被容置在各端子槽中。上述的抽屉式组装的连接器,其中,该板体的对应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结合部,且该组装通道的两对应内壁上分别设有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二结合部的形状分别与所述第一结合部的形状相匹配,在该板体被组装至该组装通道内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结合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结合部相对应结合,该板体与该绝缘座体结合为一体。上述的抽屉式组装的连接器,其中,该连接器还包括一金属外壳,该金属外壳的前侧开设有一前开口,其后侧开设有一后开口,所述前开口与后开口相互连通而于该金属外壳内形成一用以容置该绝缘座体的容置空间。上述的抽屉式组装的连接器,其中,该绝缘座体的顶侧还凸设有至少一凸出部,在该绝缘座体被组装至该金属外壳内的状态下,该凸出部能抵靠该金属外壳的后开口的周缘。上述的抽屉式组装的连接器,其中,该绝缘座体的顶侧还凹设有一卡合槽,且该金属外壳的内侧对应于该卡合槽的位置还凸设有一卡制部,在该绝缘座体被组装至该金属外壳的状态下,该卡制部与该卡合槽相互嵌合,该绝缘座体定位在该金属外壳内。上述的抽屉式组装的连接器,其中,该连接器还包括多支下连接端子,且该舌板的底侧凹设有多个下端子槽,所述下连接端子的中段被固定在该绝缘座体中,且所述下连接端子的前段分别容置于所述下端子槽中。[0014]本实用新型一种抽屉式组装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多支连接端子、一板体及一绝缘座体,其中所述连接端子彼此平行且相互间隔排列;该板体以绝缘材料射出成型,且包覆固定在所述连接端子的中段,该板体的对应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结合部,且各连接端子的前段分别自该板体的前端延伸至该板体外;该绝缘座体的前侧凸设有一舌板,且该舌板的顶侧凹设有多个端子槽,该绝缘座体内对应于所述端子槽的位置贯穿设有一组装通道, 且该组装通道的两对应内壁上分别设有一第二结合部,该组装通道的形状与该板体的构形相对应,且各第二结合部的形状分别与各第一结合部的构形相匹配,当该板体自该绝缘座体的后侧被收纳至该组装通道内时,各连接端子的前端能通过该组装通道,并分别伸入至各端子槽,而分别被容置在各端子槽中,各连接端子邻近前端的位置能露出于该舌板的顶侧,且各第二结合部分别与各第一结合部相结合,使该板体与该绝缘座体能稳固地结合为一体。如此,由于该板体的形状与该组装通道相匹配,生产在线的作业人员在组装该连接器时,仅需自该绝缘座体的后侧,以抽屉式的组装方式,将该板体插入至该组装通道中,即能轻易地将该绝缘座体与该板体组合为一体,且各连接端子能准确地伸入至各端子槽中,故作业人员完全不需耗费额外的时间对准各连接端子及端子槽,有效节省连接器组装所需花费的时间,进而降低生产所需的成本。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还包括多支下连接端子,该舌板的底侧凹设有多个下端子槽,该下连接端子的中段被固定在该绝缘座体中,且各下连接端子的前段分别容置于各下端子槽中,各下连接端子邻近前端的位置能露出于该舌板的底侧。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还包括一金属外壳,该金属外壳的前侧开设有一前开口,其后侧开设有一后开口,该前开口与后开口相互连通,以在该金属外壳内形成一容置空间,用以容置该绝缘座体。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座体的顶侧尚凸设有至少一凸出部,当该绝缘座体被套合组装至该金属外壳内时,该凸出部能抵靠该金属外壳的后开口的周缘。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座体的顶侧尚凹设有一卡合槽,且该金属外壳的内侧对应于该卡合槽的位置尚凸设有一卡制部,在该绝缘座体被组装至该金属外壳的状态下,该卡制部与该卡合槽相互嵌合,使该绝缘座体能稳定地定位在该金属外壳内。由以上说明得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确实可达到如下的功效本实用新型的抽屉式组装的连接器,令生产在线的作业人员能利用抽屉式组装的方式组装连接器,以快速完成连接器的组装工作,并有效解决现有端子未确实定位等问题, 借以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并降低成本。

图1为现有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本实用新型[0028] 2 连接器
20 连接端子 22 绝缘座体 222 组装通道 225 凸出部 24 金属外壳 242 容置空间
21 板体 220 舌板 223 第二结合部210 第一结合部221 端子槽224:下端子槽23 下连接端子241:后开口
226 卡合槽 240 前开口 243 勾持部244 卡制部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改善现有连接器的诸多缺陷,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设计出便于组装的连接器,以有效提升作业人员的组装效率,并避免端子未确实定位等情事发生,以增加连接器的生产合格率。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设计人在长期投入连接器等相关产品的研发与制造中,发现现有的连接器常有端子与舌板凹槽对准不易的问题,导致连接器的组装难度提高,使得生产效率低下且成本提高等问题,并不理想。目前大多数的制造厂商虽欲借由改良连接器的整体结构,以化解上述问题,然而至今仍未得到妥善的解决方案。有鉴于此,设计人乃思及以抽屉式组装的方式设计连接器,以期借由改良连接器的结构,简化连接器的组装方式,以达到提高组装效率、减少产品不合格率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抽屉式组装的连接器,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示,该连接器2包括多支连接端子20、一板体21及一绝缘座体22,其中所述连接端子20由金属材质所制成,用以与一插接头(图略)内的端子相接触,以进行信号传递,所述连接端子20彼此平行且相互间隔排列,但是,各连接端子20并不限于等距离间隔排列,各个连接端子20的间隔宽度亦能有些许差异,此乃需视连接器产品的实际规格而定,合先陈明。该板体21以绝缘材料(如塑料)射出成型,且包覆固定在所述连接端子20的中段, 换言之,该板体21与所述连接端子20借由金属嵌入成型(insert molding)的方式结合为一体,但是,本实用新型亦不以此为限,制造厂商在根据本实用新型设计制造该连接器2 时,亦能利用其它方式结合该板体21与所述连接端子20,凡本技术领域的人士所能轻易思及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内。请参阅图3所示,该板体21的对应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结合部210,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各第一结合部210分别为一凸榫,各凸榫的剖面形状呈三角形,其后端(图3中的右端)的厚度大于前端(图3中的左端)的厚度,至于所述第一结合部210与连接器组装的关系则容后说明。请再参阅图2所示,各连接端子20的前段(图2中左段)分别自该板体 21的前端延伸至该板体21外,另一方面,各连接端子20的后段分别自该板体21的后端延伸至该板体21外,而所述连接端子20的后段能连接至一电路板(图略)上,制造厂商通常会以焊接的方式,将所述连接端子20的后段连接至电路板上的接点,如此,装设有该电路板及该连接器2的电子装置,便能通过所述连接端子20与另一电子装置(图略)达成电气连接,以进行信号或电力的传输。[0040]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示,该绝缘座体22亦为塑料材质所制成,其前侧凸设有一舌板220。该舌板220的顶侧凹设有多个端子槽221,各端子槽221分别与各连接端子20相对应,此外,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该绝缘座体22内对应于所述端子槽221的位置贯穿设有一组装通道222,该组装通道222的形状与该板体21的形状相对应,且在图3 中,该组装通道222的两对应内壁上分别设有一第二结合部223,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各第二结合部223分别为一凹孔,且各第二结合部223的形状分别与各第一结合部210的形状相匹配。需特别一提的是,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将第一结合部210设计为凸榫,并将第二结合部223设计为凹孔,使两者能够匹配嵌合,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制造厂商在制造该连接器2时,亦能改变第一、第二结合部210、223的设计,将该第一结合部210变更为凹孔,并将第二结合部223变更为凸榫,同样能达成本实用新型所欲追求的效果。请参阅图4所示,该连接器2还包括多支下连接端子23及一金属外壳对,所述下连接端子23嵌设在该绝缘座体22中,此外,该舌板220的底侧凹设有多个下端子槽224, 所述下连接端子23的中段被固定在该绝缘座体22中,且各下连接端子23的前段分别容置于各下端子槽224中,各下连接端子23邻近前端的位置能露出于该舌板220的底侧。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当该板体21自该绝缘座体22的后侧,被组装至该组装通道222内的过程中,各连接端子20的前端即通过该组装通道222,并分别伸入至各端子槽221中,当作业人员进一步将该板体21推入至该绝缘座体22内,使各第二结合部223分别与各第一结合部210相结合时,各连接端子20的前段即完全被容置在各端子槽221中,在此状态下,各连接端子20邻近前端的位置均能露出于该舌板220的顶侧,而能与一插接头(图略)内的端子相接触,以进行信号传递。此外,借由第一结合部210与第二结合部223的设计,该板体 21与该绝缘座体22能稳固地结合为一体,而不致松动,如此即可避免该板体21自该绝缘座体22中滑出。借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由于该板体21的形状与该组装通道222相匹配,因此,生产在线的作业人员在组装该连接器2时,仅需自该绝缘座体22的后侧,以抽屉式的组装方式,将该板体21插入至该组装通道222中,即能轻易地将该绝缘座体22与该板体21组合为一体,大幅节省组装时间。更重要的是,由于各连接端子20在通过该组装通道 222后,能借由该板体21与该组装通道222的导引,分别精准地伸入至各端子槽221中,因此,作业人员完全不需耗费额外的时间及注意力,去将各连接端子20对准且插入至各端子槽221中,借此,不仅有效节省连接器2组装所需花费的时间,更能避免连接端子20因未确实定位于端子槽221所造成的瑕疵问题,完全解决现有连接器的问题,并大幅提升产品的合格率,进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除了上述技术特征外,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所示,该金属外壳M的前侧开设有一前开口 Mo,其后侧开设有一后开口 Ml,该前开口 240与后开口 241相互连通,以在该金属外壳M内形成一容置空间对2,以容置该绝缘座体22。需特别一提的是,该金属外壳M上邻近该后开口 241的位置延伸设有一勾持部M3,在图4中,该勾持部243呈弯曲造型,但是,在实际生产组装上,作业人员是先将该绝缘座体22连同板体21置于该金属外壳M内之后,再弯曲该勾持部对3,使该勾持部243能勾持住该绝缘座体22,令该绝缘座体 22被定位在该金属外壳M中,合先陈明。此外,请参阅图2所示,该绝缘座体22的顶侧凸设有二凸出部225,各凸出部225分别为一凸块,且邻近该绝缘座体22的后端,另外,该绝缘座体22的顶侧凹设有一卡合槽226,且该金属外壳M的内侧对应于该卡合槽2 的位置凸设有一卡制部对4,当该绝缘座体22被组装至该金属外壳M内时,该凸出部225能抵靠该金属外壳M的后开口 241的周缘(如图5所示),且该卡制部244能与该卡合槽2 相互嵌合,借由该凸出部225、卡合槽226、卡制部M4以及勾持部M3的结构设计,即能使该绝缘座体22稳定地定位在该金属外壳M内,有效确保该连接器2的整体结构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主要技术概念,在于利用该板体21与该绝缘座体22的搭配关系,使得各连接端子20能精准地伸入并定位至各端子槽221中,以提升组装效率及产品合格率,凡任何熟悉该项技术者,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内,可轻易思及的变化或修饰,皆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抽屉式组装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包括多支连接端子,彼此平行且相互间隔排列;一以绝缘材料制成的板体,且包覆固定所述连接端子的中段,所述连接端子的前段分别自该板体的前端延伸至该板体外;及一绝缘座体,其前侧凸设有一舌板,且该舌板的顶侧凹设有多个端子槽,该绝缘座体内对应于所述端子槽的位置贯穿设有一组装通道,该组装通道的形状与该板体的形状相对应,当该板体自该绝缘座体的后侧被组装至该组装通道内的状态下,所述连接端子的前端能通过该组装通道,并分别伸入至所述端子槽而分别被容置在各端子槽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屉式组装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板体的对应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结合部,且该组装通道的两对应内壁上分别设有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二结合部的形状分别与所述第一结合部的形状相匹配,在该板体被组装至该组装通道内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结合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结合部相对应结合,该板体与该绝缘座体结合为一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抽屉式组装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还包括一金属外壳,该金属外壳的前侧开设有一前开口,其后侧开设有一后开口,所述前开口与后开口相互连通而于该金属外壳内形成一容置该绝缘座体的容置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抽屉式组装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体的顶侧还凸设有至少一凸出部,在该绝缘座体被组装至该金属外壳内的状态下,该凸出部能抵靠该金属外壳的后开口的周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抽屉式组装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体的顶侧还凹设有一卡合槽,且该金属外壳的内侧对应于该卡合槽的位置还凸设有一卡制部,在该绝缘座体被组装至该金属外壳的状态下,该卡制部与该卡合槽相互嵌合,该绝缘座体定位在该金属外壳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抽屉式组装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还包括多支下连接端子,且该舌板的底侧凹设有多个下端子槽,所述下连接端子的中段被固定在该绝缘座体中,且所述下连接端子的前段分别容置于所述下端子槽中。
专利摘要一种抽屉式组装的连接器,包括多支连接端子、一板体及一绝缘座体,板体以绝缘材料制成,且包覆连接端子的中段,各连接端子的前段分别延伸至板体外;绝缘座体的前侧凸设有一舌板,其顶侧凹设有多个端子槽,绝缘座体内对应端子槽的位置贯穿设有一组装通道,其形状与板体的形状相对应,当板体自绝缘座体的后侧被收纳至组装通道内时,各连接端子的前端通过组装通道分别伸入至各端子槽而分别容置在各端子槽中。借此,在组装连接器时,自该绝缘座体的后侧将板体插入组装通道中便可轻易地组合绝缘座体与板体,各连接端子借由板体与组装通道的导引而精准地伸入至各端子槽中,避免连接端子未准确定位于端子槽所造成的瑕疵问题,提升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H01R13/502GK202034562SQ20112005395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日
发明者欧骏贤, 陈俊吉 申请人:矽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