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用于安装至一水平电路板上与对接连接器配合,电连接器包括若干横向堆叠安装于电路板上的片状端子模组,间隔设置在各端子模组之间的屏蔽片以及安装于端子模组及屏蔽片前端的绝缘框体,各屏蔽片包括一前边缘及一下边缘,屏蔽片自前边缘向前延伸设有若干对接片,自下边缘向下延伸设有若干接地引脚,所述端子模组内固持有若干向下延伸出端子模组的接地引脚,所述屏蔽片还设有若干自下边缘横向延伸的连接脚,连接脚与相邻端子模组上的接地引脚电性导通,屏蔽片同时通过位于不同平面内的接地引脚连接到电路板上,因此具有比较可靠的接地效果。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
[000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用于通讯领域的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0002]【【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高速背板电连接器通常设有众多数目用于传输差分信号的端子,为保证良好的信号传输性能,通常在一定排列的端子之间设置屏蔽片。美国专利商标局于2009年9月8日公告的第7,585,186号专利揭示了一种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框体,堆叠安装于该绝缘框体的若干片状端子模组以及设置在各端子模组之间的屏蔽片。端子模组包括一绝缘本体及一体成型在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对信号端子及设置在各对信号端子之间的接地端子。信号端子包括伸出绝缘本体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接触部,用于安装到电路板上的安装部及连接接触部与安装部的中间部,所述接地端子包括分隔设置的安装部与接触部,所述接地端子的安装部与接触部分别通过与屏蔽片上横向延伸的连接部干涉配合而被连接在一起。
[0003]另外,于2010年8月31日公告的美国专利第7,785,148号揭示了另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同样包括一绝缘框体,若干堆叠后安装到绝缘框体后端的端子模组以及间隔设置在端子模组之间的屏蔽片,所述屏蔽片前端设有向前延伸的对接部,靠下端向一侧横向延伸设有连接部。端子模组包括一绝缘本体及一体成型在绝缘本体内的若干信号端子,信号端子包括伸出绝缘本体前端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接触部,所述屏蔽片的对接部从侧面与信号端子的接触部大致对齐。绝缘本体下方设有若干卡槽,卡槽内收容连接有若干接地引脚的薄片,屏蔽片的连接部伸入卡槽内与薄片干涉配合。然而,上述屏蔽片与接地引脚的连接方式均是通过干涉配合,这种接触方式并不能带来可靠的电性连接。
[0004]【
【发明内容】
】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将电连接器内的屏蔽片可靠连接到电路板上,使得该屏蔽片达到良好的屏蔽效果的电连接器。
[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用于安装至一水平电路板上与对接连接器配合,电连接器包括若干横向堆叠安装于电路板上的片状端子模组,间隔设置在各端子模组之间的屏蔽片以及安装于端子模组及屏蔽片前端的绝缘框体,各屏蔽片包括一前边缘及一下边缘,屏蔽片自前边缘向前延伸设有若干对接片,自下边缘向下延伸设有若干接地引脚,所述端子模组内固持有若干向下延伸出端子模组的接地引脚,屏蔽片还设有若干向相邻端子模组内延伸的连接脚,连接脚与相邻端子模组上的接地引脚电性导通,屏蔽片同时通过位于不同平面内的接地引脚连接到电路板上。
[0006]所述屏蔽片与端子模组内的接地引脚是由不同材料构成。
[0007]所述屏蔽片上的接地引脚包括靠前边缘设置的前接地引脚及远离前边缘设置的后接地引脚,前述连接脚设于前接地引脚及后接地引脚之间。
[0008]所述前接地引脚位于端子模组一侧,后接地引脚通过弯折变形位于端子模组下方与该端子模组内的接地引脚位于同一平面内。[0009]所述绝缘框体朝后设有若干安装各端子模组的槽道,所述槽道上设有固持孔,端子模组上设有弹性安装臂,弹性安装臂的末端设有收容于固持孔的凸台。
[0010]所述端子模组还包括若干位于同一平面内的信号端子及将信号端子固定为一体的绝缘本体,绝缘本体上设有若干收容前述连接脚的通孔。
[0011]所述端子模组内的接地引脚与信号端子是由片状金属一体冲压形成,所述绝缘本体上还设有若干将接地引脚与信号端子裁切隔离的裁切孔。
[0012]所述绝缘本体的一侧设有若干定位柱,所述屏蔽片上设有若干定位孔,定位柱与定位孔干涉配合以将屏蔽片固定于端子模组上。
[0013]所述信号端子成对设置并具有伸出绝缘本体向前延伸的对接部及伸出绝缘本体向下延伸的安装部,所述一对信号端子的对接部对应屏蔽片的一个对接片,所述安装部用于将信号端子安装在电路板上。
[0014]相较于现有技术,符合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利用屏蔽片通过不同路径连接到电路板上,从而使得获得更可靠的接地效果。
[0015]【【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图1是符合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6]图2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0017]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另一种方式的部分分解图。
[0018]图4是图3所示的电连接器中的端子模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19]图5是图3所示的端子模组的部分分`解图。
[0020]图6是图3所示端子模组的另一视角的部分分解图。
[0021]图7是图4所示屏蔽片与信号端子之间的位置关系图。
[0022]【【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为符合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00,该电连接器1000用于安装至一外部电路板(未图示)上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对接。为方便描述及理解,本实施例中假设该外部电路板被水平设置,显然,完成组装之后的电连接器1000并不限于水平使用这一概念。本发明电连接器1000包括由若干片状的端子模组3与间隔设置在各端子模组3之间的屏蔽片2横向堆叠安装而成的端子模组组合100,以及安装在端子模组组合100前端的绝缘框体300。绝缘框体300朝后设有若干收容各端子模组3的槽道302,所述槽道302成对且相向地设于绝缘框体300的上下两侧以收容端子模组3,槽道302上设有固持孔3020,固持孔3020用以防止端子模组3从绝缘框体300中退出。
[0023]如图4-7所示,端子模组3包括若干成对设置的信号端子23、包覆信号端子23的绝缘本体31、安装于绝缘本体31前端的盖体33以及被一体成型在绝缘本体31下方并部分延伸出绝缘本体31的接地引脚214。信号端子23包括延伸出绝缘本体31并插入到绝缘框体300内以与对接电连接器的端子(未图示)对接的对接部231、可安装于前述外部电路板上的安装部232以及连接对接部231和安装部232的连接部230,所述对接部231平行于外部电路板,安装部232垂直于所述外部电路板。
[0024]所述接地引脚214是与信号端子23 —起从片状金属薄片上冲裁形成并间隔设置在每一对的信号端子23之间。接地引脚214在被成型到绝缘本体31内之前是与信号端子23连在一起,在被成型到绝缘本体31之后,通过设在绝缘本体31上的裁切孔311被裁切分开。由于成型之后信号端子23与接地引脚214的位置关系相对固定,因此保证了端子模组3内各信号端子23及接地引脚214位于同一片面内,有利于后续将端子模组3安装到外部电路板的安装孔上(未图示)。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接地引脚214包括一主体部2141及自主体部2141向下延伸的两个接地端子2142,所述主体部2141上设有贯通的连接孔2140用于连接前述屏蔽片2。所述两个接地端子2141之间的距离大致与一对信号端子23的安装部232之间的距离相同,显然,根据需要也将接地引脚214设计成由一个接地端子2142构成。
[0025]屏蔽片2被安装到端子模组3的一侧,包括一平板状的基体20,所述基体20具有一前边缘22及一下边缘21,前边缘22向前延伸设有分别与各对信号端子23的对接部231大致横向对齐的对接片221,下边缘21于靠前边缘22处向下延伸设有前接地引脚211,并于远离前边缘22处设有后接地引脚212。所述前接地引脚211位于基体20所在平面,因此前接地引脚211将随屏蔽片2组装到端子模组3的一侧。所述后接地引脚212通过弯折后沿端子模组3的厚度方向横向延伸至信号端子23所在的平面再向下延伸而形成,因此,后接地引脚212随屏蔽片2组装到端子模组3之后会与信号端子23的安装部232和接地引脚214位于同一平面内。
[0026]所述屏蔽片2在其下边缘21上朝相邻的端子模组3内横向延伸设有与成型在端子模组3内的接地引脚214对应的连接脚213,绝缘本体31上设有可容纳该连接脚213通过的通孔313。所述接地脚213穿过通孔313后与成型在绝缘本体31内的接地引脚214上的连接孔2140弹性干涉配合以达到电性导通的目的。如此,屏蔽片2将同时通过前接地引脚211,接地引脚214以及后接地引脚212三者一起连接到前述外部电路板上。
[0027]请再次参考图3及图5,为了将屏蔽片2固持于端子模组3上,所述屏蔽片2的基体20上设有若干定位孔204,端子模组3安装屏蔽片2的一侧于绝缘本体31上设有若干定位柱314,所述定位柱314与定位孔204干涉配合以便将屏蔽片2固定到端子模组3上。类似地,前述绝缘本体31前端的盖体33上设有定位销330,该定位销330与设置在绝缘本体31前端的锁固孔310配合可将盖体33安装在绝缘本体31上。盖体33上设有若干收容匣331,所述收容匣331用于将信号端子23的对接部231成对的分开并隔离。显然,盖体33也可选择与绝缘本体31 —体成型的方式与绝缘本体31固定为一体。
[0028]绝缘本体31的上下两侧分别与前述位于绝缘框体300上下两侧的槽道302配合,其中绝缘本体31上还沿槽道302方向设有一弹性安装臂312,并于弹性臂前端设有一凸台3120。该弹性安装臂312在端子模组3被安装到绝缘框体300的过程中被槽道302压缩变形,当端子模组3被完全组装之后恢复变形,此时,凸台3120被完全收容在前述固持孔3020中,凸台3120收容于固持孔3020中可防止端子模组3从绝缘框体300上退出。
[0029]如图3及图7所示,绝缘框体300的前端设有信号端口 301及接地端口 303,所述信号端口 301成对设置用于从后端收容信号端子23的对接部231,并从前端收容对接连接器的对接信号端子(未图示)。所述接地端口 303与信号端口 301在水平方向上大致对齐,用于从后方收容屏蔽片2的对接片221,并从前方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接地端子(未图示)。
[0030]由于屏蔽片2作为接地的媒介,对材料的要求可以不如信号端子23要求的高,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屏蔽片2采用了与信号端子23不同的金属,比如,使用硬度比信号端子23稍低的金属片更利于将屏蔽片2加工成需要的形状。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揭示的屏蔽片2通过多路径的连接方式与外部电路板导通可获得更为可靠的接地效果,有助于改善电连接器1000的高频特性。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安装至一水平电路板上与对接连接器配合,电连接器包括若干横向堆叠安装于电路板上的片状端子模组,间隔设置在各端子模组之间的屏蔽片以及安装于端子模组及屏蔽片前端的绝缘框体,各屏蔽片包括一前边缘及一下边缘,屏蔽片自前边缘向前延伸设有若干对接片,自下边缘向下延伸设有若干接地引脚,所述端子模组内固持有若干向下延伸出端子模组的接地引脚,其特征在于:屏蔽片还设有若干向相邻端子模组内延伸的连接脚,连接脚与相邻端子模组上的接地引脚电性导通,屏蔽片同时通过位于不同平面内的接地引脚连接到电路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片与端子模组内的接地引脚是由不同材料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片上的接地引脚包括靠前边缘设置的前接地引脚及远离前边缘设置的后接地引脚,前述连接脚设于前接地引脚及后接地引脚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接地引脚位于端子模组一侧,后接地引脚通过弯折变形位于端子模组下方与该端子模组内的接地引脚位于同一平面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框体朝后设有若干安装各端子模组的槽道,所述槽道上设有固持孔,端子模组上设有弹性安装臂,弹性安装臂的末端设有收容于固持孔的凸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组还包括若干位于同一平面内的信号端子及将信号端子固定为一体的绝缘本体,绝缘本体上设有若干收容前述连接脚的通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组内的接地引脚与信号端子是由片状金属一体冲压形成,所述绝缘本体上还设有若干将接地引脚与信号端子裁切隔离的裁切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一侧设有若干定位柱,所述屏蔽片上设有若干定位孔,定位柱与定位孔干涉配合以将屏蔽片固定于端子模组上。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成对设置并具有伸出绝缘本体向前延伸的对接部及伸出绝缘本体向下延伸的安装部,所述一对信号端子的对接部对应屏蔽片的一个对接片,所述安装部用于将信号端子安装在电路板上。
【文档编号】H01R13/648GK103682837SQ201210366849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6日
【发明者】于剑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