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锂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252247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锂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关于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锂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是可以通过导入锂而成为含有层状岩盐结构的锂复合氧化物的正极活性物质的粒子。该粒子具有以下特征:在形成为近球状的同时,内部大致均匀地设置有许多空隙,平均粒径D50为0.5~5μm,比表面积为3~25m2/g,振实密度除以构成该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的物质的理论密度的值,即相对振实密度为0.25~0.4。
【专利说明】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锂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关于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锂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在这里,“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指的是,可以通过导入锂而成为锂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的物质。
【背景技术】
[0002]作为锂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广泛所知的是使用了锂复合氧化物(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物质(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平5-226004号公报等)。此外,此种正极活性物质中,已知的是,为了提升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内部形成有空隙(也称为空孔或气孔)的物质(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02-75365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04-083388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09-117241号公报等)。

【发明内容】

[0003]但是,上述任意一个以往技术都未能同时达到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实用上充分的耐久性(循环性能)。即,例如,日本专利特开2004-083388号公报等记载的技术中,为了形成上述的空隙,使用了造孔剂(空孔形成剂)。但是,该造孔剂不是构成最终目标物——正极活性物质的材料。此外,由于添加了该造孔剂(例如因该造孔剂的分布不均匀等),正极活性物质内部的微细结构会产生偏差。
[0004]本发明的目标是含有层状岩盐结构的锂复合氧化物的锂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此外,本发明的目标是可以通过导入锂而成为含有所述锂复合氧化物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另外,本发明的目标是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的制造方法。
[0005]在这里,“层状岩盐结构”指的是,锂以外的过渡金属层与锂层夹着氧原子层而交互层积的晶体结构,即,是锂以外的过渡金属的离子层与锂离子层夹着氧化物离子而交互层积的晶体结构(典型的是a-NaFe02型结构:在立方晶岩盐型结构的[111]轴方向,过渡金属与锂规则排列的结构)。此外,“锂复合氧化物”指的是,LixMO2 (0.05 < X < 1.10,M是至少I种过渡金属)所表示的氧化物。
[0006]作为具有层状岩盐结构的锂复合氧化物,可使用钴酸锂、镍酸锂、锰酸锂、镍锰酸锂、镍钴酸锂、钴镍锰酸锂、钴锰酸锂等。另外,这些材料中也可含有Mg、Al、S1、Ca、T1、V、Cr、Fe、Cu、Zn、Ga、Ge、Sr、Y、Zr、Nb、Mo、Ag、Sn、Sb、Te、Ba、Bi 等元素中的 I 种以上。即,例如,所述锂复合氧化物也可以是镍-钴-铝系复合氧化物。
[0007]本发明的一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是,
在形成为近球状的同时内部大致均匀地设置有许多空隙,
平均粒径D50为0.5?5 μ m,
比表面积为3?25m2/g, 振实密度除以构成该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的物质的理论密度的值,即相对振实密度为0.25?0.4。
[0008]另外,D50指的是,使用激光衍射法测定的中值粒径。此外,“空隙”指的是,实质上不存在构成所述锂复合氧化物主原料的材料(典型的是锂以外的过渡金属的化合物)的区域或空间。因此,“空隙”中可渗入溶剂等。
[0009]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可以通过将含有构成所述锂复合氧化物的所述主原料的过渡金属氢氧化物的原料粉末以湿式粉碎的同时进行混合而调制浆料,将该浆料喷雾干燥而形成造粒体,通过将造粒体进行热处理而形成。
[0010]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的制造方法具有: 形成造粒体的造粒工序,所述造粒体含有许多构成所述锂复合氧化物主原料的过渡金
属氢氧化物的板状粒子,同时,内部大致均匀地设置有许多空隙,以及
通过将所述造粒体进行热处理,形成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的热处理工序,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在形成为近球状的同时,内部大致均匀地设置有许多空隙,平均粒径D50为0.5?5 μ m,比表面积为3?25m2/g,振实密度除以构成该造粒体(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的物质的理论密度的值,即相对振实密度为0.25?0.4。
[0011]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具有:
所述造粒工序,
所述热处理工序,
通过将许多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成形为规定形状而得到成形体的成形工序,
以及
通过将所述成形体烧结而生成所述锂复合氧化物的烧结工序。
[0012]所述造粒工序,适宜的是通过将含有所述过渡金属氢氧化物的原料粉末以湿式粉碎的同时进行混合而调制浆料,将调制成的浆料喷雾干燥,从而形成所述造粒体的工序。特别适宜使用二流体喷嘴方式的喷雾干燥。
[0013]所述过渡金属氢氧化物也可以是镍及钴的氢氧化物。即,所述原料粉末中也可含有镍及钴的氢氧化物。另外,所述原料粉末中,也可含有铝氧化物的水合物或铝氢氧化物。
[0014]本发明的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在形成为近球状的同时内部大致均匀地设置有许多空隙,使其呈现出规定的平均粒径(D50)、比表面积及所述相对振实密度。因此,在经过之后的所述成形工序及所述烧结工序(锂导入工序)而生成所述正极活性物质时,通过令烧结环境稳定化的同时令锂导入(扩散)状态均匀化,由此令正极活性物质烧结体的内部微细结构尽可能均匀化。此外,作为最终目标物的该正极活性物质的形状稳定性以及结晶学合成度变得良好。
[0015]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的制造方法,通过将含有许多所述过渡金属氢氧化物的所述板状粒子、同时内部大致均匀地设置有许多空隙的所述造粒体进行热处理,可以无需使用造孔剂而良好地形成具有上述特性的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特别是,通过将所述浆料喷雾干燥,可以简便且稳定地形成具有上述特性的所述造粒体。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可以防止起因于添加造孔剂而在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的内部产生微细结构的偏差。
[0016]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通过使用具有上述特性的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进行成形及烧结,可以无需使用造孔剂而良好地形成内部形成有许多空隙的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可以防止由于添加所述造孔剂而在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内部产生微细结构的偏差。即,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可以无需使用造孔剂而良好地(简单且稳定的)形成可以得到优良电池特性的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内部微细结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A】图1A是显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适用对象的锂二次电池的一例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
【图1B】图1B是显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适用对象的锂二次电池的另一例的概略构成的侧视图。
【图2A】图2A是图1A及图1B所示的正极板的一例的放大截面图。
【图2B】图2B是图1A及图1B所示的正极板的另一例的放大截面图。
【图3】图3是显示图2A所示的正极活性物质膜、或图2B所示的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制造方法的概略图。
【图4】图3中(iii)所示的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实施例5)的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5】显示图3中(iii)所示的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实施例5)的粒度分布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使用实施例及比较例说明本发明的适宜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的相关记载,仅仅是为了满足法令要求的说明书记载要求(记述要求和实施可能要求等)而将在申请时认为是最佳的本发明的具体化的一个例子,在可能的范围内具体记述。
[0019]因此,如后所述,本发明当然不限定于任何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的具体构成。对于本实施方式和实施例进行的各种变更(变形例-modification)的例示,由于插入该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会妨碍连贯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理解,因此尽可能汇总记载于末尾。
[0020]1.锂二次电池的概略构成
图1A是显示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适用对象的锂二次电池I 一例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参照图1A,该锂二次电池I是所谓的液体型,具备有正极板2、负极板3、隔膜4、正极耳5、负极耳6。
[0021]正极板2与负极板3之间设置有隔膜4。即,按正极板2、隔膜4、负极板3的顺序层积。正极板2上电气连接有正极耳5。同样的,负极板3上电气连接有负极耳6。
[0022]图1A所示的锂二次电池1,通过将正极板2、隔膜4及负极板3的层积体与含有作为电解质的锂化合物的电解液,液密地封入规定的电池外壳(未图示)内而构成。
[0023]图1B是显示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适用对象的锂二次电池I的另一例的概略构成的侧视图。参照图1A,该锂二次电池I也是所谓的液体型,具备有正极板2、负极板3、隔膜4、正极耳5、负极耳6、卷芯7。
[0024]图1B所示的锂二次电池1,由内部电极体和上述电解液液密地封在规定的电池外壳(未图示)内而构成,该内部电极体是以卷芯7为中心,卷绕正极板2、隔膜4及负极板3的层积体构成的。
[0025]2.正极的构成
图2A及图2B是图1A及图1B所示的正极板2—例的放大截面图。参照图2A及图2B,正极板2具备正极集流体21和正极活性物质层22。S卩,正极板2形成为正极集流体21与正极活性物质层22相互接合(层积)的状态。
[0026]图2A中,正极活性物质层22由正极活性物质膜22a构成,所述正极活性物质膜22a是由正极活性物质的烧结体构成的自支撑膜。在这里,“自支撑膜”指的是,形成后(典型的是烧结后)可单独操作的膜。图2B中,正极活性物质层22由正极活性物质粒子22b和粘结材料22c构成,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22b是由正极活性物质的烧结体构成的粒子,所述粘结材料22c将该正极活性物质粒子22b以分散状态支撑,同时含有导电助剂。
[0027]本实施方式中,正极活性物质层22形成为含有层状岩盐结构的锂复合氧化物的正极活性物质的膜或板。同样的,正极活性物质粒子22b形成为含有层状岩盐结构的锂复合氧化物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板状粒子。
[0028]3.制造方法的概要
图2A所示的正极活性物质膜22a及图2B所示的正极活性物质粒子22b可以通过以下制造方法而制造。图3显示了该制造方法的概略图。以下适当使用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概要。另外,应注意图3的(i)?(iv)为“概念图”,并不表示物体本身准确的截面图和侧面图。
[0029](I)浆料调制
将含有构成锂复合氧化物主原料的过渡金属氢氧化物的原料粉末以湿式粉碎的同时进行混合,由此调制浆料S (参照图3中的(i))。作为湿式粉碎及混合的装置,可适当使用周知的装置(球磨机和珠磨机等介质搅拌机、勻衆仪和湿式超微粒化机(Nanomizer,注册商标)等无介质方式的装置等)。
[0030]在这里,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作为原料粉末,可使用除锂化合物以外的(例如,铝氧化物的水合物、铝氢氧化物、镍氢氧化物、钴氢氧化物等)。即,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具有:过渡金属化合物(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热处理工序——预烧工序、将经过了该预烧工序的物质(典型的是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例如(附,(:0 41)0)与锂化合物同时热处理而导入锂的(正式)烧结工序,是所谓的“二阶段烧结”步骤。通过使用该“二阶段烧结”步骤,可实现正极活性物质膜22a及正极活性物质粒子22b内部的化学组成和微细结构的良好的均匀性,以及正极活性物质膜22a及正极活性物质粒子22b的良好的形状稳定性(形成期望的外形形状的正极活性物质膜22a及正极活性物质粒子22b时的良好的尺寸精度)。
[0031]如图3中的(i)所示,调制的浆料S中,分散有过渡金属氢氧化物的板状粒子701。在这里,该板状粒子701适宜粉碎至一次粒子程度(粒径IOOnm左右)。
[0032](2)造粒
使用如上调制的浆料S,形成含有许多过渡金属氢氧化物的板状粒子701的造粒体702(参照图3中的(ii))。在该造粒体702的内部,大致均匀地设置有许多空隙703。造粒工序中,使用喷雾干燥较为良好。喷雾干燥(特别是二流体喷嘴方式)较为良好的原因将在后面叙述。[0033](3)热处理(预烧)
通过将造粒体702进行热处理,可以形成平均粒径D50为0.5?5 μ m、比表面积为3?25m2/g、相对振实密度为0.25?0.4的近球状的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704。在该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704的内部,大致均匀地设置有许多空隙705 (参照图3中的(iii))。
[0034](4)成形
使用如上得到的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704,通过周知的成形方法,形成膜状或板状的成形体706。该成形工序可以通过例如如下方法进行,将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704分散于适当的分散剂而调制出的成形用浆料,使用刮刀式薄片成形机(刮刀法)、转鼓式干燥机、圆盘干燥机、丝网印刷机等形成薄片。另外,成形时,处理条件必须设定为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704不磨碎。
[0035](5)烧结(锂导入)
通过将成形体706烧结而生成锂复合氧化物。由此,得到内部均匀形成有许多空隙的正极活性物质的膜或板状粒子(图2A所示的正极活性物质膜22a或图2B所示的正极活性物质粒子22b)。
[0036]锂化合物可在成形时或成形后烧结前添加。即,例如,锂化合物可在成形时与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704同时添加至上述的成形用浆料中。或者也可在暂时预烧不含锂化合物的成形体706 (成形体预烧)后,将该预烧成形体与锂化合物的混合物进行烧结(正式烧结),如此,分二阶段进行烧结(锂导入)工序。
[0037]4.制造方法的具体例
以下详细说明上述制造方法的一个具体例。
[0038](I)浆料调制
称量Ni (OH) 2粉末(株式会社高纯度化学研究所制造)81.6重量份、Co (OH) 2粉末(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15.0重量份、Al2O3.H2O粉末(SASOL公司制造)3.4重量份。接着,制作由纯水97.3重量份、分散剂(日油株式会社制造:产品编号AKM-0521) 0.4重量份、作为消泡剂的1-辛醇(片山化学株式会社制造)0.2重量份、粘合剂(日本VAM&P0VAL株式会社制造:产品编号PV3) 2.0重量份构成的媒介物。
[0039]接着,将该媒介物与原料粉末(上述的称量物)以湿式混合及粉碎,由此调制浆料。湿式的混合及粉碎如下进行,通过使用直径2mm的氧化锆球的球磨机进行24小时处理后,通过使用直径0.1mm的氧化错珠的珠磨机进行40分钟处理。
[0040](2)造粒
向二流体喷嘴方式的喷雾干燥器投入上述浆料,由此形成造粒体。通过适当调整喷雾干燥器的喷出压力、喷嘴径、循环风量等参数,可形成各种大小的造粒体。
[0041](3)热处理(预烧)
将上述造粒体进行1100°C、3小时(大气气氛)热处理,由此得到镍、钴及铝的复合氧化物((Nia8,Coai5,Alatl5) O)的粒子,即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
[0042](4)成形
称量得到的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粉末100重量份、分散剂(二甲苯:丁醇=1:1) 50重量份、作为粘合剂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产品编号BM-2)10重量份、作为增塑剂的DOP (Di (2-ethylhexyl)phthalate: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黑金化成株式会社制造)4.5重量份、分散剂(花王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三油酸山梨糖醇酐( >才卜''一> SP0-30)”)3重量份,用研钵预混炼后,使用三辊机混炼,由此调制出2000?3000cP粘度的成形用浆料(粘度使用博勒飞公司制造的LVT型粘度计测定)。
[0043]使用得到的成形用浆料,通过刮刀法,形成厚50 μ m的薄片。通过对干燥后的薄片进行冲裁加工,得到Imm见方的生片成形体。
[0044](5)烧结(锂导入)
将如上得到的Imm见方的生片成形体在大气气氛中于900°C进行热处理,由此进行成形体的脱脂及预烧。该成形体预烧的温度低于上述的热处理(造粒体预烧)温度。这是为了通过在成形体预烧时抑制内部的粒子间的烧结的进行,从而在后续的正式烧结时使锂均匀扩散及反应。
[0045]对于得到的预烧成形体的两面,通过喷枪喷出规定量的氢氧化锂的乙醇分散液,将其进行7500C UO小时(大气气氛)热处理,由此得到具有Li (Ni0.8,Co0.15,Ala05) 02的组成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板状粒子。另外,上述的氢氧化锂的乙醇分散液如下调制。
[0046]首先,将LiOH.H2O粉末(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用气流粉碎机粉碎至电子显微镜观察下的目视粒径为I?5μπι。对于乙醇(片山化学株式会社制造)100重量份,力口入I重量份比例的该粉末,将所得之物通过超声波分散至肉眼看不到粉末的程度。
[0047]5.评价方法
下面对于通过上述具体例的制造方法而制造的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及正极活性物质的评价方法进行说明。
[0048](I)空隙率
“空隙率”是从相对密度计算得出的值(空隙率=1-相对密度)。相对密度是将阿基米德法求得的体积密度除以使用比重瓶求得的真密度而得到的值。体积密度的测定中,为了充分排出空隙中存在的空气,将试料在水中进行了煮沸处理。
[0049](2)平均粒径(D5O)
以水为分散剂,分散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的粉末试料,将所得之物投入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株式会社堀场制作所制型号“LA-700”),由此测定中值粒径(D50)。
[0050](3)相对振实密度
将装有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的粉末试料的量筒,使用市售的振实密度测定装置轻叩200次后,算出(粉末重量)/ (粉末的毛体积),由此求得振实密度。然后,将得到的振实密度除以构成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的物质的理论密度,算出相对振实密度[无因次数值]。
[0051](4)电池特性
为了评价电池特性(倍率性能及循环性能),如下制作评价用纽扣电池。
[0052]将通过上述具体例的制造方法所制造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板状体(Imm见方)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层,在其单面溅射Au,形成正极集流体(厚:500埃),由此制作正极板。将制作的正极板、锂金属板构成的负极、不锈钢集流板及隔膜按照集流板-正极-隔膜-负极-集流板的顺序配置,将该集成体装满电解液,由此制作纽扣电池。电解液是在碳酸亚乙酯(EC)及碳酸二乙酯(DEC)以等体积比混合的有机溶剂中溶解LiPF6至lmol/L的浓度而调制出的。[0053](4-1)倍率性能
以0.1C倍率的电流值、以恒定电流充电至电池电压为4.3V,然后以将电池电压维持在
4.3V的电流条件下、以恒定电压充电至其电流值下降至1/20后,停止10分钟,接着以0.2C倍率的电流值、以恒定电流放电至电池电压为2.5V后,停止10分钟,以此为充放电操作的I个循环,在25°C的条件下合计重复2个循环,以第2个循环的放电容量的测定值为0.2C倍率的放电容量。除了仅放电条件为IC倍率的电流值以外,进行同样的充放电操作,以此测定IC倍率的放电容量。
[0054](4-2)循环性能
试验温度为25°C,重复进行50次(1)1C倍率的恒定电流-恒定电压充电至4.3V、以及
(2)1C倍率的恒定电流放电至2.5V的循环充放电。将第50个循环的电池的放电容量除以第I个循环的放电容量的值以百分率表示,以此为循环性能(容量保持率)。
[0055]6.评价结果
使用上述具体例所示的制造方法,调制比较例I~3及实施例1~9的正极活性物质。它们的评价结果显示于表1。
【表1】
【权利要求】
1.一种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其可以通过导入锂而成为含有层状岩盐结构的锂复合氧化物的锂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在形成为近球状的同时,内部大致均匀地设置有许多空隙, 平均粒径D50为0.5~5 μ m, 比表面积为3~25m2/g, 相对振实密度为0.25~0.4,所述相对振实密度是指,振实密度除以构成该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的物质的理论密度得到的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锂复合氧化物为镇_钴-招系复合氧化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法形成:通过将原料粉末湿式粉碎的同时进行混合而调制浆料,将该浆料喷雾干燥而形成造粒体,并将该造粒体进行热处理,所述原料粉末含有构成所述锂复合氧化物的主原料的过渡金属氢氧化物。
4.一种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的制造方法,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可以通过导入锂而成为含有层状岩盐结构的锂复合氧化物的锂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具有: 造粒工序,即形成造粒体,所述造粒体含有许多构成所述锂复合氧化物的主原料的过渡金属氢氧化物的板状粒子,同时内部大致均匀地设置有许多空隙,以及 热处理工序,即通过将所述造粒体进行热处理,形成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在形成为近球状的同时,内部大致均匀地设置有许多空隙,平均粒径D50为0.5~5 μ m,比表面积为3~25m2/g,相对振实密度为0.25~0.4,所述相对振实密度是指,振实密度除以构成该造粒体,即构成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的物质的理论密度得到的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造粒工序是将含有所述过渡金属氢氧化物的原料粉末湿式粉碎的同时进行混合,将由此调制的浆料进行喷雾干燥,从而形成所述造粒体的工序。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金属氢氧化物为镍及钴的氢氧化物。
7.—种锂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含有层状岩盐结构的锂复合氧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具有: 造粒工序,即形成造粒体,所述造粒体含有许多构成所述锂复合氧化物的主原料的过渡金属氢氧化物的板状粒子,同时内部大致均匀地设置有许多空隙, 热处理工序,即通过将所述造粒体进行热处理,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在形成为近球状的同时,内部大致均匀地设置有许多空隙,平均粒径D50为0.5~5 μ m,比表面积为3~25m2/g,相对振实密度为0.25~0.4,所述相对振实密度是指,振实密度除以构成该造粒体,即构成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的物质的理论密度得到的值, 成形工序,即通过将许多所 述正极活性物质前驱体粒子成形为规定形状而得到成形体,以及 烧结工序,即通过将所述成形体烧结而生成所述锂复合氧化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造粒工序是通过将含有所述过渡金属氢氧化物的原料粉末湿式粉碎的同时进行混合而调制浆料,将调制成的浆料喷雾干燥,从而形成所述造粒体的工序。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金属氢氧化物为镍及`钴的氢氧化物。
【文档编号】H01M4/525GK103797624SQ201280044620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6日
【发明者】冈田茂树, 杉浦隆太, 浦川明, 前田一树, 七泷努 申请人: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