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适应高速旋转的换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7466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向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适应高速旋转的换向器。



背景技术:

换向器一般由换向器基体和在换向器基体的外圆作圆周排布的换向器片组成。由于换向器在工作时存在较大的离心力,换向器片与换向器基体之间的结合力较小,无法满足高速电机的需要,会出现换向器飞片或跳片的现象;而且当换向器安装到电机内时,换向器内部通常为通孔,电机芯轴安装在通孔内,这种固定方式会因为电机的转动,使换向器通孔发生开裂,从而使得换向器散开,降低了换向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适应高速旋转的换向器。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适应高速旋转的换向器,包括换向器本体和换向器片,换向器片均匀的设置在换向器本体的外周,相邻的换向器片之间设有云母片,云母片的内部设有一层绝缘薄膜材料,换向器本体的中部设有螺纹通孔,换向器片的顶端设有弯钩,换向器片的内侧面设有上勾脚和下勾脚,上勾脚和下勾脚植入换向器本体并与换向器本体进行结合,上勾脚和下勾脚之间设有燕尾型框条,燕尾型框条的上端固定连接上勾脚,下端固定连接下勾脚。

所述换向器片采用银铜合金材料制作。

所述绝缘薄膜材料为H级聚酰亚胺薄膜,且绝缘薄膜材料的两侧面采用F级环氧玻璃坯布包裹。

所述上勾脚上设有上插接孔,燕尾型框条的上端箍紧在上插接孔内,下勾脚上设有下插接孔,燕尾型框条的下端箍紧在下插接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螺纹通孔的设置,强化了换向器与电机芯轴之间的连接,能够避免出现换向器的通孔开裂现象;并且燕尾型框条的设置可增加换向器片与换向器本体的结合强度,能够避免电机高速旋转过程中出现换向器跳片或飞片现象,进而提高了换向器的机械强度和超速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换向器本体;2、换向器片;3、云母片;4、绝缘薄膜材料;5、螺纹通孔;6、弯钩;7、上勾脚;8、下勾脚;9、燕尾型框条;10、上插接孔;11、下插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可适应高速旋转的换向器,包括换向器本体1和换向器片2,换向器片2均匀的设置在换向器本体1的外周,相邻的换向器片2之间设有云母片3,云母片3的内部设有一层绝缘薄膜材料4,换向器本体1的中部设有螺纹通孔5,换向器片2的顶端设有弯钩6,换向器片2的内侧面设有上勾脚7和下勾脚8,上勾脚7和下勾脚8植入换向器本体1并与换向器本体1进行结合,上勾脚7和下勾脚8之间设有燕尾型框条9,燕尾型框条9的上端固定连接上勾脚7,下端固定连接下勾脚8。

所述换向器片2采用银铜合金材料制作。

所述绝缘薄膜材料4为H级聚酰亚胺薄膜,且绝缘薄膜材料4的两侧面采用F级环氧玻璃坯布包裹。

所述上勾脚7上设有上插接孔10,燕尾型框条9的上端箍紧在上插接孔10内,下勾脚8上设有下插接孔11,燕尾型框条9的下端箍紧在下插接孔11内。

本实用新型螺纹通孔5的设置,强化了换向器与电机芯轴之间的连接,有效的杜绝了与电机芯轴配合时造成的换向器通孔开裂现象;燕尾型框条9的设置可增加换向器片2与换向器本体1的结合强度,能够避免电机高速旋转过程中出现换向器跳片或飞片现象,进而提高了换向器的机械强度和超速性能;同时,在云母片3的内部加入绝缘薄膜材料4可提高换向器的耐高压能力,使其在工作状态中形状能够保持稳定,延长了换向器的使用寿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