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线束搭铁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5220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仪表线束搭铁端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仪表线束搭铁端子。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日渐普及,汽车电器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排放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先进的电子技术均集成应用于汽车行业,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及经济性,汽车的电器集成化程度越高,汽车线束就变得越来越复杂,设计和生产制造过程控制难度越来越大。作为汽车电路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搭铁点或搭铁端子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V301汽车的仪表GD103B搭铁端子的设置,因其接线需求不同,比如该仪表线束需压接4.0线径导线,如采用传统的搭铁端子会导致最终剖面检验不合格,进而造成搭铁端子的结构不合理,需进行再次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仪表线束搭铁端子,其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满足4.0甚至更大线径的压接,且使得剖面合格,实用性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仪表线束搭铁端子,其包括端子本体及该端子本体上用于端子间合并的定位部,所述端子本体上具有导线压接端,该导线压接端包括有与所述端子本体一体成型的第一压接部、及与该第一压接部一体成型的第二压接部,其中,所述第一压接部的截面呈U型,且该第一压接部的U型结构内具有数个凸起的限位部,该数个限位部以所述第一压接部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均设于该第一压接部的U型底部、两侧壁上;所述第二压接部包括有与所述第一压接部相连接的过渡部、及与该过渡部相连接且呈U型结构的尾翼部,所述过渡部上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压接部、尾翼部的U型结构的弧形槽;所述尾翼部的U型截面结构的形状及尺寸均大于所述第一压接部的U型截面结构的形状及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过渡部呈梯形结构,其梯形小端与所述第一压接部连接,其梯形大端与所述尾翼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端子本体的定位部包括有与所述导线压接端相对的第一定位折部,及分别设置于该端子本体两侧且邻近具有对应定位基座的第二限位钩部,该第二限位钩部由所述端子本体向外延伸后再反向弯折成型钩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钩部与所述端子本体分体螺钉或螺栓固接,或者所述第二限位钩部与所述端子本体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通过端子本体上导线压接端的分段设置,使得针对4.0甚至更大线径压接时,由第一压接部先将导线端部压接并进行端部定位后,再将第二压接部的尾翼部将该导线进行大尾部压接,以保证剖面合格,实用性强,且满足使用过程中的强度要求及接线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是图1的侧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如图1、图2所示的仪表线束搭铁端子,其包括端子本体1及该端子本体1上用于端子间合并的定位部,端子本体1上具有导线压接端2,该导线压接端2包括有与端子本体1一体成型的第一压接部21、及与该第一压接部21一体成型的第二压接部22,其中,第一压接部21的截面呈U型,且该第一压接部21的U型结构内具有数个凸起的限位部,该数个限位部以第一压接部2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均设于该第一压接部21的U型底部、两侧壁上;第二压接部22包括有与第一压接部21相连接的过渡部、及与该过渡部相连接且呈U型结构的尾翼部,过渡部上具有连通第一压接部21、尾翼部的U型结构的弧形槽;尾翼部的U型截面结构的形状及尺寸均大于第一压接部21的U型截面结构的形状及尺寸。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通过端子本体1上导线压接端2的分段设置,使得针对4.0甚至更大线径压接时,由第一压接部21先将导线端部压接并进行导线端部定位后,再将第二压接部22的尾翼部将该导线进行大尾部压接,以保证剖面合格,实用性强,且满足使用过程中的强度要求及接线要求。

具体地,端子本体1的定位部包括有与导线压接端2相对的第一定位折部4,及分别设置于该端子本体1两侧且邻近具有对应定位基座的第二限位钩部3,该第二限位钩部3由端子本体1向外延伸后再反向弯折成型钩部。该第一定位折部4、第二限位钩部3及端子本体1上的限位基座、定位基座用于两个搭铁端子合并时进行合并定位。其中,第一定位折部4用于两个搭铁端子并列定位后,两搭铁端子的端子本体合并靠拢,由第一端子本体上的第二限位钩部3将第二端子本体钩住,同样地,第二端子本体的第二限位钩部3将第一端子本体钩住,然后通过手动或机械合并夹紧,使得两端子本体稳定固连于一体即可。

这里,第二限位钩部3与端子本体1分体螺钉或螺栓固接,或者第二限位钩部3与端子本体1一体成型,可根据具体结构及使用环境而设定。

针对导线压接端2:由端子本体1的一尖端或者细颈上设置,即第一压接部21与该端子本体1一体成型。该第一压接部21的U型结构底部用于导线置纳,而U型结构侧壁相向靠拢形成对导线的压紧定位。该第一压接部21中的限位部用于防止导线打滑或脱落,起辅助加强作用。导线由第一压接部21向过渡部、尾翼部铺设,由过渡部的弧形槽、尾翼部的U型结构对导线进行对应置纳,同样的,尾翼部的U型结构侧壁相向靠拢,以实现对导线的周向全包围压紧。

为了保证整个搭铁端子的美观性,过渡部呈梯形结构,其梯形小端与第一压接部21连接,其梯形大端与尾翼部连接。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