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4858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两导电板的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连接高电流的汇流排(Bus Bar)导电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汇流排导电板常用于高电流高电压的场合,其多为连接铜排或铝排的形式。对于汇流排导电板的电连接器,通常采用相对的可弹性变形的导电端子与汇流排导电板相接触,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偏压在导电板上形成压紧力,从而实现连接器与导电板之间可分离插拔且可靠接触的功能。现有的电连接器的制作、组装工艺复杂且成本较高,而且不能方便地进行导电端子的拆卸。同时,现有的连接器由于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一般为单层悬臂梁的形式,使得偏压力不够,因此难以实现稳定可靠的电接触,不能很好的满足高电流或高电压的应用场合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两个分离的导电端子,两导电端子分别通过相应的结合组件固定在壳体上以形成双悬臂梁,可实现导电端子与汇流排的稳定可靠的电接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组装、拆卸简单,可以降低制作成本,同时可方便汇流排的插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用于连接一个第一导电板和一个第二导电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

一个壳体,包括:

一个第一结合部,由一个第一壁、一个第二壁和连接在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的两个侧壁围成;以及

两个保持部,分别从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前端相向倾斜延伸;以及两个分离的导电端子,每个导电端子包括:

一个第二结合部,通过结合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壁或者第二壁的内侧;

一个安装部,从所述第二结合部的后端伸出,以与所述第一导电板电连接;以及

一个弹性的悬臂,从所述第二结合部的前端伸出,所述保持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悬臂的外侧,在所述第二导电板夹持在两个所述悬臂之间时,所述保持部分别向所述悬臂施加弹性保持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结合组件包括:

多个安装槽,分别贯通所述壳体的第一壁和第二壁;以及

多个安装片,一体地连接在所述第二结合部上并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安装片包括:

一个突出部,从所述第二结合部朝向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的外侧突出,所述突出部适于抵靠所述安装槽的第一端,从而阻止所述导电端子相对于所述壳体在与所述第二导电板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以及

一个固定部,从所述突出部沿与所述第二导电板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所述固定部压接在所述第一结合部的外侧,以使所述第二结合部抵靠在所述第一结合部的内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结合组件还包括:

至少一个定位槽,形成在所述壳体上;以及

至少一个定位片,从所述导电端子向外倾斜延伸,所述定位片的端部适于抵靠在相应的定位槽的端部上,以阻止所述导电端子相对于所述壳体在与所述第二导电板的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定位槽和安装槽共用一个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两个所述悬臂的末端形成相向凸出的弧形的接触部,以与所述第二导电板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保持部在所述悬臂的与所述接触部相对的外侧处支撑在所述悬臂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保持部和所述悬臂之间保持有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保持部在所述悬臂的大约中间点的位置支撑在所述悬臂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壳体进一步包括:

一个导引部,所述导引部被构造成从所述一个侧壁的前端延伸超出所述悬臂,以引导所述第二导电板的插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导引部包括两相对的分开的导向件,两所述导向件协同作用以引导所述第二导电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壳体还包括从所述第一结合部的后端延伸的保护部,所述导电端子的安装部与所述壳体的保护部一起将所述导电端子和所述壳体固定到所述第一导电板上,实现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一导电板的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保护部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一结合部延伸,所述导电端子的安装部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二结合部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侧壁中的一个形成为卡扣连接的形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导电端子和所述壳体由不同的材料制成,所述导电端子的材料导电性高于所述壳体。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各个实施例的连接器中,由于使用两个分离的导电端子,两导电端子分别通过相应的结合组件固定在壳体上,实现了导电端子与壳体的紧密固定;并且组装、拆卸简单,降低制作成本。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导电板连接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显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显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4显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再一立体示意图;

图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显示图5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壳体的主视示意图;

图7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显示图7所示的导电端子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9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剖面图,其中两悬臂处于第一种位置关系中;

图10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剖面图,其中两悬臂处于第二种位置关系中;以及

图1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剖面图,其中两悬臂处于第三种位置关系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电连接器100,用于连接一个第一导电板001和一个第二导电板002,第一导电板001可以是一个电路板,第二导电板002可以是一个汇流排(Bus Bar)。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一个壳体1和两个分离的导电端子21,所述壳体1包括:一个第一结合部,由一个第一壁111、一个第二壁110和连接在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的两个侧壁12围成;以及两个保持部112,分别从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前端相向倾斜延伸;每个导电端子包括:一个第二结合部211,通过结合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壁或者第二壁的内侧;一个安装部213,从所述第二结合部211的后端伸出,以与所述第一导电板电连接;以及一个弹性的悬臂212,从所述第二结合部211的前端伸出,所述保持部112分别设置在所述悬臂212的外侧,在所述第二导电板夹持在两个所述悬臂之间时,所述保持部分别向所述悬臂施加弹性保持力。所述导电端子和所述壳体由不同的材料制成,所述导电端子的材料导电性高于所述壳体,例如,所述导电端子可由铜制成,壳体可由不锈钢制成。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采用两个电连接器100并排应用在第一、第二导电板001和002之间,以将两导电板001和002电连接。作为一个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实施例,该处的第一、第二导电板001、002可为汇流排导电板,例如铜板、铝板,也可为待连接的PCB板等。作为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其中第一、第二导电板的厚度可相同也可不同,其表面平行或位于同一平面内。然而,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也可用于连接处于基本垂直位置的两导电板。

根据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如图2-4、9中最好地示出,所述结合组件包括:多个安装槽1111,分别贯通所述壳体1的第一壁111和第二壁110;以及多个安装片,一体地连接在所述第二结合部211上并如图2、9所示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中。

根据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为了实现更好分离的导电端子与壳体的更好的定位,参见图2、9,所述安装片包括:一个突出部2110,从所述第二结合部朝向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的外侧突出,所述突出部2110适于抵靠所述安装槽1111 的第一端,从而阻止所述导电端子相对于所述壳体在与所述第二导电板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图9中的向下的方向)移动;安装片还包括一个固定部2111,从所述突出部沿与所述第二导电板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所述固定部如图2所示压接在所述第一结合部的外侧,以使所述第二结合部抵靠在所述第一结合部的内侧。由于该结构的安装片在导电端子和壳体之间提供压紧力,实现导电端子21在壳体1上稳定的定位。采用这种方式无需对两独立的导电端子21 进行额外的支撑和固定,从而简化了导电端子的制作成本以及组装工艺。

根据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如图3、8中最好地示出,所述结合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定位槽1112,形成在所述壳体上;以及至少一个定位片2112,从所述导电端子21向外倾斜延伸,所述定位片2112的端部适于抵靠在相应的定位槽 1112的端部上,以阻止所述导电端子21相对于所述壳体1在与所述第二导电板的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移动。

根据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安装片和定位片通过在形成导电端子的片材上一体冲压而形成。当需要从所述壳体内拆卸所述导电端子时,只需要使用外部工具从所述壳体的外侧向内按压所述定位片2112的与定位槽1112相抵靠的端部,并同时向电连接器的内部的方向和远离悬臂的方向移动所述导电端子即可。采用这种锁定机构使得电连接器中的导电端子组装方便、易于拆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如图3所示,所述定位槽和安装槽可共用一个开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如图2-4、7、9-11所示,两个所述悬臂212的末端形成相向凸出的弧形的接触部2121,以与所述第二导电板002 接触。

在本文的描述中,仅作为实施例示出而并不起到限定性作用地给出了壳体的保持部112与导电端子21的悬臂212的三种位置关系,分别如图9-11所示,并在下文进行描述。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剖面图,其中壳体的保持部112与导电端子21的悬臂212处于第一种位置关系中:所述保持部112在所述悬臂212的与所述接触部2121相对的外侧处支撑在所述悬臂上。通过采用这种位置方式,当插入第二导电板002时,所述保持部112在所述悬臂212同时发生形变从而同时产生对于第二导电板002的偏压力。

图10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剖面图,其中壳体的保持部112与导电端子21的悬臂212处于第二种位置关系中:所述保持部112和所述悬臂212之间保持有间隙。当电连接器100与第二导电板002 配合连接时,当初始插入第二导电板002时,悬臂212先发生形变,此时保持部112并不发生形变,不产生辅助偏压力;随着第二导电板002的继续插入,悬臂112发生形变,产生辅助偏压力,之后保持部和悬臂共同作用,对第二导电板进行偏压。通过采用这种实施方式便于第二导电板002的插入。

图1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剖面图,其中壳体的保持部112与导电端子21的悬臂212处于第三种位置关系中:所述保持部在所述悬臂的大约中间点的位置支撑在所述悬臂上。与第二位置关系的实施例相同,该实施方式便于第二导电板002的插入并获得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板的良好的电接触。

根据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如图1-3、5、9-11所示,所述的壳体1进一步包括一个导引部13,所述导引部13被构造成从所述侧壁12的一端沿与所述第二导电板002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超过所述导电端子,以引导所述第二导电板002的插入。

根据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如图1-3、5、9-11所示,所述导引部13包括两相对的分开的导向件,两所述导向件协同作用以引导所述第二导电板。如图1、 2、9所示,通过延伸超出所述导电端子的端部的导引部13的引导,第二导电板的前端面与导电端子的入口对齐,从而能保证不倾斜地插入到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之间。

根据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如图1-5所示,所述壳体还包括从所述第一结合部的后端延伸的保护部113,所述导电端子21的安装部213与所述壳体1的保护部113一起将所述壳体和所述导电端子21固定到所述第一导电板001上,实现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一导电板的电连接。

虽然在图1以及图9-11的实施例中示出的保护部113从第一结合部沿着第二导电板的插入方向延伸,所述安装部213从第二结合部211的后端沿着第二导电板的插入方向延伸,从而该电连接器100用于连接两平行的或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导电板,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根据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保护部213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一结合部延伸,所述导电端子21的安装部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二结合部211延伸,从而连接两基本垂直的导电板。

如图1、2-5最好地示出,所述侧壁12可被构造成卡扣结合的形式。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形成壳体本体之后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形成最终的壳体。由于在形成壳体本体的过程中不需要壳体具有环状封闭段,因此方便壳体1的制造。

在图1以及图9-11示出的实施例中,保护部113与所述安装部213均包括相互对齐的孔,使得螺栓可以插入其中,以实现与第一导电板001的电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导电板001和第二导电板002的电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各种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其包括两个分离的导电端子,两导电端子分别通过相应的结合组件固定在壳体上,实现了导电端子与壳体的紧密固定;并且组装、拆卸简单,降低制作成本。同时,该电连接器通过使用双层重叠悬臂梁结构,两悬臂梁相互作用,通过形变提供电连接器与导电板之间的更大的偏压力,从而实现连接器与导电板之间的可分离插拔以及可靠的电连接。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应注意,在本文中,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