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半导体发光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7954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致半导体发光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半导体器件,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半导体发光器。
传统的电致半导体发光器如

图1所示,其包括第一层金属膜1、第二层半导体基片2、第三层半导体膜3、第四层导电聚脂膜4、第五透明电极膜5,在第一层金属膜1和第五层透明电极膜5上分别加电压通电,即可导致其发光,其中半导体膜可以是多孔半导体膜,也可以是纳米半导体膜。
这种发光器存在的缺点,首先是其发光的稳定性较差,其稳定性试验的最长时间不超过100小时,因维持发光的电流必需保持一个恒定值,在使用中电流发生衰变时,需要随时调整电压来保持恒定的电流,而电压调整不能超过一定的数值,一旦电压过高就会造成发光器的热击穿,使发光器报废,这样给发光器的使用带来很多麻烦,其次这种发光器的发光面积小,只是由一些发光点组成的一条线,再者这种发光器必须在真空系统下使用和储存,且对湿度的变化敏感,这些都造成了使用和储存上的很多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致半导体发光器,使其具有高稳定性,可以重复使用,便于储存和使用,发光效率好而且发光面积大,其可双向导电并可防止被电流热击穿。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电致半导体发光器,包括第一层金属膜、第二层半导体基片、第三层半导体膜、第四层导电聚脂膜及第五层透明电极膜,在第一层金属膜和第五层透明电极膜上分别加电压通电,其中半导体膜可以是多孔半导体膜,也可以是纳米半导体膜,所述的第三层半导体膜与第四层导电聚脂膜间增设一层绝缘膜,所述的导电聚脂膜采用低导带导电聚脂膜。
本实用新型电致半导体发光器,由于采用低导带导电聚脂膜(PCDM),使得该发光器的整体功耗降低,因此可以双向导电,而且发光面积增大,发光的效率及其稳定性都大大提高,又由于增加了绝缘层,从而有效地防止因电压升高而被热击穿的情况出现。
以下结合附图具体叙述实施例图1为传统产品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参阅图2所示,将半导体基片2的一面腐蚀或蒸发上一层多孔或纳米半导体膜3,在该层半导体膜3上采用自组方式镀上一层绝缘膜6,绝缘膜可以采用长链有机酸,如硬酯酸等,而后再采用自组方式镀上一层低导带导电聚酯膜4,该低导带导电聚酯膜4为PCDM材料,这种材料可在Chemistry Department,Univercit of Wales,Bangor,Gwynedd,U.K.处购买到,然后在PCDM膜上镀上一层ITO透明电极膜5(ITO=Indium Tin Oxide),再在半导体基片2的另一面蒸发上一层铝膜1,最后在铝膜1及透明电极膜5上分别加电压,通电后即可发光。
本实用新型加设绝缘膜的作用与电容器的绝缘膜相同,两端电源接通后有电流通过,调整电压时,因有绝缘膜存在电流会受到限制,从而可有效地防止电流的热击穿,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低导带导电聚脂膜材料,可以阻断空气中氧气和水分对半导体膜的氧化,大大提高了发光器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还可以使发光器整体功耗很低,只需很小的电流即可使其发光,因此该发光器既可正向导电,也可反向导电,具有双向导电的性能,使其使用更为方便,该发光器在英国德芒特佛大学固体物理实验中心进行的稳定性实验表明,该发光器使用时的电压小于10V,电流小于100mA,在该电流条件下其可持续发光250个小时,而且电流和电压基本保持恒定,其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使用和储存,而且湿度的变化对其影响不很明显,这样给操作和使用提供了方便,其性能明显优于传统显像管及传统的发光,另外该发光器制作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可应用于制作大屏幕显示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致半导体发光器,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使用效果理想,达到预期的设计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电致半导体发光器,包括第一层金属膜、第二层半导体基片、第三层半导体膜、第四层导电聚脂膜及第五层透明电极膜,在第一层金属膜和第五层透明电极膜上分别加电压通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层半导体膜与第四层导电聚脂膜间增设一层绝缘膜,所述导电聚脂膜采用低导带导电聚脂膜。
专利摘要电致半导体发光器,包括第一层金属膜、第二层半导体基片、第三层半导体膜、第四层绝缘膜、第五层低导带导电聚酯膜及第六层透明电极膜,在第一层金属膜和第六层透明电极膜上分别加电压,通电后即可导致其发光,该发光器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发光面积大,且可双向导电,并不会因电压过高而被热击穿,可应用于大屏幕显示器,其可在常温常压下使用和储存,性能优于传统显像管。
文档编号H01L33/00GK2316724SQ97230888
公开日1999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1997年12月30日
发明者董亚明 申请人:董亚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