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262657阅读:来源:国知局
9-12所示,所述绝缘件14与绝缘本体11共同固定锁扣件13。所述绝缘件14 包括绝缘基部140、自绝缘基部140的左右两端分别向后延伸的延伸部141、前后贯穿绝缘 基部140并上下间隔排列的两排通孔142、自绝缘基部140向前延伸并在上下方向上间隔排 列成两排的凸柱143、自绝缘基部140向前延伸并设置在两排凸柱143之间的突出部144。 所述各相邻凸柱143之间形成与相应的通孔142连通的通道145。所述延伸部141均设有 前后方向延伸的安装槽1410。所述上下两排凸柱143向前延伸的距离大于所述突出部144 向前延伸的距离。所述上下两排凸柱143之间形成收容凹槽146。所述绝缘基部140在上 下方向的尺寸大于绝缘本体11在上下方向的尺寸,从而所述绝缘件14安装到所述绝缘本 体11后,所述绝缘基部140相对绝缘本体11的顶壁110及底壁111向外凸起。所述绝缘 件14从后向前安装到绝缘本体11上,所述锁扣件13的基部131收容在收容凹槽146内, 所述突出部144向前抵靠在基部131的后侧。所述各导电端子12的后对接部122通过相 应的通道145及通孔穿过所述绝缘基部140。
[0036] 如图1-12所示,所述金属壳体15是周边封闭的结构,从而密封性好,防电磁干扰 能力较好,所述金属壳体15的周边封闭的结构可以由金属片抽引工艺、金属料带弯折工 艺、金属材料铸造工艺等方法制造。所述金属壳体15包括前端151及相对设置的后端152。
[0037] 如图9-12所示,所述接地件16的数量为一对,分别沿上下方向收容在上凹槽1100 及下凹槽1110内。所述接地件16包括平板状的接地主体部160、自接地主体部160的相对 两侧超绝缘本体11方向延伸并用以安装到绝缘本体11上的安装部161、自接地主体部160 的前端延伸进入收容空间113的前部1132内的前接地接触部162、及自接地主体部160的 后端向远离绝缘本体11的方向延伸的后接地接触部163。所述前接地接触部162用以与对 接连接器配合,所述后接地接触部163与金属壳体15配合。所述一对接地件16的前接地 接触部162在上下方向上面对面设置。所述一对接地件16的前接地接触部162在上下方 向上的间距大于上排导电端子12的前对接部121与下排导电端子12的前对接部121在上 下方向的间距。
[0038] 如图4-6,11及12所示,所述转接板20设置在对接件10与线缆30之间,所述线 缆30通过转接板20与导电端子12形成电性连接。所述转接板20包括设置在前端的前端 部21、及设置在后端的后端部22。所述前端部21的上下两个表面上均设有若干与所述导 电端子12的后对接部122电性连接的前导电片210。所述后端部22的上下两个表面上均 设有若干与所述线缆30的芯线电性连接的后导电片220。所述转接板20的前端部21沿所 述安装槽1410安装到所述绝缘件14上,所述前端部21位于所述上排导电端子12的后对 接部122与下排导电端子12的后对接部122之间。所述后对接部122与相应的前导电片 210电性连接。
[0039] 如图2-6,11及12所示,所述内模块40包覆在对接件10的对接后端102、转接板 20及线缆30的前端的外侧。所述内模块40的外侧设有若干凹陷部41。所述内模块40的 外侧设有位于凹陷部41前方的若干凹槽42。
[0040] 如图2-6,11及12所示,成型所述应力释放件50时,融化的塑胶填充填充在所述 凹陷部41内形成凸起部51。从而,所述应力释放件50与线缆30粘和的同时,又与内模块 40形成一体,从而增加线缆30的拉拔力。所述应力释放件50包括成型在内模块40外侧的 第一部分501及成型在线缆外侧的第二部分502,所述第一部分501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部 分502的径向尺寸。
[0041] 所述套管60自前向后套设在内模块40与应力释放件外侧的,所述套管60通过胶 水粘结固定,所述内模块上的凹槽42用以收容多余的胶水。
[0042] 所述插头连接器组件1的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对接件10 ; 提供线缆30,将所述线缆30与对接件10电性连接; 注塑成型内模块40,所述内模块40包覆对接件10的至少一部分及线缆30的至少一部 分,所述内模块40的外侧形成若干凹陷部41 ; 注塑成型应力释放件50,所述应力释放件50包覆内模块40的至少一部分及线缆30的 至少一部分,所述应力释放件50形成填充在所述凹陷部41内的凸起部51。
[0043] 所述套管60自前向后套设在内模块40与应力释放件50外侧,所述套管60通过 胶水粘结固定,所述内模块40上的凹槽42用以收容多余的胶水。
[0044] 本发明插头连接器组件1的应力释放件50与线缆30粘和的同时,又与内模块40 形成一体,从而增加线缆30的拉拔力,且制造的插头连接器组件1的工序简单。
【主权项】
1. 一种插头连接器组件,其可与对接连接器配合,所述插头连接器组件包括对接件、与 所述对接件电性连接的线缆、成型在线缆与对接件外侧的内模块、及成型在内模块及线缆 外侧的应力释放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块的外侧设有凹陷部,所述应力释放件包括填充 在所述凹陷部内的凸起部。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自前向后套设在内 模块与应力释放件外侧的套管。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通过胶水粘结固定,所 述内模块上设有用以收容多余的胶水的凹槽。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对接件与线 缆之间的转接板,所述线缆通过转接板与对接件形成电性连接。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释放件包括成型在内 模块外侧的第一部分及成型在线缆外侧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部 分的径向尺寸。6. -种插头连接器组件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提供对接件; 提供线缆,将所述线缆与对接件电性连接; 注塑成型内模块,所述内模块包覆对接件的至少一部分及线缆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内 模块的外侧形成若干凹陷部; 注塑成型应力释放件,所述应力释放件包覆内模块的至少一部分及线缆的至少一部 分,所述应力释放件形成填充在所述凹陷部内的凸起部。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头连接器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套管,所 述套管自前向后套设在内模块与应力释放件外侧。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头连接器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通过胶水 粘结固定,所述内模块上设有用以收容多余的胶水的凹槽。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头连接器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设置在 对接件与线缆之间的转接板,所述线缆通过转接板与导电端子形成电性连接。10.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头连接器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释放件包 括成型在内模块外侧的第一部分及成型在线缆外侧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径向尺寸 大于第二部分的径向尺寸。
【专利摘要】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插头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所述插头连接器组件可与对接连接器配合,所述插头连接器组件包括对接件、与所述对接件电性连接的线缆、成型在线缆与对接件外侧的内模块、及成型在内模块及线缆外侧的应力释放件,所述内模块的外侧设有凹陷部,所述应力释放件包括填充在所述凹陷部内的凸起部。本发明插头连接器组件的线缆的抗拉拔力较强,制造插头连接器组件的工序简单。
【IPC分类】H01R13/58, H01R24/28, H01R43/00
【公开号】CN104979694
【申请号】CN201410134388
【发明人】吴荣发, 陈钧, 孟凡波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请日】2014年4月4日
【公告号】US2015028809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