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导电性粒子、导电材料及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18474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导电性粒子、导电材料及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所使用的导电性粒子。本发明还涉及使用 了上述导电性粒子的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导电材料。本发明还涉及使用了上述导 电材料的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实施方式,具有缎带式及背接触式等。以往,主要采用缎带 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近年来,可期待高输出及高转换效率的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的开发的呼声日益增高。
[0003] 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在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整个表面上使太阳能电池单 元和挠性印刷基板贴合。
[0004] 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其包括:第一工序,将 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朝向上方且如模块的配置那样并列设置,进一步利用中继连线 对邻接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P型电极和N型电极进行电连接,从而得到一连串的太阳能电池 单元;第二工序,在前面侧的保护部件上依次叠层密封材料料、上述一连串的太阳能电池单 元、密封材料料及背面侧的保护部件且进行一体化。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方法,利用Cu、 Ag、Au、Pt、Sn或含有它们的合金等对烧性印刷基板的配线电极和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进 行连接。
[0005] 另外,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在太阳 能电池单元的表面电极上,隔着含有球状的导电性粒子的导电性粘接剂配置极耳线的一侧 端部,且在与上述太阳能电池单元邻接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电极上,隔着含有导电性 粒子的导电性粘接剂配置上述极耳线的另一侧端部的工序;对上述极耳线向上述表面电极 及上述背面电极进行热加压,利用上述导电性粘接剂将上述极耳线连接至上述表面电极及 上述背面电极的工序。就上述极耳线而言,在与上述导电性粘接剂连接的一面上形成有凹 凸部。上述凹凸部的平均高度(H)和导电性粒子的平均粒径(D)满足D 2 H。
[0006] 另外,近年来,提出在挠性印刷基板的配线电极上选择性地配置导电性粒子。
[0007] 下述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 具备:基材、隔着粘接剂层配设于该基材的一个表面上的铝配线、具有与该铝配线连接的电 极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密封该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密封材料、配置于上述密封材料的与错配 线相反一侧的表面上的透光性前面板。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制造方法包括:利用助熔剂预先 除去上述铝配线的氧化皮膜的工序;通过印刷或点胶机将铝浆焊料涂布于上述铝配线的工 序;利用上述铝浆焊料连接上述铝配线及上述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的工序。上述铝浆焊 料含有铝粉体和合成树脂。
[0008] 现有技术文献
[0009] 专利文献
[0010] 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5-11869号公报 [001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04388号公报 [0012]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634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3]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4] 有时在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表面上存在凹凸。另外,有时在挠性印刷基板的配 线电极的表面上也存在凹凸。在使用了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铝浆焊料的情况下,由于电极表 面的凹凸,有时铝浆焊料不能与电极表面充分接触。因此,有时电极间的导通可靠性变低。
[0015] 另外,还如专利文献3所记载,近年来,由于铜配线电极的价格高,因此,使用铝配 线电极的呼声日益增高。但是,就铝配线电极而言,易于在表面上形成氧化膜。因此,导通可 靠性的降低易于成为较严重的问题。专利文献1~3所记载的导电材料中,特别是在铝配线 电极实现了电连接的情况下,存在不易充分提高导通可靠性的问题。
[001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性粒子,在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可以 提高电极间的导通可靠性。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了所述导电性粒子的背 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导电材料。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了所述导电 材料的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0017]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0018] 根据本发明广泛的方面,提供一种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导电性粒子,其 是用于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导电性粒子,其具有:
[0019] 基材粒子和配置于所述基材粒子表面上的导电部,
[0020] 在所述导电部的外表面具有多个突起,
[0021] 所述导电性粒子压缩10%时的压缩恢复率为40%以上且80%以下,
[0022] 所述导电性粒子压缩50%时的压缩恢复率为3%以上且18%以下。
[0023]在本发明的导电性粒子的某个特定方面,多个所述突起的平均高度为50nm以上且 600nm以下。
[0024]在本发明的导电性粒子的某个特定方面,多个所述突起的平均高度与所述导电部 的厚度之比为0.5以上且4.0以下。
[0025] 本发明的导电性粒子用于将表面具有布线电极的挠性印刷基板或表面具有布线 电极的树脂膜中的所述布线电极与表面具有电极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中的所述电极进行电 连接,因此优选使用。
[0026] 在本发明的导电性粒子的某个特定方面,所述挠性印刷基板或所述树脂膜的所述 布线电极是铝布线电极,或者,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所述电极为铝电极。
[0027] 根据本发明广泛的方面,提供一种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导电材料,其含 有所述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导电性粒子和粘合剂树脂。
[0028] 在本发明的导电材料的某个特定方面,所述粘合剂树脂含有热固化性化合物和热 固化剂。
[0029] 根据本发明广泛的方面,提供一种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包括:
[0030] 表面具有布线电极的挠性印刷基板或表面具有布线电极的树脂膜、
[0031] 表面具有电极的太阳能电池单元、
[0032] 将所述烧性印刷基板或所述树脂膜与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
[0033] 所述连接部由含有所述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模块用导电性粒子以及粘合剂树 脂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模块用导电材料形成,
[0034] 所述布线电极和所述电极通过所述导电性粒子实现了电连接。
[0035]发明的效果
[0036] 本发明的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导电性粒子具备基材粒子、和配置于该基 材粒子表面上的导电部,在所述导电部的外表面具有多个突起,压缩10%时的压缩恢复率 为40 %以上、80 %以下,压缩50%时的压缩恢复率为3 %以上、18%以下,因此,可以提尚电 极间的导通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37] 图1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导电性粒子的剖 视图;
[0038] 图2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导电性粒子的剖 视图;
[0039] 图3是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导电性粒子的剖 视图;
[0040] 图4是示出使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导电性粒子 得到的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0041] 图5(a)~图5(c)是用于说明图4所示的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第一制造方 法的各工序的剖视图;
[0042] 图6(a)~图6(c)是用于说明图4所示的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第二制造方 法的各工序的剖视图。
[0043] 标记说明
[0044] 1…太阳能电池模块
[0045] 2···挠性印刷基板
[0046] 2a…配线电极
[0047] 3…太阳能电池单元
[0048] 3a…电极
[0049] 4…连接部
[0050] 4A…导电材料
[0051 ] 4B…连接材料 [0052] 5…背部片材
[0053] 6…密封材料
[0054] 21、21A、21B…导电性粒子
[0055] 21&、21厶&、2比&...突起
[0056] 22…基材粒子
[0057] 23、23A、23B …导电部
[0058] 23a,23Aa,23Ba···突起
[0059] 23Bx…第一导电部
[0060] 23By…第二导电部
[0061 ] 24···芯物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62]以下,说明本发明的详情。
[0063](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导电性粒子)
[0064] 本发明的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导电性粒子具备基材粒子和配置于该基 材粒子表面上的导电部。本发明的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导电性粒子在上述导电部 的外表面上具有多个突起。将本发明的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导电性粒子压缩10% 时的压缩恢复率为40%以上、80%以下。将本发明的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用导电性 粒子压缩50%时的压缩恢复率为3%以上、18%以下。
[0065] 本发明中,由于具备上述结构,因此,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可以提高电极 间的导通可靠性。
[0066] 例如,就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而言,对表面具有配线电极的挠性印刷基板 或表面具有配线电极的树脂膜中的上述配线电极,与表面具有电极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中的 上述电极进行电连接。
[0067] 上述导电性粒子具有基材粒子和配置于上述基材粒子表面上的导电部,由此,可 以高精度地控制电极间的间隔。另外,与电极间的间隔的变动对应,导电性粒子易于变形, 因此,可以提高电极间的导通可靠性。其结果,可以提高初始的能量转换效率及可靠性试验 后的能量转换效率。
[0068] 另外,上述导电性粒子在导电部的外表面上还具有多个突起,由此,即使在导电部 的表面及电极的表面上形成有氧化膜,氧化膜也被突起刺破。因此,电极间的导通可靠性提 尚。
[0069] 另外,有时在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表面上存在凹凸。另外,也有时在挠性印刷基 板或树脂膜的配线电极的表面上存在凹凸。因此,有时电极间的间隔不均匀。另外,挠性印 刷基板或树脂膜比较柔软,因此,在连接后,随着挠性印刷基板或树脂膜的变形,有时电极 间的间隔变得不均匀。与之相对,压缩50%时的压缩恢复率处于上述特定的范围,由此,在 电极间的间隔狭窄的区域,导电性粒子的变形产生的排斥应力不会过量,易于稳定地维持 与电极的接触。另外,压缩10%时的压缩恢复率处于上述的特定范围,由此,在电极间的间 隔的宽阔区域,易于导电性粒子和电极接触。另外,上述导电性粒子在导电部的外表面上具 有多个突起,由此,在电极间的间隔狭窄的区域,将突起压碎或刺破电极,由此,实现导通, 在电极间的间隔的宽阔区域中,在突起的前端附近实现导通。因此,上述导电性粒子通过在 导电部的外表面上具有多个突起,可以提高导通可靠性。
[0070] 另外,如果导电性粒子在导电部的表面(导电性的表面)具有突起,则该突起埋入 电极。因此,即使对太阳能电池模块施加冲击,也不易产生连接不良。因此,可以有效地提高 导通可靠性,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模块中的光电转换效率。
[0071] 由于对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电极间进行电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