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170864阅读:来源:国知局
述第二突出部32向下露出于所述收容孔11。自所述绝缘体1的上下表面向内凹 设有多个凹槽12,所述凹槽12与所述收容孔11间隔设置。
[0038] 如图1、图5所示,所述弹性体4有两个并且分别组装于所述绝缘体1的上下表面, 所述弹性体4设有容纳孔41与所述收容孔11相贯通,所述容纳孔41的孔径大于所述收容 孔11的孔径,所述第一突出部22和所述第一凸起24位于所述收容孔11上方的所述容纳 孔41内,第二突出部32和所述第二凸起34位于所述收容孔11下方的所述容纳孔41内, 所述第一凸起24与所述第二凸起34分别与相应的所述容纳孔41的内壁干设配合固定,位 于所述绝缘体1上方的所述弹性体4设有上抵持部43,所述上抵持部43位于所述第一突刺 25的下方且向上抵持所述第一突刺25,位于所述绝缘体1下方的所述弹性体4设有下抵持 部46,所述下抵持部46位于所述第二突刺35的上方且向下抵持所述第二突刺35。所述弹 性体4的表面设有多个凸块42与所述绝缘体1的凹槽12相配合固定。
[0039] 如图2至图5所示,在所述对接元件5向下抵压所述第一端子2之前,所述第二基 部30接触所述第一基部20,且所述第二接触部31不接触所述容纳孔41的内壁,所述上抵 持部43与所述下抵持部46未发生弹性变形;当所述对接元件5向下抵压所述第一端子2 时,所述第一端子2向下移动使得所述第一突出部22于所述收容孔11外接触所述第二接 触部31内侧,所述第一突出部22和所述第二接触部31分别向相反的方向偏移,同时所述 第二突出部32于所述收容孔11外接触所述第一接触部21内侧,所述第二突出部32和所述 第一接触部21分别向相反的方向偏移,使得所述第二接触部31外侧和所述第一接触部21 外侧沿水平方向超出所述收容孔11对应的内壁竖直延伸线110,且所述第一基部20和所 述第二基部30接触所述收容孔11的内壁,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W是所述第二接触部31和 所述第一接触部21接触对应的所述容纳孔41内壁;此时,所述上抵持部43与所述下抵持 部46发生弹性变形,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所述上抵持部43向上抵持所述第一突刺25, 使得所述第一端子2与所述对接元件5对接可靠,所述下抵持部46向下抵持所述第二突刺 35,使得所述第二端子3与所述电路板6对接可靠。
[004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体1不具有弹性,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体1可W具 有弹性,并且在所述绝缘体1具有弹性时,可W不设置所述弹性体4。
[0041] 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二个实施例,其与第一个实施例的不同 之处在于:所述绝缘体I包括两个分离设置的上绝缘体13和下绝缘体14,所述上绝缘体13 的上表面和所述下绝缘体14的下表面分别凸设有多排凸台15,相邻两排所述凸台15之间 形成一限位槽16。所述弹性体4为多个橡胶圈经拉伸上下围绕所述上绝缘体13和所述下 绝缘体14,并且限位于所述限位槽16中,每一所述橡胶圈向上抵持相邻两排所述第一端子 2并向下抵持相邻两排所述第二端子3,所述第一突出部22及所述第二接触部31位于所述 弹性体4上方,所述第一肩部23位于所述第一突出部22下方,所述弹性体4设有上抵持部 43向上抵持所述第一肩部23,所述第二肩部33位于所述第二突出部32上方,所述弹性体4 还设有下抵持部46向下抵持所述第二肩部33,所述第一突出部22自所述第一端子2板面 凸出,所述第一突出部22具有与所述第一基部20平行的一平面221和自所述平面221向 下延伸且连接所述第一基部20的一斜面222,所述第二突出部32自所述第二端子3板面凸 出,所述第二突出部32与所述第一突出部22结构相同。
[0042] 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个实施例,其与第二个实施例的不同 之处在于:所述弹性体4为橡胶条,所述橡胶条具有一圆柱体44位于所述限位槽16中,自 所述圆柱体44两端分别延伸形成一球体45,所述球体45的直径大于所述限位槽16的宽 度。自每一排所述凸台15相对两侧向外延伸两个延伸部17,所述延伸部17凸设一挡止部 171位于所述圆柱体44上方,所述挡止部171挡止于所述圆柱体44上方,所述橡胶条拉伸 后所述球体45挡止于所述延伸部17外侧从而防止所述橡胶条收缩。
[004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0044] (1)由于第一端子2具有相对于第一基部20凸出的第一突出部22, W此增加第一 端子2与第二端子3的接触力,第一突出部22露出于收容孔11,当对接元件5向下抵压第 一端子2时,第一突出部22接触第二接触部31内侧,使得第一端子2与第二端子3在绝缘 体1外接触,解决了第一端子2与第二端子3在绝缘体1内接触所造成的收容孔11内径较 大不利于端子密集排布的问题。
[0045] (2)由于弹性体4位于所述收容孔11外,减小了所述收容孔11的内径,有利于端 子密集排布。
[0046] (3)当所述对接元件5向下抵压所述第一端子2时,所述第一突出部22和所述第 二接触部31分别向相反的方向偏移,且所述第一基部20和所述第二基部30接触所述收容 孔11的内壁,使得所述第一突出部22和所述第二接触部31相互夹紧,增加了第一端子2 与第二端子3的接触力。
[0047] W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 围,所W,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专利范 围内。
【主权项】
1. 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一对接元件至一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体,设有一收容孔上下贯穿所述绝缘体; 一第一端子,其上端用于向上对接所述对接元件,所述第一端子设有一第一基部收容 于所述收容孔中,所述第一端子还设有一第一突出部位于所述第一基部上方且连接所述第 一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基部凸出且露出于所述收容孔; 一第二端子,其下端用于向下对接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二端子设有一第二基部收容于 所述收容孔中,所述第二基部接触所述第一基部,所述第二基部设有一第二接触部位于所 述第一突出部下方; 当所述对接元件向下抵压所述第一端子时,所述第一端子向下移动,使得所述第一突 出部于所述收容孔外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内侧,且所述第二接触部外侧沿水平方向超出所 述收容孔对应的内壁竖直延伸线。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还设有一第二突出部位 于所述第二基部下方且连接所述第二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基部凸出且 露出于所述收容孔,所述第一基部设有一第一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二突出部上方,当所述对 接元件向下抵压所述第一端子时,所述第二突出部于所述收容孔外接触所述第一接触部内 侦牝且所述第一接触部外侧沿水平方向超出所述收容孔对应的内壁竖直延伸线,所述第一 突出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基部和所述第二基部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接 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突出部自所述第一端子板面凸出。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弹性体位于所述收容孔 外,所述弹性体向上抵持所述第一端子。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弹性体位于所述收容孔外,其 中一个弹性体向上抵持所述第一端子,另一个弹性体向下抵持所述第二端子。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设有一突刺,所述突刺沿 向下的方向宽度逐渐变小,所述弹性体设有一抵持部位于所述突刺下方且向上抵持所述突 刺。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设有容纳孔,所述容纳孔与 所述收容孔相贯通,所述容纳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收容孔的孔径,所述第一突出部位于所述 容纳孔内。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接元件向下抵压所述第一端 子之前,所述第二接触部不接触所述容纳孔内壁;当所述对接元件向下抵压所述第一端子 时,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分别向相反的方向偏移,且所述第二接触部接触所 述容纳孔内壁或所述第二基部接触所述收容孔的内壁。8.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和所述绝缘体分别设有凸 块和凹槽,凸块与凹槽相互配合固定。9.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出部及所述第二接触部位 于所述弹性体外。10.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为橡胶圈,所述橡胶圈经 拉伸上下围绕所述绝缘体,且所述橡胶圈向上抵持所述第一端子并向下抵持所述第二端 子。11.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于相邻两排收容孔之间设 有一限位槽,每一所述弹性体限位于所述限位槽中且向上抵持相邻两排第一端子。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为橡胶条位于所述限位 槽中,所述橡胶条拉伸后挡止于所述限位槽相对两外侧防止所述橡胶条收缩。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条具有一圆柱体位于限位 槽中,自圆柱体两端分别延伸形成一球体位于限位槽外,所述球体的直径大于限位槽宽度 而挡止于所述限位槽外侧,所述绝缘体设有挡止部位于所述圆柱体上方且挡止所述圆柱 体。1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出部自所述第一端子板 面凸出,所述第一突出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基部平行的一平面和自所述平面向下延伸且连接 所述第一基部的一斜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一对接元件至一电路板,包括:一绝缘体,设有一收容孔上下贯穿绝缘体;一第一端子,设有一第一基部收容于收容孔中,还设有一第一突出部位于第一基部上方且连接第一基部,第一突出部相对于第一基部凸出且露出于收容孔;一第二端子,设有一第二基部收容于收容孔中,第二基部接触第一基部,第二基部设有一第二接触部位于第一突出部下方;当对接元件向下抵压第一端子时,第一端子向下移动,使得第一突出部于收容孔外接触第二接触部内侧,且第二接触部外侧沿水平方向超出收容孔对应的内壁竖直延伸线。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解决了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在绝缘体内接触所造成的收容孔内径较大不利于端子密集排布的问题。
【IPC分类】H01R12/71, H01R13/193, H01R13/502
【公开号】CN205081252
【申请号】CN201520726395
【发明人】朱德祥
【申请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9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