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螺杆膨化机转子支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4204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螺杆膨化机转子支撑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膨化机,特别是涉及单螺杆膨化机转子支撑机构,属于粮食饲料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挤压膨化技术早已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和饲料加工领域。在挤压加工过程中,经调质预糊化后的物料从喂料口进入膨化腔内,由螺杆推动向前输送时,受到挤压、混合、压缩和剪切。由于推动力、摩擦力和剪切力及外加热的作用,物料受压变热,达到高温、高压状态,熟化成为改性的糊状物。当物料从出料模挤出后,由于温度和压力突然降至常温、常压状态,致使物料内水分急剧汽化蒸发,体积迅速膨胀,成为膨化物,同时经切割后形成膨化颗粒。现有的挤压膨化机包括单螺杆挤压膨化机、双螺杆挤压膨化机和多螺杆挤压机。螺旋挤压机的核心部分是挤压部分,挤压部分包括一个拥有一定长度的膨化腔,膨化腔的一端有进料口,另一端连接出料模,膨化腔中有可旋转的螺杆转子,螺杆转子数量为1时即为单螺杆挤压机,螺杆转子数量为2时即为双螺杆挤压机,螺杆转子数量大于2时即为多螺杆挤压机。

由于螺杆转子从轴承座延伸出来呈悬臂梁结构,以前小型膨化机因为螺杆转子长度短,自重轻,故而前端可以不采用支撑机构。但是随着膨化技术的发展,大功率、大长径比、大产量的膨化机也逐渐的成为市场的主流,所以目前的大型膨化机螺杆转子支撑机构一般布置在出料端第二节与第三节膨化腔之间,或者布置在出料端第一节膨化腔与第二节膨化腔之间,但是这样的结构会导致以下问题:

1、物料在支撑处的残留,停机后无法清理,造成卫生安全隐患;

2、支撑机构处于膨化腔之间,无法观察到其磨损情况,不足以引起操作人员的重视,导致螺杆转子与膨化腔内壁严重碰撞,产生严重磨损或导致零件损坏;

3、无法方便的对支撑机构进行更换,每次更换磨损的支撑机构时,都需要拆卸笨重的膨化腔,浪费时间,消耗体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清除挤压转子支撑处残留物料,便于观察磨损情况,且拆装方便的单螺杆膨化机转子支撑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单螺杆膨化机转子支撑机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单螺杆膨化机转子支撑机构,包括嵌接在膨化腔出料端的支撑体,支撑体均布有中心对称的出料孔,中心处设置有中心通孔,挤压转子的出料端安装有锁紧套,锁紧套插入中心通孔,支撑体对挤压转子起到支撑的作用。

所述支撑体的中心通孔内嵌接有耐磨环,锁紧套插入耐磨环。

所述锁紧套的外表面喷涂有耐磨合金层。耐磨合金层能够有效提升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

所述耐磨环的内表面喷涂有耐磨合金层。耐磨合金层能够有效提升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体的出料孔与出料孔之间构成了筋肋,筋肋为涡扇状。所述支撑体的筋肋设计成涡扇状,改善料流,提升膨化颗粒的均匀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减少了膨化腔内的物料残留,方便清理,避免了安全卫生安全隐患;

2、方便观察支撑机构的磨损情况,不至于因为过度磨损,导致挤压转子与膨化腔内壁碰撞,引起零部件的损坏;

3、便于更换支撑机构,过程中不用再拆装膨化腔,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单螺杆膨化机转子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单螺杆膨化机转子支撑机构,包括镶嵌在膨化腔4上的支撑体5,支撑体5均布有中心对称的出料孔51,中心处设置有中心通孔52,出料孔与出料孔之间构成了筋肋53,筋肋53为涡扇状,涡扇状的筋肋改善料流,提升膨化颗粒的均匀度,支撑体5中心通孔内装有耐磨环6,挤压转子3的最前端安装有锁紧套7,锁紧套7插入耐磨环6内起到支撑挤压转子3的作用。锁紧套7与耐磨环6相互摩擦的表面均喷涂有耐磨合金层,使用耐磨合金层可以有效延长支撑机构的使用寿命,寿命提高了3倍以上,降低使用成本。加压转子3通过减速箱2与电机1连接。膨化机工作时,电机1经减速箱2减速后,驱使挤压转子3转动,安装在挤压转子3最前端的锁紧套7,与耐磨环6发生相互摩擦,物料在挤压转子3的输送下,通过支撑体5,支撑体5上的筋肋53对物料产生导流作用,均布的涡扇状筋肋8可改善料流,提升膨化颗粒的均匀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