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茶饼茶自动脱模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8016阅读:672来源:国知局
砖茶饼茶自动脱模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具体涉及砖茶饼茶自动脱模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普洱茶砖茶、饼茶是普洱紧压茶产品中最具代表性和产量最大(80%以上)的两种,生产企业目前一直采用的是传统的手工加机械压制生产。随着普洱茶产业化的发展及消费对产品产量和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原来的生产工艺已经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企业一直希望研发出一款能取代人工的设备。然而要实现普洱茶紧压茶生产自动化的关键必须要研发出与之相配的紧压茶模,然而模具就是紧压茶产品自动化生产的设备核心,只要研发出了模具,配套与之相应的自动计量、自动蒸茶、自动投料、自动传送、自动加压制的设备,自动化生产才能够完成。

目前普洱茶紧压茶的做型完全依靠手工,饼形质量的保证完全取决于工人技术熟练程度和操作的技术稳定性,结果是产品合格率不高,产量低,加上是高温工作环境,工人劳动强度相当的大。另外,当前各行各业劳动力的出严重短缺,导至行业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所以普洱茶生产企业迫切需要找到能够提高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生产设备及生产技术。本实用新型普洱茶砖、饼茶自动成型脱模模具,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所生产出的产品合格率高,工人操作简便、安全,大大降低普洱茶的生产加工成本。

目前已有的紧压茶成型模具,都是单一形状,相比多种形状利用率较低,而且拆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砖茶饼茶自动脱模成型模具,解决目前的普洱茶紧压茶成型模具都是单一形状,拆卸不方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砖茶饼茶自动脱模成型模具,包括底板、底模、外模、外模固定板、上成型模和下成型模,外模为中空的柱体,外模套装在底模的外侧并沿底模上下移动,上成型模通过压力装置盖装在外模的上方,下成型模设置在底模的顶部,下成型模与底模之间还设置有弹力垫,底板上设置有与底模的下端适配的凹槽,底模固定在底板的凹槽内,底板上竖直固定有四根以上的导向柱,外模固定板与外模的外壁连接固定,外模固定板上设置有供导向柱穿过的孔,导向柱上套装有弹簧并穿过外模固定板上的孔,导向柱的顶端用螺栓固定。设置凹槽方便拆卸。底模顶部设置为封闭下端开口,既能够节约材料,同时也能够方便拆卸,底模上方设置弹力垫,弹力垫可起到调整压力均匀分配的作用,避免茶叶原料在倒入模具中时因不均匀而导致压紧后产品表面出现松紧不一的现象,从而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

作为优选,凹槽的内部对称设置有插销,插销横向设置并固定在底板内部,插销对应连接有控制插销移动的插销开关,底模的下方对称设置有圆孔,圆孔与插销适配。设置凹槽的目的是方便底模拆卸,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底模随着弹簧的回复力而随着外模向上抬起,不利于上成型模与其内部的茶叶进行自动脱模,因此设置插销用于固定底模,当底模插入凹槽内,插销自动插入底模上的圆孔,当需要将底模取下时,可以通过插销开关使插销从圆孔移开,将底模顺利取出。

作为优选,外模的上端内侧沿外模周向设置有L型台阶, L型台阶与上成型模适配。在这里设置L型台阶的目的在于使外模的内侧与上成型模的内侧相平,可以使成型的茶叶形状一致。

作为优选,下成型模、弹力垫与底模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下成型模的最顶端与外模上的L型台阶的最低端齐平。这里是为了在压机移开时,弹簧回复原位,上成型模和模内成型的茶叶顺利离开下成型模,从而实现自动脱模。

作为优选,上成型模的端口为圆饼形,外模的内侧为圆柱型并与上成型模适配,所述底模为圆柱型并与外模的内侧适配,底板上设置的凹槽与底模的下端适配。当需要制作饼茶时,上成型模的形状的端口形状应该为圆饼型,从而外模和底模的形状也需要进行改变。

作为优选,上成型模的端口为方砖形,外模的内侧为方柱型并与上成型模适配,底模为方柱形并与外模的内侧适配,底板上设置的凹槽与底模的下端适配。当需要制作砖茶时,上成型模的形状的端口形状应该为方砖型,从而外模和底模的形状也需要进行改变。

作为优选,底板上设置有圆环形凹槽,圆环形凹槽与圆柱型的底模的底部适配,底板上还设置有矩形环凹槽,矩形环凹槽与方柱型的底模的底部适配。为了既能够制作饼茶,又能够制作砖茶,可以随意替换,只需要更换相应的成型模具,因此必须设置能够与不同形状底模相匹配的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1、本实用新型中底板设置凹槽,实现了模具方便拆卸的特点,从而容易更换其他形状地模具或者将坏的模具更换掉,更换时只需更换某个部位,而不需要重新购买新的成型模具,从而节约成本。

2、本实用新型在底模和上成型模之间设置弹力垫,弹力垫可起到调整压力均匀分配的作用,避免茶叶原料在倒入模具中时因不均匀而导致压紧后产品表面出现松紧不一的现象,从而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

3、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生产茶普洱茶紧压茶,一是机械代替手工生产普洱茶紧压茶,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二是提高了产品合格率(人工90%,模具99%);三是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人工机组8小生产700kg/8小时,模具机组1500kg/8小时)。

4、普洱茶紧压茶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砖茶(方形)、饼茶(圆形),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的可以通过互换配置,达到生产不同形状的砖茶或饼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砖茶双模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砖茶单模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饼茶双模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饼茶单模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砖茶饼茶自动脱模成型模具,包括底板5、底模4、外模2、外模固定板3、上成型模1和下成型模9,外模2为中空的柱体,外模2套装在底模4的外侧并沿底模4上下移动,上成型模1通过压力装置盖装在外模2的上方,下成型模9设置在底模4的顶部,下成型模9与底模4之间还设置有弹力垫8,底板5上设置有与底模4的下端适配的凹槽,底模4固定在底板5的凹槽内,底板5上竖直固定有四根以上的导向柱6,导向柱6上套装有弹簧,外模固定板3与外模2的外壁连接固定,外模固定板3上设置有供导向柱6穿过的孔,导向柱6上套装有弹簧并穿过外模固定板3上的孔,导向柱6的顶端用螺栓固定。本实施例中,设置凹槽方便拆卸。底模4顶部封闭下端开口,既能够节约材料,同时也能够方便拆卸,底模4上方设置弹力垫8,能够保证在较强的压力下,通过弹力垫8的作用控制松紧度,强中有柔,从而生产出高质量的砖茶和饼茶。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凹槽的内部对称设置有插销10,插销10横向设置并固定在底板内部,插销10对应连接有控制插销10移动的插销开关,底模4的下方对称设置有圆孔,圆孔与插销10适配,如图2、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凹槽的目的是方便底模拆卸,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底模随着弹簧7的回复力而随着外模向上抬起,不利于上成型模1与其内部的茶叶进行自动脱模,因此设置插销10用于固定底模4,当底模4插入凹槽内,插销10自动插入底模4上的圆孔,当需要将底模4取下时,可以通过插销开关使插销10从圆孔移开,将底模4顺利取出。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外模2的上端内侧沿外模2周向设置有L型台阶, L型台阶与上成型模1适配,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设置L型台阶的目的在于使外模2的内侧与上成型模1的内侧相平,可以使成型的茶叶形状一致。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下成型模9、弹力垫8与底模4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下成型模9的最顶端与外模2上的L型台阶的最低端齐平。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在压机移开时,弹簧7回复原位,上成型模1和模内成型的茶叶顺利离开下成型模1,从而实现自动脱模。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如图3所示,上成型模1的端口为圆饼形,外模2的内侧为圆柱型并与上成型模1适配,底模4为圆柱型并与外模2的内侧适配,底板5上设置的凹槽与底模4的下端适配。当需要制作饼茶时,上成型模1的形状的端口形状应该为圆饼型,从而外模2和底模4的形状也需要进行改变。

实施例6: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如图1所示,上成型模1的端口为方砖形,外模2的内侧为方柱型并与上成型模1适配,底模4为方柱形并与外模2的内侧适配,底板5上设置的凹槽与底模4的下端适配。当需要制作砖茶时,上成型模1的形状的端口形状应该为方砖型,从而外模2和底模4的形状也需要进行改变。

实施例7:

在实施例5或6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如图2、图4所示,底板5上设置有圆环形凹槽,圆环形凹槽与圆柱型的底模4的底部适配,底板5上还设置有矩形环凹槽,矩形环凹槽与方柱型的底模4的底部适配。为了既能够制作饼茶,又能够制作砖茶,可以随意替换,只需要更换相应的成型模具,因此必须设置能够与不同形状底模相匹配的凹槽。

工作时,将蒸制好的茶叶原料倒入模具空腔内,合上上成型模,将整个模具送入压机内定时保压,退压后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下成型模和上成型模自然分离,茶饼或者茶砖自动粘附在上成型模上,取下上成型模和茶饼或者茶砖,普洱茶砖茶饼茶制作完成。在生产砖茶或者饼茶时,只需要更换相应的模具配置即可实现,可共用底板和外模固定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成本。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