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疗药物组合物制剂及其制备、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9533055阅读:978来源:国知局
脐疗药物组合物制剂及其制备、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脐疗药物组合物制剂及其制备、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所谓脐疗,就是把药物直接敷贴或用艾灸、热敷等方法施治于患者脐部,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目前的医学证实,药物可穿透皮肤表面结构,而被人体吸收。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之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易穿透扩散,且脐下无脂肪组织,故渗透力强。脐皮肤除了具有一般皮肤所具有的微循环外,脐下腹膜,还有丰富的静脉网,腹下动脉分支,也通过脐部,可知药物可在脐部扩散到静脉或腹下动脉分支,而进入体循环。脐动脉结构特殊(有研究指出,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脐动脉壁没有胆固醇堆积),而认为此种特殊结构,是药物能迅速被吸收的有利条件。因此,脐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疾病的方法从古至今被广泛使用。脐疗在治疗疾病时,所使用的药物需要精心配制,以及使用得当的使用方法才能够很好达到治疗的目的。目前还专门应用于脐疗治疗感冒发烧等疾病的药物,治疗效果都不甚理想,而且往往需要去专门的保健医疗机构购买,十分不方便。

【发明内容】

[0003]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脐疗药物组合物制剂及其制备、使用方法,技术方案如下:
[0004]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脐疗药物组合物制剂,在一种实现方式下该药物组合物制剂为由主药以及辅料经熬制工艺制得的药物水剂制剂,所述主药由如下重量药材组成:
[0005]苍术90?110克、陈皮90?110克、厚朴(姜制)90?110克、白芷140?160克、茯苓130?160克、大腹皮140?160克、生半夏90?115克、甘草40?60克、广麝香130?160克、紫苏叶油140?160克;
[0006]所述辅料为乙醇以及五倍子,所述乙醇为20?40克,所述五倍子为130?160克。
[0007]优选地:所述主药由如下重量药材组成:
[0008]苍术100克、陈皮95克、厚朴(姜制)95克、白芷145克、茯苓145克、大腹皮150克、生半夏100克、甘草55克、广麝香140克、紫苏叶油145克;
[0009]所述辅料为乙醇以及五倍子,所述乙醇为25克,所述五倍子为140克。
[0010]一种脐疗药物组合物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1]b.将如下重量药材组成:苍术90?110克、陈皮90?110克、厚朴(姜制)90?110克、白芷140?160克、茯苓130?160克、大腹皮140?160克、生半夏90?115克、甘草40?60克、广麝香130?160克、紫苏叶油140?160克进行混合,加入步骤a中所述辅料药渣混合得总混合物,然后加入总混合物总重量5-8倍量的水,浸泡0.5小时后开始熬煮,温度控制在100-150°C,熬煮时间1.5-2小时,熬煮后过滤,得滤液和药渣;
[0012]c.将步骤b中过滤所得药渣加总重量4-6倍量水,进行第二次熬煮,温度控制在100-150°C,熬煮时间为1_1,5小时,熬煮后再过滤得滤液和药渣,将此步骤中所得滤液与步骤b中所得滤液合并得到总滤液;
[0013]d.将步骤c中所得总滤液进行浓缩处理后得到所述药物水剂制剂。
[0014]优选地:所述步骤b为:将苍术100克、陈皮95克、厚朴(姜制)95克、白芷145克、茯苓145克、大腹皮150克、生半夏100克、甘草55克、广麝香140克、紫苏叶油145克进行混合,加入步骤a中所述辅料药渣混合得总混合物,然后加入总混合物总重量6倍量水,将总混合物浸泡0.5小时后开始熬煮,温度控制在120°C,熬煮时间1.6小时;熬煮后进行过滤处理得滤液和药渣。
[0015]优选地:所述步骤c为:将步骤b过滤后所得的药渣加总重量5倍量水后,进行第二次熬煮,温度控制在120°C,熬煮时间为1.2小时,熬煮后过滤得滤液和药渣,将此步骤中所得滤液与步骤b所得滤液合并得最终总滤液。
[0016]—种脐疗药物组合物制剂的使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17]取如下重量主药药材以及辅料:
[0018]苍术90?110克、陈皮90?110克、厚朴(姜制)90?110克、白芷140?160克、茯苓130?160克、大腹皮140?160克、生半夏90?115克、甘草40?60克、广麝香130?160克、紫苏叶油140?160克;乙醇20?40克,五倍子130?160克,将所述取的主药以及辅料混合熬制成药物水剂制剂待用;
[0019]取温开水,患者首先喝一定量的所述温开水;
[0020]取药棉,将所述药棉对准所述患者的肚脐眼中间位置;
[0021]取所述熬制的药物水剂制剂,将所述药物水剂制剂滴放于所述药棉上,直至患者有冰凉感即止;
[0022]取艾条,将所述艾条点燃,将所述点燃的艾条对准所述患者的肚脐眼上的药棉处,直至患者有温热感即止;
[0023]取所述熬制的药物水剂制剂,将所述药物水剂制剂再次滴放于所述药棉上,直至患者有冰凉感即止;
[0024]取纱布以及胶布,将所述纱布覆盖于所述患者肚脐眼外部,并用所述胶布固定。
[0025]优选地:将所述点燃的艾条对准所述患者的肚脐眼上的药棉处,直至患者有温热感即止;包括:
[0026]将所述点燃的艾条对准所述患者的肚脐眼上的药棉处,待所述艾条烧尽即止。
[0027]优选地:将所述纱布覆盖于所述患者肚脐眼外部,并用所述胶布固定;包括:
[0028]用所述胶布固定,固定12小时后将所述纱布以及所述胶布取下,将所述药棉取出。
[0029]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的各种药材中:
[0030]苍术:苍术味辛;苦;性温。《本草衍义》记载气味辛烈;《珍珠囊》记载甘辛;《晶汇精要》记载味苦甘,性温,无毒。主治燥湿健脾;祛风湿;明目。主湿困脾胃;倦怠嗜卧;胞痞腹胀;食欲不振;哎吐泄泻;痰饮;湿肿;表证夹湿;头身重痛;痹证温性;肢节酸痛重着;痿襞;夜盲。
[0031]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名医别录》:下气,止呕。《本草纲目》: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
[0032]厚朴(姜制):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0033]白芷:味辛,性温,入肺、脾、胃经,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纲目》:白芷,色白味辛,行手阳明;性温气厚,行足阳明;芳香上达,入手太阴肺经。如头、目、眉、齿诸病,三经之风热也;如漏、带、痈疽诸病,三经之湿热也;风热者辛以散之,湿热者温以除之。为阳明主药,故又能治血病、胎病,而排脓生肌止痛。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小便出血,妇人血风眩运,翻胃吐食;解砒毒,蛇伤,刀箭金疮。
[0034]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
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本草纲目》: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故张洁古谓其属阳,浮而升,言其性也;东垣谓其为阳中之阴,降而下,言其功也。《本草衍义》: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
[0035]大腹皮:味辛,性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行气宽中,行水消肿。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本草纲目》:降逆气,消肌肤中水气浮肿,脚气壅逆,瘴疟痞满,胎气恶阻胀闷。《开宝本草》:冷热气攻心腹、大肠壅毒,痰膈醋心。并以姜、盐同熬,入疏气药用之,良。《本经逢原》:槟榔性沉重,泄有形之积滞;腹皮性轻浮,散无形之滞气。故痞满膨胀,水气浮肿,脚气壅逆者宜之。
[0036]生半夏:味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可抑制呕吐中枢而止呕,各种炮制品对实验动物均有明显的止咳作用。半夏的稀醇和水浸液或其多糖组分、生物碱具有较广泛的抗肿瘤作用。水浸剂对实验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室性早博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半夏有显著的抑制胃液分泌作用,水熬醇沉液对多原因所致的胃溃疡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0037]甘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
倦怠乏力等。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用于气喘咳嗽。
[0038]广麝香:麝香性温、无毒、味苦。入心、脾、肝经,有开窍、辟秽、通络、散淤之功能。主治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闷、心腹暴痛、跌打损伤、痈疽肿毒。《神农本草经》:“主辟恶气......温疟,蛊毒、痫至,去三虫。”《名医别录》中恶,心腹暴痛胀急,痞满,风毒,妇人产难,堕胎,去面黾,目中肤翳。”《本草纲目》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积,治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