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蛋白质有色纺纤维及其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1756961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豆蛋白质有色纺纤维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材料,尤其涉及由大豆蛋白质纤维和活性染料为组分的色纺纤维,同时还涉及这种有色纺纤维(以下简称色纺)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大豆蛋白质纤维可称上新世纪的“绿色纤维”。是从榨过油的大豆粕中分离出球蛋白,经过线性化处理,与羟基高聚物接技共聚、共混,制成蛋白质纺丝溶液,经湿法纺丝而成的纤维。国家专利CN99116636.1和CN02109966.9中公开了由植物蛋白质合成纤维及该纤维的制造方法,但其生产的纤维需在其后进行漂白色染。由于纤维素纤维分子链为多肽聚合物,不耐烧碱,蛋白质纤维无论在强碱还是弱碱中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导致分解。酸性染料染色的牢度很差,蛋白在分离、纯化和纺丝加工过程中,遭到了明显的损伤,氨基酸组成中的氨基数量较少,因此结合染料的能力大大降低,又因为这种纤维的蛋白质主要分布在纤维外层,数量较少,而且容易溶胀脱落,所以即使吸附上大量酸性染料,染料也容易随蛋白质一起在湿热和摩擦状态下脱落,颜色也不鲜艳。此外,我们证明,相当一部分染料也吸附在纤维内层的纤维素组成中,但牢度很差、光泽度差。在紫外线照射下更易退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有色纤维,克服原工艺的色牢度差、光泽度差的缺点。省去了原纺织过程中的后色染工艺,对纺丝材料、对环境保护都极为有利。
本发明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采用了先染色后纺织的生产工艺。在配制纺丝原液的过程中,加入活性染色料,在反应釜中充分熟成、聚合,并用湿法纺丝工艺,纺成纤密度0.8-2.4dtex的植物蛋白质有色纤维。由于在制液过程中加入活性染料,提高了上色率和固着率。经检测该有色纤维,色牢度好膘光足。色牢度可达5级。这种活性染料无污染、无公害,并有优良的导湿性和放湿性。比重轻强伸度高、耐酸耐碱性能好。手感柔软、滑爽、悬垂性优于蚕丝。耐沸水收缩和耐干热。可针织、梭织成各种超薄或加厚的高档服装面料。


本发明专利说明书包括一幅附1为本发明专利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
(1)大豆蛋白质制备,聚乙烯浸泡,色浆制备;(2)将大豆蛋白质和浸泡后聚乙烯、色浆加入到反应釜,加热55℃-105℃,反应100-120分钟;(3)加入活性剂有色制液;(4)纺丝;(5)交联;(6)脱醛,达标;(7)卷曲;(8)切断;(9)真空定型;(10)打包。
使用活性剂,按重量的百分比配制磷酸钠——0.1-0.3%过硼酸钠——0.2-0.5%四硼酸钠——0.4-0.6%
乙铣胺——0.2-0.4%生物乙醇——0.4-0.6%过氧化二苯甲酰——0.6-0.8%活性染料,按重量的百分比配制活性ED 0.3-0.5%活性黄ED-2G 0.3-0.5%活性红ED-3B 0.3-0.5%多种活性染料,活性染料有不同配比,制成不同颜色的源液。
在我们纺出的短纤维检测中,使用以上三种活性染料,可染十几种及几种不同颜色的色浆。在经纺织面料最终实验中,耐水洗和耐紫外线照射。色牢度很好。且色泽鲜艳。这种有色纤维,未来的市场十分广阔。
权利要求
1.一种大豆蛋白质有色纺纤维,其特征在于该色纺纤维含有活性染色料成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豆蛋白质有色纺纤维,其特征在于使用活性剂为生物乙醇——0.4-0.6%、过氧化二苯甲酰——0.6-0.8%、磷酸钠——0.1-0.3%、过硼酸钠——0.2-0.5%、四硼酸钠——0.4-0.6%、乙铣胺——0.2-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大豆蛋白质有色纺纤维,其特征在于活性染料为玉红-ED 0.2-0.4%、活性黄ED-2G 0.3-0.5%、活性红ED-3B 0.3-0.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大豆蛋白质有色纺纤维,其特征在于活性染料有不同配比,制成不同颜色的源液。
5.一种大豆蛋白质有色纺纤维生产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大豆蛋白质制备,聚乙烯浸泡,色浆制备;(2)将大豆蛋白质和浸泡后聚乙烯、色浆加入到反应釜;(3)加入活性剂有色制液;(4)纺丝;(5)交联;(6)脱醛,达标;(7)卷曲;(8)切断;(9)真空定型;(10)打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大豆蛋白质有色纤维及生产方法。大豆蛋白质有色纤维有活性染色料,生产方法为在配制纺丝原液的过程中,加入活性染色料,在反应釜中充分熟成、聚合,并用湿法纺丝工艺,纺成纤密度0.7-3.0dtex的植物蛋白质有色纤维。由于在制液过程中加入活性染料,提高了上色率和固着率。经检测该有色纤维,色牢度好膘光足、色牢度可达5级。这种活性染料无污染、无公害。该纤维有优良的导湿性和放湿性,比重轻强伸度高、耐酸耐碱性能好、手感柔软、滑爽、悬垂性优于蚕丝。耐沸水收缩和耐干热。可针织、梭织成各种超薄或加厚的高档服装面料。
文档编号D01F1/06GK1928169SQ20061012734
公开日2007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8日
发明者韩晓根, 朱海山 申请人:韩晓根, 朱海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