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砖模具的下模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2869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孔砖模具的下模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孔砖模具,特别是一种多孔砖模具的下模芯。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多孔砖模具的下模芯,其模芯中的排灰孔为置为一种等径的柱状通孔,这种等径柱状的排灰通孔,在同等高度条件下,芯杆与模芯孔之间的配合间隙小,在排灰时容 易发生堵塞、同时由于等径高度大,所带来的摩擦力大、因此模具运行时容易发生卡模,导 致常常需要停机疏通、即影响了生产效率,也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容易排灰、可保证 模具运行顺畅的、不易卡模的多孔砖模具的下模芯。一种多孔砖模具的下模芯,其结构要点在于所述的下模芯的排灰孔为横截面变 化的孔。采用这种横截面变化的排灰装置,在排灰时不易堵塞,摩擦力小,模具运行顺畅, 不易发生卡模。所述的横截面变化的排灰孔为一种圆锥形孔,圆锥形孔的大端朝下。所述的横截面变化的排灰孔或为一种母线为曲线的孔。所述的横截面变化的孔还可以是由位于上部的等径柱状孔及位于下部的横截面 变化的孔构成。由于芯杆在运行过程中,会使位于排灰孔周围的模芯产生磨损,因此将排灰孔上 部采用等径的柱状通孔构成,就可提高模芯的耐磨性,因而在保证模芯强度的同时,又可保 证排灰装置具有良好的排灰效果。所述的下部的横截面变化的孔为一种圆锥形孔。本实用新型还在于下模芯的外周面为相对于下模芯轴心线具有一定的斜度结构。将下模芯的外周面设置成相对于下模芯的轴心线具有一定的斜度结构,这样在下 模芯运行时,可减少模芯与模腔之间的摩擦力。综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将现有下模芯中的排灰孔由等径直孔改成锥形通孔,等径柱状通孔与 锥形通孔相比,在原相同配合高度下,等径柱状通孔的配合间隙小,改用锥形变截面,从而 可减小等径柱状配合高度,既保证不大面积漏料,又减小摩擦力。同时如有微量漏料,也有 利于排灰,防止卡模。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将下模芯的外周面制成相对于其轴心线具有一定 的斜度结构,这样在下模芯运行时,可减少模芯与模腔之间的摩擦力。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下模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图4是下模芯与芯杆配合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排灰孔11等径的柱状孔12具有锥度的孔2下模芯具有斜度的外 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实施例1一种如图1-4所示的多孔砖模具的下模芯,所述的下模芯的排灰孔1为横截面变 化的孔,所述的横截面变化的孔由上、下两部分不同形状的孔构成,位于上部的孔的形状为 等径的柱状孔11,位于下部的孔的形状为具有一定锥度的孔12。下模芯的外周面2为相对 于下模芯轴心线具有一定的斜度结构。本实施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权利要求一种多孔砖模具的下模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灰装置的排灰孔(1)为横截面变化的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砖模具的下模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截面变化的排 灰孔为一种圆锥形孔(12),圆锥形孔的大端朝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砖模具的下模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截面变化的排 灰孔或为一种母线为曲线的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砖模具的下模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截面变化的孔 为由位于上部的等径柱状孔(11)及位于下部横截面变化的孔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孔砖模具的下模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部的横截面变 化的孔为一种圆锥形孔。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何一项所述的多孔砖模具的下模芯,其特征在于下模芯的 外周面(2)为相对于下模芯轴心线具有一定的斜度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孔砖模具的下模芯,所述的下模芯的排灰孔为横截面变化的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将现有下模芯中的排灰孔由等径直孔改成锥形通孔,等径柱状通孔与锥形通孔相比,在原相同配合高度下,等径柱状通孔的配合间隙小,改用锥形变截面,从而可减小等径柱状配合高度,既保证不大面积漏料,又减小摩擦力。同时如有微量漏料,也有利于排灰,防止卡模。
文档编号B28B7/28GK201645617SQ20102018025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30日
发明者李良光 申请人:福建海源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