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纱机上的自动落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3758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细纱机上的自动落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技术领域领域,尤其是一种细纱机上的自动落料装置。



背景技术:

ZINSEER 319是进口的细纱机机型,在纺织厂中有较普遍的使用,该细纱机由机架、喂入机构、牵伸机构、加拈和卷绕机构组成,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生产加工好的纱线会通过输送带出料,但在落料过程中,由于输送带的末端与放置在地面的存放管纱的存放箱具有一定的高度差,而在落料的过程中管纱的尖端落入存放箱,这种现象往往会造成管纱之间相互碰撞,造成纱线断头的结果,影响纱线质量,造成下道工序的消耗增加。

针对以上问题,急需我们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避免在落料过程中,管纱之间相互碰撞而造成纱线损伤的细纱机上的自动落料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细纱机上的自动落料装置,它包括基座、输送带、转轴、电机和架子,基座由一号连接杆和二号连接杆组成,且一号连接杆和二号连接杆分别由两根直杆和倾斜杆构成,即在两根相互平行的直杆的末端分别向上延伸有倾斜杆,且支杆与倾斜杆连接后呈钝角结构;一号连接杆与二号连接杆之间通过多个转轴连接成一体,在转轴的外侧套有输送带,在输送带的外表面上以相同间距设有多个凸起的定位块,从而使管纱的底部能够套在定位块的外侧,管纱的中心线与输送带的水平面呈垂直状态,电机带动其中一个转轴运转;在基座的倾斜杆的末端延伸有一块向下倾斜的倾斜板,在倾斜板的下表面向下延伸有至少两根连接杆,连接杆的底部连接有底座,底座放置在地面上,从而使得输送带上的管纱能够顺利的落到倾斜板上,并从倾斜板上滚到放置在地面上的存放箱内。

当然,倾斜板的顶部与基座的倾斜杆之间也可以存有1~2cm的间隙,倾斜板通过连接杆固定在地面上。

该自动落料装置在实际使用时是设置在细纱机卷绕机构的正下方,且基座的长度大于细纱机的长度,从而使的卷绕成型的纱筒能够顺利的落到输送带上的定位块上,然后被输送到基座的末端,最后纱筒会横向落入到架子中的连接板上,并滚入到存放箱内,从而避免管纱之间相互碰撞而造成纱线损伤。

根据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细纱机上的自动落料装置,通过该独特的结构设计,避免了管纱之间相互碰撞而造成纱线损伤。因此,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和设计合理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管纱落到输送带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其中:基座—1、输送带—2、转轴—3、电机—4、倾斜板—5、定位块—6、连接杆—7、底座—8和管纱—9。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一种细纱机上的自动落料装置,它包括基座1、输送带2、转轴3、电机4和倾斜板5,基座1由一号连接杆和二号连接杆组成,且一号连接杆和二号连接杆分别由两根直杆和倾斜杆构成,即在两根相互平行的直杆的末端分别向上延伸有倾斜杆,且支杆与倾斜杆连接后呈钝角结构;一号连接杆与二号连接杆之间通过五个转轴3连接成一体,在转轴3的外侧套有输送带2,在输送带2的外表面上以相同间距设有二十六个凸起的定位块6,从而使管纱的底部能够套在定位块6的外侧,管纱的中心线与输送带2的水平面呈垂直状态,电机4带动其中一个转轴3运转;在基座1的倾斜杆的末端延伸有一块向下倾斜的倾斜板5,在倾斜板5的下表面向下延伸有连接杆7,连接杆7的底部连接有底座8,底座8放置在地面上,从而使得输送带2上的管纱9能够顺利的落到倾斜板5上,并从倾斜板5上滚到放置在底面上的存放箱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