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片式电子元件成型模具的第一工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2539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一种贴片式电子元件成型模具的第一工位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贴片式电子元件成型模具,尤其是一种贴片式电子元件成型模具的第一工位结构。



背景技术:

贴片式电子元件(SMD)在电子产品中大量使用,是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最明显的特点,有取代直插式电子表元件(DIP)的趋势,贴片式电子元件为焊端或引脚制作在同一平面内并适用于表面组装的电子元件,有些电子元件在制作前其引脚分布在电子元件本体的两侧,制作时需要将两侧的引脚折弯在同一平面而成型,其中有一个步骤是需要将电子元件本体两侧的引脚在引脚中部进行大致垂直折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贴片式电子元件成型模具的第一工位结构,能够实现电子元件本体两侧的引脚在引脚中部进行大致垂直折弯。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贴片式电子元件成型模具的第一工位结构,第一工位结构包括在成型模具的下模设置的成型凹模和成型滚轮,成型凹模包括对称设置的左定位杆和右定位杆,左定位杆和右定位杆之间设有传送槽,左定位杆和右定位杆上沿长度方向设有用于限制贴片式电子元件左右移动的座槽,成型滚轮包括设置在成型凹模两侧的左成型滚轮和右成型滚轮,在成型模具的上模设有与所述成型凹模相对的成型凸模,成型凸模的左、右两侧凸出且分别与贴片式电子元件的左、右侧引脚中部预折弯处对齐。

优选地,所述座槽为分别设置在所述左定位杆和所述右定位杆上的相对的L型结构,座槽的内侧与贴片式电子元件的表面相配合,座槽的外侧与所述成型凸模的左、右两侧对齐。

进一步,所述传送槽内设有用于传输贴片式电子元件的传动抓手。

优选地,所述传动抓手为一传送钢条,所述传送钢条上设有至少三个工位抓手,每个工位抓手的长度为成型模具中单个工位的长度,相邻两个工位抓手之间存在间隔,每个工位抓手沿着传送钢条的长度方向设有连续排列的手指,相邻两个手指间放置一个贴片式电子元件。

优选地,所述传送钢条的横截面为矩形,矩形的短边为传送钢条的宽,长边为传送钢条的高,所述手指为截面为矩形或梯形。

优选地,所述每个工位抓手的结构为贯穿所述传送钢条两侧壁的连续排列的U型槽。

优选地,每个工位抓手包括18个连续排列的所述U型槽。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工位抓手之间的间隔长度为成型模具相邻工位之间的间隔。

本实用新型一种贴片式电子元件成型模具的第一工位结构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实现电子元件本体两侧的引脚在引脚中部进行大致垂直折弯,且能够实现批量流水线操作。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贴片式电子元件成型模具的第一工位结构在第一工位成型后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贴片式电子元件成型模具的第一工位结构中传动抓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待加工贴片式电子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初步成型贴片式电子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1-下模,102-上模,111-左定位杆,112-右定位杆,12-传送槽,13-座槽,141-左成型滚轮,142-右成型滚轮,15-成型凸模,4-传动钢条,41、42、43-工位抓手,401-手指,402-U型槽,51-待加工贴片式电子元件,52-初步成型贴片式电子元件,501-元件本体,502-引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贴片式电子元件成型模具的第一工位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4所示,一种贴片式电子元件成型模具的第一工位结构,第一工位结构包括在成型模具的下模101设置的成型凹模和成型滚轮,成型凹模包括对称设置的左定位杆111和右定位杆112,左定位杆111和右定位杆112之间设有传送槽12,左定位杆111和右定位杆112上沿长度方向设有用于限制贴片式电子元件左右移动的座槽13,成型滚轮包括设置在成型凹模两侧的左成型滚轮141和右成型滚轮142,在成型模具的上模102设有与成型凹模相对的成型凸模15,成型凸模15的左、右两侧凸出且分别与贴片式电子元件的左、右侧引脚中部预折弯处对齐。

开模时,待加工贴片式电子元件51的元件本体501在下模101里面通过座槽13进行左右定位,此时,成型模具的上模102在系统冲头的作用下向下模101移动,挂在上模102中的成型凸模15同时往下移动,在接触待加工贴片式电子元件51时候,成型凸模15的左、右两侧顶住了待加工贴片式电子元件51的引脚502中部预折弯处,成型凸模15继续向下移动时,引脚502的端部在成型滚轮的作用下向上大致垂直弯折,待加工贴片式电子元件51形成初步成型贴片式电子元件52,然后模具上模102在下模弹簧的推动下,向上运作,完成第一工位成型动作。

座槽13为分别设置在左定位杆111和右定位杆112上的相对的L型结构,座槽13的内侧与元件本体501的表面相配合,座槽13的外侧与成型凸模15的左、右两侧对齐。

传送槽12内设有用于传输贴片式电子元件的传动抓手。

传动抓手为一传送钢条4,传送钢条4上设有三个工位抓手(41、42、43),每个工位抓手的长度为成型模具中单个工位的长度,相邻两个工位抓手之间存在间隔,每个工位抓手沿着传送钢条4的长度方向设有连续排列的手指401,相邻两个手指401间放置一个贴片式电子元件,该结构能够对贴片式电子元件的位置进行限定,特别是前后方向的限定,从而保持贴片式电子元件传送过程中不会散乱和移动位置。

传送钢条4的横截面为矩形,矩形的短边为传送钢条4的宽,长边为传送钢条4的高,手指401为截面为矩形或梯形。

每个工位抓手的结构为贯穿传送钢条4两侧壁的连续排列的U型槽402。

每个工位抓手包括18个连续排列的U型槽402。

相邻两个工位抓手之间的间隔长度为成型模具相邻工位之间的间隔。

本实用新型详细介绍了一些实施方式及其附图,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及其附图,尤其不限于附图中的贴片式电子元件成型模具的第一工位结构形状,附图中示出的是各种各样的形状中较为美观的贴片式电子元件成型模具的第一工位结构,虽然此形状不是本实用新型保护要求保护的技术点,只要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不付出创造性劳动,对其进行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而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及其附图,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