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61351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冲压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冷冲压加工的拉延工序中,一般首先进行送料,然后进行落料,最后进行拉延,由于生产过程中分步骤进行,各个步骤中需要人力、物力,且中间环节也需要人力、物力物料的运输,从而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且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居高不小。因此,急需一种可将送料、落料、拉延一体化的冲压模板,以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提高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可实现送料、落料、拉延一体化的新型冲压模具,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力物力消耗大、生产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冲压模具,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形成一冲压区,所述冲压区一侧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一导料槽连接,其中,所述上模靠近所述进料口的一侧设有一垂直向下的冲裁刀片,所述冲裁刀片自由端设有冲裁刃口,所述下模上设有与所述冲裁刀片相配合的冲裁孔。
[0005]优选的,所述导料槽内均匀设有若干可使待加工工件紧贴所述导料槽底部的弹片,所述弹片一端固定在所述导料槽一侧内壁上,另一端抵接导料槽底部。
[0006]优选的,所述弹片依次交替与所述导料槽左、右侧内壁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弹片下端水平延伸出一触片,所述触片下表面紧贴所述导料槽底部。
[0008]优选的,所述弹片相对所述导料槽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触片的自由端朝向待加工工件的进料方向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触片外包裹一层柔性材料。
[0010]优选的,所述冲压区相对所述进料口一侧设有出料口,所述下模靠近所述出料口一侧设有一限位块。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冲压模具,通过设置在冲压区的进料口设置导料槽和冲压刀片,使冲压的送料、落料、拉延三个步骤简化为一个连续自动化的动作完成,实现一体化,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且本实用新型的冲压模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于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冲压模具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冲压模具的下模和导料槽的俯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冲压模具的导料槽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冲压模具的图3的A-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冲压模具,如图1、图2所示,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上模I和下模2,所述上I模和下模2之间形成一冲压区,所述冲压区一侧设有进料口 3,所述进料口 3与一导料槽5连接,其中,所述上模I靠近所述进料口 3的一侧设有一垂直向下的冲裁刀片4,所述冲裁刀片4自由端设有冲裁刃口 401,所述下模2上设有与所述冲裁刀片4相配合的冲裁孔201 ;且为保证工件能够被完整切断,所述导料槽5两侧壁间距小于所述冲裁刀片4的长度。
[0018]具体生产时,待加工工件6首先进入导料槽5,导料槽5可检查待加工工件6的一致性,一般导料槽5内宽度与待加工工件6的宽度一致,即导料槽5两侧壁间距与待加工工件6的宽度一致,这样待加工工件6以一个稳定的状态从进料口 3进入冲压区,由于导料槽5与进料口 3是相对配合设置的,则待加工工件6在冲压区内的位置也是确定的,即保证了冲压的准确性;当上模I落下进行冲裁落料时,冲裁刀片4通过冲裁刃口 401和与冲裁刀片4相配合的冲裁孔201将待加工工件6冲裁断,进而实现落料;上模I继续下落对裁切的工件6进行拉延。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在冲压区的进料口 3设置导料槽5和冲裁刀片4,使冲压的送料、落料、拉延三个步骤简化为一个连续自动化的动作完成,实现一体化。
[0019]进一步的,所述导料槽5内均匀设有若干可使待加工工件6紧贴所述导料槽5底部的弹片7,通过设置弹片7,使待加工工件6以一个固定的状态进入冲压区,且对待加工工件6在冲压区内的位置进一步的固定,减少其由于产生凸起、平整性差而导致后续的冲裁、拉延效果差。
[0020]进一步的,如图3、图4所示,所述弹片7倾斜设置,其一端固定在所述导料槽5 —侧内壁上,另一端抵紧导料槽5底部,弹片7与导料槽5的侧壁和地面围成一个三角形。具体的,弹片7 —端通过螺钉8固定在导料槽5 —侧内壁上,另一端抵紧导料槽5底部,则当待加工工件6进入导料槽5内时,弹片7的下端紧贴待加工工件6的上表面,从而使待加工工件6紧贴导料槽5底部。具体设置时,可将所述弹片7依次交替与所述导料槽5左右侧内壁连接,使待加工工件6两侧受到的压力均匀、平衡,保证其稳定性和平整性。
[0021]进一步的,如图3、图4所示,所述弹片7下端水平延伸出一触片701,所述触片701下表面紧贴所述导料槽5底部。这样,待加工工件6进入导料槽5后,弹片7与待加工工件6的接触面积为触片7底面,即为面接触,而不是线接触,增加了接触面积,有效防止弹片7在待加工工件6上表面产生压痕,保证了冲压后的工件的质量和外观。此外,由于待加工工件6是沿进料方向运动的,因此弹片7容易在与之接触的待加工工件6上产生划痕,影响加工后的工件的质量和外观,故弹片7设置时还需要沿待加工工件6进料方向具有一个倾斜的角度,也就是使所述弹片7在导料槽5横截面和导料槽5侧壁上的投影均与竖直线具有一个角度,且所述触片701的自由端朝向待加工工件6的进料方向。这样设计,不仅首次进料时,不需要将弹片7向上提起,只需要将待加工工件6向进料方向推动即可进入导料槽5内,为了进一步减小待加工工件6进入的阻力,可将弹片7的倾斜部位与触片701连接处设置为弧形或流线型。
[0022]为了进一步的减少划痕和压痕,可将所述触片701外包裹一层柔性材料,使触片与待加工工件为软接触,柔性材料可为橡胶材料、塑料、PVC材料等。
[0023]进一步的,所述冲压区相对所述进料口 3 —侧设有出料口 9,所述下模2靠近所述出料口一侧设有一限位块10,待加工工件6进入冲压区后,继续进入使其一端抵接限位块9,此时进行冲裁落料和拉延,限定待加工工件6进入的长度,保证冲裁长度的固定,进而使待加工工件6的落料大小固定,减少了人工对位这一工序,避免了人工对位的不准确性,保证了成型工件的质量。
[002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冲压模具,通过设置在冲压区的进料口设置导料槽和冲压刀片,使冲压的送料、落料、拉延三个步骤简化为一个连续自动化的动作完成,实现一体化,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且本实用新型的冲压模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于广泛应用。
[0025]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新型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形成一冲压区,所述冲压区一侧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一导料槽连接,其中,所述上模靠近所述进料口的一侧设有一垂直向下的冲裁刀片,所述冲裁刀片自由端设有冲裁刃口,所述下模上设有与所述冲裁刀片相配合的冲裁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槽内均匀设有若干可使待加工工件紧贴所述导料槽底部的弹片,所述弹片一端固定在所述导料槽一侧内壁上,另一端抵接导料槽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依次交替与所述导料槽左、右侧内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下端水平延伸出一触片,所述触片下表面紧贴所述导料槽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相对所述导料槽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触片的自由端朝向待加工工件的进料方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片外包裹一层柔性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区相对所述进料口一侧设有出料口,所述下模靠近所述出料口一侧设有一限位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冲压模具,属于冷冲压加工技术领域。该冲压模具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形成一冲压区,所述冲压区一侧设有进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靠近所述进料口的一侧设有一垂直向下的冲裁刀片,所述冲裁刀片自由端设有冲裁刃口,所述下模上设有与所述冲裁刀片相配合的冲裁孔;所述进料口外侧设有一可与其配合的导料槽,所述导料槽两侧壁间距小于所述冲裁刀片的长度。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料槽和冲压刀片可使送料、落料、拉延实现一体化,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且本实用新型的冲压模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于广泛应用。
【IPC分类】B21D37-10
【公开号】CN204470418
【申请号】CN201520100474
【发明人】杨志明, 朱剑平, 胡树金
【申请人】武汉先锋模具冲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