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压铸模具的内部双抽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8567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压铸模具的内部双抽芯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压铸模抽芯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压铸模具的内部双抽芯结构。



背景技术:

使用压铸模具生产产品时,为了确保产品成形,设计不同结构的抽芯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般的抽芯通常布置在模腔的周围,当一种产品底部需要抽芯是,通常通过改变模腔结构、来实现,这种方式不利于结构复杂的产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下部内抽芯结构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压铸模具的内部双抽芯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便于更换、制造成本低、大大减小模具体积、降低生产成本等特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压铸模具的内部双抽芯结构,包括下模座、下模芯和支脚,所述的下模座上端面中部嵌入安装有下模芯,所述的下模座的下端面两端竖直对称安装有两个支脚,所述的支脚下端安装有底板,所述的下模座下端面中部竖直对称安装有两个抽芯油缸,所述的抽芯油缸的主轴竖直朝上穿过下模座,所述的抽芯油缸的主轴上安装有抽芯块,所述的抽芯块上端插入到下模芯内。

所述的下模芯中部布置有模腔流道所述的抽芯块上端抽芯部插入到模腔流道的底部内。

所述的底板上、两个支脚之间安装有上下移动的推板,所述的推板上竖直安装有若干根顶杆。

所述的顶杆的上端穿过下模座且插入到下模芯内,所述的顶杆围绕两个抽芯油缸布置。

有益效果: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压铸模具的内部双抽芯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便于更换、制造成本低、大大减小模具体积、降低生产成本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全剖视图。

图示:1、下模座,2、抽芯油缸,3、支脚,4、下模芯,5、底板,6、推板,7、顶杆,8、模腔流道,9、抽芯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用于压铸模具的内部双抽芯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下模座1、下模芯4和支脚3,所述的下模座1上端面中部嵌入安装有下模芯4,所述的下模座1的下端面两端竖直对称安装有两个支脚3,所述的支脚3下端安装有底板5,所述的下模座1下端面中部竖直对称安装有两个抽芯油缸2,所述的抽芯油缸2的主轴竖直朝上穿过下模座1,所述的抽芯油缸2的主轴上安装有抽芯块9,所述的抽芯块9上端插入到下模芯4内。

所述的下模芯4中部布置有模腔流道8,所述的抽芯块9上端抽芯部插入到模腔流道8的底部内。

所述的底板5上、两个支脚3之间安装有上下移动的推板6,所述的推板6上竖直安装有若干根顶杆7。

所述的顶杆7的上端穿过下模座1且插入到下模芯4内,所述的顶杆7围绕两个抽芯油缸9布置。

实施例

当模具内产品成形的时候,首先打开模具的上模,之后启动下模座1下端面上的抽芯油缸2,抽芯油缸2的主轴将抽芯块9下拉,完成抽芯,之后启动推板6,推板6推动顶杆7,顶杆7将模腔流道8内的产品推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