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配件上料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8588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承配件上料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轴承配件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铸型、打磨、粗铣、精铣等一系列工艺,基于复杂的加工工艺,轴承配件在生产车间需频繁转运。现有技术在进行轴承配件转运时,大多通过人工搬运,需要人工将铸型后的轴承配件模胚转运至打磨工段,然后依次在转运至粗铣工段和精铣工端,现有的生产方式效率低下,且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不利于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对现有的轴承配件进行改进,设计一种轴承配件上料传输系统,提高配件在生产车间的转运效率,降低作业人员工作强度,进一步提升轴承的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生产效益,满足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轴承配件生产过程存在的技术问题,设计一种轴承配件上料传输系统,提高轴承配件在生产车间的转运效率,降低作业人员工作强度,进一步提升轴承的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生产效益,满足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求。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轴承配件上料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依次配合的模胚打磨箱体(1)、一级导流通道(4)、导向轮(5)、皮带式转运传输带(6)、拨料轮(7)、二级导流通道(8)和称重式集料箱(9);

所述导向轮(5)上设置有用于承载轴承配件的导向齿(501),皮带式转运传输带(6)上设置有用于承载轴承配件的导向台(601);所述导向轮(5)和拨料轮(7)内部均集成有控制电机;

所述一级导流通道(4)设置于模胚打磨箱体(1)右下侧,一级导流通道(4)输出端与导向轮(5)正相对,导向轮(5)右侧为皮带式转运传输带(6),皮带式转运传输带(6)上的导向台(601)与导向轮(5)上的导向齿(501)相配合;

所述拨料轮(7)设置于皮带式转运传输带(6)右侧,二级导流通道(8)设置于拨料轮(7)正下方,称重式集料箱(9)设置于二级导流通道(8)输出端;

所述皮带式转运传输带(6)顶端设置有用于驱动皮带式转运传输带(6)沿顺时针转动的一级驱动电机(602);

所述模胚打磨箱体(1)底端通过转动轴连接有用于驱动模胚打磨箱体(1)转动的二级驱动电机(201);

所述拨料轮(7)侧壁设置有拨料推杆(701);

所述模胚打磨箱体(1)下部设置控制箱体(2),控制箱体(2)内部集成有PLC控制器(3),导向轮(5)、拨料轮(7)及一级驱动电机(602)分别通过控制线缆连接至PLC控制器(3)。

进一步,所述二级驱动电机(201)装配于控制箱体(2)内部。

进一步,所述模胚打磨箱体(1)与控制箱体(2)相接处设置有环形防尘棉(202)。

进一步,所述模胚打磨箱体(1)顶部设置有密封盖板(101),模胚打磨箱体(1)与密封盖板(101)形成密封体结构,密封盖板(101)顶部设置有高压气泵(1001),密封盖板(101)内侧面设置有气体分布器(1002),高压气泵(1001)与气体分布器(1002)相连通;模胚打磨箱体(1)右侧壁靠近一级导流通道(4)一端装配有用于卸料的可拆卸门板(102),模胚打磨箱体(1)右侧壁位于可拆卸门板(102)左上部的位置安装有清洁毛刷(103)。

进一步,所述拨料轮(7)侧壁与拨料推杆(701)正相对的位置加工有用于对拨料轮(7)进行平衡的配重块(702)。

进一步,所述一级导流通道(4)靠近模胚打磨箱体(1)一端设置有网孔状管壁(401),网孔状管壁(401)正下方为金刚砂收集箱(402)。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承配件上料传输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轴承配件上料传输系统,集成有依次配合的模胚打磨箱体(1)、一级导流通道(4)、导向轮(5)、皮带式转运传输带(6)、拨料轮(7)、二级导流通道(8)和称重式集料箱(9);模胚打磨箱体(1)底端通过转动轴连接有用于驱动模胚打磨箱体(1)转动的二级驱动电机(201);导向轮(5)上设置有用于承载轴承配件的导向齿(501),皮带式转运传输带(6)上设置有用于承载轴承配件的导向台(601);所述导向轮(5)和拨料轮(7)内部均集成有控制电机;一级导流通道(4)设置于模胚打磨箱体(1)右下侧,一级导流通道(4)输出端与导向轮(5)正相对,导向轮(5)右侧为皮带式转运传输带(6),皮带式转运传输带(6)上的导向台(601)与导向轮(5)上的导向齿(501)相配合;拨料轮(7)设置于皮带式转运传输带(6)右侧,二级导流通道(8)设置于拨料轮(7)正下方,称重式集料箱(9)设置于二级导流通道(8)输出端;上述设计结构,有利于实现对轴承配件的快速转运,在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的前提下,实现了轴承配件经由模胚打磨箱体(1)快速转运至称重式集料箱(9)内部,有利于快速转运至下一作业工段,提升轴承配件的加工效率。

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轴承配件上料传输系统,控制箱体(2)内部集成有PLC控制器(3),导向轮(5)、拨料轮(7)及一级驱动电机(602)分别通过控制线缆连接至PLC控制器(3);上述设计,利用PLC控制器(3)对导向轮(5)、拨料轮(7)及一级驱动电机(602)进行智能控制,确保导向轮(5)、拨料轮(7)及一级驱动电机(602)协调运行,有助于提高整个传输系统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轴承配件上料传输系统,在模胚打磨箱体(1)顶部设置有密封盖板(101),模胚打磨箱体(1)与密封盖板(101)形成密封体结构,密封盖板(101)顶部设置有高压气泵(1001),密封盖板(101)内侧面设置有气体分布器(1002),高压气泵(1001)与气体分布器(1002)相连通;模胚打磨箱体(1)右侧壁靠近一级导流通道(4)一端装配有用于卸料的可拆卸门板(102),模胚打磨箱体(1)右侧壁位于可拆卸门板(102)左上部的位置安装有清洁毛刷(103);上述设计,有利于轴承配件模胚在模胚打磨箱体(1)内部完成打磨,有效去除轴承配件模胚表面的毛刺,打磨过程中,在模胚打磨箱体(1)内部投放金刚砂和轴承配件模胚,二级驱动电机(201)驱动模胚打磨箱体(1)转动,高压气泵(1001)与气体分布器(1002)相配合向模胚打磨箱体(1)内部产生高压气体,高压气体吹动金刚砂持续冲击轴承配件模胚,对轴承配件模胚表面的毛刺进行打磨。

4、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轴承配件上料传输系统,一级导流通道(4)靠近模胚打磨箱体(1)一端设置有网孔状管壁(401),网孔状管壁(401)正下方为金刚砂收集箱(402);上述设计有利于对用于毛刺打磨的金刚砂进行回收再利用,也可以进一步避免残余的金刚砂经由一级导流通道(4)进入后续加工工段。

5、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轴承配件上料传输系统,拨料轮(7)侧壁与拨料推杆(701)正相对的位置加工有用于对拨料轮(7)进行平衡的配重块(702);上述设计,设计的配重块(702)有利于保持拨料轮(7)的平稳性,提升整个传输系统的稳定性。

6、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轴承配件上料传输系统,设计的称重式集料箱(9)自带称重机构,可有效对称重式集料箱(9)内部的轴承配件进行称重,实现间接计数,便于定量运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轴承配件上料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配件上料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依次配合的模胚打磨箱体(1)、一级导流通道(4)、导向轮(5)、皮带式转运传输带(6)、拨料轮(7)、二级导流通道(8)和称重式集料箱(9);

所述导向轮(5)上设置有用于承载轴承配件的导向齿(501),皮带式转运传输带(6)上设置有用于承载轴承配件的导向台(601);所述导向轮(5)和拨料轮(7)内部均集成有控制电机;

所述一级导流通道(4)设置于模胚打磨箱体(1)右下侧,一级导流通道(4)输出端与导向轮(5)正相对,导向轮(5)右侧为皮带式转运传输带(6),皮带式转运传输带(6)上的导向台(601)与导向轮(5)上的导向齿(501)相配合;

所述拨料轮(7)设置于皮带式转运传输带(6)右侧,二级导流通道(8)设置于拨料轮(7)正下方,称重式集料箱(9)设置于二级导流通道(8)输出端;

所述皮带式转运传输带(6)顶端设置有用于驱动皮带式转运传输带(6)沿顺时针转动的一级驱动电机(602);

所述模胚打磨箱体(1)底端通过转动轴连接有用于驱动模胚打磨箱体(1)转动的二级驱动电机(201);

所述拨料轮(7)侧壁设置有拨料推杆(701);

所述模胚打磨箱体(1)下部设置控制箱体(2),控制箱体(2)内部集成有PLC控制器(3),导向轮(5)、拨料轮(7)及一级驱动电机(602)分别通过控制线缆连接至PLC控制器(3)。

作为改进,所述二级驱动电机(201)装配于控制箱体(2)内部。

作为改进,所述模胚打磨箱体(1)与控制箱体(2)相接处设置有环形防尘棉(202)。

作为改进,所述模胚打磨箱体(1)顶部设置有密封盖板(101),模胚打磨箱体(1)与密封盖板(101)形成密封体结构,密封盖板(101)顶部设置有高压气泵(1001),密封盖板(101)内侧面设置有气体分布器(1002),高压气泵(1001)与气体分布器(1002)相连通;模胚打磨箱体(1)右侧壁靠近一级导流通道(4)一端装配有用于卸料的可拆卸门板(102),模胚打磨箱体(1)右侧壁位于可拆卸门板(102)左上部的位置安装有清洁毛刷(103)。

作为改进,所述拨料轮(7)侧壁与拨料推杆(701)正相对的位置加工有用于对拨料轮(7)进行平衡的配重块(702)。

作为改进,所述一级导流通道(4)靠近模胚打磨箱体(1)一端设置有网孔状管壁(401),网孔状管壁(401)正下方为金刚砂收集箱(40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轴承配件上料传输系统,集成有依次配合的模胚打磨箱体(1)、一级导流通道(4)、导向轮(5)、皮带式转运传输带(6)、拨料轮(7)、二级导流通道(8)和称重式集料箱(9);模胚打磨箱体(1)底端通过转动轴连接有用于驱动模胚打磨箱体(1)转动的二级驱动电机(201);导向轮(5)上设置有用于承载轴承配件的导向齿(501),皮带式转运传输带(6)上设置有用于承载轴承配件的导向台(601);所述导向轮(5)和拨料轮(7)内部均集成有控制电机;一级导流通道(4)设置于模胚打磨箱体(1)右下侧,一级导流通道(4)输出端与导向轮(5)正相对,导向轮(5)右侧为皮带式转运传输带(6),皮带式转运传输带(6)上的导向台(601)与导向轮(5)上的导向齿(501)相配合;拨料轮(7)设置于皮带式转运传输带(6)右侧,二级导流通道(8)设置于拨料轮(7)正下方,称重式集料箱(9)设置于二级导流通道(8)输出端;上述设计结构,有利于实现对轴承配件的快速转运,在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的前提下,实现了轴承配件经由模胚打磨箱体(1)快速转运至称重式集料箱(9)内部,有利于快速转运至下一作业工段,提升轴承配件的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轴承配件上料传输系统,控制箱体(2)内部集成有PLC控制器(3),导向轮(5)、拨料轮(7)及一级驱动电机(602)分别通过控制线缆连接至PLC控制器(3);上述设计,利用PLC控制器(3)对导向轮(5)、拨料轮(7)及一级驱动电机(602)进行智能控制,确保导向轮(5)、拨料轮(7)及一级驱动电机(602)协调运行,有助于提高整个传输系统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轴承配件上料传输系统,在模胚打磨箱体(1)顶部设置有密封盖板(101),模胚打磨箱体(1)与密封盖板(101)形成密封体结构,密封盖板(101)顶部设置有高压气泵(1001),密封盖板(101)内侧面设置有气体分布器(1002),高压气泵(1001)与气体分布器(1002)相连通;模胚打磨箱体(1)右侧壁靠近一级导流通道(4)一端装配有用于卸料的可拆卸门板(102),模胚打磨箱体(1)右侧壁位于可拆卸门板(102)左上部的位置安装有清洁毛刷(103);上述设计,有利于轴承配件模胚在模胚打磨箱体(1)内部完成打磨,有效去除轴承配件模胚表面的毛刺,打磨过程中,在模胚打磨箱体(1)内部投放金刚砂和轴承配件模胚,二级驱动电机(201)驱动模胚打磨箱体(1)转动,高压气泵(1001)与气体分布器(1002)相配合向模胚打磨箱体(1)内部产生高压气体,高压气体吹动金刚砂持续冲击轴承配件模胚,对轴承配件模胚表面的毛刺进行打磨。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轴承配件上料传输系统,一级导流通道(4)靠近模胚打磨箱体(1)一端设置有网孔状管壁(401),网孔状管壁(401)正下方为金刚砂收集箱(402);上述设计有利于对用于毛刺打磨的金刚砂进行回收再利用,也可以进一步避免残余的金刚砂经由一级导流通道(4)进入后续加工工段。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轴承配件上料传输系统,拨料轮(7)侧壁与拨料推杆(701)正相对的位置加工有用于对拨料轮(7)进行平衡的配重块(702);上述设计,设计的配重块(702)有利于保持拨料轮(7)的平稳性,提升整个传输系统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轴承配件上料传输系统,设计的称重式集料箱(9)自带称重机构,可有效对称重式集料箱(9)内部的轴承配件进行称重,实现间接计数,便于定量运输。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轴承配件装载于模胚打磨箱体(1)内部,利用投放于模胚打磨箱体(1)内部的金刚砂对轴承配件进行打磨处理,去除表面毛刺,打磨后的轴承配件依次经由一级导流通道(4)、导向轮(5)、皮带式转运传输带(6)和二级导流通道(8),最终进入称重式集料箱(9),并转运至下一工段进行后续加工,转运过程中,导向齿(501)和导向台(601)分别用于轴承配件的承载,拨料推杆(701)用于将导向台(601)上的轴承配件拨动至二级导流通道(8),随后进入称重式集料箱(9)。

按照以上描述,即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