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流感病毒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7951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抗流感病毒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神经氨酸抗流感病毒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和含有这些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人们就知道,许多具有神经氨酸苷酶的微生物和/或动物的主要病原体,并且其中的某些病毒如流感病毒、新城病病毒、家畜疫病毒能够引发有重大危害的疾病;神经氨酸苷酶活性抑制剂可以防治由神经氨酸苷酶病毒引起的感染;大多数已知的神经氨酸苷酶抑制剂是神经氨酸衍生物或类似物。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开发成功的神经氨酸抗流感病毒衍生物是由澳大利亚BiotaHolding公司和英国Glaxo-Wellcome研制开发的札那米韦(Zanamivir)(CN1057260A),和由美国Gilead Sciences和瑞士Roche公司研制开发的泰米弗鲁(Tamiflu,Osetamivir)(CN1230946A)。我们在研究了大量神经氨酸酶活性抑制剂化合物的基础上,找到了新的活性显著的神经氨酸抗病毒衍生物,因此完成了本发明。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新的式I化合物和/或其可药用盐或溶剂化物 式I化合物结构式其中R可以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8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氧基,氨基,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胺基或酰胺基,酰胺基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腈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如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萘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如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啶基、(氢化)喹啉基、(氢化)异喹啉基、吲哚基、三氮唑基、四氮唑基、噁唑基、噻吩基等,芳烷基,杂芳烷基,巯基,巯基烷基,巯基芳基,烷硫基,芳硫基,芳硫基烷基,这些具体可以带有取代基;R’可以是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8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如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萘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如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啶基、(氢化)喹啉基、(氢化)异喹啉基、吲哚基、三氮唑基、四氮唑基、噁唑基、噻吩基等;其前提条件是当R是C1-C8烷基时,R’不是甲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制备式I化合物和/或其可药用盐或溶剂化物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了式I和/或其可药用盐或溶剂化物用于抗病毒的用途。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含有式I化合物和/或其可药用盐或溶剂化物的药物组合物。
发明详述本发明中的术语“烷基”是指C1-C8的烷基,包括支链或支链烷基,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等;“芳基”是指碳环芳烃,如苯基、萘基、蒽基或菲基等;“杂芳基”是指含有一个或者多个选自N、O、S等杂原子作为环原子的芳基,如吡啶基、吡咯基、呋喃基、噻吩基、(氢化)喹啉基、(氢化)异喹啉基、吲哚基、三氮唑基、四氮唑基、噁唑基等;“胺基”包括甲胺基、乙胺基、丙胺基、二甲胺基、二乙胺基等;“酰胺基”包括甲酰胺基、乙酰胺基、丙酰胺基、丁酰胺基等。
“取代或未取代”是指基团可以未被取代或者被取代,取代基可以是卤素、氨基、硝基、巯基、氰基、羟基、C1-C8烷基、C1-C8烷氧基、C1-C8酰基、芳基、芳烷基、杂芳基、杂芳烷基、胺基、烷氧羰基胺基、芳氧羰基胺基、(取代的)酰胺基、巯基烷基、烷硫基、芳硫基、芳硫基烷基。
本发明式I化合物中,4R,5S与3R的构型也构成本发明化合物的特征。
本发明优选的式I化合物和/或其可药用盐或溶剂化物是其中R选自C1-C8烷基,酰胺基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如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萘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如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啶基、(氢化)喹啉基、(氢化)异喹啉基、吲哚基等,芳烷基,杂芳烷基,巯基烷基,巯基芳基,烷硫基,芳硫基,芳硫基烷基等;其中R’选自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叔丁基、异戊基;其前提条件是当R是C1-C8烷基时,R’不是甲基。
式(I)化合物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包括从药学上可接受的无机和有机酸或碱得到的盐。合适的酸的例子有盐酸、氢溴酸、硫酸、硝酸、过氯酸、富马酸、马来酸、磷酸、乙醇酸、乳酸、水扬酸、琥珀酸、对甲苯磺酸、酒石酸、乙酸、柠檬酸、甲磺酸、甲酸、苯甲酸、丙二酸、苯磺酸或萘磺酸等。
从适当的碱得到的盐包括碱金属如钠或钾、碱土金属如镁或钙、铵等得到的盐。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化合物和/或或其可药用盐或溶剂化物是1.(3R,4R,5S)-4,5-环氧-3-(α-喹啉甲酰氧基)-1-环己烯-1-甲酸乙酯;2.(3R,4R,5S)-4,5-环氧-3-(α-氨基-β-苯硫基丙酰氧基)-1-环己烯-1-甲酸乙酯;3.(3R,4R,5S)-4,5-环氧-3-(α-N-乙酰乙酰氧基)-1-环己烯-1-甲酸乙酯;4.(3R,4R,5S)-4,5-环氧-3-(四氮唑乙酰氧基)-1-环己烯-1-甲酸乙酯;5.(3R,4R,5S)-4,5-环氧-3-(β-吲哚乙酰氧基)-1-环己烯-1-甲酸乙酯。
本发明还涉及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式HS-04化合物与式II化合物反应得到式I化合物 基团R和R’的定义同上。
本发明的式I化合物具有抗病毒活性,尤其是具有抗流感病毒活性。因此,本发明的式I化合物可以作为抗病毒剂,用于治疗流感等疾病。因此,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式I化合物和/或其可药用盐或溶剂化物用于制备抗病毒药物的用途。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抗病毒的药物组合物,这种组合物还有式I化合物和/或其可药用盐或溶剂化物和可药用辅料,其中可药用辅料是制药领域中通常使用的常规辅料,根据常规方法,可以将这种药物级合物制成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缓释剂、或控释剂等。
下面通过制备例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制备例和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构思前提下对本发明的简单改进部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中的百分数是重量百分数。
制备例1制备丙酮缩合物及3,4-O-异亚丙基-5-O-(甲磺酰基)-1-环己烯-1-甲酸乙酯 1.取20g喹尼酸(市售,来自意大利),加80g丙酮,加0.2g对甲苯磺酸,加38g,2,2-二甲氧丙烷,加热回流2小时,加0.4g 21%的乙醇钠,真空浓缩,残余物加150ml乙酸乙酯和30ml水,振摇,提取,水层再用20ml乙酸乙酯提取,合并有机层,并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有机层再真空浓缩,得浅黄色固体,直接用于下步反应。
将上步的产物溶于100ml无水乙醇中,加21%乙醇钠0.4g,于室温搅拌2小时,加入0.1g乙酸,真空浓缩,残余物中入50ml乙酸乙酯,真空抽干加20ml乙酸乙酯和20ml正己烷,加热搅拌至回流状态,降至室温,有白色结晶析出,冰箱放置5小时,抽滤,得白色固体。
取上步产物19g,加70ml二氯甲烷,降至0℃,加9g甲烷磺酰氯,再加10g三乙胺,搅拌反应1小时,加10ml水,加稀盐酸,调PH为5,有机层用水洗涤,真空浓缩,残余物加15ml乙酸乙酯,降至-20℃,约2小时,将析出固体抽滤除去,用冷的乙酸乙酯洗涤固体,将滤液真空浓缩,得桔黄色残余油状物20g。
取上步产物10g,加吡啶15ml,二氯甲烷50ml,降至-20℃,滴加6g氯化硫酰,搅拌0.5小时,加3ml乙醇,升至0℃,分别用16%硫酸,水和饱和碳酸氢钠洗涤,有机层真空浓缩,残余物加20ml乙酸乙酯,加2.3g吡咯烷和四-三苯基膦肥,于室温搅拌反应24小时,加16%硫酸50ml,洗涤有机层通过硅藻土过滤,用50ml乙酸乙酯洗涤,合并有机层,真空浓缩,残余物加10ml乙酸乙酯和10ml正己烷,加热溶解,冰箱冷却,有白色固体析出,抽滤烘干,得浅黄色固体4.2g。
制备例2制备中间体二羟基化合物,即(3R,4R,5S)-二羟基-5-甲磺酰氧基-1-环己烯-1-甲酸乙酯
取制备例1丙酮缩合物20g,加300ml,无水乙醇,0.6g对甲苯磺酸,加热回流2小时,真空浓缩,加300ml乙醇,再回流搅拌4小时,真空浓缩,加200ml乙醚放置,冰箱12小时,有大量固体析出,抽滤,得白色固体二羟基化合物10g,烘干。
熔点120-122℃;IR 3438cm-1,698cm-1,1343cm-1,1175cm-1,965cm-1;MS[m++Na]303;NMRδ6.92,1H;δ5.00,1H;δ4.5,1H;δ4.2,2H;δ3.9,1H;δ3.1,3H;δ3.0,1H;δ2.5,3H;δ1.3,3H;HPLC96.5%。
制备例3(3R,4R,5S)-4,5-环氧-3-羟基-1-环己烯-1-甲酸乙酯(编号HS-04)的制备 取制备例1得到的化合物10g,加180mlTHF,降至0℃,加5.6ml DBU(1,5-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烯-5-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市售),于0℃搅拌的反应3小时,并升至室温反应5小时,真空浓缩,残余物加500ml乙酸乙酯,并加5%柠檬酸100ml提取,洗涤,有机层再用饱和食盐水洗涤一次,水层用100ml乙酸乙酯及提合并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真空浓缩残余物用50%乙醇水溶液重结晶,得浅黄色固体5g(HS-04)。
熔点67-70℃;IR3286cm-1,3180cm-1,1712cm-1,1258cm-1,1087cm-1,745cm-1;MS[M+Na]+207;NMRδ6.7,1H;δ4.5,1H;δ4.2,2H;δ3.5,2H;δ3.0,1H;δ2.5,1H;δ2.0,1H;δ1.3,3H;HPLC94.8%。
实施例1(3R,4R,5S)-4,5-环氧-3-(α-喹啉甲酰氧基)-1-环己烯-1-甲酸乙酯(化合物1,编号HS-05)的制备
取制备例3化合物10g,加入300mlTHF,加少量DMAP(4-二甲氨基吡啶)5g,喹哪啶酸(9g)和DCC(二环己基碳二亚胺)11g于室温下搅拌反应3-4小时,有大量固体析出,真空浓缩,加500ml乙酸乙酯,硅藻提滤,除去固体,滤液用碳酸氢钠饱和溶液洗涤两次,氯化钠水溶液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真空浓缩,残余物用乙酸乙酯和正己烷1∶1约50ml重结晶,得浅棕色固体25g(化合物1)。
熔点114-116℃;IR3301cm-1,2932cm-1,1685cm-1,1643cm-1,837cm-1;MS[M+Na]362;NMRδ8.3,1H;δ8.1,1H;δ7.9,1H;δ7.8,2H;δ7.6,1H;δ4.2,1H;δ3.5,1H;δ2.0,3H;δ1.9,2H;δ1.5,2H;δ1.3,3H;HPLC94.5%。
实施例2(3R,4R,5S)-4,5-环氧-3-(α-氨基-β-苯硫基丙酰氧基)-1-环己烯-1-甲酸乙酯(化合物2)的制备 取5g制备例3化合物,加7.5g苄氧甲酰氨基苯丙氨酸(市售),少量DMAP,300mlTHF(四氢呋喃)搅拌,于室温下加入5gDCC,搅拌24小时,真空浓缩至干加300ml乙酸乙酯,搅拌,抽滤滤液用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氯化钠水溶液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真空浓缩至50ml,加正己烷至混浊,冰箱放置过夜,有大量固体析出,抽滤得白色固体5g(化合物2),收率37%。
MS[M++Na]520,[M++K]536;HPLC流动相 甲醇∶水=7∶3,保留时间15.5分钟,含量96.2%;IR1697cm-1为羰基吸收峰;NMR7.2-7.4为10个苯环上的氢,6.3为又键相连的1个H,5.6为NHCHCO上的2个H,5.1为O-CH2-ph上的2个H,4.2为-S-CH2-上的2个H,3.5为环氧六元环上的4个H,2.5-3.1为OCH2上2个H,1.3为-CH3上3个H。
实施例3(3R,4R,5S)-4,5-环氧-3-(α-N-乙酰乙酰氧基)-1-环己烯-1-甲酸乙酯(化合物3)的制备 制备方法按实施例2进行操作MS[M++Na]306;HPLC流动相甲醇∶水=7∶3,保留时间3.2分钟,吸收波长215nm,含量95%;IR1720cm-1为羰基吸收峰NMR6.6为双键上的1个H,6.0为N-H的1个H,5.8为O-CH-HC=C-H上的1H,4.2为N-CH2-CO上的2个H,4.1为六元环上的2个H,3.5-2.0为OCH3,6元环及O-CH2上7个H,1.2为-CH3上3个H。
实施例4(3R,4R,5S)-4,5-环氧-3-(四氮唑乙酰氧基)-1-环己烯-1-甲酸乙酯(化合物4)的制备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方法相同。
MS[M+Na]317,[M++K]318;HPLC流动相甲醇∶水=7∶3,保留时间3.2分钟,吸收波长215nm,含量95%;IR1718cm-1为羰基吸收峰;NMRδ(ppm)6.5为双键1H,5.9为四元环上的1H,5.3为CH3CO上的2H,4.2为六元环上的2H,2.5-3.5为OCH2及六元环上4H,13为Me上3H。
实施例5(3R,4R,5S)-4,5-环氧-3-(β-吲哚乙酰氧基)-1-环己烯-1-甲酸乙酯(化合物5)的制备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方法相同。
MS[M++Na]350;HPLC流动相甲醇∶水=7∶3,吸收波长215nm,保留时间3-5分钟,含量93%;IR3347cm-1为苯环碳氢吸收,1697cm-1为羰基吸收;NMRδ(ppm)9.0为N-H上的1个H,7.7-7.0为苯环系统5个H,6.7为双键上1个H,4.2-3.1为六元环上5个H,2.5-1.9为O-CH2上2个H,1.3为甲基上3个H。
实施例7制剂实例HS-05 75克淀粉80克辅料25克180克按制剂常规制成颗粒,分装成1000个胶囊,每个胶囊含活性成分HS-05 70-80毫克。
药理试验本发明的式I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活性,这些活性可以通过HS-05等药物体外抗甲3型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药效实验进一步证明。
试验1本发明式I化合物对MDCK(狗肾细胞)和Hep-2(咽癌上皮细胞)细胞的毒性测定I.试验材料1.验证药物HS-04、HS-05本发明制备例3和实施例1制备的化合物C.A-01绿原酸批号A016162701由ACROS公司提供C.A-02绿原酸批号021208 由南京莱尔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合成供双黄連(注射液冻干粉)0110006 由哈药集团中药二厂生产2.阳性对照药物泰米弗鲁(Tamiflu)Roche公司开发批号为020805 由南京莱尔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合成提供3.病毒甲3型流感病毒(H3N2)源自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批号2002310,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传代保存提供。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Long株源自美国ATCC菌种库,批号990521,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提供。
4.细胞狗肾细胞(MDCK),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提供。
咽癌上皮细胞(Hep-2),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提供。
5.培养基及器材均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提供。
II.试验方法预备试验
1.HS-05等药物在MDCK细胞的毒性测定细胞形态变化CPE法MDCK细胞以40万/ml浓度接种96孔培养板,37℃、5%CO2培养24小时,分别加入验证药物和阳性对照药物,药物分别稀释为3000μg/ml~187.5μg/ml,每浓度接种3孔,每孔100μl。同时设正常细胞对照。置37℃、5%CO2培养5~7天。每24小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记录细胞形态变化(CPE)以25%以下变化为+,26%~50%变化为++,51%~75%为+++,76%~100%变化为++++。用Reed-Muench法,计算药物半数中毒浓度(TD50)和最大无毒浓度(TD0),试验重复二次。
2.HS-05等药物对Hep-2细胞的毒性测定细胞形态变化CPE法Hep-5细胞以40万/ml浓度接种96孔培养板,37℃、5%CO2培养24小时,分别加入验证药物和阳性对照药物,药物分别稀释为3000μg/ml~187.5μg/ml,每浓度接种3孔,每孔100μl。同时设正常细胞对照。置37℃、5%CO2培养5~7天。每24小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记录细胞形态变化(CPE)以25%以下变化为+,26%~50%变化为++,51%~75%为+++,76%~100%变化为++++。用Reed-Muench法,计算药物半数中毒浓度(TD50)和最大无毒浓度(TD0),试验重复二次。
3.在鸡胚和MDCK细胞培养内对甲3型流感病毒的制备和病毒毒力的测定甲3型流感病毒的制备汉防95-359(H3N2)干燥毒种,用生理盐水1∶1000稀释病毒液,接种10日龄鸡胚尿囊腔,33℃培养48小时。收获尿囊液,采用血凝抑制法测定血凝滴度,>1/320的尿囊液,-70℃保存作为毒种。
在MDCK细胞培养内对甲3型流感病毒病毒毒力的测定采用病毒CPE法MDCK细胞以每毫升40万浓度接种96孔培养板,37℃、5%CO2培养24小时,加入A3病毒,病毒1∶10~1∶40,稀释4个浓度,每浓度3孔,每孔100μl。同时设正常细胞对照,置33℃、5%CO2培养5~7天,每24小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记录细胞形态变化(CPE)以25%以下变化为+,26%~50%变化为++,51%~75%为+++,76%~100%变化为++++。用Reed-Muench法,计算病毒半数感染浓度TCID50,试验重复二次。
4.在Hep-2细胞培养内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毒力的测定采用病毒CPE法Hep-2细胞以每毫升40万浓度接种96孔培养板,37℃培养24小时,加入RSV病毒,10倍稀释10-1~10-7个浓度,每浓度3孔,每孔100μl。设正常细胞对照。37℃培养5~7天。观察细胞形态CPE,用Reed-Muench法,计算病毒半数感染浓度TCID50,试验重复二次。
正式试验5.HS-05等药物在MDCK细胞培养内对甲3型流感病毒的抑制试验采用病毒CPE法MDCK细胞以40万/ml浓度接种96孔培养板,37℃培养24~48小时培养至细胞单层,弃掉培养液,加入A3病毒液1∶30,每孔100μl,33℃吸附3小时,弃掉病毒液,加入验证药物HS-04、HS-05、C.A-01、C.A-02、双黄连,药物选用对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TD0)二倍稀释7~10个浓度,每浓度3孔,每孔100μl。阳性对照药物泰米弗鲁药物选用对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TD0)二倍稀释7~10个浓度,每浓度3孔,每孔100μl。同时设病毒对照和正常细胞对照,于33℃、5%CO2培养5~7天,每24小时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病毒CPE,至病毒对照细胞病变(CPE)出现“++-++++”时结束试验,试验重复3次,计算药物半数有效浓度(IC50)和最小有效浓度(MIC)及治疗指数(TI)。
6.HS-05等药物在Hep-2细胞培养内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抑制试验采用病毒CPE法Hep-2细胞以40万/ml浓度接种96孔培养板,37℃培养24~48小时培养至细胞单层,弃掉培养液,加入RSV病毒100TCID50的病毒液,每孔100μl,37℃吸附1小时,弃掉病毒液,加入验证药物HS-04、HS-05、C.A-01、C.A-02、双黄连,药物选用对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TD0)二倍稀释7~10个浓度,每浓度3孔,每孔100μl。阳性对照药物泰米弗鲁药物选用对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TD0)二倍稀释7~10个浓度,每浓度3孔,每孔100μl。同时设病毒对照和正常细胞对照,于37℃、5%CO2培养5~7天,每24小时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病毒CPE,至病毒对照细胞病变(CPE)出现“++-++++”时结束试验,试验重复3次,计长时期药物半数有效浓度(IC50)和最小有效浓度(MIC)及治疗指数(TI)。
III.试验结果预备试验结果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本发明的HS-05等药物和阳性对照药物泰米弗鲁在MDCK和Hep-2细胞培养内对细胞的毒性试验结果,试验采用细胞形态变化(CPE)法。
1.HS-05等药物对MDCK细胞的毒性测定结果(以下数据为三次试验结果的均值)验证药物
HS-04药物最大无毒浓度(ID0)为750±0μg/ml,半数中毒浓度(ID50)为150±0μg/ml。
HS-05药物最大无毒浓度(ID0)为1500±0μg/ml,半数中毒浓度(TD50)为2912±152μg/ml。
C.A-01绿原酸药物最大无毒浓度(ID0)为75±0μg/ml,半数中毒浓度(TD50)为1500±0μg/ml。
C.A-02绿原酸药物最大无毒浓度(ID0)为750±0μg/ml,半数中毒浓度(TD50)为1500±0μg/ml。
双黄连药物最大无毒浓度(ID0)为3000±0μg/ml,半数中毒浓度(TD50)为>3000±0μg/ml。
阳性对照药物泰米弗鲁药物最大无毒浓度(ID0)为1500±0μg/ml,半数中毒浓(TD50)为2912±152μg/ml。
2.HS-05等药物对Hep-2细胞的毒性测定结果(以下数据为三次试验结果的均值)验证药物HS-04药物最大无毒浓度(ID0)为1250±433μg/ml,半数中毒浓度(TD50)为2375±50μg/ml。
HS-05药物最大无毒浓度(ID0)为1500±0μg/ml,半数中毒浓度(TD50)为2495±79μg/ml。
C.A-01绿原酸药物最大无毒浓度(ID0)为750±0μg/ml,半数中毒浓度(TD50)为1500±0μg/ml。
C.A-02绿原酸药物最大无毒浓度(ID0)为750±0μg/ml,半数中毒浓度(ID50)为1250±0μg/ml。
双黄连药物最大无毒浓度(ID0)为3000±0μg/ml,半数中毒浓度(TD50)为>3000±0μg/ml。
阳性对照药物泰米弗鲁药物最大无毒浓度(ID0)为1500±0μg/ml,半数中毒浓度(TD50)为2220±26μg/ml。
3.在MDCK细胞培养内对A3病毒毒力测定结果(TCD50)流感甲3型病毒(A3)∶半数感染量(TCID50)为1∶304.在Hep-2细胞培养内对RSV病毒毒力测定结果(TCIC50)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半数感染量(TCID50)为10-5
正式试验结果5.HS-05等药物在MDCK细胞培养内对A3病毒的抑制试验结果(以下数据为三次试验结果的均值)验证药物HS-04化合物CPE法,药物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116±17μg/ml,最小有效浓度(MIC)为375±0μg/ml,治疗指数(TI)为2。
HS-05药物CPE法,药物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37.9±8.6μg/ml,最小有效浓度(MIC)为93.8±0μg/ml,治疗指数(TI)为16。
C.A-01药物CPE法,药物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94±0μg/ml,最小有效浓度(MIC)为187.5±0μg/ml,治疗指数(TI)为4。
C.A-02药物CPE法,药物半数有效浓(IC50)为23±0μg/ml,最小有效浓度(MIC)为94±0μg/ml,治疗指数(TI)为7.9。
双黄连药物CPE法,药物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52.4±6.1μg/ml,最小有效浓度(MIC)为93.75±0μg/ml,治疗指数(TI)为32。
阳性对照药物泰米弗鲁药物CPE法,药物半数有效浓度(IC50)51.1±1.4μg/ml,最小有效浓度(MIC)为187.5±0μg/ml,治疗指数(TI)为8。
6.HS-05等药物在Hep-2细胞培养内对RSV病毒的抑制试验结果(以下数据为三次试验结果的均值)验证药物HS-04化合物CPE法,药物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260±37μg/ml,最小有效浓度(MIC)为75±0μg/ml,治疗指数(TI)为1.7。
HS-05药物CPE法,药物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48.4±2.6μg/ml,最小有效浓度(MIC)为93.8±0μg/ml,治疗指数(TI)为16。
C.A-01药物CPE法,药物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198±48μg/ml,最小有效浓度(MIC)为375±0μg/ml,治疗指数(TI)为2。
C.A-02药物CPE法,药物半数有效浓(IC50)为94±0μg/ml,最小有效浓度(MIC)为187.5±0μg/ml,治疗指数(TI)为4。
双黄连药物CPE法,药物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46.9±0μg/ml,最小有效浓度(MIC)为93.8±0μg/ml,治疗指数(TI)为32。
阳性对照药物
泰米弗鲁药物CPE法,药物半数有效浓度(IC50)52.2±4.4μg/ml,最小有效浓度(MIC)为187.5±0μg/ml,治疗指数(TI)为8。
试验结果归纳在表1和表2中表1.HS-05等药物对MDCK和Hep-2细胞的毒性测定结果

注以上数据为三次试验结果的均值TD0为最大无毒浓度、TD50为半数中毒浓度表2.HS-05等药物对A3和RSV病毒的抑制试验结果

注以上数据为三次试验结果的均值IC50为半数有效浓度、MIC为最小有效浓度、TI为治疗指数结论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式I化合物在MDCK和Hep-2细胞培养内,采用病毒CPE法,具有抗甲3型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下面的式I化合物和/或其可药用盐或溶剂化物 式I化台物结构式其中R可以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8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氧基,氨基,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胺基或酰胺基,酰胺基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腈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芳烷基,杂芳烷基,巯基,巯基烷基,巯基芳基,烷硫基,芳硫基,芳硫基烷基,这些基团可以带有取代基;R’可以是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8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取代基可以是卤素、氨基、硝基、巯基、氰基、羟基、C1-C8烷基、C1-C8烷氧基、C1-C8酰基、芳基、芳烷基、杂芳基、杂芳烷基、胺基、烷氧羰基胺基、芳氧羰基胺基、(取代的)酰胺基、巯基烷基、烷硫基、芳硫基、芳硫基烷基;其前提条件是当R是C1-C8烷基时,R’不是甲基。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中R可以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8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氧基,氨基,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胺基或酰胺基,酰胺基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腈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萘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啶基、喹啉基、氢化喹啉基、异喹啉基、氢化异喹啉基、吲哚基、三氮唑基、四氮唑基、噁唑基、噻吩基,芳烷基,杂芳烷基,巯基,巯基烷基,巯基芳基,烷硫基,芳硫基,芳硫基烷基,这些基团可以带有取代基;R’可以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8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萘基;取代基可以是卤素、氨基、硝基、巯基、氰基、羟基、C1-C8烷基、C1-C8烷氧基、C1-C8酰基、芳基、芳烷基、杂芳基、杂芳烷基、胺基、烷氧羰基胺基、芳氧羰基胺基、(取代的)酰胺基、巯基烷基、烷硫基、芳硫基、芳硫基烷基; 其中,R和R’与上面的定义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的化合物用于制备治疗流感疾病的药物的用途。
8.一种用于治疗流感的药物组合物,其含有作为活性成分的治疗有郊量的权利要求1-5之一的化合物和可药用辅料。
9.根据权利要求8的药物合物,其可以是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缓释剂、或控释剂。可以带有取代基;R’可以是提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8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如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萘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如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啶基、(氢化)喹啉基、(氢化)异喹啉基、吲哚基、三氮唑基、四氮唑基、噁唑基、噻吩基等;其前提条件是当R是C1-C8烷基时,R’不是甲基。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制备式I化合物和/或其可药用盐或溶化物的方法。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了式I和/或其可药用盐或溶剂化物用于抗病毒的用途。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含有式I化合物和/或其可药用盐或溶剂化物的药物组合物。发明详述本发明中的术语“烷基”是指C1-C8的烷基,包括支链或支链烷基,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等;“芳基”是指碳环芳烃,如苯基、萘基、蒽基或菲基等;“杂芳基”是指含有一个或者多个选自N、O、S等杂原子作为环原子的芳基,如吡啶基、吡咯基、呋喃基、噻吩基、(氢化)喹啉基、(氢化)异喹啉基、吲哚基、三氮唑基、四氮唑基、噁唑基等;“胺基”包括甲胺基、乙胺基、丙胺基、二甲胺基、二乙胺基等;“酰胺基”包括甲酰胺基、乙酰胺基、丙酰胺基、丁酰胺基等。“取代或未取代”是指基团可以未被取代或者被取代,取代基可以是卤素、氨基、硝基、巯基、氰基、羟基、C1-C8烷基、C1-C8烷氧基、C1-C8酰基、芳基、芳烷基、杂芳基、杂芳烷基、胺基、烷氧羰基胺基、芳氧羰基胺基、(取代的)酰胺基、巯基烷基、烷硫基、芳硫基、芳硫基烷基。本发明式I化合物中,4R,5S与3R的构型也构成本发明化合物的特征。本发明优选的式I化合物和/或其可药用盐或溶剂化物是其中R选自C1-C8烷基,酰胺基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如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萘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如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啶基、(氢化)喹啉基、(氢化)异喹啉基、吲哚基等,芳烷基,杂芳烷基,巯基烷基,巯基芳基,烷硫基,芳硫基,芳硫基烷基等;其中R’选自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叔丁基、异戊基;其前提条件是当R是C1-C8烷基时,R’不是甲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式I化合物和/或其可药用盐或溶剂化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式I化合物神经氨酸酶活性抑制剂,对流感病毒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用作治疗流感疾病的药物。本发明还涉及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该化合物用作制备抗病毒药物的用途,以及含有这些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这些组合物可以以各种制剂形式使用。
文档编号C07D303/00GK1594300SQ03156869
公开日2005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1日
发明者陈新, 浦志海, 李平 申请人: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