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环醇‑叶酸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28146阅读:7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天然药物和药物治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环醇-叶酸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仍然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极大的重大疾病之一。全球癌症发病信息数据库指出,癌症发病正在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各类癌症导致的死亡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死因。近年来,尽管肿瘤化疗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特别是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等的治疗有了突破性进展,缓解率达到85%以上,但对恶性肿瘤90%以上的实体瘤的治疗还远远未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为此寻找安全、有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和研究其作用机理,具有重要国家战略意义。

双环醇(bicyclol,bc),化学名称为(e)-3,5,4-三羟基二苯乙烯。为联苯双酯结构类似物,具有抗肝炎病毒和抗肝细胞损伤两方面的作用。双环醇是多酚类化合物双环醇其化学式为4,4'-二甲氧基-5,6,5',6'-双(亚甲二氧基)-2-羟甲基-2'-甲氧羰基联苯,分子式为c19h18o9,临床上可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所致的氨基转移酶升高。近年来,bc防治恶性肿瘤的研究备受关注(bmccancer.2016;16(1):742.)。其结构式如下所示:

双环醇能显著降低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活性,保护肝谷胱甘肽的排空,减轻肝细胞的变性及降低炎症反应。双环醇在具有保肝护肝活性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广谱抗肿瘤活性,能作用于肿瘤发生的不同阶段,包括抑制肿瘤的形成、阻碍肿瘤诱发和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以及有效地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阻止肿瘤细胞的侵害和转移。

目前,对天然产物的结构进行修饰和改造来增强药物活性、溶解性及靶向性的课题引起了药物化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将溶解性好或靶向癌细胞的小分子作为新药分子设计和合成的基本砌块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重要途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环醇-叶酸偶联物;该偶联物是由双环醇和叶酸偶联而成。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双环醇-叶酸偶联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双环醇-叶酸偶联物的用途。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双环醇-叶酸偶联物,该偶联物是由双环醇和靶向癌症的分子叶酸偶联而成,具有如下式(ⅰ)所示的结构式:

所述双环醇和叶酸通过酯键偶联。

上述双环醇-叶酸偶联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将双环醇和叶酸在无水二氯甲烷中,在吡啶和4-二甲氨基吡啶的催化下,室温反应过夜,过滤,过硅胶色谱柱,旋蒸,干燥,即可获得目标化合物。

所述室温为25-30℃。

所述吡啶和4-二甲氨基吡啶的摩尔比为(1~3):1。

所述硅胶色谱柱所用的洗脱溶剂为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溶剂体积比为(2~10):7。

上述的一种双环醇-叶酸偶联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

上述的一种双环醇-叶酸偶联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抗炎药物或美容品中的用途。

一种药物组合物,其中含有治疗有效量的上述的双环醇-叶酸偶联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及载体。

上述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抗炎药物或美容品中的用途。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突出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合成了一种抗肿瘤药物双环醇与生物分子叶酸偶联的化合物,通过体外mtt检测实验,发现其对肿瘤细胞株(mcf-7、bc-3和hepg2细胞)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比双环醇的ic50值强3-5倍,但对正常肝细胞l-o2低毒。该化合物以两个药物分子偶联成前药的方式治疗癌症,克服双环醇溶解性差和抗癌药物选择性低的问题,达到通过增强细胞凋亡的途径清除癌细胞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将双环醇(1.1mmole)和叶酸(1.3eq)溶解在无水二氯甲烷(30ml)中,在吡啶(0.5g)和4-二甲氨基吡啶(0.5g)的催化下,室温25-30℃下反应过夜,过滤,过硅胶色谱柱(所用的洗脱溶剂为体积比(3~8):7的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旋蒸,干燥,即可获得白色固体目标化合物。经液相色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分析,所新制备的白色固体目标化合物为具有式(ⅰ)所示结构的偶联物:

实施例2

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效应评价。本实施例采用乳腺癌mcf-7、淋巴瘤bc-3和肝癌hepg2细胞对其进行药效评价,同时lo2肝脏细胞对其进行毒性检测。

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根据细胞的大小接种4~40×103个于96孔板上,待生长24小时后,弃上清,然后按以下分组给药:肿瘤细胞设不加药组和加药组(浓度5~400μm对肿瘤细胞,浓度5~800μm对lo2细胞),双环醇偶联叶酸bc-fa(即实施例1所得偶联物),叶酸fa,叶酸fa和两者等摩尔混合物bc+fa。每组设4~6个复孔,培养72小时,弃上清,加入100μl含0.5mg/ml的mtt(四氮唑盐)无血清培养液培养4h,加入100μldmso(二甲亚砜),放置于微型振荡仪上振荡10min,再置于酶标仪上570nm处检测od值。正常人细胞系lo2做对照。每次实验均重复3次。

结果显示,随着药物浓度增加,与相应不加药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活性分别下降,说明化合物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肿瘤细胞细胞增殖。而对正常肝细胞系lo2细胞的增殖活性未有变化,显示出该化合物对正常细胞具有低毒特性(表1)。

表1不同细胞的ic50值(72h)及不同化合物ic50比值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