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毒检测试剂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88698发布日期:2019-06-22 00:36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病毒检测试剂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病毒、细菌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病毒检测时需要用到的试剂盒。



背景技术:

在病毒检测试剂的包装领域,包装盒的应用十分的广泛。病毒检测试剂的试剂盒一般结构包括盒体、盒体上部设有盒盖,盒体的腔体内设有试剂瓶槽,在试剂瓶槽内装有试剂管,所述试剂管内装有病毒检测溶液,如PCR酶液。

在需要对病毒做不同的对比试验时,需要将病毒灌入多根试剂管内,然后分别对单个的试剂管进行试验,最终试验后需要比对则将试验结果放在一起进行观察和比对。这种需要首先将病毒分别灌入多根试剂管,然后试验后还需要将多根试剂管放在一起进行比对的试验,在操作过程中非常麻烦,需要很多道程序,影响了试验的进度,急需改进。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成为了该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病毒检测试剂盒,能够快速的完成待检查液的分配,检查后能够快速的呈现比对效果,能完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病毒检测试剂盒,包括试剂盒和透明的试剂盒盖,在试剂盒上设有一对比组检测腔孔和一排与对比组检测腔孔位置和数量都一一对应的检测组检测腔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注入漏斗、流通道、斜管和阀门,所述注入漏斗设置于试剂盒的上表面,且深入试剂盒的内部,流通道的首端对应设置在注入漏斗的下方,流通道贯穿整排的对比组检测腔孔;相应位置的对比组检测腔孔和检测组检测腔孔通过斜管连通,且位于对比组检测腔孔一侧的斜管端部高于检测组检测腔孔一侧的斜管端部,阀门设置于斜管的中部。

作为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斜管与对比组检测腔孔相接处高于对比组检测腔孔竖向中心线。

作为优选方式之一,还包括防溅台,所述防溅台设置于注入漏斗下方的流通道上。

作为优选方式之一,还包括滴管保存盒,所述滴管保存盒固定于试剂盒上平面的左下角,所述滴管保存盒内设有滴管卡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分流的设计,能够快速的完成待检查液的分配,带每个检测腔孔中进行不同的试验检查后,能够快速的呈现比对效果,加快了试验和检测的进度,并且清洗也非常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面示意图。

图3是检测组检测腔孔和对比组检测腔孔之间的连接关系。

附图中:试剂盒1,试剂盒盖2,对比组检测腔孔3, 检测组检测腔孔4, 注入漏斗5, 防溅台6, 流通道7,斜管8, 阀门9, 滴管保存盒10,滴管卡槽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3所示,一种病毒检测试剂盒,包括试剂盒1、透明的试剂盒盖2、注入漏斗5、防溅台6、流通道7、斜管8、阀门9和滴管保存盒10。试剂盒盖2与试剂盒1通过铰链连接。在试剂盒1上设有一对比组检测腔孔3和一排与对比组检测腔孔3位置和数量都一一对应的检测组检测腔孔4。检测组检测腔孔用来做不同的试验,而试验后便可与对应位置的对比组检测腔孔内的溶液进行比对,直观的了解检测结果。

所述注入漏斗5设置于试剂盒1的上表面,且深入试剂盒1的内部,通过注入漏斗5注入待检测溶液,所述防溅台6设置于注入漏斗5下方的流通道7上,防止支路的待检测溶液溅起。流通道7的首端对应设置在注入漏斗5的下方,流通道7贯穿整排的对比组检测腔孔3;当待检测溶液通过注入漏斗进入流通道之后便开始分流,进入每一个对比组检测腔孔3内。

相应位置的对比组检测腔孔3和检测组检测腔孔4通过斜管8连通,且位于对比组检测腔孔3一侧的斜管端部高于检测组检测腔孔4一侧的斜管端部,待检测溶液通过斜管进入单个的检测组检测腔孔4内,阀门9设置于斜管8的中部,通过阀门关闭来实现检测组检测腔孔内溶液的独立性。进一步地,所述斜管8与对比组检测腔孔3相接处高于对比组检测腔孔3竖向中心线。

通过分流的设计,能够快速的完成待检查液的分配,带每个检测腔孔中进行不同的试验检查后,能够快速的呈现比对效果,加快了试验和检测的进度,并且清洗也非常的方便。清洗的时候,只需要从注入漏斗中灌入装有清洗液的清水,然后让其自然流动即可,非常的便利。

另外,还包括滴管保存盒10,所述滴管保存盒10固定于试剂盒1上平面的左下角,所述滴管保存盒10内设有滴管卡槽11。便于保存滴管,方便检测时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