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与应用_2

文档序号:8244207阅读:来源:国知局
4-庚二醇二苯甲酸酯、4-乙基-6-庚烯-2,4-庚二醇二苯甲酸酯、5-乙 基-6-庚烯-2, 4-庚二醇二苯甲酸酯、6-乙基-6-庚烯-2, 4-庚二醇二苯甲酸酯、3-丙 基-6-庚烯_2, 4-庚二醇二苯甲酸酯、4-丙基-6-庚烯-2, 4-庚二醇二苯甲酸酯、5-丙 基-6-庚烯_2, 4-庚二醇二苯甲酸酯、6-丙基-6-庚烯-2, 4-庚二醇二苯甲酸酯、3- 丁 基-6-庚烯-2, 4-庚二醇二苯甲酸酯、4- 丁基-6-庚烯-2, 4-庚二醇二苯甲酸酯、5- 丁 基-6-庚烯_2, 4-庚二醇二苯甲酸酯、6- 丁基-6-庚烯-2, 4-庚二醇二苯甲酸酯、3, 5-二 甲基-6-庚烯_2, 4-庚二醇二苯甲酸酯、3, 5-二乙基-6-庚烯-2, 4-庚二醇二苯甲酸酯、 3, 5-二丙基-6-庚烯-2, 4-庚二醇二苯甲酸酯、3, 5-二丁基-6-庚烯-2, 4-庚二醇二苯甲 酸酯、3, 3-二甲基-6-庚烯-2, 4-庚二醇二苯甲酸酯、3, 3-二乙基-6-庚烯-2, 4-庚二醇二 苯甲酸酯、3, 3-二丙基-6-庚烯-2, 4-庚二醇二苯甲酸酯、3, 3-二丁基-6-庚烯-2, 4-庚 二醇二苯甲酸酯、3-乙基-3, 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4-乙基-3, 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 5-乙基-3, 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3-丙基-3, 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4-丙基-3, 5-庚二 醇二苯甲酸酯、3- 丁基-3, 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2, 3-二甲基-3, 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 2, 4-二甲基-3, 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2, 5-二甲基-3, 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2, 6-二甲 基-3, 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3, 3-二甲基-3, 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4, 4-二甲基-3, 5-庚 二醇二苯甲酸酯、4, 5-二甲基-3, 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4, 6-二甲基-3, 5-庚二醇二苯甲 酸酯、4, 4-二甲基-3, 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6, 6-二甲基-3, 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2-甲 基-3-乙基-3, 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2-甲基-4-乙基-3, 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2-甲 基-5-乙基-3, 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3-甲基-3-乙基-3, 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3-甲 基-4-乙基-3, 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3-甲基-5-乙基-3, 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4-甲 基-3-乙基-3, 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4-甲基-4-乙基-3, 5-庚二醇二苯甲酸酯、9, 9-双 (苯甲羧基甲基)芴、9, 9-双((间甲氧基苯甲羧基)甲基)芴、9, 9-双((间氯苯甲羧基) 甲基)芴、9, 9-双((对氯苯甲羧基)甲基)芴、9, 9-双(肉桂羧基甲基)芴、9-(苯甲羧基甲 基)-9_(丙羧基甲基)芴、9, 9-双(丙羧基甲基)芴、9, 9-双(丙烯羧基甲基)芴和9, 9-双 (新戊基羧基甲基)苑,所沭二醚类化合物洗自2- (2-乙基己基)-1,3-二甲氧基丙烷、2-异 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烧、2- 丁基_1,3_二甲氧基丙烧、2-仲丁基_1,3_二甲氧基丙烧、 2-环己基-1,3 - _甲氧基丙烧、2-苯基-1,3- _甲氧基丙烧、2- (2-苯基乙基)-1,3- _甲 氧基丙烧、2- (2_环己基乙基)_1,3_二甲氧基丙烧、2_ (对-氣苯基)_1,3_二甲氧基丙烧、 2_(二苯基甲基)_1,3_二甲氧基丙烧、2, 2_二环己基_1,3_二甲氧基丙烧、2, 2_二环戊 基-1,3_二甲氧基丙烧、2, 2_二乙基_1,3_二甲氧基丙烧、2, 2_二丙基_1,3_二甲氧基丙 烧、2, 2_二异丙基_1,3_二甲氧基丙烧、2, 2_二丁基_1,3_二甲氧基丙烧、2_甲基_2_丙 基_1,3- _甲氧基丙烧、2-甲基节基-1,3- _甲氧基丙烧、2-甲基乙基-1,3- _. 甲氧基丙烧、甲基-2_异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烧、2-甲基-2-苯基-1,3-二甲氧基丙 烧、2 -甲基环己基-1,3-_甲氧基丙烧、2, 2-双(2-环己基乙基)-1,3-_甲氧基丙烧、 2_甲基_2_异丁基_1,3_二甲氧基丙烧、2_甲基_2_ (2_乙基己基)_1,3_二甲氧基丙烧、 2, 2- _异丁基_1, 3-_甲氧基丙烧、2, 2-_苯基-1, 3- _甲氧基丙烧、2, 2- _节基-1, 3- _. 甲氧基丙烧、2, 2-双(环己基甲基)-1, 3-二甲氧基丙烧、2-异丁基_2_异丙基-1, 3-二甲 氧基丙烧、2-(卜甲基丁基)-2_异丙基-1, 3-二甲氧基丙烧、2-异丙基_2_异戊基-1, 3-二 甲氧基丙烧、苯基-2_异丙基-1, 3-二甲氧基丙烧、2-苯基_2_仲-丁基-1,3-二甲氧 基丙烧、节基-2_异丙基-1, 3-二甲氧基丙烧、2-环戊基_2_异丙基-1, 3-二甲氧基丙 烧、2-环戊基-2-仲-丁基-1, 3-二甲氧基丙烧、2-环己基-2-异丙基-1, 3-二甲氧基丙 烷、2-环己基-2-仲-丁基-1,3-二甲氧基丙烷、2-异丙基-2-仲-丁基-1,3-二甲氧基 丙烷和2-环己基-2-环己基甲基-1,3-二甲氧基丙烷。
7.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催化剂组分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固体组分,其过程包括: (a)在密闭的容器中,在至少一种高分子分散稳定剂的存在下,将卤化镁1%\和有机醇 RiOH的混合物在30-160°C下反应,形成卤化镁醇合物溶液; (b)将所述卤化镁醇合物溶液与式(2)所示的环氧烷类化合物在30-160°C下反应,生 成固体组分; 其中,X为卤素,&为Q-Cu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其中,R2和R3相同或不同,且各自独立地为氢或者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其中烷基 上的氢任选地被卤素取代; 其中,以每摩尔镁计,所述有机醇的用量为3-30摩尔,式(2)所示的环氧烷类化合物的 用量为1-10摩尔;所述高分子分散稳定剂的用量为所述卤化镁和所述有机醇的总用量的 0. 1-10 重量 % ; (2)将步骤(1)制备的固体组分与钛化合物接触反应,并且任选地,在反应之前、期间和 之后的一个或多个时间段内加入至少一种内给电子体。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以每摩尔镁计,所述有机醇的用量为4-20摩尔, 式(2)所示的环氧烷类化合物的用量为2-6摩尔;所述高分子分散稳定剂的用量为所述卤 化镁和所述有机醇的总用量的〇. 2-5重量%。
9.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卤化镁选自二氯化镁、二溴化镁和二碘 化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有机醇选自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戊醇、异戊 醇、正己醇、正辛醇和2-乙基-1-已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环氧烷类化合物选自环氧乙烷、 环氧丙烷、环氧丁烷、环氧氯丙烷、环氧氯丁烷、环氧溴丙烷和环氧溴丁烷中的至少一种。
10.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高分子分散稳定剂的重均分子量大于 1000,优选大于 3000,更优选为 6, 000-2, 000, 000。
11. 根据权利要求7、8和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高分子分散稳定剂选自 聚丙烯酸盐、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聚苯乙烯磺酸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缩合烷基苯 基醚硫酸酯、缩合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氧基烷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改性聚乙撑亚胺、 1-十二-4-乙烯吡啶溴化物的聚合物、聚乙烯基苄基三甲胺盐、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环 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吡咯烷酮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二 醇、烷基苯基聚氧乙烯醚和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聚乙烯吡 咯烷酮、聚乙烯吡咯烷酮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聚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12.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a)和(b)中均不加入惰性分散介 质,所述惰性分散介质选自液态的脂族、芳族或环脂族烃类以及硅油中的至少一种。
13.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2)中,将步骤(1)制备的固体组分与钛 化合物接触反应的过程包括:在烃类溶剂的存在下,将步骤(1)制备的固体组分与烷氧基 钛接触反应,将得到的中间反应产物与四氯化钛和内给电子体化合物接触反应,然后用烃 类溶剂对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洗涤,所述烷氧基钛的通式为Ti(0R4)4_aXa,其中,R4为 的脂肪烃基,X为卤素,a为0-3的整数;优选地,所述烷氧基钛选自四丁氧基钛、四乙氧基 钛、一氯三丁氧基钛、二氯二丁氧基钛、三氯一丁氧基钛、一氯三乙氧基钛、二氯二乙氧基钛 和三氯一乙氧基钛。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以每摩尔镁计,所述烷氧基钛的用量为 0. 05-1. 5摩尔,优选为0. 1-1. 2摩尔。
15. 由权利要求7-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的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
16. -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该催化剂含有: (i)催化剂组分,该催化剂组分为权利要求1-6和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烯烃聚合 的催化剂组分; (ii)至少一种烷基铝化合物;以及 (iii)任选地,至少一种外给电子体。
17. 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在烯烃聚合反应中的应用。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与应用。所述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含有以下组分的反应产物:(1)固体组分和(2)至少一种钛化合物;其中,所述固体组分含有式(1)所示的镁化合物和式(2)所示的环氧烷类化合物,其中,R1为C1-C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R2和R3相同或不同,且各自独立地为氢或者C1-C5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其中烷基上的氢任选地被卤素取代;X为卤素;m为0.1-1.9,n为0.1-1.9,且m+n=2。在烯烃聚合过程中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可以获得较高的聚合活性和较高的立体定向能力。
【IPC分类】C08F4-651, C08F4-649, C08F4-654, C08F4-658, C08F10-00
【公开号】CN104558284
【申请号】CN201310491648
【发明人】李威莅, 夏先知, 刘月祥, 凌永泰, 赵瑾, 张纪贵, 高富堂, 高平, 谭扬, 彭人琪, 张志会, 林洁, 段瑞林, 马长友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3年10月1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