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发光材料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82959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近红外发光材料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近红外发光材料,尤其涉及一种金属铱配合物以及应用该金属铱 配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属于有机发光显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近红外区是指波长从700纳米到1500纳米的一段波谱区间。最近几年,近红外材 料和技术引起了科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入。在军需方面,近红外技术被用于热源目标 锁定、区域防务、夜视设备、导弹定位和目标追踪等;在民用方面,近红外技术可用于热效率 分析、温度遥感传输、短程无限通讯及天气预报等;在生物体组织和细胞中,近红外光可以 穿透表层进入生物体组织,且能避免生物体自荧光的信号干涉,因此近红外光谱是最佳的 生物分析窗口;近红外光谱也是光纤通信的窗口,波长为1. 31和1. 55微米的近红外光源能 使光纤的损耗降到最低;此外,将近50%的太阳能落于近红外区,为了充分利用这部分能 量,也需要开发新型的近红外光伏材料。
[0003] 环金属铱配合物由于具备丰富的光物理特性而成为一类优秀的磷光染料,广泛用 于有机发光器件、传感器和激光器等。目前,环金属铱配合物在红光、绿光及蓝光等可见光 区已取得了成功的应用。然而,环金属铱配合物在近红外区的研宄尚未突破,目前研宄的两 个难点在于:发光波长的进一步红移和提高近红外发光效率,为了使近红外发光材料发射 波长红移,需要通过调整分子结构来降低HOMO-LUMO间的能隙,然而由能隙规则可知,随着 能隙变窄,激发态非辐射弛豫的速率就会变大,导致发光效率下降。如何解决波长红移和发 光效率下降之间的矛盾,找到近红外区发光纯正且具有相当发光效率的金属铱配合物是目 前近红外发光材料研宄的难点。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光色纯正且具有较高发光效率的近红外发光材料铱 配合物,以及含有该铱配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0005] -种用作近红外发光材料的铱配合物,该铱配合物的结构通式为LnIrX3_ n或 [LnIrX3_n]+Z_,其中,Ir是所述铱配合物的中心原子,L·与X均为所述铱配合物的配体,Z-为 阴离子,η = 1,2或3, L选自具有以下通式的Ll配体、L2配体或L3配体: 「00061
【主权项】
1. 一种用作近红外发光材料的铱配合物,该铱配合物的结构通式为LnIrX3_n或 [LnIrX3_n]+Z_,其中,Ir是所述铱配合物的中心原子,L与X均为所述铱配合物的配体,Z-为 阴离子,n= 1,2或3,L选自具有以下通式的L1配体、L2配体或L3配体:
其中,札~1?8分别独立地选自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0 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氨基、咔唑基、氟原子、三氟甲基和碳原子数为5~18 的芳香基团中的一种,Ar选自碳原子数为5~18的芳基和碳原子数为5~18的杂环芳基。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作近红外发光材料的铱配合物,其特征在于,X选自联吡啶、 1,10-菲啰啉、4, 7-二苯基-1,10-菲啰啉、乙酰丙酮、二苯甲酰基甲烷、二叔戊酰甲烷和吡 啶甲酸中的一种。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作近红外发光材料的铱配合物,其特征在于,选自氯离子,六 氟磷酸根、高氯酸根、四苯基硼酸根以及四(对三氟甲基苯基)硼酸根中的一种。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作近红外发光材料的铱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铱配合物选 自下列结构式的一种:


5. -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一阳极、一空穴传输层、一有机发光层、一电子传输层 以及一阴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层包括权利要求1到权利要求4中任意一项所述铱 配合物。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铱配合物占所述有机发 光层总质量的1 %~30%。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层进一步包括 一主体材料,所述主体材料通过接收空穴和电子产生激子,然后向所述铱配合物转移激子 的能量。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材料选自含咔唑类 共轭小分子、芳基硅类小分子以及金属配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9.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空穴传输层、有机 发光层、电子传输层以及阴极依次层叠设置。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进一 步包括一空穴阻挡层,所述空穴阻挡层设置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与所述电子传输层之间。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作近红外发光材料的铱配合物以及含有该铱配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铱配合物的结构通式为LnIrX3-n或[LnIrX3-n]+Z-,其中,Ir是所述铱配合物的中心原子,L与X均为所述铱配合物的配体,Z-为阴离子,n=1,2或3,L选自:。
【IPC分类】C07F5-02, C07F15-00, C09K11-06, C07D221-08, C07D409-04, C07D239-70, C07D237-26, H01L51-54
【公开号】CN104804045
【申请号】CN201510173262
【发明人】乔娟, 辛利君
【申请人】清华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