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烯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_5

文档序号:9591691阅读:来源:国知局
果较好。
[0142]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方法对本发明实施例6得到的环烯烃共聚物进行凝胶渗 透色谱测试,测试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6得到的环烯烃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为2. 7,数均分 子量为 3. 8X104g/mol。
[0143]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方法对本发明实施例6得到的环烯烃共聚物进行差热 分析法测试,测试结果如图12,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6得到的环烯烃共聚物的示差扫描量 热曲线,由图12可知,本发明实施例6得到的环烯烃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55. 6°C。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方法对本发明实施例6得到的环烯烃共聚物进行热失重法测试,测 试结果如图5,图5中曲线4为本发明实施例6得到的环烯烃共聚物在氮气中的热重曲线; 由图5可知,本发明实施例6得到的环烯烃共聚物在447°C时的分解率为10%,具有较好的 热稳定性。
[0144]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方法测试本发明实施例6得到的环烯烃共聚物的透明性, 测试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6得到的环烯烃共聚物的透光率> 90%。
[0145]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方法测试本发明实施例6在进行上述聚合反应时的聚合 转化率,测试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6进行上述聚合反应时的聚合转化率为100%。
[0146] 实施例7
[0147] 在25°C下向干燥的聚合反应瓶中加入6毫摩尔(1. 2g)的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具 有式III结构的化合物,加40毫升甲苯搅拌下充分溶解。向溶液中分别加入0. 06毫摩尔 的1-己烯,9微摩尔的无水乙醇和12微摩尔的三异丁基铝并充分搅拌。向100毫升支口瓶 中加入28. 06毫克的六氯化钨,再向支口瓶中加入25毫升甲苯搅拌15分钟,使所述六氯化 钨充分溶解在甲苯中,得到六氯化钨溶液;在搅拌的条件下,将所述六氯化钨催化剂溶液取 2. 5毫升加入到上述聚合反应瓶中进行120min的聚合反应;
[0148] 所述聚合反应完成后,在搅拌的条件下向上述聚合反应瓶中加入一定的甲苯对溶 液稀释,后将得到的聚合反应溶液倒入无水乙醇中,得到沉淀产物;将所述沉淀产物过滤后 用乙醇洗涤3次,在40°C的真空烘箱中干燥12小时,得到1. 2g的聚合反应产物。本发明实 施例7提供的聚合方法得到的聚合反应产物的收率为100%,纯度大于99. 9%。
[0149] 在干燥的聚合反应瓶中,依次加入1. 2g的上述聚合反应产物、lg的对甲苯磺酰 肼、相对于上述六氯化钨的摩尔数leqv的2, 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和40mL的甲 苯,在130°C下回流搅拌16小时进行氢化反应,得到氢化反应产物;将所述氢化反应产物滴 加到300mL的纯度为98 %的乙醇中,将得到的混合产物过滤抽干后重新用40mL的甲苯在 130°C溶解30分钟,将溶解后的溶液再次加入到300mL的纯度为98 %的乙醇中,将得到的 混合产物放入真空烘箱在60°C下干燥12小时,得到1. 12g环烯烃共聚物。本发明实施例7 提供的氢化反应的方法得到环烯烃共聚物的产率为93. 3%,纯度大于99. 9%。
[0150]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方法,对本发明实施例7得到的环烯烃共聚物进行核磁 共振氢谱检测,检测结果如图13,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7得到的聚合反应产物和环烯烃共 聚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图13中曲线1为本发明实施例7得到的聚合反应产物的核磁共振 氢谱,曲线2为本发明实施例7得到的环烯烃共聚物的核磁共振氢谱,由图13可以看出,本 发明实施例7得到的聚合反应产物经过氢化反应后双键峰完全消失,氢化效果较好。
[0151]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方法对本发明实施例7得到的环烯烃共聚物进行凝胶渗 透色谱测试,测试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7得到的环烯烃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为2. 2,数均分 子量为 5. 6X104g/mol。
[0152]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方法对本发明实施例7得到的环烯烃共聚物进行差热 分析法测试,测试结果如图14,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7得到的环烯烃共聚物的示差扫描量 热曲线,由图14可知,本发明实施例7得到的环烯烃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27. 3°C。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方法对本发明实施例7得到的环烯烃共聚物进行热失重法测试,测 试结果如图5,图5中曲线5为本发明实施例7得到的环烯烃共聚物在氮气中的热重曲线; 由图5可知,本发明实施例7得到的环烯烃共聚物在442°C时的分解率为10%,具有较好的 热稳定性。。
[0153]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方法测试本发明实施例7得到的环烯烃共聚物的透明性, 测试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7得到的环烯烃共聚物的透光率> 90%。
[0154]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方法测试本发明实施例7在进行上述聚合反应时的聚合 转化率,测试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7进行上述聚合反应时的聚合转化率为100%。
[0155]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3~实施例7得到的环烯烃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环 烯烃共聚物中具有式II结构化合物含量的变化关系曲线,由图15可知,本发明得到的环烯 烃共聚物中具有式II结构的化合物越多,环烯烃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越高。
[0156] 实施例8
[0157]在25°C下向干燥的聚合反应瓶中加入6毫摩尔(1. 2g)的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具 有式II结构的化合物,加40毫升甲苯搅拌下充分溶解。向溶液中分别加入0. 06毫摩尔的 1-己烯,18微摩尔的无水乙醇和18微摩尔的三异丁基铝并充分搅拌。向100毫升支口瓶 中加入28. 06毫克的六氯化钨,再向支口瓶中加入25毫升甲苯搅拌15分钟,使六氯化钨充 分溶解在甲苯中,得到六氯化钨催化剂溶液;在搅拌的条件下,将所述六氯化钨催化剂溶液 取2. 5毫升加入到上述聚合反应瓶中进行120min的聚合反应;
[0158] 所述聚合反应完成后,在搅拌的条件下向上述聚合反应瓶中加入一定的甲苯对溶 液稀释,后将得到的聚合反应溶液倒入无水乙醇中,得到沉淀产物;将所述沉淀产物过滤后 用乙醇洗涤3次,在40°C的真空烘箱中干燥12小时,得到1. 2g的聚合反应产物。经计算, 本发明实施例8提供的聚合方法得到的聚合反应产物的收率为100%,纯度大于99. 9%。
[0159] 将高压釜中在真空的条件下预干燥5小时,向所述高压釜中加入lg上述制备得到 的聚合反应产物、300mL的环己烷、0. 5g的Pd/Al203催化剂,将所述高压釜进行3次的抽换 气操作后向所述高压釜内充入3MPa的氢气,在150°C进行24h的氢化反应,将得到的氢化反 应溶液过滤以回收其中的Pd/Al203催化剂,得到氢化反应产物;将所述氢化反应产物倒入 乙醇中沉淀,将得到的沉淀产物过滤后放入真空烘箱在60°C下干燥12小时,得到0. 90g的 环烯烃共聚物。
[0160] 按照实施例3所述的方法测试本发明实施例8得到的环烯烃共聚物的结构和性 能,测试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8得到的环烯烃共聚物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式I中X为190, y为230。本发明实施例8得到的环烯烃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29. 1°C,本发明实施 例8得到的环烯烃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为2. 6,数均分子量为3. 3X104g/mol。本发明实施 例8得到的环烯烃共聚物的透光率> 90%。本发明实施例8中聚合反应的聚合转化率为 100%,纯度大于99. 9%。本发明实施例8得到的环烯烃共聚物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和透明性。
[0161]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 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 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这些实施例的 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 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 文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环烯烃共聚物,具有式I结构:式I中,170彡X彡240, 200彡y彡300。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烯烃共聚物,其特征在于,180$ X < 200, 210 $ y < 240。3. -种权利要求1所述环烯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具有式II结构的化合物和具有式III结构的化合物进行聚合反应,得到聚合反应产 物; 将所述聚合反应产物和氢源进行氢化反应,得到环烯烃共聚物;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反应的催化剂为钨系催化 剂。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式II结构的化合物和具有 式ΙΠ 结构化合物的摩尔比为(3~0. 3) :1。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式II结构的化合物和具有 式ΙΠ 结构的化合物总的摩尔数和催化剂的摩尔数的比值为(800~1250) :1。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反应的助催化剂为铝系催 化剂。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反应的催化剂调节剂为醇 类。9.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反应的分子量调节剂为 α -直链烯烃。10.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反应的反应温度为0°C~ 50 °C ;反应时间为60分钟~180分钟。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烯烃共聚物,具有式I结构,式I中,170≤x≤240,200≤y≤300。本发明提供的环烯烃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透明性。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环烯烃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27.3℃~229.6℃,10%的热失重均超过430℃,本发明提供的环烯烃共聚物的透光率>90%。
【IPC分类】C08F8/04, C08F232/08
【公开号】CN105348442
【申请号】CN201510705195
【发明人】李彦国, 崔磊, 李悦生, 王永霞, 穆红亮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6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