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组件和具有它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8561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地板组件和具有它的车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板组件和具有它的车辆。



背景技术:

现代人们对车辆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关注车辆的安全性能。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在车辆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尤为关键。

由于后排乘员脚部空间的限制,前座椅后横梁Z向高度较低,与门槛存在很大的高度差,当车辆发生侧碰特别是侧柱碰时,门槛发生翻转变形,从而导致前座椅后横梁及地板纵梁发生折弯变形或挤压变形。现有技术中,车辆地板纵梁内均为空腔结构,不能有效抵抗侧碰和侧柱碰时前座椅后横梁及地板纵梁发生的折弯变形或挤压变形,这对整车的碰撞性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地板组件,通过在纵梁空腔内增设纵梁加强板,提高了纵梁和前座椅后横梁的刚度,从而提升了车辆的碰撞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地板组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地板组件包括:地板本体;纵梁,所述纵梁设置在所述地板本体的下表面,所述纵梁具有向上敞开的“U”形截面形状;纵梁加强板,所述纵梁加强板设置在所述纵梁的空腔内,且所述纵梁加强板包括:顶板和两个侧板,所述顶板与所述纵梁的左侧壁和所述纵梁的右侧壁固定,每个所述侧板与所述纵梁的左侧壁、所述纵梁的右侧壁和所述纵梁的底壁固定,从而在所述顶板、两个所述侧板与所述纵梁之间限定出封闭的盒状空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地板组件,通过设置纵梁加强板,增加了纵梁的刚度,当车辆发生侧碰或侧柱碰时,能够有效避免纵梁发生折弯变形或挤压变形,从而有利于提高整车的碰撞安全性能。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地板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纵梁的左侧壁的上端形成有左侧壁翻边,所述纵梁的右侧壁的上端形成有右侧壁翻边。

所述顶板的左侧边缘设置有顶板左翻边且所述顶板的右侧边缘设置有顶板右翻边,所述顶板左翻边与所述左侧壁翻边固定,所述顶板右翻边与所述右侧壁翻边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板左翻边搭接贴合在所述左侧壁翻边的上表面上且焊接固定,所述顶板右翻边搭接贴合在所述右侧壁翻边的上表面上且焊接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侧板从所述顶板的前侧边缘和后侧边缘分别向下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侧板的左侧边缘设置有侧板左翻边且所述侧板的右侧边缘设置有侧板右翻边,所述侧板左翻边与所述纵梁的左侧壁固定且所述侧板右翻边与所述纵梁的右侧壁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侧板左翻边搭接贴合在所述纵梁的左侧壁的内壁面上且焊接固定,所述侧板右翻边搭接贴合在所述纵梁的右侧壁的内壁面上且焊接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侧板的下端设置有侧板下翻边,所述侧板下翻边与所述纵梁的底壁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侧板下翻边搭接贴合在所述纵梁的底壁的上表面上且焊接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上述的地板组件还包括:前座椅后横梁,所述前座椅后横梁与所述纵梁正交设置且设置在所述纵梁加强板的正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地板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地板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纵梁加强板、纵梁、前座椅后横梁、前座椅安装板的位置示意图;

图3是纵梁加强板与纵梁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纵梁加强板的立体图;

图5是纵梁与雪橇板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

地板组件10、地板本体1、纵梁2、左侧壁21、左侧壁翻边211、右侧壁22、右侧壁翻边221、底壁23、纵梁加强板3、顶板31、顶板左翻边311、顶板右翻边312、工艺孔313、侧板32、侧板左翻边321、侧板右翻边322、侧板下翻边323、前座椅后横梁4、前座椅安装板5、雪橇板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5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地板组件10。

参照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地板组件10可以包括地板本体1、纵梁2、纵梁加强板3。

纵梁2设置在地板本体1的下表面,纵梁2具有向上敞开的“U”形截面形状,“U”形纵梁2内部具有向上敞开的空腔。

参照图2-图4所示,纵梁加强板3设置在纵梁2的空腔内,且纵梁加强板3可以包括顶板31和两个侧板32,其中,顶板31与纵梁2的左侧壁21和纵梁2的右侧壁22固定,每个侧板32与纵梁2的左侧壁21、纵梁2的右侧壁22和纵梁2的底壁23固定,从而在顶板31、两个侧板32与纵梁2之间限定出封闭的盒状空腔,由此增加了纵梁2的刚度,当车辆受到碰撞时,纵梁2不易发生变形,有利于提高车辆的服役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地板组件10,纵梁加强板3增加了纵梁2的刚度,当车辆发生侧碰或侧柱碰时,纵梁2不易变形,从而有利于提升车辆的碰撞安全性能。

参照图2、图3所示,纵梁2的左侧壁21的上端形成有左侧壁翻边211,纵梁2的右侧壁22的上端形成有右侧壁翻边221。纵梁2通过左侧壁翻边211和右侧壁翻边221固定在地板本体1的下表面,具体固定方式可以是焊接固定。

参照图3、图4所示,顶板31的左侧边缘设置有顶板左翻边311且顶板31的右侧边缘设置有顶板右翻边312,顶板左翻边311与左侧壁翻边211固定,顶板右翻边312与右侧壁翻边221固定,由此实现顶板31与纵梁2的左侧壁21、纵梁2的右侧壁22的固定。顶板31上还可以设置有工艺孔313,工艺孔313的数量可以是两个,由此方便了纵梁加强板3的制造加工过程。

在具体实施例中,顶板左翻边311搭接贴合在左侧壁翻边211的上表面上且焊接固定,顶板右翻边312搭接贴合在右侧壁翻边221的上表面上且焊接固定,焊接的操作简单且固定牢靠。

侧板32从顶板31的前侧边缘和后侧边缘分别向下延伸,换言之,顶板31和两个侧板32共同组成倒“U”形结构。

侧板32的左侧边缘设置有侧板左翻边321且侧板32的右侧边缘设置有侧板右翻边322,侧板左翻边321与纵梁2的左侧壁21固定且侧板右翻边322与纵梁2的右侧壁22固定,由此实现侧板32与纵梁2的左侧壁21、纵梁2的右侧壁22的固定。

在具体实施例中,侧板左翻边321搭接贴合在纵梁2的左侧壁21的内壁面上且焊接固定,侧板右翻边322搭接贴合在纵梁2的右侧壁22的内壁面上且焊接固定。

侧板32的下端设置有侧板下翻边323,侧板下翻边323与纵梁2的底壁23固定,由此实现侧板32与纵梁2的底壁23的固定。

在具体实施例中,侧板下翻边323搭接贴合在纵梁2的底壁23的上表面上且焊接固定。

进一步地,地板组件10还可以包括前座椅后横梁4,前座椅安装板5固定在前座椅后横梁4上。前座椅后横梁4与纵梁2正交设置且设置在纵梁加强板3的正上方,由此可以显著增加前座椅后横梁4的刚度。当车辆发生侧碰或侧柱碰时,前座椅后横梁4不易变形,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车辆的碰撞安全性能。优选地,纵梁加强板3位于地板本体1的下方,且顶面与地板本体1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地板组件10还可以包括雪橇板6,雪橇板6焊接固定在地板本体1上,且与纵梁2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1、图5所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地板组件10。通过设置纵梁加强板3,增加了前座椅后横梁4与纵梁2的刚度,从而有效避免车辆侧碰或侧柱碰时由于前座椅后横梁4与门槛存在很大的高度差导致前座椅后横梁4及纵梁2发生折弯变形或挤压变形的现象,有利于提高整车的碰撞安全性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