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副车架及使用该前副车架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47243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汽车前副车架及使用该前副车架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底盘悬架系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前副车架以及使用该前副车架的汽车。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前副车架作为汽车底盘系统重要的承载元件,在提高汽车行驶舒适性以及操控性能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0003]请参见图1,汽车前副车架与前下摆臂后支架3通过螺栓5紧固在一起,共同承受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下摆臂(未示出)传递来自地面的载荷。现有前副车架的缺点在于:
[0004]1、前副车架上板4和下板2左、右两边焊接与非焊接的过渡区域在结构上发生突变;
[0005]2、焊接与非焊接过渡区域为前下摆臂后支架3与副车架连接边缘处,构成类似于悬臂梁的结构。
[0006]在以上两种因素的影响下,此过渡区域产容易生应力集中的现象,在长期交变载荷的作用下,发生疲劳破坏而产生裂纹6。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汽车前副车架以及使用该前副车架的汽车,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副车架以及使用该前副车架的汽车的设计目的在于:对汽车前副车架的上板、下板的局部进行结构上的优化,降低前副车架在与前下摆臂后支架连接处的应力,从而降低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副车架产生疲劳裂纹的风险,同时也简化了结构,
降低了重量。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副车架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10]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其包括:前副车架上板、前副车架下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前副车架上板和前副车架下板之间的加强板。
[0011]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前副车架上板包括上板本体、设置在所述上板本体一侧且竖直向上延伸的第一翻边。
[0012]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前副车架下板包括下板本体、设置在所述下板本体一侧且竖直向下延伸的第二翻边。
[0013]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翻边的高度是所述上板本体厚度的1-3倍。
[0014]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翻边的高度是所述下板本体厚度的1-3倍。
[0015]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部设置成L型弯折的折边。
[0016]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翻边的端部设置成L型弯折的折边。
[0017]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加强板与前副车架上板和前副车架下板通过焊接连接。
[001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包括以上任意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
[0019]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副车架以及使用该前副车架的汽车在现有前副车架的基础上,对副车架的上板、下板的局部进行结构上的优化,降低前副车架在与前下摆臂后支架连接处的应力,从而降低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副车架产生疲劳裂纹的风险,同时也简化了结构,降低了重量。特别是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是常见的制动工况下,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副车架与前下摆臂连接处应力降幅明显(大约下降1-3倍),从而大大降低了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副车架产生疲劳裂纹的风险,提升了使用该前副车架的汽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21]图1是现有技术的汽车前副车架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副车架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0前副车架上板 12 前副车架下板14加强板
[0025]100上板本体102第一翻边 120下板本体
[0026]122第二翻边1020折边2 车架下板
[0027]3 前下摆臂后支架 4 车架上板 5 螺栓 6 裂纹
【具体实施方式】
[0028]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本实用新型或其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9]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副车架包括:前副车架上板10、前副车架下板12、固定设置在所述前副车架上板10和前副车架下板12之间的加强板14。所述加强板14强化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副车架的刚度。优选地,所述加强板14与前副车架上板10和前副车架下板12通过焊接连接。
[0030]所述前副车架上板10包括上板本体100、设置在所述上板本体100 —侧且竖直向上延伸的第一翻边102,所述第一翻边102的高度是所述上板本体100厚度的1-3倍。
[0031]所述前副车架下板12包括下板本体120、设置在所述下板本体120 —侧且竖直向下延伸的第二翻边122,所述第二翻边122的高度是所述下板本体120厚度的1_3倍。
[0032]优选地,所述第一翻边102和第二翻边122的端部设置成具有L型弯折的折边1020。
[003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副车架将原来左、右两边的焊接区域与非焊接区域在结构上保持一致,消除了汽车前副车架焊接与非焊接区域在结构上发生突变的情况。
[0034]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副车架对前副车架上板10和前副车架下板12进行翻边,避免了前副车架上板10和下板12在与前下摆臂后支架3连接处的边缘产生悬臂梁结构,避免了前副车架上板10和下板12边缘位置易产生应力集中的现象,从而消除了疲劳裂纹产生的隐患。
[0035]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主权项】
1.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前副车架上板、前副车架下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前副车架上板和前副车架下板之间的加强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车架上板包括上板本体、设置在所述上板本体一侧且竖直向上延伸的第一翻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车架下板包括下板本体、设置在所述下板本体一侧且竖直向下延伸的第二翻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的高度是所述上板本体厚度的1-3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边的高度是所述下板本体厚度的1-3倍。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的端部设置成L型弯折的折边。7.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边的端部设置成L型弯折的折边。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与前副车架上板和前副车架下板通过焊接连接。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该汽车包括权利要求书1-8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及使用该前副车架的汽车。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其包括:前副车架上板、前副车架下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前副车架上板和前副车架下板之间的加强板。一种汽车,其使用了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副车架及使用该前副车架的汽车在现有前副车架的基础上,对副车架的上板、下板的局部进行结构上的优化,降低前副车架在与前下摆臂后支架连接处的应力大小,从而降低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副车架产生疲劳裂纹的风险,同时也简化了结构,降低了重量,改进了汽车的安全性。
【IPC分类】B62D21/00
【公开号】CN204956627
【申请号】CN201520718732
【发明人】王峰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