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辊卸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1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辊卸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贮存粉末状散装货物的立筒库的双辊卸料装置,它由一个卸料漏斗及至少两个可旋转地装在卸料漏斗里的卸料辊组成,它们沿圆周方向有多个卸料室。
在从较大的立筒库内卸料时,有三个必须首先加以注意的问题即安全可靠的卸料问题,定量问题及立筒库内的流通腔上不产生故障的问题。就自由流动的、松散的仓料而言,例如带有或不带可调滑阈的节流横截面就足以解决这些问题,它大约相当于液料罐的排出结构。
粉末状货物是特殊情况,因为在正确安排立筒库排出横截面的条件下,粉料无须帮助,就象粘性流动的物质一样流出和排出。如果在自由排出区出现任何故障或特别有利的排料区的话,那么基于散装货物的支撑力,常会导致产生整个立筒容积中相应一侧排空的情况。立筒库通过特别有利的排流截面,成缝隙状地排空。对于其余的仓料而言,这样就会造成贮存时间较长,如果是粮食的话,这经常就成为仓料质量下降的原因,极端情况下,也可能导致粮食变质。
数十年来,当从大型仓库中定量的配料地卸下粉料,都是使用卸料辊。在过去数十年中广泛采用卸料辊表明,本主开头所提出的三个问题至少在原则上已能够得到解决。卸料辊可以制得相当长。过去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必要沿卸料辊纵向去缩小立筒库排出区。而近年来由于在立筒库内部安装了卸料体,卸料鞍形件等,产生了故障或单侧泄料的危险。
英国专利GB-PS第788 797号中的实施例,展示了这样一个设计。按其构思,在可固定于立筒库下部的卸料漏斗内部,安装两个卸料辊及一对双辊。立筒库体有一个锥形缩小的排出腔,其上部设有一卸料鞍形件。装在中间卸料辊上方的卸料鞍形件迫使仓料流向侧面的排料区。在采用这种方法时有趣的是,锥形缩小的排出腔逐级地接续到卸料漏斗中,直到离两卸料辊上方不远的地方。然而英国专利(GB-PS)788 797号中描述的具体方法不适用于从立筒库中卸出粉料,因为面粉很容易流态化,就经常能具有水的流动性质。
一个公知的,由一个立筒库单位卸粉料的卸料装置在德国公开说明书OS 1456 692号中加以描述,然而它只带有一个卸料辊。这里也给予立筒库下部一个特殊的形状,即成圆形的倾斜的侧壁,及立筒库排出腔斜面上方的流线型体。卸料辊完全封闭了立筒库下部排出腔的开口,使得通过在卸料辊周边构成的小室的容量以及卸料辊转数而确定被卸出的仓料量。通过规则地改变旋转方向,可以防止单侧从立筒库下部卸料区卸料,并从而防止立筒库中单侧的沉降。按德国公开说明书OS 1456 692号的方法的原则缺陷在于其特别的,为该发明理论所要求的立筒库下部截面。个别情况,这可能是个良好的解决方法,但多数情况下,它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
立筒库体经常由现有专业人员在现场建造。恰恰在技术教育不足的地区,据了解常发生工程不符合规定的情形。这就是为什么在最好的发明中,有一半在发明人的完全监督下,能在生产厂家得到实现,而另一半在遥远的国家,由于没有发明人的监督而归于失败的原因。通过这样的方式,按照发明的设计很清楚是不会完全实现的。
于是对本发明提出避免公知设计缺陷的任务。特别应当制造出一种新的双辊卸粉料的装置,它可以极大的精确定量地卸料,并可避免立筒库中对于仓料沉降的不利影响。卸料过程也应尽可能安全可靠地完成,并能尽可能地避免在立筒库内部采用卸料装置。
按本发明的设计其特征是每个卸料辊上安装有一个漏斗形的、向上开口的外壳。
实用性试验立即证明,配置有一个漏斗形的,向上开口的外壳,可使两个卸料辊在许多方面都能最佳控制卸料比。
已经证明,下列设计特别有利的,即卸料漏斗向下,在最下部及在下面成圆形的漏斗端部,通过一个槽与螺旋收集构件接续,使二者构成输送漏斗,并在它位于卸料辊下方的下部范围内设置一个鞍形件,由卸料漏斗和输送槽共同组成的输出漏斗其形状象一个各个角部成圆形的、尖部向下的三角形。仓料转向鞍形件也类似三角形,但尖部朝上,装在输出漏斗中间区域。
按本发明的装置与英国专利PS第788 797号类似,可以设计为一个结构单元,并也可以直接安装在现成的立筒库的下部。如下面所述,这种新的设计并不需要在紧固的立筒库结构内,卸料辊的上方安装卸料体。唯一的条件是,立筒库内的仓料要能通畅、大量地流动,新装置承受自上方均匀降下的仓料,并卸出相应的料量。
但本发明还允许提出许多各不相同,特别是有利的设计构思。
外壳宜包含有与有关卸料辊同心的,至少是近似的较大弧形段与较小弧形段。由于卸料辊都是装在卸料漏斗里,外壳基本上完全位于卸料漏斗的区域内。通过带有卸料辊和外壳的卸料漏斗的特殊结构及定形,形成了一种卸料单元,它可在生产厂家生产。作用原理,允许公差及生产方式等等可以由发明人进行监督,由此可排除未知的、不利的因素。立筒库排出腔只必须有正确的几何形状、设计为大量流动的立筒库,新的双辊卸料装置只需拧上,该设备就其部件而言,就按发明要求作好运行准备了。
一个特别的优点在于,在所有应把旧的双辊卸料装置换成新的地方,通过这一根据本发明的设计都成功地做到这点。
此外,外壳的中间部分常设计为鞍形件,从高处看,该鞍形件至少延伸到卸料辊的下半部,装在输出漏斗大致中部之处。
如果两个卸料辊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纵向鳍板,使得两侧在任何位置上至少有一个鳍板被外壳覆盖,这是极合适的。通过这种方式可防止面粉不受控制地倾泻而出。为便于制造,通过此措施可在卸料辊和外壳之间规定足够的工作间隙。同时,在卸料一侧的内壳设计为在下部成30°至60°的倾斜位置。通过这一切措施,只要极小的马达功率就能以极准确的配置卸下面粉。
卸料辊只在圆周方向装有有效的刮板构件及纵向鳍板,并在辊筒的纵向上不产生输送分力。两个双辊与其外壳构成第一个卸料单元,它直接安装在立筒库敞开的下部开口上。带有纵向输送装置,特别是带有一螺旋及收集器的螺旋收集结构属第二卸料单元,它装在第一构件上,这第二构件被装置在一“点”上,用于排出仓料,卸料辊上宜装有可调节转数的驱动装置,它主要有用于遥控的手段。
在很多采用本发明的情况下,如果卸料辊相对驱动、使得卸料辊从上面看是由外向内、向着鞍形件旋转、并且填满卸料室及卸料主要在料斗的范围内进行的话,这将是特别有帮助的。
如果通过两个辊筒的不同转数取得不同的卸料速度,则经常可能是有利的。
进一步的设计构思为,把每两个卸料辊和外壳结合为一个卸料单元,使得在辊筒的纵向上两个或多个的卸料单元与一个共同的驱动装置相连接,在它们上面又装了一个共同的螺旋输料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建造起带有多个排料基本单元的、较大的立筒库单位,它可以最佳排料横截面,有目标地排出仓料,并相应定量地进行卸料。
现在借助于带有其它细节的几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加以说明。
图1是按本发明的一个双辊卸料装置横剖面的示例;
图1a是图1Ⅱ-Ⅱ的放大部面图;
图2是图1Ⅱ-Ⅱ的放大剖面图;
图3a、3b、3c分别是不同尺寸的立筒库;
使用新型双辊卸料装置的示例下面涉及图1和图2,在上部,是立筒库的漏斗形部分,它直接用法兰连接双辊卸料装置或卸料单元2,并固定在一个螺旋收集构件3上。新的双辊卸料装置是卸料定量装置,以此并非卸料辅助装置。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其先决条件是,在立筒库输出腔内的物料作为流动物质向下沉降。正如以参照符号中所指示的那样,用染上颜色的仓料形成的分层,在整个水平面上,均匀地向下移动。如箭头5′及6′所示,两个主要是设置在同样高度的卸料辊5和6受驱动马达7的驱动,从外向内地对转卸料。这两个卸料辊5和6的外缘上有多个纵向鳍板8在图1中为6个。每个辊上装有一个漏斗形向上开口的外壳9。图1a用放大的比例再次展示了带有外壳9的卸料辊筒5。外壳9的外部在角度α的范围内有一个大致圆形的、与辊筒5的旋转中心M同心的弧段10,它通过排料斜面11在下部与法兰12连接。外壳9的内部在角度β的范围内也有一个大致为圆形的、与辊筒5的旋转中心M同心的弧段13,它在下部转变为相对平坦的、倾斜的挡面14。挡面14和封闭板15连接,使得排料斜面11和封闭板15之间形成流通道16,物料通过这一通道在卸料辊5和6的整个长度上被卸掉。很明显,在卸料辊5或6作相应的旋转运动时,各有一阴影标出面积内的仓料、或在卸料辊5或6的整个长度上作同样标记的体积的物料被卸,挡面有双重的功能。它和水平面的角度为30°-60°,最好约为40°-50°,这样,相对于物料的流动,在有关地方形成极轻微的阻滞作用。由此,相当于卸料室17内的面粉被从卸料筒5或6的圆周速度推出,而不会简单地很快喷出。如果没有挡面14就存在着容积17内的仓料会以大于卸料辊5或6的圆周速度的速度被卸空的危险。其缺陷是,仓料是一阵一阵排出的。因为容积17的运动是受阻的,所以有可能在纵向鳍板8和外壳9之间有有较大的、可大于制造公差的间隙。
从图1可看出,外壳9的内部部件接合成鞍形件18,这从空气动力学角度及在提高强度方面均对整个卸料单元有利。
在搭接两流通道16的槽19里有一个螺旋收集输送器20,它把槽19中的物料向排出口21送出。此外从图2中可看出,带有两个卸料单元2和一个螺旋卸料单元3的系统还有一附加的优点,即从立筒库排出口1′的整个长度上运出的仓料也是均匀地搅拌的。此外从图1还可看出,外壳9的外部截段10和11一道构成卸料漏斗22,该漏斗又和槽19一道构成封闭的输料漏斗23。
图3a展示了在相应较长的立筒库排出口1′中使用新发明的情形,该排出口装有两个用连接器30连接的卸料单元2。在连接器30上方,为了进行防尘的隔离并为了保护连接器30,安装了顶板31。两个卸料单元2把仓料送入一个带有螺旋收集输送器20的共同的槽19中去,该螺旋输送器在某一处,或通过排出口21的某一“点”排料。这三者可用唯一、共同的驱动装置7及传动机构32驱动。
图3b与图3a不同地展示了由两个分开的立筒库装置。每个卸料单元又有自己的驱动马达,然而这里的两个卸料单元2也只装有一个螺旋收集输送器20或一个螺旋卸料构件3。这样的配置在粉料贮存装置中经常可见。每个贮存装置卸料功率的比例可按需要调节,并把两种粉料,例如一种质量极好面粉和另一种中等质量的面粉进行卸料,并在螺旋收集输送器20中加以搅和。
图3c作为第三种可能,展示了一种很长的立筒库排出口,它的下面装有4个、有着共同驱动马达的卸料单元2,可是在这里也只有一个螺旋收集输送器20。
由此可见,不同以往公知的,不仅在于仓料以极高的供料精确性进行卸料,而且甚至可以直接流入立筒库的输出腔。
在图1a的左边,卸料辊5正处在这样的位置上,纵向鳍板8隔出了卸料辊5的一个空室,以便用由上面泻下的粉料将它填满。通过在上部从左到右或从外侧向中心、朝向鞍形件18的旋转运动,以这种方式在料斗1″的范围内产生了所希望的流动区,从而在立筒库内部整个流动腔上形成有利的效应。众所众知的是,特别是壁面摩擦会对输出腔产生不利影响。由于在壁面附近,尤其是在倾斜的料斗1″附近排料,经常是很难计算的壁面摩擦系数的效能降低了。
在很多情况下,恰恰在使用现行的立筒库时,常可肯定,物料在立筒库中是一侧地下沉的。通过有意识地选择转数,并通过卸料辊5和6各不相同的转数,可以在较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如在物料倾向于排出的那一侧降低例如卸料辊5的转数(即可达此目的)。
与此相应地可在图3c中给每个双辊卸料装置配上一个带有无级调节转速的驱动马达。通过这一方式,甚至在极大的立筒库中,也可有意识地调控物料的沉降。
权利要求
1.用于储放粉状散装货物的立筒库(1)用的双辊卸料装置,由一个卸料漏斗(22)及至少两个可旋转地安装在卸料漏斗(22)内的,在圆周方向有多个卸料室(17)的卸料辊(5、6)组成,其特征是,每个卸料辊(5、6)上装有一个漏斗状的、向上开口的外壳(9)。
2.按权利要求
1的双辊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9)包含有至少是近似的弧形段(10,13),它们装得与有关卸料辊(5、6)是同心的。
3.按权利要求
1或2的双辊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9)的中间部分设计为一个鞍形件(18)。
4.按权利要求
3的双辊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鞍形件(18)至少延伸到卸料辊(5、6)的下半部。
5.按权利要求
2至4中任何一项的要求的双辊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卸料辊(5、6)有均匀分布的纵向鳍板(8),使得两侧在任何终端位置在关系到外壳(9)时,至少有一个纵向鳍板(8)处于被复盖位置。
6.按权利要求
1至5双辊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内部的外壳(9)在立筒库下部卸料一侧,有一个与水平面成30°至60°角的倾斜位置的挡面(14)。
7.按权利要求
1或2至6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
的双辊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卸料辊(5、6)只在圆周方向有着有效的纵向鳍板(8),它在辊筒的纵向上不产生输送分力。
8.按权利要求
1或2至7中任何一项要求的双辊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双辊(5、6)与其外壳构成一个卸料单元,它直接安装在立筒库(1)敞开的下部开口(1′)上,而带有纵向输送装置,特别是带有螺旋输送器(20)的螺旋收集构件(3),作为第二结构单元(3)装在下部卸料单元(2)上,此螺旋收集构件(3)装在一“点”上,用于排出仓料。
9.按权利要求
1至8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
的双辊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卸料辊(5、6)上装有可调节转数的驱动装置(7),它主要有用于遥控的手段。
10.按权利要求
1至9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
的双辊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卸料辊(5、6)是相对驱动的。
11.按权利要求
1至10中任何一个的双辊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面看,卸料辊从外向内、向着鞍形件(18)旋转,卸料室(17)的充填及从而进行的卸料,主要在料斗(1″)的范围内完成。
12.按权利要求
1至11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
的双辊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两个卸料辊(5、6)的不同转数,实现了两个料斗(1″)的不同卸料速度。
13.按权利要求
1至12中任一项权利要求
的双辊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卸料辊(5、6)和外壳(9)构成一个卸料单元,使得在卸料辊纵向上,两个或更多的卸料单元(2)与一个共同的驱动装置(7)相连接,在它们上面又装上共同的螺旋输送器(20)。
14.按权利要求
1或2至13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
的双辊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向下的卸料漏斗(22)通过一个槽(19)与螺旋收集器(20)接续,使二者构成一个封闭的输送漏斗(23),在其中间区域、卸料辊(5、6)的下面,装有一鞍形件(18)。
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立筒库的双辊卸料装置。在两个卸料辊上分别装有一向上开口的、漏斗形的外壳,构成一卸料单元。卸料漏斗通过槽向下接续,成为第二个结构单元,其下部有一螺旋收集器。外壳的中部同时构成了一个鞍形件,它的形状类似一个尖部向上的三角形,它位于卸料辊下面,大致在由第二结构单元的卸料漏斗和槽构成的输料漏斗的中间区域。通过选择卸料辊的转数,可以定量地卸料,在很多情况下甚至可以改进立筒库内物料的沉降。
文档编号B65G65/46GK87107435SQ87107435
公开日1988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1987年12月9日
发明者布鲁诺·格米尔 申请人:格布鲁特-布勒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