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体的吸引溶解分散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550974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粉体的吸引溶解分散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粉体的吸引溶解分散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作为粉体的吸引溶解分散装置,本发明申请人提出了如下装置,并正在实现实用化,即,使旋转翼旋转,使被处理物质从第I吸入部吸入至导入室并通过节流流路,再由旋转翼进行搅拌后,经由排出室从吐出部吐出,并且,使从吐出部吐出的被处理物质经由循环流路循环至第2吸入部,并从该第2吸入部吸入至导入室后通过节流流路,再由旋转翼进行搅拌后经由排出室从吐出部吐出(参考专利文献I及专利文献2)。
[0003]然而,上述以往的粉体的吸引溶解分散装置以连续处理为基础,即使在进行分批处理时也以大量的处理物的处理为对象,因此在进行测试或试制等少量的处理物的处理时,存在浪费材料过多以及协调各步骤耗费过多工时之类的问题。
[0004]并且,以往的粉体的吸引溶解分散装置以连续处理为基础,因此在分批处理过程中不供给粉体原料时,存在与第I吸入部连通的粉体原料的供给机构的粉体原料供给管因润湿而易堵塞之类的问题。
[0005]并且,以往的粉体的吸引溶解分散装置中存在被处理物质易因由溶解分散处理产生的动力热而温度上升从而容易变质之类的问题。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81017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880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鉴于上述以往的粉体的吸引溶解分散装置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第I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体的吸引溶解分散装置,在进行基于分批处理的少量的粉体的吸引溶解分散处理时,不浪费材料且协调各步骤不耗费工时。
[0009]并且,本发明的第2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体的吸引溶解分散装置,在批量式处理中不供给粉体原料时,能够防止与第I吸入部连通的粉体原料的供给机构的粉体原料供给管因润湿而堵塞。
[0010]并且,本发明的第3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体的吸引溶解分散装置,能够防止被处理物质因由溶解分散处理产生的动力热而温度上升并变质。
[0011]为了实现上述第I目的,本发明的粉体的吸引溶解分散装置中,使旋转翼旋转,并将被处理物质从第I吸入部吸入至导入室,再由旋转翼进行搅拌后,经由排出室从吐出部吐出,并且,使从吐出部吐出的被处理物质经由循环流路循环至第2吸入部,并从该第2吸入部吸入至导入室并通过节流流路,再由旋转翼进行搅拌后,经由排出室从吐出部吐出。该粉体的吸引溶解分散装置中,将被处理物质中的粉体原料的供给机构配设于第I吸入部,被处理物质中的液体原料的供给机构配设于吐出部,开放吐出部的上部来形成脱气部,在排出室的下部形成被处理物质的排出部,并且在所述导入室的导入部配设节流孔。
[00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的吸引溶解分散装置中,在如上情况下通过隔板将所述导入室划分为第I吸入部所连通的第I导入室、及第2吸入部所连通的第2导入室。
[0013]并且,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体的吸引溶解分散装置中,将所述节流孔配设于第2导入室的导入部。
[0014]并且,为了实现上述第2目的,本发明的粉体的吸引溶解分散装置中,将粉体原料的供给机构的粉体原料供给管设为连接于第I吸入部的外管及能够滑动地配设于外管内的内管的双重结构,并配设能够截断外管的上游侧与下游侧的双向阀门,在供给粉体原料时,打开双向阀门,使内管前进而使粉体原料从内管通过外管来进行供给,并且不供给粉体原料时,使内管后退并关闭双向阀门。
[0015]并且,为了实现上述第3目的,本发明的粉体的吸引溶解分散装置将循环流路设为具备套管部的双重结构,并向套管部供给制冷剂。
[0016]发明效果
[0017]根据本发明的粉体的吸引溶解分散装置,能够将被处理物中的粉体原料的供给机构配设于第I吸入部,将被处理物质中的液体原料的供给机构配设于吐出部,并开放吐出部的上部来形成脱气部,在排出室的下部形成被处理物质的排出部,从而能够在进行基于分批处理的少量的粉体的吸引溶解分散处理时,不浪费材料且协调各步骤不耗费工时。
[0018]并且,通过在导入室的导入部配设节流孔,能够进行被处理物质的I次减压从而促进气蚀现象的产生。
[0019]并且,通过隔板将所述导入室划分为,第I吸入部所连通的第I导入室、及第2吸入部所连通的第2导入室,从而能够将第I导入室及第2导入室构成为与被导入的被处理物质对应的形态,来促进气蚀现象的产生。
[0020]并且,通过将所述节流孔配设于第2导入室的导入部,能够有效地促进气蚀现象的产生。
[0021]并且,通过将粉体原料的供给机构的粉体原料供给管设为连接于第I吸入部的外管及能够滑动地配设于外管内的内管的双重结构,并配设能够截断外管的上游侧与下游侧的双向阀门,在供给粉体原料时,打开双向阀门,使内管前进而使粉体原料从内管通过外管来进行供给,并且不供给粉体原料时,使内管后退并关闭双向阀门,从而能够在分批处理中不供给粉体原料时,防止与第I吸入部连通的粉体原料的供给机构的粉体原料供给管润湿而堵塞,同时还能够防止第I吸入部吸入空气。
[0022]并且,通过将循环流路设为具备套管部的双重结构,并向套管部供给制冷剂,能够防止被处理物质因由溶解分散处理产生的动力热而温度上升并变质。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粉体的吸引溶解分散装置的一实施例的说明图。
[0024]图2是表示相同的粉体的吸引溶解分散装置的吸引溶解分散机构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
[0025]图中:1-粉体原料的供给机构,2-吸引溶解分散机构,20-外壳,21-吸入部,2IA-第I吸入部,2IB-第2吸入部,22-吐出部,23A-旋转翼,24A-定子,24B-定子,25-导入室,25A-第I导入室,25B-第2导入室,27-节流孔,28-排出室,3-吐出部,31-吐出管,32-循环流路,33-液体原料的供给机构(贮存容器),34-脱气部,4-排出部,5 (5A、5B、5C)-套管部,6-压力计,S-节流流路,Sa-透孔,Sb-透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粉体的吸引溶解分散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7]在图1?图2中示出本发明的粉体的吸引溶解分散装置的一实施例。
[0028]该粉体的吸引溶解分散装置中,使旋转翼23A旋转,并使被处理物质从第I吸入部21A吸入至第I导入室25A,并通过作为节流流路S的透孔Sa,再由旋转翼23A进行搅拌后,经由排出室28从吐出部22吐出,并且,使从吐出部22吐出的被处理物质经由循环流路32循环至第2吸入部21B,并从第2吸入部21B吸入至第2导入室25B,并通过作为节流流路S的透孔Sb,再由旋转翼23A进行搅拌后,经由排出室28从吐出部22吐出。该粉体的吸引溶解分散装置中,将被处理物质中的粉体原料的供给机构I配设于第I吸入部21A,将作为被处理物质中的液体原料的供给机构的圆筒状的贮存容器33配设于与吐出部22连通的吐出管31,并开放与吐出部22连通的吐出部3的吐出管31的上部来形成脱气部34,在排出室28的下部形成被处理物质的排出部4。
[0029]并且,构成该粉体的吸引溶解分散装置的吸引溶解分散机构2中,使旋转翼23A旋转,并使从吸入部21 (21A、21B)吸入至导入室25 (25A、25B)的被处理物质从导入室25通过节流流路S,并且由旋转翼23A进行搅拌后,经由排出室28从吐出部22吐出,使从该吐出部22吐出的被处理物质经由循环流路32循环至所述吸入部21 (21B),并使由旋转翼23A的旋转而产生的剪切力及离心力作用于被处理物质,并且使负压在被处理物质通过节流流路S时发挥作用,从而使粉体原料分散于液体原料中并进行溶解分散处理。
[0030]并且,如后述,吸引溶解分散机构2中,在分批处理中不供给粉体原料时防止从第I吸入部21A吸入空气,而在处理液体的泵等流体设备中,反而积极地利用气蚀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通常被视作问题),使由旋转翼23A的旋转产生的剪切力及离心力作用于被处理物质的同时,在被处理物质通过节流流路S时产生气蚀现象,从而通过被处理物质中的微小气泡的生成或消失能够在被处理物质中的粒子高速自转的同时,使粒子彼此冲突、摩擦,与以往仅进行搅拌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溶解分散处理(本说明书中包括被处理物质中的粒子的表面的研磨处理)的效率。
[0031]然而,该粉体的吸引溶解分散装置中,将粉体原料的供给机构I的粉体原料供给管设为与第I吸入部21A连接的外管11及能够滑动地配设于外管11内的内管13的双重结构,在内管13的上游侧一体形成贮存粉体原料的料斗12,在外管11配设能够截断外管11的上游侧与下游侧的双向阀门14。
[0032]并且,供给粉体原料时,打开双向阀门14,使内管13前进,使贮存于料斗12的粉体原料从内管13通过外管11而供给于第I吸入部21A。
[0033]另一方面,不供给粉体原料时,使内管13后退(以双点划线12’、13’表示已后退的料斗及内管),关闭双向阀门14。
[0034]由此,分批处理中不供给粉体原料时,能够防止与第I吸入部21A连通的粉体原料的供给机构I的粉体原料供给管润湿而堵塞,并且能够防止从第I吸入部21A吸入空气。
[0035]另外,本实施例中,在内管13的上游侧一体形成贮存粉体原料的料斗12,但也能够将内管13设为能够伸缩的管结构,从而将料斗12设为固定结构。
[0036]吸引溶解分散机构2构成为如下,即只要能够通过旋转翼23A的旋转吸引被处理物质,完成吸引后关闭双向阀门14来防止从第I吸入部21A吸入空气,从而使剪切力及离心力作用于被处理物质,并且使通过气蚀现象的产生而生成的冲击力发挥作用,从而进行溶解分散处理(或被处理物质中的粒子的表面的研磨处理),其结构并无特别限定,在本实施例中,在圆筒状的外壳20的内部,在安装于驱动机构M的驱动轴的转子23的外周部凸设多个旋转翼23A并使转子23旋转,从而将被处理物质从吸入部21吸入至导入室25并进行搅拌,并从吐出部22吐出被处理物质。
[0037]此时,外壳20具备圆筒状的外壳主体20A、配设于外壳主体20A的前侧(图2 (a)中左侧)及后侧(图2 Ca)中右侧)的前外壳20B及后外壳20C,在外壳主体20A上,吐出被处理物质的吐出部22设置于外壳主体20A的切线方向。
[0038]在前外壳20B上,圆筒状的定子24A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