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9432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辅助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直接安装在发动机缸体上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内的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盖。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工作时,总有部分可燃混合气和废气经过活塞环窜到曲轴箱内,混合气体会将机油稀释,降低机油品质,缩短机油使用寿命。废气中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硫,水蒸气凝结在机油中形成油泥,阻塞油路;二氧化硫遇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遇空气中的氧气,生成硫酸,酸性物质不仅会使机油变质,也会腐蚀零部件。同时,混合气体窜到曲轴箱内,使 曲轴箱内压力增大,还有可能导致曲轴油封等处发生机油渗漏现象,对大气产生严重的污染。为防止曲轴箱压力过高,延长机油使用期限,减少零件磨损和腐蚀,防止发动机漏油,必须实行曲轴箱通风。通常的油气分离装置均为一级分离结构,从曲轴箱内出来的油气混合气体直接进入油气分离装置,增大了油气分离装置的负荷,对油气分离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分离效率均会产生影响。通常的曲轴箱内的油气混合气体有两种方式进入油气分离装置(I)直接从缸盖内部进入油气分离装置;(2)油气混合气体通过外部连接管路进入油气分离装置。第一种方式由于没有单独的通道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第二种因为增加了外部连接管路,增加了发动机零部件,加大了发动机空间布置难度,使得发动机整体的简洁性、美观性均有所下降。如果在油气混合气体进入油气分离装置之前增加一个油气粗分离的装置,将对减少油气分离装置的负荷,提高油气分离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分离效率提供很大帮助。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1988405A,授权公告日2011年3月 23日,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器,包括具有空腔的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空腔处呈圆筒状的滤芯,滤芯两端均与壳体相连,所述的壳体上设有均与空腔相连通的油气通道、排油通道和排气通道,所述的油气通道端口位于空腔侧面和底面处,所述的排油通道的进口位于所述的滤芯内腔底部处,所述的排气通道的进口位于所述的滤芯内腔顶部处。该发明是一种发动机的油气分离器,具有分离效率高、安全性高的特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曲轴箱内出来的油气混合气体直接进入油气分离装置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直接安装在发动机缸体上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内的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尚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盖,所述油气分离盖设于发动机的缸体上,所述油气分离盖包括环形边;油气分离盖的左部、中下部和右下部向后拱起,油气分离盖内设有相互分尚的左腔体和右腔体;左腔体和右腔体内分别设有若干块与油气分尚盖的内表面相垂直的左挡板和右挡板;右腔体内设有用于与左腔体联通并且开口向前的导气腔体;导气腔体的上、下侧壁上分别设有U形缺口。通常的油气分离装置均为一级分离结构,从曲轴箱内出来的油气混合气直接进入油气分离装置,油气分离装置的负荷较大,对油气分离装置使用寿命和分离效率均会产生影响。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在油气分离装置与曲轴箱之间安装了油气分离盖,对混合气进行粗分离,将混合气体中较大的油滴分离出来并使其回流到油底壳中,只让混有较小直径油滴的混合气体进入油气分离装置;降低油气分离装置的负荷,延长油气分离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油气分离效率。混合气体在右腔体和左腔体内分别完成第一次和第二次油气粗分离。导气腔体的前端与发动机的缸体结构配合连接,导气腔体与发动机的缸体上的相应结构形成一个导 气通道,在右腔体内已经完成一次油气分离的混合气体从导气腔体的U形缺口进入导气腔体;并通过导气通道进入左腔体。混合气体的油气粗分离的过程如下混合气体从缸体的两个出气口分别进入油气分离盖内部,混合气体分别撞击右腔体的左、右部;混合气体在右腔体内流动并撞击右挡板,混合气体中的机油在撞击力的作用下与气体分离。分离后的机油顺着油气分离盖的内壁进入缸体回油通道并且回流至油底壳。分离后的混合气体通过导气腔体进入左腔体;进入左腔体的混合气体继续在左腔体内撞击左挡板,在撞击力的作用下,混合气体中的机油得到分离,分离后的机油顺着油气分离盖的内壁进入缸体回油通道,从而回流至油底壳。分离后的油气混合气体进入缸体内曲轴箱通风系统的进气通道,从而进入油气分离装置进行精细的分离。作为优选,所述导气腔体位于油气分离盖的右上部,导气腔体为矩形,导气腔体的左侧壁的高度高于其它侧壁的高度,导气腔体的前端距离环形边18毫米至22毫米。导气腔体的结构使得导气腔体可以与发动机缸体的相应结构更好的构成导气通道。作为优选,所述左挡板为2个,2个左挡板分别为设于左腔体上部的向左上方拱起的弧形板和设于左腔体左下部的向右上方拱起的弧形板。左挡板的结构使得左挡板既能够提供有效的撞击作用,又能提供导气作用。作为优选,所述右挡板为6块,6块右挡板从左至右依次排列于右腔体内。6块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的右挡板可多次撞击混合气体,提高了油气分离率。作为优选,所述左挡板的前端距离环形边20毫米至25毫米。作为优选,所述右挡板的前端距离环形边4. 5毫米至5. 5毫米。作为优选,所述油气分离盖的环形边上设于若干个可用于穿过与发动机的缸体相连接的螺栓的螺栓孔。作为优选,左、右挡板的厚度由后至前逐渐变薄。左、右挡板的结构对分离出来的机油具有良好的导流作用。作为优选,油气分离盖包括外盖体和内盖体。[0027]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设置于油气分离装置与曲轴箱之间,可以对混合气体进行粗分离;(2)结构简单,不会对其它装置造成干涉;(3)减少了油气分离装置的负荷,提高了油气分离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分离效率。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主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右视图。图中油气分离盖I、环形边2、左腔体3、右腔体4、左挡板5、右挡板6、导气腔体7、螺栓孔8、内盖体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I所示的实施例是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盖,油气分离盖设于发动机的缸体上,油气分离盖I包括环形边2 ;油气分离盖的左部、中下部和右下部向后拱起,油气分尚盖内设有相互分尚的左腔体3和右腔体4 ;左腔体和右腔体内分别设有与油气分尚盖的内表面相垂直的左挡板5和右挡板6 ;右腔体内设有用于与左腔体联通并且开口向前的导气腔体7 ;导气腔体的上、下侧壁上分别设有U形缺口。导气腔体位于油气分离盖的右上部,导气腔体为矩形。左挡板为2个,2个左挡板分别为设于左腔体上部的向左上方拱起的弧形板和设于左腔体左下部的向右上方拱起的弧形板。右挡板为6块,6块右挡板从左至右依次排列于右腔体内。油气分离盖的环形边上设于9个可用于穿过与发动机的缸体相连接的螺栓的螺栓孔8。油气分离盖包括外盖体和内盖体9。如图2、图3所示,导气腔体的左侧壁的高度高于其它侧壁的高度,导气腔体的前端距离环形边20毫米。左挡板的前端距离环形边23毫米。右挡板的前端距离环形边5毫米。左、右挡板的厚度由后至前逐渐变薄。混合气体的油气粗分离的过程如下混合气体从缸体的两个出气口分别进入油气分离盖内部,混合气体分别撞击右腔体的左、右部;混合气体在右腔体内流动并撞击右挡板,混合气体中的机油在撞击力的作用下与气体分离。分离后的机油顺着油气分离盖的内壁进入缸体回油通道并且回流至油底壳。分离后的混合气通过导气腔体进入左腔体;进入左腔体的混合气体在左腔体内撞击左挡板,在撞击力的作用下,混合气体中的机油得到分离,分离后的机油顺着油气分离盖的内壁进入缸体回油通道,从而回流至油底壳。分离后的混合气体进入缸体内曲轴箱通风系统的进气通道,从而进入油气分离装置进行精细的分离。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盖,所述油气分离盖设于发动机的缸体上,其特征是,所述油气分离盖(I)包括环形边(2);油气分离盖的左部、中下部和右下部向后拱起,油气分离盖内设有相互分尚的左腔体(3)和右腔体(4);左腔体和右腔体内分别设有若干块与油气分离盖的内表面相垂直的左挡板(5)和右挡板(6);右腔体内设有用于与左腔体联通并且开口向前的导气腔体(7);导气腔体的上、下侧壁上分别设有U形缺口。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盖,其特征是,所述导气腔体位于油气分离盖的右上部,导气腔体为矩形,导气腔体的左侧壁的高度高于其它侧壁的高度,导气腔体的前端距离环形边18毫米至22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盖,其特征是,所述左挡板为2个,2个左挡板分别为设于左腔体上部的向左上方拱起的弧形板和设于左腔体左下部的向右上方拱起的弧形板。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盖,其特征是,所述右挡板为6块,6块右挡板从左至右依次排列于右腔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盖,其特征是,所述左挡板的前端距离环形边20毫米至25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盖,其特征是,所述右挡板的前端距离环形边4. 5毫米至5. 5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盖,其特征是,所述油气分离盖的环形边上设于若干个可用于穿过与发动机的缸体相连接的螺栓的螺栓孔(8)。
8.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盖,其特征是,左、右挡板的厚度由后至前逐渐变薄。
9.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盖,其特征是,油气分离盖包括外盖体和内盖体(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盖,所述油气分离盖设于发动机的缸体上,所述油气分离盖包括环形边;油气分离盖的左部、中下部和右下部向后拱起,油气分离盖内设有相互分离的左腔体和右腔体;左腔体和右腔体内分别设有若干块与油气分离盖的内表面相垂直的左挡板和右挡板;右腔体内设有用于与左腔体联通并且开口向前的导气腔体;导气腔体的上、下侧壁上分别设有U形缺口。本实用新型具有可以对混合气体进行粗分离;结构简单,不会对其它装置造成干涉;减少了油气分离装置的负荷,提高了油气分离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分离效率的特点。
文档编号F01M13/04GK202789014SQ20122045077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6日
发明者李丽萍, 董钧如, 毛绍辉, 高功荣, 王瑞平 申请人:浙江吉利罗佑发动机有限公司, 济南吉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湖南罗佑发动机部件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