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进气系统空气滤清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9611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汽车进气系统空气滤清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进气系统空滤器。



背景技术:

汽车进气系统是维持汽车发动机正常运转的重要系统。汽车进气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发动机提供干净的足量空气,空滤器是影响进气系统该功能的重要部件,空滤器内部的流场分布直接影响了气流通过滤芯的速度和面积,对滤芯的利用效率具有很大影响,进而影响空滤器的容尘量和过滤效率等关键指标。同时空滤器内部流场分布也影响了空滤器的压力损失,直接关系到进入到发动机内部的进气量的多少,均匀的流场分布能够有效的降低压力损失。

进气系统的另一个主要功能是消除发动机端传来的噪声,需要增大空滤器壳体的模态强度来减小从空滤器壳体辐射出来的噪声;为保证进气系统既能够为发动机提供充足干净的空气,又能够有效降低发动机传来的噪声,需要优化空滤器内部流场以降低阻力,同时提高空滤器壳体的模态强度。在现有空滤器需要分别采取措施同时满足以上两个优化目标的要求,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进气系统空气滤清器装置,该空滤器针对现有空滤器设计流场分布和壳体模态强度指标需分别采取措施优化的缺点,在设计了合理形状的导流面后,将下壳体的内壁自然内弯形成导流面,不但能起到导流的效果,还能够提高壳体的模态强度,同时满足了空滤器的过滤性能和降低辐射噪声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进气系统空气滤清器装置,包括下壳体、滤芯和上壳体,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出气口,所述滤芯位于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的气道中,滤芯与下壳体之间的气道内设置有若干导流面,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底导流面,下壳体的三个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导流面、第二导流面和第三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与进气口相邻,所述第二导流面位于进气口的对面,所述第三导流面位于第一导流面的对面,所述进气口的延长线与第一导流面的进气侧相切,第一导流面的出气侧延长线与第二导流面进气侧相交,第二导流面出气侧延长线与第三导流面进气侧相交,所述底导流面与进气口相接且宽度与进气口内径相等;上述导流面中至少有一个由下壳体内壁内弯而成。

所述底导流面为光滑过渡的棱型导流面,所述棱型导流面具有的导流面前角的角度α小于导流面后角的角度β。

所述第一导流面为导流板。

所述底导流面由下壳体内壁内弯而成。

所述第二导流面由下壳体内壁内弯而成。

所述第三导流面由下壳体内壁内弯而成。

所述出气口的内侧还设置有出口倒角。

本实用新型汽车进气系统空气滤清器装置在通过导流面引导气流在进入滤芯前均匀分布的同时,将下壳体的内壁自然内弯形成导流面,不但能起到导流的效果,还能够提高壳体的模态强度,同时满足了空滤器的过滤性能和降低辐射噪声的需求,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进气系统空气滤清器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壳体的出气口区域放大示意图;

图中:1下壳体、2进气口、3滤芯、4上壳体、5出气口、6第一导流面、7底导流面、8第二导流面、9第三导流面、10导流面前角、11导流面后角、12出口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表述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进气系统空气滤清器装置,包括下壳体1、滤芯3和上壳体4,所述下壳体1上设置有进气口2,所述上壳体4上设置有出气口5,所述滤芯3位于进气口2与出气口5之间的气道中,滤芯3与下壳体1之间的气道内设置有若干导流面,通过若干导流面的组合导流是气流稳定均匀的流向滤芯3的各个位置,以保证空滤器的过滤效率和容尘量;

如图2所示,若干导流面包括:所述下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底导流面7,下壳体1的三个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导流面6、第二导流面8和第三导流面9,所述第一导流面6与进气口2相邻,所述第二导流面8位于进气口2的对面,所述第三导流面9位于第一导流面6的对面,所述进气口2的延长线与第一导流面6的进气侧相切,第一导流面6的出气侧延长线与第二导流面8进气侧相交,第二导流面8出气侧延长线与第三导流面9进气侧相交,所述底导流面7与进气口2相接且宽度与进气口2内径相等,上述导流面中至少有一个由下壳体1内壁内弯而成;空滤器经过四个导流面的配合将气流均匀的导向到滤芯,确保了空滤器的过滤性能,并由内弯的壳体提高了壳体模态强度;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导流面6为导流板,所述底导流面7、第二导流面8和第三导流面9由下壳体1内壁内弯而成;三个下壳体1内弯形成的导流面,不但提供了导向能力,同时还能提高空滤器壳体的模态强度,减低了空滤器壳体的辐射噪声。由于第一导流面6的形状最复杂,通过内弯壁面形成工艺难度较大,为了降低成本,采用导流板作为第一导流面6。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如图3所示,所述底导流面7为光滑过渡的棱型导流面,所述棱型导流面具有的导流面前角10的角度α小于导流面后角11的角度β;导流面前角10对应气体的流入面,前角小于后角,气体流入的角度小,减小气流对壁面的冲击,压力损失小;另外底导流面7作用是将气流抬起,为防止气流抬升过多直接通过滤芯3,造成滤芯3利用面积不足,需要控制底导流面7的抬起角度,前角较小可以减少气流抬升程度。

如图4所示,所述出气口5的内侧还设置有入口倒角12,出口倒角可以有效地整合气流流束,使流出气流流场稳定,并减小流阻。

在本实用新型中,气流通过进气口2进入下壳体,通过导流板6将气流向气体流经较少区域。气体流出导流板6,会沿着第一导流面6延长线流向第二导流面8的进气侧,由于第一导流面6延长线与第二导流面8进气侧相交,会对气流进行部分打散,从而减少涡流。通过第二导流面8的继续引导,气流在第三导流面9上进一步打散。减小涡流的同时,提升了滤芯利用面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