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有油气分离结构的发动机缸盖护罩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346229阅读:来源:国知局
这样经过上述四级分离后油气混合气中的机油含量大大降低,分离后的气体流过PCV阀进入进气歧管进而进入燃烧室燃烧。
[0064]第二油气分离室内自曲轴箱油气的排气侧进气孔至第二出气孔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隔板组、第二挡板、第二旋风分离板组、第三回油部、第二孔板、第二齿形撞击板及第四回油部;从排气侧进气孔进入的油气混合气首先撞击第二隔板组,初步分离出较大的油滴,实现第二级油气分离;然后油气混合气流在前进过程中与第二挡板撞击实现第二级油气分离;经过二级油气分离的油气混合气以一定的速度流向第二旋风分离板组,由于第二旋风分离板组中曲线板设计,导致气流经过时产生漩涡,由于油和气的密度不同,油和气在漩涡的作用下产生分离,分离后的大油滴直接掉落在第二挡油板上,小油滴则撞击在曲线板表面并顺其表面流向第二孔板,完成第三级油气分离;经过第三级油气分离后的油气混合气以一定速度流向第二孔板及第二孔板后的第二齿形撞击板,第二孔板与第二齿形撞击板实现第四级油气分离。
[0065]第二孔板的分离作用分三方面:一是油气混合气直接与孔板非孔壁面碰撞分离出油气,二是油气临近孔板流入气体过孔前以孔轴线为旋转轴产生漩涡,轻的气体被甩出实现油气分离,三是流入气体过孔的混合气经小孔汇聚加速,并通过槽型结构将油气进入气体过孔前的漩涡程度进一步增加,提高了径向旋转力及角速度,将小油滴汇聚成较大油滴并与齿形板发生较激烈碰撞分离出机油。
[0066]油气分离原理如下:
[0067]由于曲轴箱与进气歧管或空气滤清器出气管压力差不同,发动机不同工况下曲轴箱通风路径不一样。
[0068]发动机低速小负荷时,此处一般是指发动机转速低于2000转时,曲轴箱窜气通过进气侧第一油气分离室进行分离,窜气首先从进气侧进气孔流入,同时,在发动机低速小负荷时,由于压差的原因,空滤后的新鲜空气会通过排气侧第一油气分离室第二出气口逆着油气流动方流入第二油气分离室和曲轴箱,进一步将曲轴箱内油气混合气扫入进气侧第一油气分离室进行油气分离,防止油底壳机油变质。
[0069]在高速大负荷时,此处一般是指发动机转速在2000转以上时,进气歧管压力较高,由于PCV阀单向导通,进气侧第一油气分离室混合气体流动受到阻碍,此时,会有部分曲轴箱窜气通过排气侧第二油气分离室进行分离,窜气首先从排气侧进气孔流入,经过上述四级分离后大幅度降低油气混合气中的机油含量,分离后的气体通过第二出气口流入空气滤清器的出气管,再依次流入进气歧管和燃烧室燃烧。
[0070]经过油气分离,被分离出的机油流向挡油板回油部,由此处回到油底壳。这样,无论发动机运行在何种工况,曲轴箱中油气混合气都能得到有效的油气分离,并保持曲轴箱能得到有效通风,有效地降低了排放污染同时避免油底壳机油变质。
[007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主权项】
1.一种集成有油气分离结构的发动机缸盖护罩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缸盖护罩的内表面设置有油气分离室; 所述油气分离室包括位于进气侧的第一油气分离室和位于排气侧的第二油气分离室; 所述第一油气分离室为四级分离结构;所述第二油气分离室为四级分离结构; 所述第一油气分离室包括有第一隔板组、第一挡板、第一挡油板、第一旋风分离板组、第一孔板及第一齿形撞击板; 所述二油气分离室包括有第二隔板组、第二挡板、第二挡油板、第二旋风分离板组、第二孔板及第二齿形撞击板; 所述第一隔板组的一个侧边、所述第一旋风分离板组的一个侧边、所述第一齿形撞击板的一个侧边、所述第二隔板组的一个侧边、所述第二旋风分离板组的一个侧边及所述第二齿形撞击板的一个侧边均与所述缸盖护罩的内表面连接; 所述第一挡板及所述第一孔板均与所述第一挡油板中与所述缸盖护罩相对的表面连接; 所述第二挡板及所述第二孔板均与所述第二挡油板中与所述缸盖护罩相对的表面连接; 所述第一孔板与所述第二孔板靠近所述缸盖护罩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气体过孔;每个所述气体过孔的内壁均设置有多个轴向贯通的槽型结构;每个所述槽型结构的中线均与其余所述槽型结构的中线平行;每个所述槽型结构的中线为曲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有油气分离结构的发动机缸盖护罩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槽型结构的中线均为螺旋线的同一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有油气分离结构的发动机缸盖护罩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风分离板组及所述第二旋风分离板组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有至少三个平行设置的曲线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有油气分离结构的发动机缸盖护罩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油板与所述第二挡油板通过连接板连接为一体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集成有油气分离结构的发动机缸盖护罩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挡油板上设置有第一回油部和第二回油部;在所述第二挡油板上设置有第三回油部和第四回油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有油气分离结构的发动机缸盖护罩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油部与所述第二回油部位于所述第一挡油板的同一侧;所述第三回油部与所述第四回油部位于所述第二挡油板的同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有油气分离结构的发动机缸盖护罩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油部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回油部的高度不同;所述第三回油部的高度与所述第四回油部的高度不同。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有油气分离结构的发动机缸盖护罩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油板及所述第二挡油板均设置有向所述缸盖护罩方向的翻边。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有油气分离结构的发动机缸盖护罩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翻边上设置有凹槽。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有油气分离结构的发动机缸盖护罩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油气分离室所对应的缸盖护罩上设置有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一出气孔安装有PCV阀;所述PCV阀通过管路与进气歧管联通;在所述第二油气分离室所对应的缸盖护罩上设置有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二出气孔通过管路与空气滤清器出气端管路联通。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有油气分离结构的发动机缸盖护罩改进结构,在所述缸盖护罩的内表面设置有油气分离室;所述油气分离室包括位于进气侧的第一油气分离室和位于排气侧的第二油气分离室;所述第一油气分离室为四级分离结构;所述第二油气分离室为四级分离结构。本发明通过采用四级分离结构,并通过增加旋风分离板组的结构,使得油气混合气体在流经旋风分离板组时,通过曲线板的设置,导致气流产生漩涡,由于油和气的密度不同,油和气在漩涡的作用下产生分离,分离后的大油滴直接掉落在挡油板上,小油滴则撞击在旋风式分离板表面并顺其表面流向孔板,提高了油气分离的效果。
【IPC分类】F02F7/00, F01M13/04
【公开号】CN105065132
【申请号】CN201510493470
【发明人】董先瑜, 张建操, 张应兵, 陈园明, 颜伟, 刘彤, 谢有路, 邱若友, 倪成鑫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2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