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凝胶碳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72070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凝胶碳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纳米管以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尤其涉及一种气凝胶碳纳米管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新型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简写为CNTs)是由碳原子组成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由于其理想的一维结构使其在增强、导热、导电、电磁屏蔽、吸波复合材料、分子器件、催化剂载体、纳米电子器件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目前人们已经获得了多种形貌的碳纳米管。使用“纳米聚团床催化裂解法”(专利申请号01118349.7;PCT/CN02/00044)可以获得大批量的碳纳米管,使用浮游方法可以获得一定量的超长碳纳米管阵列(专利公开号CN 1724343A)。作为复合材料的应用,往往需要分散较好的碳纳米管才能够发挥出碳纳米管的优异性能。所以对于碳纳米管的实际应用,获得分散较好的碳纳米管是首要问题。
目前,分散较好的碳纳米管大部分都是在液体介质中进行。例如“一种利用外力破碎液洗纯化细长碳纳米管的方法”(专利号ZL02117419.9)等一般都是在水中进行。而碳纳米管的大规模应用是用于和其它基体复合制备复合材料,这就意味在很多情况下都需要将分散的碳纳米管从液相中分离出来。如果在气相中直接实现分散,避免了脱除溶剂过程,所以气相分散的碳纳米管是一种具有重要潜在应用的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散好的气凝胶碳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制备过程中可以在气相中直接分散,无需液相分散介质,避免了碳纳米管制备复合材料使用液相分散在复合过程中所需的脱溶剂步骤。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气凝胶碳纳米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凝胶碳纳米管是由分散的碳纳米管或碳纳米管管束组成,所述的碳纳米管或碳纳米管管束的直径在1纳米到100微米之间,长径比在101-106,该气凝胶碳纳米管堆密度为0.1~100g/L。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所述气凝胶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外力将待处理的碳纳米管管束或碳纳米管阵列样品经一次或多次破碎,形成堆密度为0.1~100g/L碳纳米管聚团;2)利用气流将经过步骤1)处理的样品在气相中分散,沉降;3)分级收集符合气凝胶碳纳米管的特征的沉降物,得到所述的气凝胶碳纳米管。
在上述步骤中,所述待处理的碳纳米管管束或碳纳米管阵列样品为单壁碳纳米管管束、多壁碳纳米管管束、单壁碳纳米管阵列或多壁碳纳米管阵列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外力方法采用高速气流剪切、机械高速剪切、砂磨或爆炸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气凝胶碳纳米管的应用,即所述气凝胶碳纳米管通过成型加工作为导热、导电的材料,或通过与有机高分子、无机材料或金属基体复合作为增强力学性能的结构复合材料、增强导电性能的功能材料、增大电极和电容器比表面积的功能材料、屏蔽电磁辐射的功能材料、透明导电性能的复合材料、增强导热性能的功能材料,隔热性能良好的功能材料以及催化剂载体材料的应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的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气凝胶碳纳米管可以在气相中直接进行分散,无需液相法等所需的分散介质;对于分散后的产物可以进行再次的分级处理;对于超长的碳纳米管无损伤;该工艺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易于工程放大。这种气凝胶碳纳米管可以和有机高分子、无机高分子、金属等形成复合的结构或功能材料。由于没有液相的参与,所以这种方法获得的复合材料不会包括像共混或者其它方法引进碳纳米管的分散剂。这种气凝胶碳纳米管可以通过成型加工作为导热、导电的材料,或通过与有机高分子、无机材料或金属基体复合作为增强力学性能的结构复合材料、增强导电性能的功能材料、增大电极和电容器比表面积的功能材料、屏蔽电磁辐射的功能材料、透明导电性能的复合材料、增强导热性能的功能材料,隔热性能良好的功能材料以及催化剂载体材料的应用。


图1为气凝胶碳纳米管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图2a为本发明采用的碳纳米管阵列样品机械破碎前的扫描电镜照片图。
图2b是本发明对图2a所示的碳纳米管阵列经机械高速剪切破碎后的碳纳米管样品扫描电镜照片。
图2c是将破碎后的样品在气相中分散、沉降30s后的气凝胶碳纳米管扫描电镜照片。
图2d是将破碎后的样品在气相中分散、沉降4min后的气凝胶碳纳米扫描电镜管照片。
图3是对碳纳米管阵列经气流剪切后,在气相中分散、沉降1min后的气凝胶碳纳米管扫描电镜照片。
图4a是对碳纳米管管束经机械高速剪切破碎后,在气相中分散、沉降30s后的气凝胶碳纳米管扫描电镜照片。
图4b是对碳纳米管管束经机械高速剪切破碎后,在气相中分散、沉降3min后的气凝胶碳纳米管扫描电镜照片。
图5是对碳纳米管阵列经机械高速剪切破碎后,在气相中分散、沉降15min后的气凝胶碳纳米管扫描电镜照片。
图6是利用气凝胶碳纳米管在气相中成型获得纸张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7是将气凝胶碳纳米管平铺在透明高分子薄膜上形成的透明导电膜扫描电镜照片。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提供这些实施方案的目的是使本发明能够完全公开,向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发明的思想和实施效果。然而,本发明可以按许多不同的方式实施。
实施例1本实施例考察机械剪切对碳纳米管阵列气相分散的效果以及气流分散沉降获得气凝胶碳纳米管的实际效果。使用的样品利用浮游催化方法制得碳纳米管阵列,其中碳纳米管阵列长度为1.4mm,碳纳米管的面积约在几十平方毫米。取该阵列100mg置于高速剪切机内,调节机械剪切转速为10000转/分,粉碎2min后取出。在碳纳米管阵列中,相对于管轴向方向,平行排列的管之间作用力很弱,因此发生机械剪切时,剪切力更容易作用在其碳纳米管管径方向,从而实现了碳纳米管阵列变成细的管束。由于碳纳米管以及碳纳米管管束本身具有柔性,这样保证其在剪切过程中其不易断裂,保持原有长度。粉碎后的扫描电镜照片参见图2b。可以看出,取出的碳纳米管聚团已经成为直径为1~25μm,长度为100~1400μm的碳纳米管管束,堆密度为2g/cm3。可以看到规整的碳纳米管阵列被打散形成了大团的气凝胶碳纳米管。
将上述气凝胶碳纳米管在一直径为75mm的石英管中,通入表观气速为0.2m/s的空气,此时碳纳米管体积进一步膨胀,在气相中悬浮分散。待停止通入空气后,分散的气凝胶开始下落。收集不同时间落下的沉降物。沉降0.5min后的产物的扫描电镜照片参见图2c。可以其中碳纳米管管束的直径为1~25μm,长度为100~1400μm的碳纳米管管束,形成了数百微米的气凝胶聚团碳纳米管,堆积密度在1.3g/L。
沉降4min后的产物的扫描电镜照片参见图2d。可以其中碳纳米管管束的直径为1~25μm,长度为100~1000μm的碳纳米管管束,为形成了单分散的管束的气凝胶聚团碳纳米管,堆积密度在0.5g/L。
实施例2气流剪切碳纳米管阵列本实施例考察气流剪切对碳纳米管阵列气相分散的效果。使用的样品由浮游催化方法制得,主要是有取向的碳纳米管阵列,其中碳纳米管阵列长度为1.0mm,碳纳米管的面积约在几十平方毫米。取该阵列1.0g置于气流剪切机内,调节高速剪切气流线速度为5m/s,破碎剪切2min后取出。粉碎后的扫描电镜照片参见图3。可以看出,得到的气凝胶碳纳米管直径在15~30μm,长度在几百到几千微米,堆密度在4g/L。
将上述气凝胶碳纳米管在一直径为75mm的石英管中,通入表观气速为0.2m/s的空气,此时碳纳米管体积进一步膨胀,在气相中悬浮分散。待停止通入空气后,分散的气凝胶开始下落。收集不同时间落下的沉降物。沉降1min后的产物也为气凝胶碳纳米管,其堆积密度在1.4g/L。沉降5min后的气凝胶碳纳米管堆积密度在0.2g/L。
实施例3本实施例考察机械剪切对碳纳米管管束气相分散的效果。使用的样品由催化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得,主要是有取向的碳纳米管管束,其中碳纳米管阵列长度为数百微米。将碳纳米管管束产品取该阵列1000mg置于高速剪切机内,调节机械剪切转速为10000转/分,粉碎2min后取出。粉碎后的扫描电镜照片参见图4a。可以看出,取出的碳纳米管已经成为直径为50~250nm,长度为10~100μm的碳纳米管管束形式存在。碳纳米管形成微米级别的聚团。此时堆密度为42g/L。可以看到规整的碳纳米管阵列被打散形成大团的气凝胶碳纳米管。
将上述气凝胶碳纳米管在一直径为75mm的石英管中,通入表观气速为0.2m/s的空气,此时碳纳米管体积进一步膨胀,在气相中悬浮分散。待停止通入空气后,分散的气凝胶开始下落。收集不同时间落下的沉降物。沉降3min后的产物的扫描电镜照片参见图4b。可以其中此时收集的碳纳米管管束直径更小,碳纳米管管束直径在50~200nm,长度为1~10μm,堆密度为2.2g/L。
实施例4本实施例考察机械剪切以及沉降对碳纳米管管束气相分散的效果。使用的样品为碳纳米管管束。将碳纳米管管束产品取该阵列500mg置于高速剪切机内,调节机械剪切转速为30000转/分,粉碎20min后取出。然后将破碎后的碳纳米管置于一直径为75mm的石英管中,通入表观气速为0.05m/s的空气,此时碳纳米管体积进一步膨胀,在气相中悬浮分散。待停止通入空气后,分散的气凝胶开始下落。收集不同时间落下的沉降物。沉降15min后的产物的扫描电镜照片参见图5。此时收集的碳纳米管为10~100nm,长度为10~500μm的碳纳米管管,堆密度为0.1g/L。
实施例5将例2中获得气凝胶碳纳米管利用空气为分散介质,采用高速回转的辊筒,将气凝胶碳纳米管原料分散为碳纳米管管束状态,使其在空气中悬浮,然后调节真空度使碳纳米管管束飘落到运行着的铜网上;碳纳米管管束受铜网下真空抽吸作用,相互交错重叠成厚薄均匀的纸页,再经环氧树脂加以粘合、干燥、卷取等,即得到成型的纸。所成纸的微观图像参见图6。该纸张厚度为0.1mm,具有很低的电阻率,其体积电阻率可以达到10-2Ωcm,导热率在1000W/mK,断裂强度20.2MPa,断裂伸长率为9.4%,弹性模量为436.3MPa。
实施例6将上述纸张固定在抽滤设备中,使1%的聚乙烯醇(PVA)溶液抽滤通过气凝胶碳纳米管纸,此时PVA会吸附到碳纳米管表面形成PVA-CNT复合材料。将该复合材料进一步热压,测量其厚度为0.1mm,具有很低的电阻率,其体积电阻率可以达到1Ωcm,导热率在300W/mK,断裂强度27.42MPa,断裂伸长率为4.22%,弹性模量为1956.3MPa,远远高于采用相同方法制备的等厚度PVA薄膜本身的电阻率和导热率。所以该复合材料可作为应用于力学增强的结构材料、增强导电性能的功能材料、增强导热性能的功能材料。
实施例7
将例2中获得气凝胶碳纳米管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浓度约为10ppm的碳纳米管溶液。在3000转/分的转速下将该溶液涂到透明的基板上面,形成透光率到80%的透明导电膜,其扫描电镜照片参见图7。通过四探针电阻仪可以测出其表面电阻率可以达到1000Ω/□,形成了透光率高、导电性好的透明导电膜。
实施例8将例2中获得的气凝胶碳纳米管分散后和环氧树脂进行共混,待混合均匀后加入固化剂形成了碳纳米管-环氧树脂混合物。当碳纳米管含量超过0.003wt%时即形成了了导电网络,其电导率达到了10-3S/m,这样只要在高分子基体中添加少量的气凝胶碳纳米管,即可以实现该复合材料作为导电材料。
实施例9将例2中获得的气凝胶碳纳米管分散后和三氧化二铝进行球磨12hr实现其均匀混合。然后在烘箱中110℃下烘干24hr得到气凝胶碳纳米管和三氧化二铝的复合粉末。然后将该复合粉术在压制压力为20MPa下1500℃下热压60min,制备得到气凝胶碳纳米管-三氧化二铝样品。三氧化二铝载体的密度为3.80g/cm3,断裂强度为362MPa,断裂韧性在2.81MPa m0.5。当加入1%的气凝胶碳纳米管之后,三氧化二铝载体的密度为3.76g/cm3,断裂强度为420MPa,断裂韧性在5.10MPa m0.5。可以看出,添加气凝胶碳纳米管,提高了陶瓷材料韧性,同时也提高了材料的抗弯强度。这主要是由于分散的碳纳米管能够钉扎在陶瓷晶粒晶界上,可做成陶瓷增韧增强复合材料。
权利要求
1.一种气凝胶碳纳米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凝胶碳纳米管是由分散的碳纳米管或碳纳米管管束组成,所述的碳纳米管或碳纳米管管束的直径在1纳米到100微米之间,长径比在101-106,该气凝胶碳纳米管堆密度为0.1~100g/L。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气凝胶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外力将待处理的碳纳米管管束或碳纳米管阵列样品经一次或多次破碎,形成堆密度为0.1~100g/L碳纳米管聚团;2)利用气流将经过步骤1)处理的样品在气相中分散,沉降;3)分级收集符合气凝胶碳纳米管的特征的沉降物,得到所述的气凝胶碳纳米管。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气凝胶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处理的碳纳米管管束或碳纳米管阵列样品为单壁碳纳米管管束、多壁碳纳米管管束、单壁碳纳米管阵列或多壁碳纳米管阵列中的一种或几种。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气凝胶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外力方法采用高速气流剪切、机械高速剪切、砂磨或爆炸方法。
5.如权利要1所述气凝胶碳纳米管通过成型加工作为导热、导电的材料,或通过与有机高分子、无机材料或金属基体复合作为增强力学性能的结构复合材料、增强导电性能的功能材料、增大电极和电容器比表面积的功能材料、屏蔽电磁辐射的功能材料、透明导电性能的复合材料、增强导热性能的功能材料,隔热性能良好的功能材料以及催化剂载体材料的应用。
全文摘要
气凝胶碳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新型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气凝胶碳纳米管是由分散的碳纳米管或碳纳米管管束组成,所述的碳纳米管或碳纳米管管束的直径在1纳米到100微米之间,长径比在10
文档编号B82B3/00GK1884058SQ20061008938
公开日2006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3日
发明者魏飞, 张强, 周卫平, 徐光辉, 杨州, 骞伟中, 罗国华 申请人:清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