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轴中间支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31183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传动轴中间支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领域汽车传动系统,尤其涉及一种传动轴中间支承。



背景技术:

安装在汽车传动轴的中间支承,具有补偿传动轴的安装误差以及适应行驶中由于发动机的弹性悬置引起的发动机窜动或车架变形引起的位移功能。如图1所示的现有的中间支承剖面示意图,安装在传动轴的轴管100以及万向节叉200之间的中间支承,主要由轴承300、装在轴承轴向两侧的密封件400、弹性元件1’以及固定支架2’组成。

其中,弹性元件1’的作用是吸收传动轴振动、降低噪声以及承受径向力。为了保证径向支承刚度,通常弹性元件1’采用截面为矩形的圆环结构,并且具有一定的硬度要求,这就会使得弹性元件1’的轴向刚度过大,消弱了其抵消汽车行驶中由发动机的弹性悬置引起的发动机窜动或车架变形引起的位移的能力,并且中间支承的轴承300承受了较大的轴向冲击力,会加速轴承300的磨损,这也是现有的中间支承的轴承300寿命较短的主要原因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传动轴中间支承,在保证承受径向力的同时降低轴向冲击力,使其充分发挥抵消发动机窜动或车架变形引起的位移的功能,并提升中间支承的轴承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传动轴中间支承,包括套设在传动轴上的轴承以及设置在所述轴承两侧的密封件,还包括:第一环状支架、第二环状支架以及弹性衬套;

所述弹性衬套包括外环、内环以及缓冲环;

所述缓冲环的径向截面呈曲线型,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外环和内环连接;

所述内环套设在所述轴承上,且与所述密封件相接;

所述第一环状支架和第二环状支架配合后,能够挤压所述外环。

优选地,所述缓冲环呈曲线型,所述曲线型包括弧形、s形或波纹形。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环状支架的本体上相对两侧分别固设有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

在所述第二环状支架的本体上相对两侧分别固设有第三安装架和第四安装架;

所述第一安装架、第二安装架、第三安装架和第四安装架上分别设有用于与车架固接的螺栓孔;

所述第一环状支架和第二环状支架配合后,所述第一安装架和第三安装架相叠,所述第一安装架上的螺栓孔和第三安装架上的螺栓孔同心;且所述第二安装架和第四安装架相叠,所述第二安装架上的螺栓孔和第四安装架上的螺栓孔同心。

优选地,所述第一环状支架的本体上设有第一台阶安装环面,所述第二环状支架的本体上设有第二台阶安装环面;

所述第一环状支架和第二环状支架配合后,所述第一台阶安装环面和第二台阶安装环面相对且构成凹槽,所述外环置于所述凹槽内,并被所述第一环状支架和第二环状支架的挤压。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安装架、第二安装架、第三安装架和第四安装架上分别设有限位结构;

所述第一安装架和第三安装架相叠后通过所述限位结构相互锁定;

所述第二安装架和第四安装架相叠后通过所述限位结构相互锁定。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台阶安装环面和第二台阶安装环面的边缘还分别设有翻边;

所述第一环状支架和第二环状支架配合后,所述翻边夹持所述缓冲环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内环包括轴承套设部以及分别向所述轴承两侧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密封件相接;

所述缓冲环远离所述外环的一端与一个所述延伸部连接。

优选地,在未与所述缓冲环连接的所述延伸部上设有加固部。

优选地,还包括支撑环,所述支撑环设置在所述轴承及密封件与所述内环之间。

优选地,所述外环、内环以及缓冲环为一体结构。

相较于现有的中间支承,本发明提供的中间支承通过两个环状支架与多环组合的弹性衬套相互配合,在确保抵消径向力的同时,借由截面为曲线型的缓冲环有效地消除了中间支承的轴承的轴向冲击力,因而相较现有的中间支承能够显著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使中间支承充分发挥其功能;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结构便于操作和安装,在达到上述功能的同时,产品结构更为简化、合理,从而还能够降低生产和劳力成本。

附图说明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传动轴中间支承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传动轴中间支承的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传动轴中间支承的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弹性衬套的实施例的轴测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环状支架的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环状支架的实施例的轴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轴管200万向节叉300轴承400密封件1’弹性元件

2’固定支架1弹性衬套11外环12内环13缓冲环

121轴承套设部122延伸部123加固部21第一环状支架

211本体212第一台阶安装环面213第一安装架214第二安装架

22第二环状支架221本体222第二台阶安装环面223第三安装架

224第四安装架3限位结构4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传动轴中间支承的实施例,参考图2和图3所示,该传动轴中间支承包括套设在传动轴上的轴承300以及分别设置在轴承300两侧的密封件400,并且还包括弹性衬套1、与车架连接的第一环状支架21以及第二环状支架22。其中,弹性衬套1主要由外环11、内环12以及缓冲环13组成,外环11在第一环状支架21和第二环状支架22配合后,被二者挤压固定,并且由于第一环状支架21和第二环状支架22安装在车架上后,相对传动轴静止,因而限制了外环11的轴向和径向的移动;内环12则套设在轴承300上,并与密封件400相接,也即是轴承300限制了内环12的移动;缓冲环13的两端分别与外环11和内环12连接,本发明中的缓冲环13作为缓冲部件则可以发生径向或轴向移动,具体地,缓冲环13的径向截面可以呈薄壁状且为曲线型,例如弧形、s形或波纹形等满足其径向或轴向移动需求的结构,由于该结构的缓冲环13的上下前后自由变形量较大,可以相对外环11和内环12上下前后摆动,使本实施例在确保抵消径向力的同时,能够缓冲中间支承的轴承的轴向冲击力。需要说明的,在实际操作中,弹性衬套1的材质可以采用橡胶,并且前述外环11、内环12以及缓冲环13可以一体加工成型。

关于前述弹性衬套1,本发明提供了一个实施例供参考,结合图4的局部剖开视图所示,外环11、内环12以及缓冲环13构成了一个l型环状衬套,其中缓冲环13采用了类似s型的结构,而内环12则采用几字型(ω型)结构,具体如图4所示,包括用于套设包覆在轴承上的轴承套设部121以及分别向轴承两侧延伸的延伸部122,该延伸部122与前述密封件400相接;缓冲环13的一端与外环11的中部相连,且其远离外环11的一端则与两延伸部122之一相接。考虑到提升弹性衬套1的强度,可以在未与缓冲环13连接的一个延伸部122上设置加固部123,在图4所示实施例中,该加固部123为一上翘的结构。另外,在实际操作中,还可以进一步考虑增强中间支承的整体刚性以及与传动轴的稳定接触,例如在轴承300及密封件400与内环12之间设置支撑环,该支撑环材质可以选用较薄但硬度高于弹性衬套1的材质,使内环12不与轴承300和密封件400直接接触,而是通过支撑环与轴承300和密封件400相接,以此提升弹性衬套1的缓冲作用。

图5和图6是本发明提供过的第一环状支架21和第二环状支架22的参考实施例,在第一环状支架21的本体211上设有第一台阶安装环面212,相应地,在第二环状支架22的本体221上设有第二台阶安装环面222,再结合图2和图3所示,在前述实施例中第一环状支架21和第二环状支架22配合后呈对称关系,其中,第一台阶安装环面212和第二台阶安装环面222相对,二者构成了一个凹槽,前述弹性衬套1的外环11则可以置于该凹槽内,并被配合后的第一环状支架21和第二环状支架22的挤压固定(参看图2和图3);再结合图4所示的弹性衬套1的实施例,按上述第一环状支架21和第二环状支架22的配合方式,第一台阶安装环面212和第二台阶安装环面222的边缘则夹持在缓冲环13的两侧,为了避免对缓冲环13的磨损,可以进一步考虑在第一台阶安装环面212和第二台阶安装环面222的边缘分别设置保护结构,例如圆角、倒角或者如图5和图6所示的翻边4,这样,在第一环状支架21和第二环状支架22配合后,二者的翻边4则夹持在缓冲环13的两侧,起到保护弹性衬套的缓冲环的作用。

此外,在第一环状支架21的本体211上的相对两侧分别固设有第一安装架213和第二安装架214;相应地,在第二环状支架22的本体221上的相对两侧也分别固设有第三安装架223和第四安装架224,该四个安装架与本体的固设方式可以采用如图5和图6所示的直角板固接,也可以与本体一体成型,对此本发明不作限定;关于前述第一环状支架21以及第二环状支架22与车架连接,具体可以通过在第一安装架213、第二安装架214、第三安装架223和第四安装架224上分别设置用于与车架固接的螺栓孔;进一步地,在第一环状支架21和第二环状支架22配合后,结合图3所示,第一安装架213和第三安装架223相叠,并且第一安装架213和第三安装架223上的螺栓孔处于同心;相应地,第二安装架214和第四安装架224相叠,且第二安装架214和第四安装架224上的螺栓孔同心。

在图5和图6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了使第一环状支架21和第二环状支架22能够提升配合可靠性的优选方案,具体可以在第一安装架213、第二安装架214、第三安装架223和第四安装架224上分别设置限位结构3,例如图中的翻边结构,这样在第一环状支架21和第二环状支架22配合后,第一安装架213和第三安装架223相叠且可以借由该限位结构3相互卡接、锁定;同理,第二安装架214和第四安装架224相叠后也可通过限位结构3相互锁定;再配合前述外环11被挤压后产生的推力实现了第一环状支架21和第二环状支架22之间更加牢靠的锁定效果。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参见图2、图5和图6,考虑到生产成本和简化整体结构,前述第一环状支架21和第二环状支架22可以是如图中所示的结构完全一样的环状支架,只在相互配合时采用相对的位置关系。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需要言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及其优选方式所涉及的技术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不改变本发明的设计思路以及技术效果的前提下,合理地组合搭配成多种等效方案;因此,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