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缸装置和盘形制动装置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9382798阅读:来源:国知局
动解除机构60解除停车制动的状态下,如图9的实线所示,形成在操作杆67上的标记部73进入到形成在密封部65的凹部65a中。因而,成为难以从外部视觉识别标记部73的状态。相对于此,在像上述那样利用停车制动手动解除机构60解除了停车制动的状态下,如图9的单点划线所示,标记部73成为从凹部65a向外方前进的状态。
[0150]因而,使用者在标记部73进入到凹部65a的状态(处于锁定位置的状态)下能够在视觉上把握第I活塞31和第2活塞41利用固定环61卡合着的状况。另一方面,使用者在标记部73从凹部65a向外方前进的状态(处于解除位置的状态)下能够把握是由于第I活塞31和第2活塞41未卡合而导致未利用停车弹簧制动机构40产生停车制动的手动开放的状态。
[0151][指示器机构的结构]
[0152]图10中表示从图3的X-X向视位置观看的剖视图。该图是用于说明指示器机构80的图。指示器机构80用于确认在第2压力室S21中是否充满了压缩空气。指示器机构80具有有底筒部81、指示器主体83、作为弹性构件的螺旋弹簧88、连通通路89。
[0153]有底筒部81具有形成在第2缸体部23的鼓出部28上的筒壁部82。如图2所示,筒壁部82形成为朝向第2缸体部23的切线方向、且朝向制动缸装置2固定于车辆主体120的状态下的水平方向延伸。有底筒部81的开口部被密封部87密封。密封部87利用螺栓固定在筒壁部82上。
[0154]指示器主体83形成为沿筒壁部82的轴向延伸的大致圆柱。指示器主体83能够在筒壁部82的轴向上进退。指示器主体83 —体地形成有活塞部84、指示器部85、弹簧贯穿部86而构成。
[0155]活塞部84形成为外周面与筒壁部82的内周面相比直径稍小且壁厚稍厚的圆板状。活塞部84以密封件84a介于其与该筒壁部82的内周面之间并能够相对于筒壁部82在轴向上滑动的方式设置。
[0156]有底筒部81的内部空间S3被活塞部84划分为两个空间。具体地讲,有底筒部81的内部空间S3中的比活塞部84靠密封部87侧的空间作为供给/排出作为压力流体的压缩空气的压力流体空间S31而设置。另一方面,内部空间S3中的比活塞部84靠底部81a侧的空间作为螺旋弹簧容纳空间S32而设置。
[0157]指示器部85形成为从活塞部84朝向有底筒部81的开口侧延伸的大致圆柱状。指示器部85以其中心轴线与有底筒部81的中心轴线同轴的方式配置在有底筒部81上。指示器部85的外径小于筒壁部82的内径。指示器部85被设置为,包含该指示器部85进退的直线在内的平面且与铁道车辆所延伸的方向平行的面平行于包含操作杆67进退的直线在内的平面且与铁道车辆所延伸的方向平行的面。
[0158]弹簧贯穿部86形成为从活塞部84朝向底部81a侧延伸的圆柱状。弹簧贯穿部86的顶端部以与有底筒部81的底部81a相对的方式配置。弹簧贯穿部86贯穿于螺旋弹簧
88 ο
[0159]螺旋弹簧88以在内部贯穿有弹簧贯穿部86的方式容纳在螺旋弹簧容纳空间S32中。螺旋弹簧88的一端侧与有底筒部81的底部81a抵接,其另一端侧与活塞部84抵接。螺旋弹簧88对指示器主体83向相对于底部81a而言远离底部81a的一侧施力。
[0160]连通通路89用于将压力流体空间S31连通于第2压力室S21。具体地讲,连通通路89的一侧连接于压力流体空间S31,而其另一侧连接于第2压力室S21。
[0161][指示器机构的动作]
[0162]指示器机构80的指示器部85根据有无向停车弹簧制动机构40的第2压力室S21内供给压缩空气成为相对于有底筒部81前进的状态(处于前进位置的状态)、或者相对于有底筒部81后退的状态(处于后退位置的状态)。
[0163]具体地讲,在未向第2压力室S21内供给压缩空气的状态(第2活塞41位于前进方向Xl侧的状态)下,成为压力流体空间S31内也并未供给有压缩空气的状态。此时,活塞部84成为利用螺旋弹簧88的施力而处于距底部81a较远的位置的状态。由此,如图10的单点划线所示,指示器部85的顶端部自有底筒部81向外方突出而暴露。
[0164]另一方面,在第2压力室S21内供给有压缩空气的状态(第2活塞41位于退避方向X2侧的状态)下,成为通过连通通路89也向压力流体空间S31供给有压缩空气的状态。在该压缩空气的作用下,活塞部84成为克服螺旋弹簧88的施力而位于底部81a侧的状态。由此,指示器部85的顶端部容纳在有底筒部81内而从外部看不到。
[0165]因而,使用者在指示器部85的顶端部自有底筒部81向外方突出的状态(指示器部85处于前进位置的状态)下能够把握第2活塞41位于前进方向Xl侧的状况。另一方面,使用者在指示器部85的顶端部进入到有底筒部81的状态(指示器部85处于后退位置的状态)下能够把握第2活塞41位于退避方向X2侧的状况。
[0166]此外,制动缸装置2具备通气筒35。通气筒35作为形成为字母L形的配管而设置。通气筒35的内侧空间构成供空气流动的第2通路35a。通气筒35的一端侧与形成在第2缸体部23的鼓出部28上的嵌合孔28b嵌合。由此,第I弹簧容纳空间S12利用包含第I通路28a和第2通路35a的通气通路36与外部连通。
[0167]像上述那样,由于第I弹簧容纳空间S12与外部连通,因此,第I弹簧容纳空间S12能够保持为常压。其结果,在第I活塞31向前进方向Xl移动时,不会对第I弹簧容纳空间S12作用过度的压力。由此,能够防止妨碍第I活塞31向前进方向Xl前进。
[0168][效果]
[0169]像以上那样,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制动缸装置2,通过在作为停车制动用的弹簧的第2弹簧42的外侧配置第2压力室S21,能够将第2弹簧容纳空间S22和第2压力室S21配置为在制动输出部11的进退方向上不重合。这样的话,在进退方向上加长了第2弹簧容纳空间S22的情况下第2压力室S21不会碍事,因此,易于确保第2弹簧42的长度方向上的配置空间。其结果,能够将第2弹簧容纳空间S22缩短到第2弹簧42的设计条件不受到极端限制的程度,能够相应地缩短制动缸装置2的全长。
[0170]而且,通过像上述那样将第2活塞筒部46配置在第2弹簧42的外侧,能够利用该第2活塞筒部46划分第2压力室S21和第2弹簧容纳空间S22。由此,通过向第2压力室S21供给压缩空气和自该第2压力室S21排出压缩空气,能够使第2活塞41相对于缸体20进退。
[0171]因而,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对停车制动用的弹簧42的设计条件的制约增大的情况进行抑制并缩短制动缸装置2的全长。
[0172]此外,在制动输出部11的进退方向上欲加长第2弹簧容纳空间S22的情况下,期望将第2支承部25b设置在第2空间S2内的极接近分隔部25的区域。相对于此,采用上述结构,第2支承部25b配置在比向前进方向Xl前进了的状态下的第2活塞41的前进方向Xl侧的端部靠分隔部25侧的位置。因而,能够可靠地确保制动输出部11的进退方向上的第2弹簧42的配置空间。
[0173]此外,在制动缸装置2中,由于能够由分隔第I空间SI和第2空间S2的分隔部25构成第2支承部25b,因此,能够更可靠地确保制动输出部11的进退方向上的第2弹簧42的配置空间。而且,由于不必另外形成第2支承部25b,因此,能够简化缸体20的结构。
[0174]此外,在制动缸装置2中,能够由分隔部25构成第I支承部25a。这样的话,与在第I空间SI内相对于分隔部25另外设置第I支承部25a的情况相比,能够在制动输出部11的进退方向上加长第I弹簧容纳空间S12,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第I弹簧32的配置空间。而且,由于不必另外形成第I支承部25a,因此,能够简化缸体20的结构。
[0175]此外,在制动缸装置2中,第2活塞41和第2活塞筒部46独立地形成,在组装时互相卡合。具体地讲,锁定部主体43的第2活塞筒部46从第2缸体部23的小径筒部23c侧(前进方向Xl侧)插入该第2缸体部23。接着,第2活塞41从第2缸体部23的大径筒部23a侧(退避方向X2侧)插入第2缸体部23和第2活塞筒部46之间。而且,在止动环45嵌入到第2活塞筒部46的止动环用环状槽46a之后,通过第2活塞41的止动环用环状槽41b嵌合于该止动环45,使第2活塞41和第2活塞筒部46卡合。这样,通过独立地构成第2活塞41和第2活塞筒部46,在组装时能够卡合,能够改善制动缸装置2的组装性。
[0176]此外,在制动缸装置2中,即使在水蒸气成为水滴而附着在第I通路28a内的情况下,该水滴也利用自重沿着第I通路28a向下方流动,向远离第I弹簧容纳空间S12的方向移动。因而,能够抑制由于水滴进入缸体20内并附着而使缸体20生锈。
[0177]此外,在制动缸装置2中,即使在第I弹簧容纳空间S12的下部积存有水滴的情况下,由于第I通路28a的第I弹簧容纳空间S12侧的区域与第I弹簧容纳空间S12的下部相连,因此,也能够将该水滴引导到第I通路28a。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缸体20生锈。
[0178]此外,在制动缸装置2中,能够根据指示器机构80的状态把握停车弹簧制动机构40的第2活塞41是位于前进方向Xl侧还是位于退避方向X2侧。该指示器机构80像上述那样不采用电气系统而由机械的构成要素形成。因而,与通过用压力传感器等测量第2压力室S21的压力来把握第2活塞41的状态的情况不同,不用担心电气系统发生故障。因而,能够可靠地把握第2活塞41的位置状态。
[0179]而且,在使用压力传感器确认第2压力室S21的压力状态的情况下,考虑连接于压力传感器的电布线引绕的制约等问题,而通常将压力传感器配置在配置于距离制动缸装置2较远的位置的制动控制装置内。但这样的话,无法在制动缸装置2附近容易地判断是否对第2压力室S21施加了预定的压力。相对于此,在制动缸装置2中,能够利用由机械的构成要素形成的指示器机构80把握第2压力室S21的压力状态。这样的话,不需要在压力传感器的情况下所需要的电布线,因此,能够解除上述那样的电布线引绕的制约。其结果,易于将指示器机构80直接安装在制动缸装置2上。因而,能够在制动缸装置2附近容易地判断是否对第2压力室S21施加了预定的压力。
[0180]此外,在制动缸装置2中,使用者通过确认指示器部85的位置(前进位置或后退位置)和操作杆67的位置(锁定位置和解除位置)这两者的位置,能够把握停车弹簧制动机构40的状态。具体地讲,使用者在(a)指示器部85处于前进位置且操作杆67处于锁定位置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利用停车弹簧制动机构40产生了制动力。此外,使用者在(b)指示器部85处于后退位置且操作杆67处于锁
当前第5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