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轿车座椅滑轨的动作确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4438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轿车座椅滑轨的动作确认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前后调节装置的测试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轿车座椅在滑轨上前后移动的测试机构。



背景技术:

一般公知,轿车前排的座椅可前后调节,所述座椅滑动安装在滑轨上,其中,所述滑轨包括滑动配合的外滑轨、内滑轨、镶嵌在外滑轨和内滑轨之间的滚珠条,所述外滑轨安装在座椅的底部,所述内滑轨安装在轿车的底板上。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轿车前排座椅前后调节装置中的滑轨,该滑轨包括外滑轨a,外滑轨a设滑行槽;外滑轨的滑行槽内安装有内滑轨b;内滑轨b与外滑轨滑行槽的侧壁之间镶嵌有滚珠条。所述滚珠条通过从滑轨端部水平插入的方式安装在内滑轨b与外滑轨a滑行槽的侧壁之间。

所述滚珠条包括上滚珠条c2和下滚珠条c1,上滚珠条c2位于内滑轨b的顶面与外滑轨a内侧顶面之间,下滚珠条c1位于内滑轨b的底面与外滑轨a内侧底面之间。

所述外滑轨a和内滑轨b之间设有卡簧,卡簧撑紧在外滑轨a和内滑轨b之间,以限制外滑轨a和内滑轨b发生相对移动。所述内滑轨b的顶部开设通孔,杆状零件插入通孔可压缩卡簧而解除外滑轨a和内滑轨b不能发生相对移动的限制。

所述外滑轨a的底部设有定位柱a1。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何测试使安装在轿车前排座椅上的外滑轨相对于安装在轿车底板上的内滑轨发生移动所需力的大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轿车座椅滑轨的动作确认机,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定位治具、夹具和测力机构;所述定位治具设有与外滑轨底部的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

所述夹具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夹具底板、固定在夹具底板上且顶部开设凹槽的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水平设置在第一竖板顶部且穿过第一竖板的凹槽的第一固定销、水平设置在第二竖板顶部且穿过第二竖板的凹槽的第二固定销、第一U形块、第二U形块、呈倒L形的第一压块、呈倒L形的第二压块;

上述夹具中,所述第一U形块包括第一水平底部、设置在第一水平底部左端的第一左竖直部、设置在第一水平底部右端的第一右竖直部;第一左竖直部开设竖直向的第一左条形槽,第一右竖直部开设竖直向的第一右条形槽;所述第二U形块包括第二水平底部、设置在第二水平底部左端的第二左竖直部、设置在第二水平底部右端的第二右竖直部;第二左竖直部开设竖直向的第二左条形槽,第二右竖直部开设竖直向的第二右条形槽;

上述夹具中,所述第一压块包括第一竖直部、设置在第一竖直部顶端的第一水平部,第一竖直部开设倾斜设置的第一条形滑槽;所述第二压块包括第二竖直部、设置在第二竖直部顶端的第二水平部,第二竖直部开设倾斜设置的第二条形滑槽;

上述夹具中,所述第一U形块位于第一竖板的凹槽内,第一压块位于第一U形块的第一左竖直部和第一右竖直部之间,第一压块通过第一枢接轴枢接在第一左竖直部和第一右竖直部上,第一枢接轴位于第一条形滑槽的下方;第一固定销插设在第一U形块的第一左条形槽和第一右条形槽内,第一固定销同时插设在第一压块的第一条形滑槽内;所述第二U形块位于第二竖板的凹槽内,第二压块位于第二U形块的第二左竖直部和第二右竖直部之间,第二压块通过第二枢接轴枢接在第二左竖直部和第二右竖直部上,第二枢接轴位于第二条形滑槽的下方;第二固定销插设在第二U形块的第二左条形槽和第二右条形槽内,第二固定销同时插设在第二压块的第二条形滑槽内;

上述夹具中,所述夹具底板的底部固定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升降板,升降板的左端设有第一连杆,升降板的右端设有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竖直设置,第一连杆活动插设在夹具底板和第一竖板内,第一连杆的顶端与第一U形块的第一水平底部连接,第二连杆活动插设在夹具底板和第二竖板内,第二连杆的顶端与第二U形块的第二水平底部连接;

上述夹具中,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平行,第一压块的第一水平部和第二压块的第二水平部相向设置;所述定位治具位于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之间,第一压块的第一竖直部位于定位治具的左侧,第一压块的第一水平部位于定位治具的上方,第二压块的第二竖直部位于定位治具的右侧,第二压块的第二水平部位于定位治具的上方;

所述测力机构位于定位治具的旁侧,测力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测力支架、固定在测力支架上且水平设置的第一滑轨、滑动安装在第一滑轨上的平移支架、用于驱动平移支架在第一滑轨上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固定在平移支架上的第一电缸、固定在第一电缸活塞上的升降座体、安装在升降座体底部的测力组件、安装在测力组件底部的插杆;所述第一电缸驱动升降座体升降,所述测力组件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插杆竖直设置。

按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轿车座椅滑轨的动作确认机的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轿车座椅滑轨定位在定位治具上,夹具将其夹紧在定位治具上;所述夹具的工作原理如下:第一气缸驱动升降板下行,升降板带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下行,第一连杆拉动第一U形块下行,第二连杆拉动第二U形块下行,第一固定销在第一U形块的第一左条形槽和第一右条形槽中作相对的上行滑动,第二固定销在第二U形块的第二左条形槽和第二右条形槽中作相对的上行滑动;第一U形块带动第一压块下行,第二U形块带动第二压块下行,第一固定销在第一压块的第一条形滑槽中作相对的上行滑动,第二固定销在第二压块的第二条形滑槽中作相对的上行滑动,由于第一压块上的第一条形滑槽倾斜设置,第二压块上的第二条形滑槽倾斜设置,因此,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在下行的同时,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作相向的转动,转动的第一压块的第一水平部压在轿车座椅滑轨的顶部左侧,转动的第二压块的第二水平部压在轿车座椅滑轨的顶部右侧,将轿车座椅滑轨向下夹紧在定位治具上,具体地,第一压块的第一水平部压在轿车座椅滑轨中外滑轨的顶部左侧,第二压块的第二水平部压在轿车座椅滑轨中外滑轨的顶部右侧。

第二,第一电缸驱动插杆下行,插杆插入内滑轨顶部开设的通孔,并压缩外滑轨和内滑轨之间的卡簧而解除外滑轨和内滑轨不能发生相对移动的限制;之后,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平移支架在第一滑轨上左右平移,测力组件中的压力传感器可感应到插杆驱动内滑轨在外滑轨中左右平移的压力大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轿车座椅滑轨的动作确认机可有效地测试使安装在轿车前排座椅上的外滑轨相对于安装在轿车底板上的内滑轨发生移动所需力的大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对夹具的一种说明,所述夹具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夹具分别为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第一夹具位于定位治具的前端处,第二夹具位于定位治具的后端处。设置在定位治具两端处的夹具可有效将轿车座椅滑轨固定在定位治具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对夹具的一种说明,所述第一压块的第一水平部和第二压块的第二水平部均镶嵌有弹性压块。在夹具夹紧轿车座椅滑轨的过程中,第一压块的第一水平部的弹性压块压在轿车座椅滑轨中外滑轨的顶部左侧,第二压块的第二水平部的弹性压块压在轿车座椅滑轨中外滑轨的顶部右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对测力机构的一种说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在测力支架上的第一电机、与第一电机的转轴联接的第一丝杆、与第一丝杆螺接的第一内螺纹块,所述第一内螺纹块固定在平移支架上。按上述说明,本实用新型通过丝杆机构驱动平移支架在第一滑轨上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对测力机构的一种说明,所述测力支架的侧壁上安装有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第一缓冲件接近测力支架的左端,第二缓冲件接近测力支架的右端,所述平移支架上设有与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配套使用的缓冲辅助件。所述第一缓冲件、第二缓冲件和缓冲辅助件的配合可有效地控制平移支架在第一滑轨上左右平移的幅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轿车座椅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从左侧观察轿车座椅滑轨所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轿车座椅滑轨的动作确认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夹具20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从右下方观察夹具20所得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测力机构30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测力机构3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a、外滑轨;a1、定位柱;b、内滑轨;c1、下滚珠条;c2、上滚珠条;

10、定位治具;

20、夹具;21、夹具底板;22、第一竖板;220、第二竖板;23、第一固定销;24、第一U形块;241、第一左条形槽;25、第一压块;251、第一条形滑槽;252、第一枢接轴;253、弹性压块;26、第一气缸;271、第一连杆;272、第二连杆;

30、测力机构;31、测力支架;311、第一滑轨;312、第一缓冲件;313、第二缓冲件;32、平移支架;321、缓冲辅助件;33、第一驱动装置;331、第一电机;332、第一丝杆;34、第一电缸;35、测力组件;36、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一种轿车座椅滑轨的动作确认机,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定位治具10、夹具20和测力机构30。

所述定位治具设有与轿车座椅滑轨中外滑轨底部的定位柱a1配合的定位孔。

结合图4、图5,所述夹具20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夹具底板21、固定在夹具底板上且顶部开设凹槽的第一竖板22和第二竖板220、水平设置在第一竖板顶部且穿过第一竖板的凹槽的第一固定销23、水平设置在第二竖板顶部且穿过第二竖板的凹槽的第二固定销、第一U形块24、第二U形块、呈倒L形的第一压块25、呈倒L形的第二压块。

上述夹具20中,所述第一U形块包括第一水平底部、设置在第一水平底部左端的第一左竖直部、设置在第一水平底部右端的第一右竖直部;第一左竖直部开设竖直向的第一左条形槽241,第一右竖直部开设竖直向的第一右条形槽;所述第二U形块包括第二水平底部、设置在第二水平底部左端的第二左竖直部、设置在第二水平底部右端的第二右竖直部;第二左竖直部开设竖直向的第二左条形槽,第二右竖直部开设竖直向的第二右条形槽。

上述夹具20中,所述第一压块包括第一竖直部、设置在第一竖直部顶端的第一水平部,第一竖直部开设倾斜设置的第一条形滑槽251;所述第二压块包括第二竖直部、设置在第二竖直部顶端的第二水平部,第二竖直部开设倾斜设置的第二条形滑槽。

上述夹具20中,所述第一U形块位于第一竖板的凹槽内,第一压块位于第一U形块的第一左竖直部和第一右竖直部之间,第一压块通过第一枢接轴252枢接在第一左竖直部和第一右竖直部上,第一枢接轴位于第一条形滑槽的下方;第一固定销插设在第一U形块的第一左条形槽和第一右条形槽内,第一固定销同时插设在第一压块的第一条形滑槽内;所述第二U形块位于第二竖板的凹槽内,第二压块位于第二U形块的第二左竖直部和第二右竖直部之间,第二压块通过第二枢接轴枢接在第二左竖直部和第二右竖直部上,第二枢接轴位于第二条形滑槽的下方;第二固定销插设在第二U形块的第二左条形槽和第二右条形槽内,第二固定销同时插设在第二压块的第二条形滑槽内。

上述夹具20中,所述夹具底板的底部固定有第一气缸26,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升降板,升降板的左端设有第一连杆271,升降板的右端设有第二连杆272,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竖直设置,第一连杆活动插设在夹具底板和第一竖板内,第一连杆的顶端与第一U形块的第一水平底部连接,第二连杆活动插设在夹具底板和第二竖板内,第二连杆的顶端与第二U形块的第二水平底部连接。

上述夹具20中,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平行,第一压块的第一水平部和第二压块的第二水平部相向设置;所述定位治具位于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之间,第一压块的第一竖直部位于定位治具的左侧,第一压块的第一水平部位于定位治具的上方,第二压块的第二竖直部位于定位治具的右侧,第二压块的第二水平部位于定位治具的上方。

上述夹具20中,所述第一压块25的第一水平部和第二压块的第二水平部均镶嵌有弹性压块253。

如图3,所述夹具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夹具分别为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第一夹具位于定位治具的前端处,第二夹具位于定位治具的后端处。

结合图6、图7,所述测力机构30位于定位治具的旁侧,测力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测力支架31、固定在测力支架上且水平设置的第一滑轨311、滑动安装在第一滑轨上的平移支架32、用于驱动平移支架在第一滑轨上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33、固定在平移支架上的第一电缸34、固定在第一电缸活塞上的升降座体、安装在升降座体底部的测力组件35、安装在测力组件底部的插杆36;所述第一电缸驱动升降座体升降,所述测力组件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插杆竖直设置。

测力机构30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3包括安装在测力支架上的第一电机331、与第一电机的转轴联接的第一丝杆332、与第一丝杆螺接的第一内螺纹块,所述第一内螺纹块固定在平移支架32上。

测力机构30中,所述测力支架31的侧壁上安装有第一缓冲件312和第二缓冲件313,第一缓冲件接近测力支架的左端,第二缓冲件接近测力支架的右端,所述平移支架32上设有与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配套使用的缓冲辅助件321。

实际操作中,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轿车座椅滑轨的动作确认机的工作流程如下:

第一,轿车座椅滑轨定位在定位治具10上,夹具20将其夹紧在定位治具上;所述夹具的工作原理如下:第一气缸26驱动升降板下行,升降板带动第一连杆271和第二连杆272下行,第一连杆拉动第一U形块24下行,第二连杆272拉动第二U形块下行,第一固定销23在第一U形块的第一左条形槽241和第一右条形槽中作相对的上行滑动,第二固定销在第二U形块的第二左条形槽和第二右条形槽中作相对的上行滑动;第一U形块带动第一压块25下行,第二U形块带动第二压块下行,第一固定销23在第一压块的第一条形滑槽251中作相对的上行滑动,第二固定销在第二压块的第二条形滑槽中作相对的上行滑动,由于第一压块上的第一条形滑槽倾斜设置,第二压块上的第二条形滑槽倾斜设置,因此,第一压块25和第二压块在下行的同时,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作相向的转动,转动的第一压块的第一水平部压在轿车座椅滑轨的顶部左侧,转动的第二压块的第二水平部压在轿车座椅滑轨的顶部右侧,将轿车座椅滑轨向下夹紧在定位治具10上,具体地,第一压块25的第一水平部压在轿车座椅滑轨中外滑轨的顶部左侧,第二压块的第二水平部压在轿车座椅滑轨中外滑轨的顶部右侧。

第二,第一电缸34驱动插杆36下行,插杆插入内滑轨b顶部开设的通孔,并压缩外滑轨a和内滑轨b之间的卡簧而解除外滑轨和内滑轨不能发生相对移动的限制;之后,第一驱动装置33驱动平移支架32在第一滑轨311上左右平移,测力组件35中的压力传感器可感应到插杆驱动内滑轨在外滑轨中左右平移的压力大小。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