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9461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例如,已知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等中的电气部件(例如,参见日本未 审专利公布No. 2006-4840),该电气部件包括连接器和支架,且该连接器由支架以可宽松移 动的方式支撑。该连接器是通过将电气部件与配合构件组装起来而安装在该配合构件的安 装孔中的。由于在这种电气部件中连接器被以可宽松移动的方式支撑在支撑构件上,所以 在连接器安装到安装孔中时,能够防止不必要的力施加到连接器上。然而,由于在上述连接器安装结构中连接器被以可宽松移动的方式支撑在支架 上,所以在连接器安装之前,该连接器容易相对于正确的安装方向倾斜,且变得难以将连接 器的轴向中心朝着安装孔定向。然而,如果限制连接器相对于支架的宽松移动,则在完成连 接器的安装之后将另一零件等附接到该支架时,就不能精细地调节安装位置。因此,在连接器安装到安装孔中之后,优选该支架可相对于连接器宽松移动,以允 许安装位置的精细调节。在宽松移动式构造的情况下,由于连接器可与支架分离,故还需采 取必要措施。鉴于上述情形开发了本发明,且其目的在于允许连接器沿着与正确的安装方向相 交的方向移动,并且在限制该连接器相对于正确的安装方向倾斜的同时防止该连接器与支 架分离。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安装结构,该连接器安装结构用于通过将电气部 件组装到配合构件中来将连接器安装在该配合构件的指定安装位置处,所述电气部件包括 连接器和以可宽松移动的方式支撑该连接器的支撑构件,其中如果将Z轴线定义为与安装在所述指定(预定或可预定的)安装位置处的连接器 的轴向中心平行的轴线,则所述支撑构件包括安装片,该安装片用于以可沿着如下方向宽松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连接器,所述 方向平行于与所述Z轴线相交的平面;一对限制片,所述一对限制片布置在所述安装片的大致相反的两侧;一对锁定部,所述一对锁定部形成在每个限制片的大致相反的两侧;以及突起,该突起形成在每个限制片的外表面上;并且所述连接器包括连接部,该连接部以可宽松移动的方式安装,或将要以可宽松移动的方式安装或 可安装在支撑构件的安装片上;内壁,该内壁设置在每个限制片的内侧;
偏斜片,该偏斜片设置在每个限制片的外侧,且与该内壁一起将所述限制片至少 部分地夹在中间;一对辅助突起,该对辅助突起形成在每个内壁的外表面上,与所述一对锁定部大 致对应且沿轴向或从下方与该对锁定部接触;以及限制孔或凹口,该限制孔或凹口形成在每个偏斜片中,用于允许所述突起的接合。因此,限制片形成有突起,且与形成在偏斜片中的限制孔接合。因此,通过突起和 限制孔的这种接合作用,能够防止连接器相对于正确的安装方向倾斜。此外,一对辅助突起 形成在连接器的每个内壁的外表面上,且从下方与支撑构件的对应一对锁定部接触。因此, 能够防止连接器与支撑构件分离。根据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安装片包括第一宽部和形成在该第一宽部附近的第二宽 部,其中,该第二宽部优选设定为比第一宽部稍宽,并且/或该第二宽部沿竖直方向的尺寸 优选设定为比第一宽部沿竖直方向的尺寸更长。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插入凹槽和第二插入凹槽,所述安装片的第一宽部 至少部分插入到该第一插入凹槽中,所述安装片的第二宽部至少部分插入到该第二插入凹 槽中,其中,第一插入凹槽大致布置在第二插入凹槽上方。更优选地,在所述连接部中,在第一插入凹槽上方形成有能够至少部分容纳第一 宽部的第一容纳空间,其中,第一容纳空间沿前后方向的尺寸优选设定为大于第一宽部沿 前后方向的尺寸,并且/或该第一容纳空间的宽度优选设定为大于第一宽部的宽度,使得 至少部分容纳在第一容纳空间中的第一宽部能沿前后方向和/或宽度方向自由移动。再优选的是,在所述连接部中,在第一插入凹槽与第二插入凹槽之间形成有能够 至少部分容纳第二宽部的第二容纳空间,其中,第二容纳空间沿前后方向的尺寸优选设定 为大于第二宽部沿前后方向的尺寸,并且/或该第二容纳空间的宽度优选设定为大于第二 宽部的宽度,使得至少部分容纳在第二容纳空间中的第二宽部能沿前后方向和/或宽度方 向自由移动。更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布置在插入凹槽附近的一个或多个保护壁,由此防止 插入凹槽因外部冲击而损坏。最优选地,在连接器的连接部安装在支撑构件的安装片上的情况下,第一宽部至 少部分容纳在第一容纳空间中,第一窄部布置在第一插入凹槽之间,第二宽部至少部分容 纳在第二容纳空间中,并且第二窄部布置在第二插入凹槽之间,使得连接器由所述安装片 以可宽松移动的方式支撑,因此该连接器能相对于所述安装片沿宽度方向和/或前后方向 宽松地移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内壁与偏斜片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大于限制片的 厚度,使得连接器能相对于支撑构件沿宽度方向宽松地移动一段路程,该路程等于所述距 离与所述厚度之差。优选地,所述突起位于沿前后方向较长的对应限制孔中,且偏斜片的内侧表面与 限制片的外侧表面间隔开指定的距离,从而允许连接器沿宽度方向和/或前后方向自由移动。最优选地,通过一个或多个突起与一个或多个限制孔的接合或者通过一个或多个 锁定部与一个或多个辅助突起的接合来防止连接器相对于支撑构件的倾斜。
根据上文,能够允许连接器沿着与正确的安装方向相交的方向移动,并且在限制 连接器相对于正确的安装方向倾斜的同时防止该连接器与支架分离。通过阅读以下对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及其它目的、特征 和优点将变得更显而易见。应当理解,尽管分别描述了实施例,但这些实施例的单个特征可以组合成另外的实施例。


图1为示出一个实施例中的连接器和支架的局部剖面正视图,图2为示出连接器和支架的局部剖面侧视图,图3为示出连接器的平面图,图4为示出连接器的底视图,图5为示出连接器和支架的局部剖面底视图,图6为局部剖面底视图,示出了连接器绕其轴向中心相对于支架旋转的状态,图7为示出比较例的局部剖面侧视图,以及图8为局部剖面底视图,示出了在该比较例中连接器绕其轴向中心相对于支架旋 转的状态。附图标记列表1电气部件10连接器IlB偏斜片IlC限制孔14支架连接部(连接部)20辅助突起26A侧壁(内壁)30支架(支撑构件)32限制片33安装片34 突起35锁定部R箱体(配合构件)R2安装孔(指定安装位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至图8来描述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尤其布置在机 动车辆(未示出)的自动变速箱中或自动变速箱上的电气部件1被示出为经由箱体R(作 为"配合构件"的实例)来电连接到或可电连接到外部电路。在以下描述中,宽度方向对 应于图1的横向方向(图1中的箭头方向),而前后方向对应于图2的横向方向,其中,图2 的右侧被称为前侧。此外,图1和图2的竖直方向被称为竖直方向。箱体R包括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板Rl,且该板Rl设有与外部电路连接的外部电路连接部(未示出)以及与电气部件1连接的电气部件连接部(未示出)。该电气部件连 接部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形成于如图1所示的板Rl的一个表面(下表面)中或该表面上的 安装孔R2(指定安装位置)中。此外,在安装孔R2的开口边缘处沿周向形成有至少一个引 导表面R3,该引导表面R3倾斜成使其开口朝着外侧(朝着图1中的下侧)逐渐增大。接下 来要描述的连接器10可至少部分插入到安装孔R2中。电气部件1包括连接器10和安装在该连接器10(优选在其底端部)上的支架 30(作为"支撑构件"的实例)。连接器10以可宽松移动的方式支撑在支架30上。通过 在此状态下将电气部件1组装到箱体R中,连接器10安装到箱体R的安装孔R2中。在以 下描述中,与可至少部分插入在安装孔R2中的连接器10的轴向中心(或纵向轴线)大致 平行的轴线被定义为Z轴线(在图1和图2中以点划线Z表示)。通过冲压或切割导电板(优选为金属板)并使冲压出的导电板(金属板)弯曲来 形成支架30。支架30包括优选大致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平板形式的基部31、从该基部 31(优选从其前边缘)向上竖立或突出的安装片33,以及从基部31的大致相反的两个横向 侧缘向上竖立或突出且布置成在安装片33的大致相反的两侧(成对地)基本彼此面向的 至少一对限制片32。安装片33包括第一宽部33A和形成在该第一宽部33A下方(朝着基部31)的第 二宽部33B,该第一宽部33A具有较宽的上端部。第二宽部33B优选设定为比第一宽部33A 稍宽,且/或第二宽部33B沿竖直方向的尺寸优选设定为比第一宽部33A沿竖直方向的尺 寸更长。安装片33的位于第一宽部33A的底端与第二宽部33B的上端之间的至少一部分 是第一窄部33C,该第一窄部33C形成为比第一宽部33A窄,并且/或安装片33的与第二宽 部33B的底端基本连续的部分是第二窄部33D,该第二窄部33D优选形成为比第二宽部33B 窄。保持孔或凹口 33E形成为在安装片33的从第一窄部33C到第二窄部33D的范围内沿 厚度方向贯穿该安装片33。保持孔33E的上端侧形成得较窄。如图2所示,每个限制片32均具有基端侧,该基端侧优选大致具有沿竖直方向较 长的矩形形状,且/或每个限制片32包括从其先端侧(上端侧)的前后两侧延伸的一对锁 定部35。更具体而言,前侧处或前侧附近的锁定部35是通过在与稍后描述的前锁定部35F 相对应的位置处的上端附近切割限制片32而形成的。另一方面,后侧处的锁定部35是通 过使该限制片的上端或远端向后突出而形成的。在以下描述中,在区分前锁定部和后锁定 部35的情况下,前侧处的锁定部35由35F标识,而后侧处的锁定部35由35R标识。在各 个限制片32的外表面(图1中的左表面和右表面)上形成有一个或多个(优选大致圆柱 形的)突起34,该突起34大致沿宽度方向突出。连接器10包括具有敞口上侧的(优选大致圆柱形的)管形式的主要部分11。该 主要部分11基本在其上侧和下侧敞开,从而形成上开口 25和下开口 26。在主要部分11中 至少部分安装或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优选为多个的端子接头27。优选在每个端子接头27的 大致相反的两端处形成有一个或多个阳性突片27A,且所述阳性突片27A布置成突入到上 开口 25和下开口 26中(图3和图4)。在主要部分11的外周表面的上端部中螺旋地形成有至少一个凸轮凹槽12。另一 方面,所述电气部件连接部包括旋转构件(未示出),设置在该旋转构件(未示出)上的至 少一个凸轮销(未示出)可至少部分插入到该凸轮凹槽12中。因此,连接器10被朝着安装孔R2的里侧(上侧)拉动,或者在连接器10至少部分插入到安装孔R2中且凸轮销至少 部分插入到凸轮凹槽12中之后通过操作或旋转该旋转构件来帮助连接器10的连接。当连 接器10插入到安装孔R2中的正确插入位置时,连接器10就与所述电气部件连接部适当连接。在主要部分11的位于凸轮凹槽12下方的外周表面中沿周向形成有弹性或橡胶塞 安装凹槽13。弹性或橡胶环或构件40安装在该弹性或橡胶塞安装凹槽13中。当主要部分 11插入到安装孔R2中时,弹性或橡胶环40与安装孔R2的内周表面保持紧密接触,而形成 有弹性或橡胶塞安装凹槽13的外周表面优选为基本整个外周。因此,防止了水或流体从外 部进入安装孔R2的内部。可相对于支架30的安装片33宽松地移动的支架连接部14 (作为连接部的实例) 从主要部分11 (优选从其底端部的前边缘)下垂或突出。此外,在主要部分11的底端部的 大致相反的两个横向侧处分别形成有平坦的接触表面IlAo在连接器10以可宽松移动的方 式安装在支架30上的情况下,两个接触表面IlA能与限制片32的水平上表面32A保持接 触。如图1和图4所示,支架连接部14包括第一插入凹槽15和第二插入凹槽16,安 装片33的第一宽部33A至少部分插入到该第一插入凹槽15中,安装片33的第二宽部33B 至少部分插入到该第二插入凹槽16中,其中,第一插入凹槽15大致布置在第二插入凹槽16 上方。此外,支架连接部14包括分别布置在两个插入凹槽15、16附近(优选在其大致相反 的上侧和下侧)的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保护壁17,由此防止两个插入凹槽15、16因外 部冲击而损坏。在支架连接部14中,在第一插入凹槽15上方形成有能够至少部分容纳第一宽部 33A的第一容纳空间18A。第一容纳空间18A沿前后方向的尺寸优选设定为大于第一宽部 33A沿前后方向的尺寸,并且/或第一容纳空间18A的宽度优选设定为大于第一宽部33A的 宽度。因此,至少部分容纳在第一容纳空间18A中的第一宽部33A能在两个保护壁17之间 沿前后方向和/或宽度方向自由移动。第一容纳空间18A通过形成在保护壁17中的切口 17A (优选大致T形的)而面向 前方。在该切口 17A的底端处,可沿保护壁17的厚度方向(前后方向)弹性变形的锁定片 19朝着安装片33突出。在支架连接部14中,在第一插入凹槽15与第二插入凹槽16之间形成有能够至少 部分容纳第二宽部33B的第二容纳空间18B。第二容纳空间18B沿前后方向的尺寸优选设 定为大于第二宽部33B沿前后方向的尺寸,并且/或第二容纳空间18B的宽度设定为大于 第二宽部33B的宽度。因此,至少部分容纳在第二容纳空间18B中的第二宽部33B能在两 个保护壁17之间沿前后方向和/或宽度方向自由移动。在安装片33中,比两个宽部33A、33B都窄的第一窄部33C形成在第一宽部33A与 第二宽部33B之间。第一窄部33C相对于宽度方向从第一插入凹槽15向内布置,并且/或 第一窄部33C能在两个保护壁17之间沿前后方向和/或宽度方向自由移动。在安装片33 中,比第二宽部33B窄的第二窄部33D优选大致形成在第二宽部33B下方。第二窄部33D 相对于宽度方向从第二插入凹槽16向内布置,并且/或能在两个保护壁17之间沿前后方 向和/或宽度方向自由移动。
如图1所示,在连接器10的支架连接部14安装在支架30的安装片33上的情况 下,第一宽部33A至少部分容纳在第一容纳空间18A中,第一窄部33C布置在第一插入凹槽 15之间,第二宽部33B至少部分容纳在第二容纳空间18B中,并且第二窄部33D布置在第二 插入凹槽16之间。通过此构造,连接器10由安装片33以可宽松移动的方式支撑,因此能 相对于支架30沿宽度方向和/或前后方向宽松地移动。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器10与限制片32的接触来防止连接器10的轴向中心相 对于Z轴线倾斜。接下来将详细描述该构造。在连接器10中,在主要部分11的两个接触 表面IlA的外边缘部上形成有沿轴向或向下突出的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偏斜片11B。 两个偏斜片IlB布置成沿宽度方向大致面对,并且/或布置在对应的限制片32的外侧。两 个偏斜片IlB基本沿宽度方向向外偏斜。两个偏斜片IlB中的每一个均形成有沿宽度方向 贯穿的限制孔或凹口 11C。每个突起34的先端可至少部分装配(插入)到大致在图1的中 央位置(连接器10的轴向中心位于两个限制片32之间的沿宽度方向的位置)处的对应限 制孔IlC中。限制孔IlC为长孔,其沿前后方向的尺寸优选大于突起34的直径。这允许连 接器10沿前后方向的宽松移动。限制孔IlC沿竖直方向的尺寸优选设定为比突起34的直 径稍大。在两个突起34的先端部至少部分插入在限制孔IlC的情况下(图1的状态),如 果连接器10试图沿宽度方向向左倾斜,则图1中的右侧限制孔IlC的内周表面的下部与右 侧突起34的外周表面的下部接触,并且/或左侧限制孔IlC的内周表面的上部与左侧突起 34的外周表面的上部接触,或左侧接触表面IlA与左侧限制片32的水平上表面32A接触。 由于连接器10在任一接触状态下都优选在其大致相反的两个横向侧与两个限制片32接 触,所以防止了连接器10克服该连接器10的旋转力矩而向左倾斜。如果连接器10试图向图1中的右侧倾斜,则左侧限制孔IlC的内周表面的下部与 左侧突起34的外周表面的下部接触,并且右侧限制孔1IC的内周表面的上部与右侧突起34 的外周表面的上部接触,或右侧接触表面IlA与右侧限制片32的水平上表面32A接触。由 于连接器10在任一接触状态下都优选在其大致相反的两个横向侧与两个限制片32接触, 所以防止了连接器10克服该连接器10的旋转力矩而向右倾斜。另一方面,在突起34的先端部插入在限制孔IlC中的情况下,如果连接器10试图 向如图2所示的后方倾斜,则限制孔IlC的内周表面的下部与突起34的外周表面的下部接 触,并且/或接触表面IlA与限制片32的水平上表面32A的后端接触。这样,防止了连接 器10克服该连接器10的旋转力矩而向后倾斜。此外,在突起34的先端部插入在限制孔IlC中的情况下,如果连接器10试图向前 倾斜,则接触表面IlA与限制片32的水平上表面32A的前端接触,并且/或限制孔IlC的 内周表面的下部与突起34的外周表面的下部接触。这样,防止了连接器10克服该连接器 10的旋转力矩而向前倾斜。请注意,以上描述是基于连接器10大致位于沿前后方向的可移 动范围内的中心的状态(图2的状态)。然而,更不用说,即使连接器10与其前端位置或后 端位置基本平行地移动,且连接器10的移动类似于连接器10位于中央位置处的移动,也可 防止连接器10向前、向后、向左和向右的倾斜。因此,关于这些移动,不再给出描述。如上所述,在突起34的先端部插入在限制孔IlC中的情况下,防止了连接器10向 前、向后、向左和向右的倾斜。然而,如果连接器10从图1所示的状态向右移动,则左侧限制片32的突起34仍保持至少部分装配在左侧偏斜片IlB的限制孔IlC中,但右侧限制片 32的突起34从右侧偏斜片IlB的限制孔IlC中脱出。如果连接器10停留在此状态下,则 它可能向左倾斜。如果连接器10在此状态下向左倾斜,则它可能与支架30分离。因此,在该实施例中,设置了一个或多个辅助突起20来防止上述情形。接下来,将 详细描述辅助突起20的构造。如图5所示,周壁以如下方式沿轴向或向下突出其至少部 分包围连接器10的主要部分11中的下开口 26。在该周壁中,布置在大致相反的两个横向 侧处的各个侧壁26A(内壁)布置成大致面向对应的偏斜片11B,且位于各个限制片32的内 侧。换言之,相应侧壁26A和相应偏斜片IlB布置成从外侧和内侧将对应的限制片32至少 部分地夹在中间。侧壁26A与偏斜片IlB之间的距离Xl设定为大于限制片32的厚度X2。 因此,连接器10能相对于支架30沿宽度方向宽松地移动一段路程,该路程等于距离Xl与 厚度X2之差。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辅助突起20分别形成为优选在每个侧壁26A的大致相 反的前端和/或后端处朝着限制片32突出。如图2所示,各个辅助突起20形成为与对应 限制片32的各个锁定部35大致对应,并且各个辅助突起20的上表面能够从下方与对应锁 定部35的下表面接触。此外,如图1所示,辅助突起20的下表面形成为朝着外侧向上倾斜 的倾斜表面21。辅助突起20优选布置为不触及对应锁定部35的下表面,例如,当支架30和连接 器10处于图1所示的中央位置时。如果连接器10从图1中的状态向左移动而使左侧突起 34和左侧限制孔IlC脱离,则代之为左侧锁定部35与左侧辅助突起20接触。更具体而言, 前锁定部35F和前辅助突起20 (下文以20F标识)以及后锁定部35R和后辅助突起20 (下 文以20R标识)能够接触(也参见图2)。这样,防止了连接器10向前、向后和/或向右的 倾斜。在此状态下,如果连接器10试图向左倾斜,则右侧限制孔IlC的内周表面的下侧与 右侧突起34的外周表面的下侧接触,由此防止连接器10向右倾斜。如果连接器10从图1 中的状态向右移动,则右侧突起34和右侧限制孔IlC脱离,且代之为右侧锁定部35与右侧 辅助突起20接触,由此防止连接器10的倾斜。接下来,将描述如上构造的本实施例的功能。首先,连接器10安装在支架30上。 当支架30的安装片33至少部分插入到连接器10的支架连接部14中时,锁定片19弹性地 至少部分装配到保持孔33E中。优选基本与此同时,两个偏斜片IlB在对应的突起34上移 动,同时沿宽度方向彼此离开地向外变形,于是,两个偏斜片IlB至少部分地弹性恢复,且 两个突起34至少部分装配到对应的限制孔IlC中。在此状态下,第一宽部33A至少部分容 纳在第一容纳空间18A中,第一窄部33C位于第一插入凹槽15之间,第二宽部33B至少部 分容纳在第二容纳空间18B中,且第二窄部33D位于第二插入凹槽16之间。此外,两个突 起34位于沿前后方向较长的对应限制孔IlC中,且两个偏斜片IlB的内侧表面与两个限制 片32的外侧表面间隔开指定的(预定或可预定的)距离,因此允许连接器10沿宽度方向 和/或前后方向自由移动。这里,根据电气部件1组装到箱体R中时的组装环境,在电气部件1沿各个方向倾 斜的同时需要使连接器10离安装孔R2的开口边缘较近。此时,操作人员需要通过保持该支 架30来将电气部件1组装到箱体R中,而连接器10可能因隐藏在支架30后面而不可见。 在此情况下,如果连接器10相对于支架30倾斜,则连接器10在保持倾斜的同时被推入到安装孔R2中,而连接器10的先端部与安装孔R2的开口边缘干涉,使得难以将连接器10的 先端部插入到安装孔R2中。然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突起34与限制孔IlC的接合或者通过锁定部35与辅助 突起20的接合来防止连接器10相对于支架30的倾斜。因此,连接器10能保持其轴向中 心与正确的安装方向(Z轴线方向)大致对准,使得连接器10能相对于安装孔R2容易地定 心。通过在以此方式使连接器10定心的同时将电气部件1组装到箱体R中,连接器10 能够至少部分插入到安装孔R2中。此时,用于朝着箱体R推动电气部件1的力的方向可能 偏离Z轴线方向。然而,由于允许连接器10相对于支架30向前、向后、向左和/或向右宽 松地移动,故能够将上述力的方向校正为Z轴线方向。此外,能够吸收连接器10相对于支 架30的组装误差,且连接器10能够平滑地插入到安装孔R2中。在连接器10安装到安装孔R2中之后,可能在支架30上安装另一部件等。即使在 此情况下,由于支架30能相对于连接器10向前、向后、向左和向右自由移动,所以能精细地 调节安装位置,且能够容易地安装该另一部件等。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在每个限制片32的大致相反的前侧和右侧形成有一个 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锁定部35 (35F和35R),且优选大致在该前侧和后侧处对应地形成有 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的辅助突起20 (20F和20R),由此,锁定部35和辅助突起20能够 更可靠地接合。这是参照图5至图8详细描述的。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0优选相对于支 架30沿两个方向(即,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宽松地移动,结果,允许连接器10绕其中心 轴线(在穿过图5的平面的方向上延伸的轴线)略微旋转(参见图5和图6)。如果连接器10绕其中心轴线沿图5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则连接器10和支架30 就会具有特定的位置关系(图6所示的状态),后辅助突起20R和后锁定部35R并不接合, 而前辅助突起20F和前锁定部35F在左侧限制片32处接合。如果该对辅助突起20中的任 何一个以此方式与锁定部接合,则即使连接器10受到沿离开该支架30的方向的力,也能够 防止连接器10与支架30分离。如果连接器10绕其中心轴线沿图5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则后辅助突起20R与后锁定突起35R接合,由此防止连接器10与支架30分离。作为为了更容易理解上述效果的比较例,示出了不包括前辅助突起20F的连接器 110,以及不包括前锁定部35F的支架130 (参见图7和图8)。除了没有设置前辅助突起20F 和前锁定部35F之外,连接器110和支架130的构造与连接器10和支架30的构造相同,所 以相同的部分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如图8所示,如果连接器110和支架130的位置关 系与连接器10和支架30的位置关系(图6所示)相同,则左侧限制片32仅通过左侧突起 34和左侧限制孔IlC的接合来与连接器110接合。与图5所示的状态相比,在图8所示的 状态中,左侧突起34和左侧限制孔IlC的接合相对较轻。此外,偏斜片IlB可弹性地向外 变形。因此,如果连接器110受到沿离开该支架130的方向的力,则左侧突起34和左侧限 制孔1IC可能脱离,而连接器110可能与支架130分离。在图5、图6和图8中,突起34的 与限制孔IlC接合的部分(比图5、图6和图8中的虚线更靠外的部分)由34A标识。在该方面,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前后一对辅助突起20以及可与辅助突起20接 合的锁定部35,即使连接器10绕其轴向中心旋转且连接器10和支架30随后具有如图6所 示的特定位置关系,每对辅助突起20中的至少一个也能与对应的锁定部35接合。因此,能够防止连接器10与支架30分离。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安装结构中,限制片32优选形成有突起34, 偏斜片IlB形成有限制孔11C,且突起34与限制IlC接合。因此,通过突起34与限制孔IlC 的接合作用,能够防止连接器10相对于正确的安装方向倾斜。此外,优选在连接器10的侧 壁26A (内壁)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一对辅助突起20,且该对辅助突起20从下方与支架30的 对应一对锁定部35接触。因此,能够防止连接器10与支架30分离。因此,为了防止连接器与支架分离,如果将Z轴线定义为与安装在安装孔R2中的 连接器10的轴向中心(纵向轴线)平行的轴线,则支架30包括安装片33,该安装片33 用于以可沿着如下方向宽松移动的方式支撑连接器10,该方向平行于与所述Z轴线相交的 平面;一对限制片32,该对限制片32布置在安装片33的两个相反侧;一对锁定部35,该对 锁定部35形成在每个限制片32的两个相反侧;以及突起34,该突起34形成在每个限制片 32的外表面上。另一方面,连接器10包括侧壁26A,该侧壁26A设置在每个限制片32的 内侧;偏斜片11B,该偏斜片IlB用于与侧壁26A—起将限制片32至少部分地夹在中间;一 对辅助突起20,该对辅助突起20形成在每个侧壁26A的外表面上,与所述一对锁定部35大 致对应并且从下方与该对锁定部35接触;以及限制孔11C,该限制孔IlC形成在每个偏斜 片IlB中,用于允许所述突起的接合。<其他实施例>本发明不限于上文描述和示出的实施例。例如,以下实施例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 术范围内。(1)连接器10和安装片33的安装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安装片33足以能够沿 着这样的方向宽松移动地支撑连接器10 所述方向平行于与Z轴线相交的平面。(2)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突起34为圆柱形的,但其形状不限于此。突起34可成形 为能与限制孔IlC的内周表面接合。(3)尽管辅助突起20布置成当支架30和连接器10处于图1所示的中央位置时不 与对应的锁定部35的下表面接触,但它们也可布置成在中央位置处与锁定部35的下表面 接触。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安装结构,用于通过将电气部件(1)组装到配合构件(R)中来将连接器 (10)安装在所述配合构件(R)的指定安装位置(R2),所述电气部件(1)包括所述连接器 (10)和以可宽松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连接器(10)的支撑构件(30),其中,如果将Z轴线定义为与安装在所述指定安装位置(R2)处的所述连接器(10)的轴向中 心平行的轴线,则所述支撑构件(30)包括安装片(33),所述安装片(33)用于以可沿着如下方向宽松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连接 器(10)所述方向平行于与所述Z轴线相交的平面;一对限制片(32),所述一对限制片(32)布置在所述安装片(33)的相反的两侧; 一对锁定部(35),所述一对锁定部(35)形成在每个限制片(32)的相反的两侧;以及 突起(34),所述突起(34)形成在每个限制片(32)的外表面上,并且 所述连接器(10)包括连接部(14),所述连接部(14)以可宽松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支撑构件(30)的安装 片(33)上;内壁(26A),所述内壁(26A)设置在每个限制片(32)的内侧; 偏斜片(IlB),所述偏斜片(IlB)设置在每个限制片(32)的外侧;且所述偏斜片(IlB) 与所述内壁(26A) —起将所述限制片(32)至少部分地夹在中间;一对辅助突起(20),所述一对辅助突起(20)形成在每个内壁(26A)的外表面上,以与 所述一对锁定部(35)对应并且沿轴向或从下方与所述一对锁定部(35)接触;以及限制孔或凹口(11C),所述限制孔或凹口(IlC)形成在每个偏斜片(IlB)中,用于允许 所述突起的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安装片(33)包括第一宽部 (33A)和形成在所述第一宽部(33A)附近的第二宽部(33B),其中,所述第二宽部(33B)设 定为比所述第一宽部(33A)稍宽,并且/或所述第二宽部(33B)沿竖直方向的尺寸设定为 比所述第一宽部(33A)沿竖直方向的尺寸更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安装结构,其中,所述连接部(14)包括第一插入凹槽 (15)和第二插入凹槽(16),所述安装片(33)的第一宽部(33A)至少部分地插入到所述第 一插入凹槽(15)中,所述安装片(33)的第二宽部(33B)至少部分地插入到所述第二插入 凹槽(16)中,其中,所述第一插入凹槽(15)布置在所述第二插入凹槽(16)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安装结构,其中,在所述连接部(14)中,所述第一插 入凹槽(15)的上方形成能够至少部分容纳所述第一宽部(33A)的第一容纳空间(18A),其 中,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8A)沿前后方向的尺寸设定为大于所述第一宽部(33A)沿前后方 向的尺寸,并且/或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8A)的宽度设定为大于所述第一宽部(33A)的宽 度,从而,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8A)中的所述第一宽部(33A)能够沿着前 后方向和/或宽度方向自由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连接器安装结构,其中,在所述连接部(14)中,所述第 一插入凹槽(15)与所述第二插入凹槽(16)之间形成能够至少部分地容纳所述第二宽部 (33B)的第二容纳空间(18B),其中,所述第二容纳空间(18B)沿前后方向的尺寸设定为大 于所述第二宽部(33B)沿前后方向的尺寸,并且/或所述第二容纳空间(18B)的宽度设定为大于所述第二宽部(33B)的宽度,从而,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18B)中的 所述第二宽部(33B)能够沿着前后方向和/或宽度方向自由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连接器安装结构,其中,所述连接部(14)包括布置在所 述插入凹槽(15,16)附近的一个或多个保护壁(17),由此防止所述插入凹槽(15,16)因外 部冲击而损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安装结构,其中,所述连接部(14)包括布置在所述插 入凹槽(15,16)附近的一个或多个保护壁(17),由此防止所述插入凹槽(15,16)因外部冲 击而损坏。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安装结构,其中,在所述连接器(10)的连接部(14)安 装在所述支撑构件(30)的安装片(33)上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宽部(33A)至少部分地容纳 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8A)中,在所述第一插入凹槽(15)之间布置第一窄部(33C),所述第 二宽部(33B)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18B)中,并且在所述第二插入凹槽(16) 之间布置第二窄部(33D),使得所述连接器(10)被所述安装片(33)以可宽松移动的方式所 支撑,因此所述连接器(10)能够相对于所述安装片(33)沿宽度方向和/或前后方向宽松 地移动。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内壁(26A)与 所述偏斜片(IlB)之间的距离(Xl)被设定为大于所述限制片(32)的厚度(X2),从而所述 连接器(10)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构件(30)沿所述宽度方向宽松地移动一段路程,该路程 等于所述距离(Xl)与所述厚度(X2)之差。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安装结构,其中,所述突起(34)位 于对应的沿前后方向较长的所述限制孔(lie)中,并且所述偏斜片(IlB)的内侧表面与所 述限制片(32)的外侧表面间隔开指定的距离,从而允许所述连接器(10)沿所述宽度方向 和/或前后方向自由移动。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安装结构,其中,通过一个或多个 突起(34)与一个或多个限制孔(IlC)的接合或者通过一个或多个锁定部(35)与一个或多 个辅助突起(20)的接合来防止所述连接器(10)相对于所述支撑构件(30)的倾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安装结构,用于防止连接器与支架分离。如果将Z轴定义为与安装在安装孔中的连接器的轴向中心平行的轴线,则支架包括可沿着与正交该Z轴的平面平行的方向宽松移动地支撑连接器的安装片、布置在安装片的两个相反侧的一对限制片、形成在每个限制片的两个相反侧的一对锁定部,以及形成在每个限制片的外表面上的突起。另一方面,连接器包括设置在每个限制片内侧的侧壁、用于与侧壁一起将限制片至少部分地夹在中间的偏斜片、形成在每个侧壁的外表面上且与该对锁定部对应并从下方与该对锁定部接触的一对辅助突起,以及形成在每个偏斜片中以允许所述突起接合的限制孔。
文档编号H01R13/46GK101997245SQ20101024212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5日
发明者内田将司, 土田雄亮 申请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