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压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89252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端子压接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端子压接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地,在传统的端子压接技术中,每次端子的端子型号和端子的电线种类将要改变时,工人关停设备并且替换端子和施力器(applicator)(参见专利文献1)。

更具体地,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替换端子和施力器的技术,去除当需要替换时所安装的端子和施力器,并且工人准备接下来要压接的端子及其施力器(每次压接端子型号改变时),并且手动设置和固定它们。更加具体地,对各个端子型号设置施力器,并且施力器被构造为以一体化在一起的一套专用结构与通用结构为单位来替换。即,在使用完当前的压接操作中所用的施力器时,工人利用他或她预先准备的施力器进行替换该施力器的操作。

特别地,近年来,线束的种类多样化增加且尺寸减小很多,并且更加多样化的端子已经开始在线束中使用。

以端子卷轴的形态将端子供给到端子压接装置,在该端子卷轴中设置有通过将多个端子一体化而形成的端子链(也称为端子带)。特定种类的端子的替换是指端子卷轴的替换。从而,已经提出了用于提高端子卷轴替换工作的效率的各种技术。

例如,公开了从多个端子卷轴中选择期望的端子卷轴并且将其端子供给到端子压接装置的技术(参见专利文献2)。在该技术中,能够沿着轨道部往复移动的齿条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保持各个端子卷轴的多个臂状保持器。使齿条移动期望距离,并且使保持接下来要使用的端子卷轴的保持器朝着端子压接装置侧倒下,从而将端子供给到端子压接装置。

为了制造线束等,使用了将电线供给到端子压接装置的电线供给装置。电线供给装置使得能够根据电线种类(直径和被覆的颜色)安装多个种类(数量处于设备的限制内)的电线。存在能够自动选择的机器。然而,当需要处理不包括在预先准备的规定数量种类的电线中的另一种类的电线时,可能的选择是将目标电线设置在另一设备中、或者迫使工人逐个地替换电线。在这些情况下,已经提出了各种技术来提高替换工作的效率,即,通过离线设置(offline setup)来提高生产率。

例如,已经提出了一种技术,通过将电线管(也称为电线引导管)形成为单个部件而解决由于安装失败引起的各种问题并且能够作为单个物品使用,该技术通过上述离线设置实现生产率的提高(例如,参见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2010-277703

专利文献2:JP-A-11-288776

专利文献3:JP-A-11-334991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顺便提及,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端子和施力器的替换要求相当多的时间。由于施力器一般为重的,所以施力器的替换工作繁重。此外,由于在替换工作期间设备停止,所以出现了不能提高设备运转率和不能有效地利用固有生产能力的问题。从而,需要作为对策的技术。特别是在需要小批量制造多种类型的产品的情况下,因为生产量小,所以以上问题更加显著。就此而言,需要较早地采取适当的措施。

因为上述的已经开始使用更加多样化的端子的趋势,所以端子卷轴的替换工作的频率增大。在这些情况下,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技术在提高工作效率的方面具有改善的余地。即,用于提高许多端子卷轴的替换工作的效率的技术。

此外,在现有的电线供给装置中,每次要改变电线种类时,停止设备并且工人替换电线。虽然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技术能够通过离线设置提高生产率,但是近年来,已经变得需要制造小生产批量的产品,因而要求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

已经鉴于以上情况做出了本发明,并且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解决以上问题的技术。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能够通过下面的构造实现:

(1)一种端子压接系统,包括:端子供给装置,所述端子供给装置包括多个端子卷轴,作为多个端子的链的端子链缠绕到所述多个端子卷轴;和端子压接装置,所述端子压接装置将从所述端子供给装置供给的所述端子链的各个端子压接到电线上,其中,所述端子压接装置包括多个施力器,并且根据从主控制装置发出的命令,响应于要压接的端子的规格或电线的规格,选择用于压接的施力器。

(2)根据条目(1)的端子压接系统,包括:端子进给单元,所述端子进给单元从所述多个端子卷轴中选择期望的端子卷轴,并且将被选择的所述端子卷轴的端子链供给到被选择的施力器,其中,所述端子进给单元通过使用执行器而控制为将所述端子链置于期望位置处。

(3)根据条目(2)的端子压接系统,其中,各个所述端子卷轴具有链供给引导部,所述链供给引导部通过保持所述端子链的供给侧端部而将所述端子链供给到所述端子压接装置的被选择的施力器;并且其中,所述端子进给单元通过操纵所述链供给引导部而控制为将所述端子链置于期望位置处。

(4)根据条目(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端子压接系统,还包括电线供给装置,所述电线供给装置包括:电线管,所述电线管保持插通所述电线管的电线,并且在电线送出方向上被分割为多个部分;校正辊,所述校正辊安置在所述电线管的分割的部分之间,并且校正所述电线;和电线进给单元,在所述电线管的所述分割的部分之间,所述电线进给单元安置在所述校正辊的下游,并且在规定方向上送出所述电线。

(5)根据条目(4)的端子压接系统,还包括:管保持器,其平行地保持多个所述电线管,其中,在所述管保持器中,多个所述电线管被互相平行地布置;并且其中,所述管保持器被构造为装接于具有所述校正辊和所述电线进给单元的所述电线供给装置的主体和从所述主体分离,并且所述管保持器被控制为使得将多个所述电线管中的被选择的一个电线管置于与所述校正辊和所述电线进给单元相对应的位置处。

(6)根据条目(1)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端子压接系统,其中,所述端子供给装置是端子供给/设置/切换装置,具有其中设置了所述端子卷轴的卷轴器,并且所述端子供给装置包括:卷轴器容纳单元,所述卷轴器容纳单元能够容纳并排布置的多个所述卷轴器;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使所述卷轴器容纳单元在布置多个所述卷轴器的方向上往复移动;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使多个所述卷轴器中的选择的一个卷轴器在端子供给方向上往复移动;和板部件,所述板部件被布置在布置多个所述卷轴器的方向上,从而所述板部件彼此几乎齐平,其中,所述板部件包括:位置固定的固定板,以及能够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可移动板;并且其中,各个所述卷轴器都具有嵌合部,所述嵌合部被构造成为:与所述板部件嵌合的同时,使得所述板部件在布置多个所述卷轴器的方向上移动。

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能够提供用于提高端子压接系统的设备运转率和实际生产能力的技术。本发明能够提高具有端子卷轴的端子供给装置中的端子卷轴的替换工作的效率。此外,本发明能够提供提高用于线束等的制造的电线的供给的操作效率的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端子压接系统的概略构造的平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各个端子供给卷轴器的透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端子供给卷轴器的关注链供给引导部的那部分的透视图。

图4示出装接于图3所示的链供给引导部的端子链。

图5是图4所示的端子链的简化平面图。

图6是图1所示的端子压接装置的透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的端子进给单元的透视图。

图8是关注端子压接单元的施力器(第一至第五施力器)的透视图。

图9是在管保持器安装在电线供给装置中的状态下的电线供给装置的透视图。

图10是在管保持器安装在电线供给装置中的状态下的图9所示的电线供给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11是处于移除管保持器的状态的图9所示的电线供给装置的透视图。

图12是处于移除管保持器的状态的图11所示的电线供给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13是图9所示的管保持器的透视图。

图14的部分(a)和(b)是图12所示的校正辊的平面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端子压接系统的概略构造的平面图。

图16是图15所示的端子供给/设置/切换装置的透视图。

图17是每个卷轴器的透视图。

图18是示出每个卷轴器的滑动导轨与滑动壁之间的关系的透视图。

图19是示出图18所示的可移动滑动壁已经向前移动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0是示出图18所示的可移动滑动壁已经向前移动的状态的侧视图。

参考标记列表

1:端子压接系统

20:端子压接装置

22:施力器选择单元

23:锁定突起

25:按压单元

30:端子进给单元

32、34:伺服电机

36:锁定部

40:端子压接单元

41a:第一施力器

41b:第二施力器

41c:第三施力器

41d:第四施力器

41e:第五施力器

42:上施力器

43:下施力器

44:顶部模具

45:底部模具

46:选择锁定单元

47:选择锁定单元

50:端子供给/设置/切换装置(端子供给装置)

42:卷轴器保持框架

60:端子供给卷轴器(卷轴器)

62:卷轴保持框架

64:链供给引导部

64a:链供给引导部主体

65:锁定孔

65a:按压部

66:顶部轨道

68:底部轨道

70:端子卷轴

80:端子链

82:端子

82a:被覆筒部

84:连结部

84a:导正孔

90:电线

110:电线供给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下文中称为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端子压接系统1的概略构造的平面图。端子压接系统1配备有:电线供给装置110,其用于供给期望的电线90;端子供给/设置/切换装置50(端子供给装置),用于供给要被压接到电线90上的端子82(端子链80);和端子压接装置20,其用于将端子82压接到电线90上。下面将在主要关注端子压接装置20和端子供给/设置/切换装置50的情况下进行以下描述。并且将在图中所示的箭头X1、X2、Y1和Y2分别表示向前方向(下游方向)、向后方向(上游方向)、向左方向和向右方向的情况下进行下面的描述。

在端子供给/设置/切换装置50中,多个端子供给卷轴器60(卷轴器)被布置并且容纳在卷轴器保持框架52中。在实施例中,布置并且容纳了四个端子供给卷轴器60。各个端子供给卷轴器60容纳作为端子链80的绕组的端子卷轴70。各个端子卷轴70的端子链80以将具有它们自己的型号(规格)的多个端子互相连结的方式构成。

能够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移动的直线执行器(执行器)安装在端子供给/设置/切换装置50中。规定的主控制设备(未示出)控制直线执行器选择期望的端子供给卷轴器60,并且以能够将其端子链80供给到端子压接装置20的方式将端子链80连接到端子压接装置20。即,端子供给/设置/切换装置50能够选择具有期望规格的端子82并且将它们供给到端子压接装置20。虽然,一般地,具有不同规格的端子链80(端子82的组)装接于不同的端子卷轴70,但是自然地,具有相同规格的端子链80可以装接于不同的端子卷轴70。装接于各个端子卷轴70的端子链80(端子82的组)的规格寄存在主控制设备中。

图2是每个端子供给卷轴器60的透视图。图2仅示出主要部件并且省略诸如操纵手柄这样的其它部件。图3是图2所示的端子供给卷轴器60的关注链供给引导部64的那部分(区域A1)的放大透视图。图4示出装接于链供给引导部64的端子链80。图4的部分(a)是透视图,并且图4的部分(b)是当从图4的部分(a)的方向A2观看时的示意图。图5是端子链80的简化平面图。

在端子供给卷轴器60中,端子卷轴70装接于板状的卷轴保持框架62。端子链80的绕组设置在端子卷轴70中。通过利用通用的连结部84将多个端子82连结成链状形状而形成端子链80。端子82的后侧(被覆筒部82a侧)端部通过连结部84互相连结。以规定间隔穿过连结部84而形成矩形的导正孔84a。端子进给单元30(稍后参考图7描述)的锁定部36将要锁定在导正孔84a上。

顶部轨道66和底部轨道68是卷轴保持框架62的顶端部和底端部并且用于直线执行器的操作,该顶部轨道66和底部轨道68在端子链80的供给方向(在图中,X1-X2方向/前后方向)上延伸。

链供给引导部64保持端子链80的先端部,并且将其供给到端子压接装置20,该链供给引导部64设置在卷轴保持框架62的顶部前端部附近。链供给引导部64将设置在端子卷轴70中的端子链80(绕组)的供给侧部锁定,从而在供给方向上对其进行引导。例如,如图4的部分(a)所示,链供给引导部64从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保持(压夹)大约20个端子82的在宽度方向上的部分。更具体地,按压部65a由插入到穿过链供给引导部64的顶板而形成的各个锁定孔65中的螺栓固定,按压部65a起到定位端子链80的功能,并且固定端子链80的在图中所示的Y1-Y2方向上的位置。换句话说,按压部65a吸收端子链80的端子长度L1的差。一般地,如图4的部分(b)所示,从连结部84的在链供给引导部主体64a侧上的端部到被覆筒部82a的前端的长度L2根据端子链80(端子82)的种类而变化。能够通过利用按压部65a使连结部84抵接链供给引导部主体64a的基准面而适当地定位各个类型的端子链80。

即,根据从主控制设备发送的命令,在端子压接装置20从两侧保持端子链80的供给侧端部的状态下,链供给引导部64插入到端子压接装置20的规定的连接单元(端子进给单元30(稍后描述))内。将表示各个端子供给卷轴器60对应何种规格的数据预先设定在主控制设备中。

以上述方式将期望的端子链80(端子82)供给到端子压接装置20。换句话说,能够根据从主控制设备发送的命令,选择具有期望型号的端子82并且将其供给到端子压接装置20。即,根据从主控制设备发送的生产相关指令,能够选择容纳接下来需要的具有特定规格的端子82(端子链80)的端子供给卷轴器60,并且对于当前设置的端子82(端子链80)自动切换。就此而言,由于即使在端子压接装置20的操作期间,也能够进行对于例如当前未选择的端子供给卷轴器60的替换的设置,所以能够很大程度地节省端子82(端子链80)的替换所需的设置时间。当需要考虑当前未被选择的端子供给卷轴器60的替换影响当前选择并且正在将端子82供给到端子压接装置20的端子供给卷轴器60的可能性时,一个选择是临时暂停端子压接装置20的操作。即使在该情况下,由于不需要替换当前正在供给端子82的端子供给卷轴器60自身,所以能够很大程度地节省替换所需的设置时间。

对每个规格,即,对每个端子链80设置链供给引导部64。从而,当链供给引导部64自身机械地移动到端子压接装置20的端子压接单元40时,完成端子设置。结果,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用于压接的准备,从而使得能够执行压接处理。

此外,能够通过替换单独的端子供给卷轴器60而以型号为单位替换端子82。能够通过将整个端子供给/设置/切换装置50与另一个端子供给/设置/切换装置50替换,而替换设置在端子供给/设置/切换装置50中的所有的端子供给卷轴器60。

可以是如下构造:其中,将识别码等附着于例如链供给引导部64,并且在将链供给引导部64设置在端子压接装置20中的步骤时,通过规定的传感器读取识别码以判断选择的端子82(端子链80)是否适当。也可以采用另一种构造:其中,各个端子供给卷轴器60设置有已知的端子缠结检测传感器,以自动检测端子链80中的缠结的发生。在如在实施例中一样机械替换端子供给卷轴器(60)的构造中,在能够防止无用步骤的产生的情况下,该构造使得能够适当地维持提高生产效率的优点。

图6是端子压接装置20的透视图。端子压接装置20装备有端子进给单元30和端子压接单元40。图7是端子进给单元30的透视图。图8是关注端子压接单元40的施力器(第一至第五施力器41a-41e)的透视图。

首先,将概述端子压接装置20如何操作。

在端子压接装置20中,端子进给单元30控制从端子供给卷轴器60供给的端子链80(端子82),从而将其置于期望位置处。此外,端子链80选择施力器(第一至第五施力器41a-41e)中的与要经受压接的端子82和电线90相对应的一个施力器,并且控制被选择的施力器,使得将其置于压接操作位置处。在这样做时,端子压接装置20控制第一至第五施力器41a-41e中的被选择的一个施力器,使得通过将在端子压接装置20的施力器选择单元22的顶部处形成的锁定突起23锁定在被选择的施力器上,而将该被选择的施力器置于压接操作位置处。被选择的施力器移动到比未被选择的施力器高出规定距离的位置处。使用按压单元25的驱动力同时完成对于端子链80的压接以及端子82从连结部84的分离。

接着,将参考图6和7描述端子进给单元30。

在配备有两个伺服电机32和34以及锁定部36的情况下,端子进给单元30在沿着直线轨道33和35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调整端子链80的位置的同时,将端子链80(从端子供给/设置/切换装置50供给)供给到端子压接单元40。更具体地,端子进给单元30通过将锁定部36锁定在连结部84的导正孔84a上,而每次将一个端子82进给到端子压接装置20,并且通过操作伺服电机32和34而控制锁定部36,使得将锁定部36置于端子压接装置20中的期望位置处。在该过程期间,通过链供给引导部64和按压部65a的定位/引导功能而以期望的方式定位和引导端子链80的连结部84。

在传统技术中,需要使用专用部件,其中根据端子型号设定了端子链80(端子82)的进给长度。更具体地,一般地,链供给引导部64和端子进给单元30是专用部件。结果,需要独立进行的进给精度调整花费时间和精力,并且要求精度的提高。此外,传统地,因为使用了凸轮式供给机构,所以难以迅速地适应例如即使是端子链80的小规格改变。相比之下,在本实施例中,能够通过采用两个伺服电机32和34而提高进给精度。此外,由于能够以通用的方式设定进给长度,所以不需要采用专用部件来实现该功能,并且能够使得相关的调整容易。

接着,将参考图6和8描述端子压接单元40。

端子压接单元40装备有作为施力器的第一至第五施力器41a-41e,用于利用源自按压单元25的驱动力来压接端子82。第一至第五施力器41a-41e被布置在端子链80的进给方向(在图中,X1-X2方向)上。

第一至第五施力器41a-41e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并且能够互换。第一至第五施力器41a-41e不仅能够互换,而且能够整体替换(即,整个端子压接单元40是可替换的)。第一至第五施力器41a-41e均装备有上施力器42和下施力器43。上施力器42装备有顶部模具44,并且下施力器43装备有底部模具45。顶部模具44和底部模具45与要加工的端子82的型号(规格)和电线90的规格相对应,并且因此,在施力器之间各不相同。从而,能够通过选择第一至第五施力器41a-41e中的一个施力器,而选择适于端子82的型号(规格)和电线90的规格的施力器。由于顶部模具44和底部模具45实质上是压接模具部,所以能够减小与各个施力器的专用部分相对应的结构自身的重量和尺寸,并且能够使用于自动控制操作的执行器等小型化。

上施力器42的顶端设置有作为大致反L状锁定结构的选择锁定部47。用于被选择的施力器的按压单元25的先端部锁定在选择锁定部47上。同样地,下施力器43的底端形成有作为大致L状锁定结构的选择锁定部46。施力器选择单元22的锁定突起23被锁定在选择锁定部46上。施力器选择单元22控制下施力器43,使得将下施力器43置于期望位置处。

端子压接单元40能够在进给方向(在附图中,X1-X2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移动,并且根据从主控制设备所发送的生产相关指令,来选择期望的施力器。预先将表示各个施力器(第一至第五施力器41a-41e)对应何种规格(要经受压接的端子82和电线90的规格)的数据设定在主控制设备中。从而,当从主控制设备发出生产相关指令时,自动选择与指令相对应的端子供给卷轴器60和施力器。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端子压接系统1,能够使各个端子供给/设置/切换装置50和端子压接装置20中的设置和切换自动化。结果,能够缩短设置时间,并且能够提高设备运转率。即使在小批量生产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短的设置/切换时间,而减少总生产能力的降低。此外,由于端子供给/设置/切换装置50和端子压接装置20由主控制设备管理,所以能够容易地管理和把握端子82的压接次数,并且能够适当地进行施力器(第一至第五施力器41a-41e)的寿命管理。

接着,将参考图9-14描述电线供给装置110。

图9是在管保持器170安装在电线供给装置110中的状态下,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线供给装置110的透视图。图10是图9所示的电线供给装置110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图11是在管保持器170从图9所示的电线供给装置110移除的状态下,电线供给装置110的透视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电线供给装置110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即,除了移除管保持器170之外与图10相同的视图。图13是管保持器170的透视图。图14是送出单元130的第一校正辊132a和第二校正辊132b的平面图。

首先,将参考图9和10描述电线供给装置110的整体构造及其如何操作。

电线供给装置110装备有:电线颜色切换/供给单元120(电线供给装置主体),其装接于具有框架结构的阶部112;可移动保持器固定框架150;和管保持器170,其装接于可移动保持器固定框架150。将在附图中所示的箭头(F)、(B)、(L)、(R)、(U)和(D)分别表示向前方向(下游方向)、向后方向(上游方向)、向左方向、向右方向、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的方向相关的标记法(direction-related notation)的情况下进行下面的描述。

利用保持器底端装接杆155和保持器顶部固定爪156而将管保持器170装接于可移动保持器固定框架150。

在管保持器170中,在竖直方向(在图中,(U)-(D)方向)上布置多个电线引导管180(电线管)。期望的电线90插通各个电线引导管180。一般地,不同种类的电线90(电线直径、被覆色等不同)插通各个电线引导管180,并且利用主控制设备选择期望的电线引导管180。换句话说,根据从主控制设备发出的生产相关指令,自动选择在接下来的处理中所需种类的电线90,而不受到工人操作的干扰。

在选择期望的电线引导管180时,控制被选择的电线引导管180从而将其置于送出单元130的位置处。在实施例中,安装有电线引导管180的管保持器170通过框架移动装置160而与可移动保持器固定框架150一起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从而将被选择的电线引导管180置于送出单元130的位置处。

送出单元130进行校正,从而夹持被选择的电线90并且将其送出到下游的处理S。送出单元130由左送出单元130a和右送出单元130b构成。左送出单元130a和右送出单元130b以如下方式构成:左送出单元130a与右送出单元130b互相隔开规定间隔,并且管保持器170装接到的可移动保持器固定框架150能够在竖直方向上通过它们之间的空间移动。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送出单元130配备有电线校正单元131、电线长度测量辊138和电线进给单元141。成对地设置电线校正单元131、电线长度测量辊138、和电线进给单元141;即,构成各对的单元或辊分别对应于左送出单元130a和右送出单元130b。如稍后详细描述地,装接于管保持器170的各个电线引导管180在送出方向上被分割为多个部分,并且电线校正单元131、电线长度测量辊138、和电线进给单元141被安置在分割的部分之间的各个空间(图13所示的第一至第三分离空间S1-S3)中。

将参考图11和12详细描述电线颜色切换/供给单元120(电线供给装置主体)。

电线校正单元131配备有设置在左送出单元130a中的第一校正辊132a(校正辊)和设置在右送出单元130b中的第二校正辊132b。如图14所示,第一校正辊132a的组和第二校正辊132b的组互相对置。

第一校正辊132a是以规定间隔直线布置的四个辊。第二校正辊132b是以规定间隔直线布置的五个辊。引导突起135在与第二校正辊132b的各自的轴相对应的位置处从安置在第二校正辊132b上的按压板134朝着第一校正辊132a突出。

如图14的部分(a)所示,在管保持器170装接到的可移动保持器固定框架150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同时,第一校正辊132a的组和第二校正辊132b的组互相隔开规定的间隔,从而不妨碍可移动保持器固定框架150的竖直移动。

如图14的部分(b)所示,在校正电线90时,第一校正辊132a的组和第二校正辊132b的组被安置为夹持电线90。例如,通过利用辊打开/闭合执行器133使第二校正辊132b移动,而进行对第一校正辊132a的组和第二校正辊132b的组的位置控制。

更具体地,电线校正单元131以如下方式构成:各个第一校正辊132a进入相邻的第二校正辊132b(引导突起135)之间的空间,并且第一校正辊132a的共同切线和第二校正辊132b的共同切线能够均位于电线90的校正位置处。作为电线90的贯通电线校正单元131的结果,校正了电线90的弯曲等。

电线长度测量辊138同样(also)具有用于将已经校正的电线90进给到下游侧的电线进给单元141的引导功能,该电线长度测量辊138安置在电线校正单元131的下游侧。电线长度测量辊138分别安置在左送出单元130a和右送出单元130b中,从而互相对置。在传送电线90时,左送出单元130a和右送出单元130b被置于彼此几乎接触的位置处,并且它们中的一者被电机驱动。

用于将已经校正的电线90送出到下游的处理S(例如,端子压接装置或长度检查装置)的电线进给单元141被安置在电线长度测量辊138的下游。电线进给单元141由左送出单元130a的第一进给单元142a和右送出单元130b的第二进给单元142b构成。第一进给单元142a和第二进给单元142b的结构大致相同,并且互相对称地布置。

第一进给单元142a和第二进给单元142b分别配备有:齿形带143、用于驱动齿形带143的下游同步带轮(toothed pulley)144、上游同步带轮145、两个夹持带轮146和147,以及张紧轮148。

下游同步带轮144安置在最下游位置处,并且用于驱动下游同步带轮144的电机149装接于下游同步带轮144。上游同步带轮145安置在最上游位置处。在下游同步带轮144与上游同步带轮145之间,夹持带轮146和147并排布置在与属于左送出单元130a和右送出单元130b中的另一者的夹持带轮146和147对置的位置处。用于调整齿形带143的张力的张紧轮148安置在与夹持带轮146和147的相反侧上。在送出电线90时,控制齿形带143以及夹持带轮146和147,使得将对置的夹持带轮146或147置于彼此几乎接触的位置处,从而电线90由两个齿形带143夹持并且被送出到下游的处理S。

如上所述,通过根据从自主控制设备发出的命令在竖直方向上移动,被安置在左送出单元130a与右送出单元130b之间的可移动保持器固定框架150使期望的电线90移动,该期望的电线90被插入管保持器170的电线引导管180中。

更具体地,可移动保持器固定框架150配备有:导轨151和152,其在前后方向上互相隔开规定间隔;顶板153,其桥接导轨151和152;底板154;以及保持器底端装接杆155。

导轨151和152沿着并且相对于装接于阶部顶部113的引导槽部件116和117移动。

管保持器170的底端部装接于保持器底端装接杆155。顶板153设置有保持器顶端固定爪156,保持器顶端固定爪156具有爪本体157和爪打开/闭合钮158。管保持器170(稍后参考图13描述)的爪固定结构177锁定在爪本体157上。爪打开/闭合钮158形成为使得通过使其在竖直方向上移动而容易地解除其锁定状态。底板154设置有用于连接于框架移动装置160的带固定部165。

安置在右送出单元130b侧上的框架移动装置160配备有框架移动电机161、顶带轮162、底带轮163、和同步带(timing belt)164。同步带164缠绕在顶带轮162和底带轮163上,并且通过使顶带轮162旋转的框架驱动电机161操作。带固定部165固定于同步带164和可移动保持器固定框架150的底板154。在如上所述地构造的情况下,在左送出单元130a与右送出单元130b之间的空间中,可移动保持器固定框架150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如图13所示,管保持器170成型为框架状,并且被构造为能够以在垂直方向上布置多个电线引导管180的方式,安装有多个电线引导管180。在实施例中,管保持器170安装有30个电线引导管180。从最多30种的电线90,即,从最多30个电线引导管180之中选择期望的电线90。由于能够容易地替换管保持器170,所以如果要准备的电线90的数量超过一个管保持器170的电线引导管180的数量,则整体替换管保持器170。

如上所述,装接于管保持器170的各个电线引导管180在送出方向上被分割为多个部分。在实施例中,以前引导管181、中间引导管182、和后引导管183互相隔开并且从下游侧开始以该顺序布置的方式,设置各个电线引导管180。电线90插通前引导管181、中间引导管182、和后引导管183。电线校正单元131、电线长度测量辊138、和电线进给单元141被分别安置在空间(第一至第三分离空间S1-S3)中。

更具体地,管保持器170配备有外框架,该外框架由顶框架171、底框架172、前框架173、和后框架174构成。第一中间框架175与第二中间框架176留有规定间隔地安置在前框架173与后框架174之间。

顶框架171形成有爪固定结构177,该爪固定结构177要锁定在上述的保持器顶端固定爪156上。顶框架171设置有把手179,把手179用于搬运管保持器170或将管保持器170装接于可移动保持器固定框架150。底框架172形成有槽嵌合结构178,该槽嵌合结构178截面为反L状,从底框架172的下游端延伸规定长度,并且用作用于固定和嵌合于保持器底端装接杆155的结构。

用于各个前引导管181的装接的前引导孔173a在前后方向上贯通前框架173,并且前框架173的右侧面形成有电线止动器189。用于各个中间引导管182的装接的第一中间引导孔175a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第一中间框架175。用于各个后引导管183的装接的第二中间引导孔176a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第二中间框架176。此外,后引导孔174a在前后方向上贯通后框架174。可以是另一种结构:其中,电线引导管180的分割的部分别插入后引导孔174a中。

在后框架174与第二中间框架176之间的第一分离空间S1,即,后框架174(后引导孔174a)与后引导管183(第二中间引导孔176a)之间的空间中,电线校正单元131校正电线90。

在第一中间框架175与第二中间框架176之间的第二分离空间S2,即,中间引导管182(第一中间引导孔175a)与后引导管183(第二中间引导孔176a)之间的空间中,电线长度测量辊138在送出方向上引导电线90。

在前框架173与第一中间框架175之间的第三分离空间S3,即,前引导管181(前引导孔173a)与中间引导管182(第一中间引导孔175a)之间的空间中,电线进给单元141将电线90送出到下游的处理S(例如,端子压接装置)。

下面将概括上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线供给装置110的优点。

能够容易地替换的管保持器170提供了下面的优点:

(1)能够大致消除对能够在设备中安装的电线90的数量的限制。

(2)传统地,为了加工数量超过安装限制的电线90,工人在其它设备中替换电线90或安装电线90。相比之下,能够节省这样的时间和人力。即,能够缩短当超过安装限制时所需的用于电线90的设置/替换时间。

(3)不需要额外设备。

(4)由于设置/替换时间短,所以即使在小批量生产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生产能力的降低最小化。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端子压接系统301的整体构造的平面图。图15的部分(a)和(b)示出正在选择要供给到端子压接系统301的端子卷轴370的状态。图15的部分(c)示出连接已经选择的端子卷轴370、从而能够将其供给到端子压接装置304的状态。图16是端子供给/设置/切换装置310的透视图。图17是各个端子卷轴370的透视图。在图17中,省略诸如操纵手柄等这样的部件的部分。

端子压接系统301配备有:电线供给装置302,其用于供给期望的电线90;端子供给/设置/切换装置310,其用于供给要压接到电线90上的端子382(端子链380);和端子压接装置304,其用于将端子382压接到电线90上。将在关注端子供给/设置/切换装置310的情况下进行下面的描述。

以将卷轴移动装置323装接于卷轴器保持框架320的方式,构成端子供给/设置/切换装置310。多个卷轴器330装接到的卷轴器保持框架325a和325b(卷轴器容纳单元)以可拆卸方式装接于卷轴移动装置323。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卷轴器330,即,第一至第五卷轴器330a-330e以在左右方向(在附图中,Y1-Y2方向)上布置的方式,装接于卷轴器保持框架325a和325b。通过在左右方向上直线驱动卷轴器保持框架325a和325b,并且使期望的卷轴器330向前移动,卷轴移动装置323使期望的卷轴器330靠近端子压接装置304。如果需要,除了第一至第五卷轴器330a-330e之外,可以将备用卷轴器330装接于卷轴器保持框架320的规定位置处(例如,不影响卷轴器330的移动的位置处)。由于备用卷轴器330的存在,当可用卷轴器330的数量已经变为小的,并且仅需要增加一个卷轴器330时,不需要替换所有的卷轴器330,并且因此,能够使设备停止时段最小化。

顶部的卷轴器保持框架325b设置有直线引导部(未示出),卷轴器330(稍后描述)的顶部直线轨道336与该直线引导部嵌合,并且该直线引导部用于使卷轴器330在前后方向上直线移动。

卷轴移动装置323配备有左右滑动单元324(第一驱动单元)和前后滑动单元328(第二驱动单元),并且卷轴移动装置323由主控制设备(未示出)驱动控制。

左右滑动单元324配备有左右滑动基部325、左右滑动直线轨道326、和左右驱动装置327。左右滑动基部325是桥接框架底部部件321的左右腿的板状部件,并且左右滑动直线轨道326和左右驱动装置327被安置在左右滑动基部325上。

左右滑动直线轨道326是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直线轨道,并且底部保持框架固定部件325c具有与左右驱动装置327的操作连动的直线引导部,该底部保持框架固定部件325c经由引导辊354装接于左右滑动直线轨道326。底部卷轴器保持框架325a装接于具有直线引导部的底部保持框架固定部件325c。框架顶梁322设置有作为左右驱动装置327的一部分的直线轨道,该直线轨道与左右滑动直线轨道326对置。具有直线引导部的顶部保持框架固定部件325d装接于框架顶梁322的直线轨道。顶部卷轴器保持框架325d装接于具有直线引导部的顶部保持框架固定部件325d。

左右驱动装置327配备有:滚珠丝杠327a,其被驱动以在左右方向上移动;以及电机327b,其用于驱动滚珠丝杠327a。通过根据从主控制设备发出的命令控制左右驱动装置327而使左右滑动基部325移动,选择要连接于端子压接装置304的卷轴器330(端子卷轴370)。

在前后滑动单元328中,前后滑动气缸329被安置在桥接框架底部部件321的前后腿的板状部件上。前后滑动汽缸329用于利用规定的驱动装置在前后方向上驱动与其连接的部件,并且利用定位传感器(汽缸传感器)进行位置控制。更具体地,可移动滑动壁352(下面描述)连接于前后滑动汽缸329,并且通过在前后方向上驱动可移动滑动壁352,而将期望的卷轴器330(端子卷轴370)连接于端子压接装置304和从端子压接装置304断开。

多个壁状的滑动壁350(板部件)布置在卷轴器保持框架320的框架底部部件321的后侧位置处,从而该多个壁状的滑动壁350几乎彼此齐平。滑动壁350由固定滑动壁351和可移动滑动壁352构成。

固定滑动壁351固定于框架底部部件321。可移动滑动壁352被构造为:随着左右滑动基部325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即,随着卷轴器330(端子卷轴)370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从而能够被供给到端子压接装置304),该可移动滑动壁352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当滑动壁350彼此齐平时,在各个卷轴器330的引导锁定部342(要在稍后参考图17和18描述)与滑动壁350嵌合的状态下,滑动引导部340能够在左右方向(在附图中,Y1-Y2方向)上移动。

将固定滑动壁351和可移动滑动壁352的宽度设置为比各个卷轴器330的宽度大的尺寸。通过调整固定滑动壁351和可移动滑动壁352的位置和布置,改变将产生到端子压接装置304侧的前后移动的位置。

如图17所示,各个端子卷轴370装接于板状的卷轴保持框架332。端子链380的绕组被设置在各个端子卷轴370中。通过利用共用连结部将多个端子382连结成链状形态而形成端子链380。

虽然,一般地,具有不同规格的端子链380(端子382的组)装接于不同的端子卷轴370,但是自然地,具有相同规格的端子链380可以装接于不同的端子卷轴370。装接于各个端子卷轴370的端子链380(端子382的组)的规格被寄存在主控制设备中。

顶部直线轨道336和底部直线轨道338是卷轴保持框架332的顶部(卷轴框架顶壁333)和底部(卷轴框架底壁334),该顶部直线轨道336和底部直线轨道338在端子链380的供给方向(在附图中,X1-X2方向/前后方向)上延伸。

链供给引导部374保持端子链380的先端部,并且将端子链380供给到端子压接装置304,该链供给引导部374设置在卷轴保持框架332的顶部前端附近。链供给引导部374锁定设置在端子卷轴370中的端子链380(绕组)的供给侧部,从而在供给方向,即,在朝着端子压接装置304的方向上引导端子链380。

卷轴保持框架332在后方底部位置处设置有滑动引导部340。滑动引导部340形成有凹状的引导锁定部342。引导锁定部342形成为与滑动壁350嵌合。

图18是示出各个卷轴器330的滑动引导部340与滑动壁350之间的关系的透视图。如图所示,滑动轮360(轮部件)在引导锁定部342附近装接于滑动引导部340。从吸收振动和防止产生噪音的角度来看,期望滑动轮360由诸如橡胶这样的弹性部件制成。

更具体地,具有垂直旋转轴的滑动轮360被安置为在凹状的引导锁定部342前方的部分附近。凹状的引导锁定部342形成为具有比各个滑动壁350的厚度稍大的宽度。当将滑动壁350嵌合到锁定部342内时,滑动轮360主要与引导锁定部342接触(引导锁定部342不与滑动壁350接触)。

也可以是另一种结构:其中,两个滑动轮360安置在凹状的引导锁定部342的前方和后方,使得滑动壁350夹在它们之间。

将参考图18和19描述在上述构造中如何进行选择和切换到卷轴器330的操作。图19是示出可移动滑动壁352已经向前(朝着端子压接装置304)移动的状态的透视图。图20是示出可移动滑动壁352已经向前(朝着端子压接装置304)移动的状态的局部透视(see-through)侧视图。

如图18的部分(a)所示,当卷轴器330(端子卷轴370)在左右方向(在附图中,Y1-Y2方向)上移动时,滑动轮360在滑动壁350上滚动。

如图18的部分(b)所示,为了使期望的卷轴器330(端子卷轴370)向前移动,使滑动壁350的可移动滑动壁352向前移动。此时,可移动滑动壁352的前表面挤压滑动引导部340的滑动轮360。结果,具有滑动引导部340的卷轴器330向前移动。

当滑动壁350已经移动到前端位置时,即,当端子链380已经连接于端子压接装置304从而能够被供给到端子压接装置304时,如图19和20所示,使可移动滑动壁352靠近左右滑动单元324。在该状态下,如图20所示,卷轴器330的底部直线轨道338的前部嵌合到设置在端子压接装置304中的直线引导部358中。

以上述方式将期望的端子链380(端子382)供给到端子压接装置304。换句话说,根据从主控制设备发出的命令选择具有期望型号的端子382,并且将具有期望型号的端子382供给到端子压接装置304。即,根据从主控制设备发出的生产相关指令,选择其中设置了具有接下来所需的规格的端子382(端子链380)的卷轴器330(端子卷轴370),并且从当前设置的端子382(端子链380)自动进行切换。

鉴于能够替换设置在卷轴器保持框架325a与325b之间的所有的多个卷轴器330,所以能够独立地替换它们。在这样做时,能够以型号为单位替换端子382。

在上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端子压接系统301中,能够使端子供给/设置/切换装置310中的设置和切换自动化。结果,能够缩短设置时间,并且能够提高设备运转率。由于设置/替换时间短,所以即使在小批量生产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总生产能力的降低最小化。此外,由于利用主控制设备管理端子供给/设置/切换装置310,所以能够容易地管理和把握压接端子382的数量。

在下面的[1]至[6]中简要概括了上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端子压接系统的特征。

[1]一种端子压接系统(1),包括:

端子供给装置(端子供给/设置/切换装置50),所述端子供给装置包括多个端子卷轴(70),作为多个端子(82)的链的端子链(80)缠绕到所述多个端子卷轴中的每个端子卷轴;和

端子压接装置(20),所述端子压接装置将从所述端子供给装置供给的所述端子链的各个端子压接到电线(90)上,

其中,所述端子压接装置包括多个施力器(第一至第五施力器41a-41e),并且根据从主控制装置发出的命令,响应于要压接的所述端子的规格或所述电线的规格,选择用于压接的施力器。

[2]根据条目[1]的端子压接系统(1),包括端子进给单元(30),所述端子进给单元从所述多个端子卷轴中选择期望的端子卷轴(70),并且将被选择的所述端子卷轴的端子链供给到被选择的所述施力器,

其中,所述端子进给单元通过使用执行器(直线执行器)而控制为将所述端子链置于期望位置处。

[3]根据条目[2]的端子压接系统(1),其中,各个所述端子卷轴具有链供给引导部(64),所述链供给引导部通过保持所述端子链的供给侧端部而将所述端子链供给到所述端子压接装置的被选择的所述施力器;并且其中,所述端子进给单元通过操纵所述链供给引导部而控制为将所述端子链置于所述期望位置处。

[4]根据条目[1]至[3]的任意一项的端子压接系统(1),还包括:

电线供给装置(110),所述电线供给装置包括:

电线管(电线引导管180),所述电线管保持插通所述电线管的所述电线,并且在电线送出方向上被分割为多个部分;

校正辊(第一校正辊132a和第二校正辊132b),所述校正辊被安置在所述电线管的分割的部分之间,并且校正所述电线;和

电线进给单元(141),在所述电线管的所述分割的部分之间,所述电线进给单元被安置在所述校正辊的下游,并且在规定方向上送出所述电线。

[5]根据条目[4]的端子压接系统(1),还包括:

管保持器(170),其平行地保持多个所述电线管,

其中,在所述管保持器中,多个所述电线管被互相平行地布置;并且

其中,所述管保持器被构造为装接于所述电线供给装置(电线颜色切换/供给单元120)的主体和从所述主体分离,所述电线供给装置具有所述校正辊和所述电线进给单元,并且所述管保持器被控制为使得将多个所述电线管中的被选择的一个电线管置于与所述校正辊和所述电线进给单元相对应的位置处。

[6]根据条目[1]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端子压接系统(301),其中,所述端子供给装置是端子供给/设置/切换装置(310),具有其中设置了所述端子卷轴(370)的卷轴器(330),并且所述端子供给装置包括:

卷轴器容纳单元(卷轴器保持框架325a和325b),所述卷轴器容纳单元能够容纳并排布置的多个所述卷轴器;

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使所述卷轴器容纳单元(左右滑动单元324)在布置多个所述卷轴器的方向上往复移动;

第二驱动单元(前后滑动单元328),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使多个所述卷轴器中的被选择的一个卷轴器在端子供给方向上往复移动;和

板部件(滑动壁350),所述板部件被布置在布置多个所述卷轴器的方向上,从而所述板部件彼此几乎齐平,

其中,所述板部件包括:固定板(固定滑动壁351),其位置是固定的;和可移动板(可移动滑动壁352),能够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并且

其中,各个所述卷轴器都具有嵌合部(引导锁定部342),所述嵌合部被构造为:在与所述板部件嵌合的同时,使得所述板部件在布置多个所述卷轴器的方向上移动。

以上已经以实施例的形式描述了本发明。然而,这些实施例仅仅是实例,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能够以各种方式修改实施例的各个部件和各个部件的组合,并且本发明的范围包括这样的修改。

本申请基于2014年5月2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4-107801,2014年10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4-219155和2014年11月2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4-238600,这些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此处。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端子压接系统能够提供用于提高用于线束等的制造的电线的供给的操作效率的技术,提高了具有端子卷轴的端子供给装置中的端子卷轴的替换工作的效率,并且提高了端子压接系统的设备运转率和实际生产能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