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端子压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41375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多种端子压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加工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多种端子压接系统。



背景技术:

线束加工中有道压端子工序,线束在压接端子前,需要把剥皮后的线束穿插入端子中。传统的自动送料方式是将端子送到端子机压接位置后,用送线机构把剥皮后的线束直接穿插入端子的相应位置即可。但是有的端子内部会设置有很多纹路,让线束在穿入端子时,线芯受纹路的阻碍产生堵线问题。而且有的加工要求在一个端子内并压两根或者多根线束,这种情况下需要压接的线束并一起直接送入端子,会因送线阻力较大,使线弯折,无法顺利穿入。

另外,如上述的端子一样,现有的端子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会碰到需要同时压接多种端子的情况。传统的端子的压接设备为一套振动盘或一套端子带的出料装置加一套端子机和一副压接模具。对于多种端子,则会设置多套的出料装置和多个端子机及多副压接模具,即设置多套压接设备构成一压接系统配合压接多种端子。但上述压接系统的多套压接设备分别独立,在加工台上结构布局不够紧凑,占据大量的空间,不方便后续维护,且会造成工位多、成本高、浪费资源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多种端子压接系统,该压接系统实现线束加工中多种端子的送料、穿线、压接工序的有序紧凑排布,实现用一台端子机和一副压接模具可完成多种端子的压接,实现多种类型的端子与多种类型的线束结构均可顺利的穿插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多种端子压接系统,包括一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布置有一端子机;

一复式压接模具,安装在所述端子机的压接模具处,其具有对应多种端子设置的多种模具体,各模具体水平并列设置,且各模具体分别通过一滑块与所述端子机的压头在水平方向上滑动连接;

一穿线机构,设置在所述端子机的侧方上,其包括枢接在一支板上的多种端子座及旋转驱动,所述多种端子座对应所述多种端子设置,所述旋转驱动连接所述端子座的尾部,以驱动所述端子座带动所述端子旋转;

对应所述多种端子设置的多个出料机构,其设置在所述穿线机构的后方,各出料机构将各端子送至所述穿线机构的后方;

一抓料机构,安装在所述穿线机构和所述出料机构之间,所述抓料机构用于抓取各所述出料机构送来的各端子,并将所述端子对应的放置在所述端子座内;

以及一控制器,用于控制多种端子压接系统的运行。

该方案通过设置穿线机构,穿线机构可设定为旋转,使得各种线束结构或各种端子结构都可顺利的完成线束与端子的穿插;然后,将压接模具设置成复式压接模具,复式压接模具上的各模具体分别通过一滑块可在端子机的水平方向上滑动,在出料机构和穿线机构间设置抓料机构,以使各出料机构上的端子都可输送至穿线机构上,完成线束穿插端子,然后再把穿插端子后的线束移送至端子机的模具体上,从而实现仅用一台端子机和一副压接模具即可实现多种端子的压接;节约加工成本,使各部件结构布局紧凑,减少空间的使用,便于后续维护。

优选地,所述端子机上固定有两滑板,所述两滑板分别布置在所述端子机的压头的两侧,当所述端子机在上行程原点位置时,所述两滑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压头上挂所述模具的挂头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各所述滑块在所述两滑板和所述挂头上滑动。该方案的各模具体通过滑块在两滑板和挂头上滑动,当选择需要压接的端子时,则对应端子的模具体的滑块滑动到挂头上,即挂置在压头下方。

优选地,所述复式压接模具上还设有一支座和一滑动驱动,各所述模具体水平并列的安装在所述支座内,所述滑动驱动连接所述支座,以驱动各所述滑块在两所述滑板和所述挂头上滑动。

优选地,所述抓料机构包括悬梁、夹爪一以及夹爪驱动,所述悬梁安装在所述出料机构和所述穿线机构之间,所述夹爪驱动滑动连接在所述悬梁的横梁上,所述夹爪一连接所述夹爪驱动。

优选地,所述穿线机构还包括一用于引导线束穿入所述端子的导向组件以及一翻转组件;所述导向组件设于所述端子座前方,所述翻转组件连接所述支板并带动所述支板翻转,以实现所述端子座的翻转,便于所述抓料机构将所述端子对应的放置在所述端子座中。

优选地,所述出料机构包括振动盘、送料轨道和直振器,所述直振器安装在所述送料轨道下方,以驱动所述送料轨道输送所述端子;所述振动盘将里面的端子通过所述送料轨道输送至所述穿线机构的后方。

优选地,所述穿线机构在远离所述端子机的一侧方上设有一用于将两根线束并一起的并线机构;所述并线机构包括一底座、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架一和支架二、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架一上的夹爪一和设置在所述支架二上的夹爪二,所述夹爪二的抓夹口朝上设置,所述夹爪一的抓夹口朝下设置,且所述夹爪一上连接有一能使所述夹爪一移动至所述夹爪二上方并与所述夹爪二对齐并紧的并线驱动,所述并线驱动包括一驱动所述夹爪一升降运动的驱动组件一和一驱动所述夹爪一水平直线运动的驱动组件二,所述驱动组件二固定在所述驱动组件一上。

优选地,还包括一用于将所述端子在所述模具体内旋转角度的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安装在所述端子机的后方上,其包括一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一用于夹持端子的夹持组件以及一驱动所述夹持组件水平运动的水平运动组件,所述夹持组件上连接一能使所述夹持组件旋转角度的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设置在所述水平运动组件上。该辅助机构可使需要旋转角度才可从模具体内取出的端子,可先经辅助机构将端子旋转所需的角度,再由搬送机构取出线束和端子,避免一些外形有凸起的端子在直接取出时与压接模具干涉,造成损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种端子的压接系统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穿线机构可设定为旋转,使得各种线束结构或各种端子结构都可顺利的完成线束与端子的穿插。

2、本实用新型的复式压接模具上包含与多种端子对应的多种模具体,可实现在一台端子机在不更换模具的情况下压接多种端子,提高端子机的利用率,提高线束的加工效率,节约成本,且各压接工位的切换快速。

3、本实用新型的抓料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实现将多个出料机构上的多种端子对应的送至各端子座上。

4、本实用新型的并线机构可使需要多线压接在一端子上的线束结构,先并好线,便于后续的线束与端子的穿插的进行。

5、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一辅助机构,辅助机构可使需要旋转角度才可从模具体内取出的端子,可先经辅助机构将端子旋转所需的角度,再由搬送机构取出线束和端子,避免将端子强制取出时,造成端子的损坏。

6、本实用新型的压接系统各部件结构布局紧凑,减少空间的使用,便于后续维护,节约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压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端子机和复式压接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穿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穿线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并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并线机构的左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辅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

如图1所示,多种端子压接系统,包括工作台10、端子机20、复式压接模具30、对应多种端子设置的多个出料机构40、抓料机构50、穿线机构60、并线机构70、辅助机构80以及控制器(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是现有的可编程控制系统,在此不做赘述,各图均未表达)。控制器用于控制多种端子压接系统的运行。端子机20安装在工作台10的前端;复式压接模具30安装在端子机20的压接模具处。端子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散粒端子。多个出料机构40在本实施例中包括振动盘41、送料轨道42和直振器(图未示),直振器安装在送料轨道42的下方,通过直振器的振动使送料轨道42实现散粒端子的输送;振动盘41存放散粒端子并将散粒端子振动送出到送料轨道42上,送料轨道42再将散粒端子输送至送料轨道42的末端,也即是穿线机构60的后方;穿线机构60安装在端子机20的左方上,抓料机构50安装在穿线机构60和出料机构40之间,且抓料组件50可将各散粒端子放置在与之对应的端子座62上;并线机构70安装在穿线机构60的左方;辅助机构80安装在端子机20的后方上。

如图3所示,复式压接模具30包括模具体31,底板32、支座33、滑动驱动34;底板32的顶面向下开设有一第一滑槽321,支座33固定在一滑板(图未示)上,滑板可在底板10上沿着第一滑槽321移动。支座33上水平并列的设置有与多种散粒端子对应的多种模具体31,每种模具体31对应设置一滑块311,每种模具体31上安装多副压接刀312,其中各下压接刀312b固定在下刀座313上,各下刀座313固定在支座33的底面上,各上压接刀312a安装在对应的滑块311的相应位置上,每副压接刀312构成一个压接工位;另外,各下压接刀312b的前方还设有对应各压接工位的限位块314。限位块314的设置能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并防止线束穿到其他压接工位上。然后,每个滑块311都可以在支座20内上下滑动,滑块311的两侧面上开设有减重槽3111,减重槽3111的设置可减轻重量,减小运动的惯量。每个滑块311的顶面上均开设有一第二滑槽3112,第二滑槽3112用于与端子机20的压头21在水平方向上滑动连接。端子机20的压头21可以在第二滑槽3112内滑动,并与第二滑槽3112配合带动滑块311上下运动。滑动驱动34固定在底板32上,其包括进给丝杆342以及伺服电机341。进给丝杆342的一端固定在支座33的一侧面上,另一端枢接一同步带轮343,同步带轮343通过一同步带344与伺服电机341的动力端传动连接。伺服电机341转动时,即可使进给丝杆342驱动支座33在第一滑槽3111上滑动。伺服电机341与进给丝杆342配合能够精确的控制支座33上的每个滑块311的移动位置。

端子机20上固定有两滑板22,两滑板22分别布置在端子机20的压头21的两侧;当端子机20在上行程原点位置时,两滑板22的上表面与压头21上的挂头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各模具体31的通过第二滑槽3112滑动连接在两滑板21和挂头上。当选择需要压接的散粒端子时,滑动驱动34驱动对应散粒端子的模具体31滑动到挂头上,即挂置在压头21下方。端子机20工作,压头21完成一个先下行再上行的完整工作冲程,可实现端子与线束的压接。

如图2所示,抓料机构50包括悬梁51、夹爪一52以及夹爪驱动53,夹爪驱动53采用气缸驱动的结构,悬梁51横向横跨在各送料轨道42的末端上方,安装在送料轨道42和穿线机构60之间;悬梁51包括横梁511、横向驱动(图未示)、纵向驱动512以及升降驱动513。夹爪气缸53滑动连接在横梁511上,并通过横梁驱动(图未示)驱使夹爪气缸53在横梁511上横向移动。同时夹爪气缸53也连接纵向驱动512,纵向驱动512包括线性导轨512a和纵向气缸512b,夹爪气缸53通过滑板滑动连接在线性导轨512a上,纵向气缸512b连接滑板,以驱动夹爪气缸53纵向移动。升降驱动513包括竖直导轨513a和升降气缸513b,夹爪气缸53通过连接块滑动连接竖直导轨513a,升降气缸513b连接连接块,以驱动夹爪气缸53升降移动。横向驱动采用电机和线性模组组合结构。夹爪一52固定在夹爪驱动53的下端。夹爪驱动53根据指令横向移动、纵向移动或升降运动,以驱动夹爪一52移动到所需端子的送料轨道42上,并抓取走端子,接着再移动至穿线机构60的相应放料位置上。

如图4和图5所示,穿线机构60包括支座61、对应多种端子的端子座62、旋转驱动63、导向组件64以及翻转组件65。多种端子座62水平并列枢接在支座61的支架一611上;端子座62的头部用于固定端子,端子座62的尾部与旋转驱动63传动连接。支架一611呈L型,其包括竖直部611a和水平部611b,端子座62通过轴承垂直固定在竖直部611a上,水平部611b垂直固定在竖直部611a的下端上,且水平部611b连接翻转组件65,翻转组件65包括翻转气缸651及第一连杆652,第一连杆652的一端枢接在水平部611b的一侧面上,另一端枢接在翻转气缸651的活塞杆上,翻转气缸651驱动第一连杆652,带动水平部611b翻转,水平部611b则带动整个支架611翻转,以实现端子座62的翻转。然后,支座61上固定有一限位螺钉(图未示),限位螺钉用于控制支架一611,使端子座62处于水平状态,当支架一611翻转90°时,另一限位螺钉抵顶在水平部611a的上表面上,使支架611处于翻转90°的状态;端子座62翻转90°后的状态如图5所示。翻转组件65的设置便于抓料机构50将端子送至端子座62内。

旋转驱动63与端子座62的尾部传动连接。旋转驱动63包括伺服电机631、同步带632以及同步带轮633,同步带轮633固定在中间的端子座62的尾部上,同步带632传动连接在同步带轮633和伺服电机631的动力端上。然后多个端子座62的尾部上在同步带轮633的前方均固定有一齿轮634,且相邻的齿轮634之间相互啮合。伺服电机631启动时,可通过同步带632带动同步带轮633转动,同步带轮633则带动与同步带轮633固定连接的端子座62转动,同时同步带轮633也带动与其固定在同一端子座62尾部上的齿轮634转动,齿轮634在转动的过程中,则带动相邻的齿轮转动。相邻的端子座62之间通过齿轮634啮合,可在驱动一端子座62旋转时,带动其他的端子座62一起旋转,合理的利用资源,节约成本。

如图4所示,导向组件64设于端子座62前方,以引导线束穿接到端子内。导向组件64包括张合气缸641,对应多个端子座62设置的多个上导向块642a、对应多个上导向块642a的多个下导向块642b,上导向块座643a、下导向块座643b及连杆机构644。多个上导向块642a水平并列的固定在上导向块座643a上,多个下导向块642b水平并列的固定在下导向块座643b上,张合气缸641的活塞杆连接上导向块座643a,以驱动上导向块座643a升降运动。连杆机构644包括第二连杆644a、第三连杆644b以及第四连杆644c;第二连杆644a枢接上导向块座643a的端部,第三连杆644b的一端枢接第二连杆644a,另一端枢接第四连杆644c,且第三连杆644b的杆中部枢接在支座61上,然后第三连杆644b的端部枢接下导向块座643b。连杆机构644在上下导向块座643的两侧端上均由设置。上导向块座643a与下导向座643b之间通过两连杆机构644传动连接,以使上导向块座643a和下导向块座643b相向闭合,反向张开。

如图6所示,并线机构70包括支架二71、支架三72、夹爪二73、夹爪三74、夹爪四75、并线驱动76。支架二71和支架三72并列设置。夹爪二73的抓夹口朝下设置。夹爪三74的抓夹口也朝下设置,且夹爪二73与夹爪三74并排布置,并通过一连接板77滑动连接在支架二71上。当线束需要两头抓夹时,则夹爪二73抓夹剥好待压接的线束头,夹爪三74抓夹无需压接的线束头。夹爪四75的抓夹口朝上设置,夹爪四75固定在支架三72上。如图7所示,并线驱动76包括一驱动夹爪二73和夹爪三74升降运动的驱动组件一761和一驱动夹爪二73和夹爪三74水平直线运动的驱动组件二762。其中,驱动组件一761包括固定在支架二71上的竖直线性导轨761a、滑接在竖直线性导轨761a上的竖直滑板761b以及连接竖直滑板761b的气缸761c,气缸761c驱动竖直滑板761b在竖直线性导轨761a上升降滑动。驱动组件二762包括水平线性导轨762a以及连接水平线性导轨762a的气缸762b;水平线性导轨762a的导轨固定在竖直滑板761b的顶部;连接板77固定在水平线性导轨762a的滑块上,气缸762b驱动连接板77在水平线性导轨762a上水平直线运动。驱动组件一761和驱动组件二762的设置,可使夹爪二73抓夹线束移动至夹爪四75的上方并与夹爪四75上抓夹的线束对齐并紧,以实现自动化的双线并线。抓夹线束前,三个夹爪均为张开状态,搬送机构先把一根剥好待压接的线束需要压接的线束头送由夹爪二73抓夹;如果搬送的线束为两头抓夹时,则把不需要压接的线束头由夹爪三74抓夹。然后搬送机构(现有设备,各图均未表达)返回搬送另一根线束,并把需要压接的线束头送由夹爪四75抓夹。接着,驱动组件一将夹爪二73与夹爪三74抬升;然后驱动组件二启动,将夹爪二73与夹爪三74向右推到位,使夹爪二73与夹爪四75齐平;最后,驱动组件一的气缸761b缩回,使夹爪二73和夹爪四75对齐并紧,此时,即完成双线束的并线动作;然后搬送机构运作,同时抓夹两根线束,三个夹爪张开,搬送机构将两线束搬至下一工序完成并线工作。

如图8所示,辅助机构80用于将各端子在模具体31内旋转角度,其包括一底架81,底板81上设有一用于夹持端子的夹持组件82以及一驱动夹持组件82水平运动的水平运动组件83,夹持组件82上连接一能使夹持组件82旋转角度的旋转组件84,旋转组件84设置在水平运动组件83上。水平运动组件83包括线轨831、支座832及气缸833,线轨831安装在底架81的顶面上,支座832滑动连接在线轨831上,且支座832上安装有旋转组件84,气缸833的活塞杆连接支座832,以驱动支座832在线轨831上做水平滑动;气缸833的缸体固定在底架81上。旋转组件84包括气缸841、齿轮齿条副842以及限位件843。其中齿轮齿条副842包括齿轮842a、齿条842b以及转轴842c;齿条842b滑动安装在支座832上,且齿条842b的一端连接气缸841的活塞杆,另一端连接限位件843;齿轮842a固定在转轴842c上,且与齿条842b啮合传动;然后转轴842c的两端枢接在支座832上,且转轴842c的一端与夹持组件82固连。夹持组件82包括夹爪五821、连杆传动件822、气缸823及气缸座824;连杆传动件822传动连接夹爪五821和气缸823的活塞杆。然后气缸823安装在气缸座824上,且气缸823的活塞杆连接连接头825,通过活塞杆控制连杆传动件822的传动,以控制夹爪821的张合。气缸座824固连转轴842a的一端。当端子机20上的线束压接完端子后,对于需要旋转角度才可取出的端子时,首先,水平运动组件83运作,使夹持组件82朝模具体31的方向移动至预设的位置上;然后,夹持组件82抓紧端子或者与端子一起压接的线束;接着旋转组件84运作,使夹持组件82整体旋转一定角度,角度的控制通过限位件85实现;最后,搬送机构抓取压接有端子的线束,夹持组件82松开端子,然后,水平运动组件83运作,整个夹持组件82退回原位置,同时搬送机构把压接好端子的线束搬离模具体31,送入下一步加工工位上。辅助机构80可使需要旋转角度才可从模具体31内取出的端子,可先经辅助机构80将端子旋转所需的角度,再由搬送机构取出线束和端子,避免一些外形有凸起的端子在直接取出时与压接模具干涉,造成损伤。

以下通过具体的压接方法,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压接系统:

1、压接不需要并线的端子时:

S1、各振动盘41将里面的端子通过各送料轨道42不断送到抓料机构50下方;

S2、抓料机构50根据控制器的指令抓取需要压接的端子,然后翻转组件65根据指令驱动端子座62翻转90°,接着抓料机构50将抓取的端子放置穿线机构60的相应端子座62中;

S3、端子座62在翻转组件65的驱动下,翻转回原位置即水平的位置上,然后控制器控制搬送机构把需要加工的线束通过导向组件64的导向块送至端子座62前,然后旋转驱动63驱使端子座62带动端子旋转,端子座62旋转的过程中,搬送夹爪进线,将线束穿入端子中完成穿线;

S4、穿线完成后,搬送机构取出穿插有端子的线束,并把线束和端子移动到复式压接模具30的相应模具体31上;

S5、在穿线完成前,控制器启动复式压接模具30,将与所述端子对应的模具体31滑动至端子机20的压头21下方;

S6、端子机20动作,完成压接工序;

S7、压接完成后,搬送机构将线束和端子取出,送至下道工序。

2、压接需要并线的端子时:

S1、各振动盘41将里面的端子通过通过各送料轨道42不断送到抓料机构50下方;

S2、抓料机构50根据控制器的指令抓取需要压接的端子,然后翻转组件65根据指令驱动端子座62翻转90°,接着抓料机构50将抓取的端子放置穿线机构60的相应端子座62中;

S3、在端子输送至端子座62的过程中,并线机构70配合搬送机构把需要并压的线束并一起;

S4、端子座62在翻转组件65的驱动下,翻转回原位置即水平的位置上,然后搬送机构把并好的线束送入穿线机构60的端子中,送入过程中,旋转驱动63运作,驱动端子座62不停旋转使线束能顺利穿入端子中完成穿线;

S5、穿线完成后,搬送机构取出穿插有端子的线束,并把线束和端子移动到复式压接模具30的相应模具体31上;

S6、在穿线完成前,控制器启动复式压接模具30,将与所述端子对应的模具体31滑动至端子机20的压头21下方;

S7、端子机20动作,完成压接工序;

S8、压接完成后,搬送机构将线束和端子取出,送至下道工序。

3、当遇到需要端子旋转角度,在将端子从模具体31取出之前,辅助机构80启动,使模具体31内的端子旋转所需的角度,然后再由搬送机构取出线束和端子,避免将端子强制取出时,造成端子的损坏。

4、对于有多根线首尾并压的结构时,在并线的过程中,每次需要搬送机构同时抓住线束的头尾两端,当线束的头部与前根线束的头部完成并压后,再把线束送回到并线机构70上,让线束的尾部与下一根线束的头部完成并压,再由搬送机构的两抓线爪分别抓住并好线的一头和下一根线束的尾部,送至穿线机构60,进行重复穿线压接动作即可。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其专利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